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用活資訊化教學資源、啟用校本教研的專項總結

校園 閱讀(8.07K)

我校自全區推進資訊化教學資源應用試點工作開展一年來,在區教研室領導和專家的正確領導和精心指導下,主要圍繞校園資訊化環境的建設、師資隊伍的建設和資訊科技應用的普及三大目標,把校園資訊化建設作為基礎性的工程,把學生獲取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作為重要的培養目標,特別是把培養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用活資訊化教學資源,全面提升全體教師的專業素養作為工作重點,使全體教師的專業發展駛入了高速路。

用活資訊化教學資源、啟用校本教研的專項總結

資訊化教學資源應用工作,為我校的校本教研注入了活力,拓寬了校本教研的渠道,激發了廣大教師全身心投入教研的工作熱情。廣大教師充分利用資訊化教學資源學習教學理論,分享實踐智慧,實現專業理想,逐步在這塊肥沃的園地上成長,成熟,成名。現就我校在用活資訊化教學資源、啟用校本教研方面所做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豐富網路資源,為校本教研開闢源頭活水

為了方便老師們學習,為了使老師們能及時的瞭解課堂教學的最新動態,也為了加快學校資訊化教育資源應用步伐,學校先後啟動了了西部地區遠端教育專案工程,投資開通了中國現代教育網、校視通,建立了學校網頁,接通了校園區域網,並通過其中的“教育資源”、“資訊科技”、“空中課程”、“網校空間”、“教育資源庫”、“數字圖書館”、“教育影視館”等豐富的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斐斐課件園資源,憑藉網路教育資源“全方位、大容量、立體化、零距離、共享性“等優勢,開展校本教研活動,形成了一種“高效、節省、便利”的教研形式,既節省了教師大量的時間,又節約了培訓成本,實為經濟和教育欠發達地區學校開展校本研究的一種好方式。

  二、開展網路環境下的學習培訓,強化教研意識

根據學校實際,我們充分利用遠端教育網、中國現代教育網、校視通上的資源的優勢,深入開展校本教研活動。每週利用兩個早自習時間進行網路學習,組織收看“學生課堂”、“示範課”等資源,並從視訊課的教學設計、典型例題、習題精選、學科動畫、擴充套件資料等方面來學習借鑑,還就相關環節展開討論,提出自己的建議。其學習的主要內容包括:教學設計的知識與技能(包括學習目標編寫、教學策略設計、教學媒體設計、教學評價等內容);計算機基礎知識與基本操作(包括計算機基本知識、Windows操作、excel、powerpoint的使用等);多媒體CAI課件的製作與開發,多媒體課件的選擇和應用;計算機網路的一般原理與操作(包括網路查詢和網路通訊的方法,Internet瀏覽器的使用和E-mail等基本服務專案的使用技術),在學習的過程中做到了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有機結合。一年來,學校共組織開展網路學習培訓25次,極大地促進了教師專業的成長和教學水平的提高。

  三、實行集體電子備課和網上評課等模式,提高教師課堂駕馭能力

學校緊緊依託遠端、現代教育網、學校區域網、寧夏教研網中的`“教案示例、媒體資源、探究活動、習題精選、擴充套件資料”,組織開展網上看課例,看設計,網上說課評課等活動,並將教學反思活動融入集體備課中,努力實現集體備課的廣泛參與性。

在集體備課中,我校教師先是依據教務處下載的遠端教育資源庫中的教案獨自修改,接著採取“四定六備”的形式開展集體備課。“四定”,即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主備人;“十備”,即備單元教材的分析、教學資源包的建立、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重難點的把握、教學具的準備、共性與個性教學設計的形成、練習題的設計、教學後的反思、單元檢測試題的命制、單元教學得失原因分析。我們規定同年級同學科教師每週運用網路資源庫中的素材進行一次集體備課,教師按照“四定十備”的要求,踏實有效地進行備課活動,備課時任課教師要反覆研讀教材及本知識系統所涉獵的相關教學資源,追求活力課堂,高效課堂,做到廣採它山之石,為我所用,努力提升了教師備課的綜合素質,努力實現了網路教育資源價值的最大化。我們要求教師一課一反思,要求教師依據課堂上知識生成過程中的相關事件,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思考、反省、分析後製定應對策略,努力提高教師們駕馭課堂的能力。同時我們還組織老師們在學校網頁上上傳自己的教學設計、課件、錄影課、論文、教學故事等,以供其它老師通過回貼的方式借鑑、討論、答疑、解惑等。

這樣的網路備課,網路教研,不受時間、地點限制,教師們往往足不出戶,就能參與網上備課和網上研討,與名家對話,與名師切磋,與同伴交流,增加了資訊流量,豐富了資訊儲備,促進了教師們的專業發展。

  四、充分利用網路教育資源的互動性,建立教師成長的“傳、幫、帶”機制

為了不斷提高教師理論和業務水平,建立一支結構優化、素質良好、富有活力的教師隊伍。學校採取以老帶新,以強帶弱”的師徒結對形式“,不斷加大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學校要求名師、骨幹教師每學年與一位有發展潛力的年輕教師結對子,一同學習,一同實踐,相互切磋,共同進步;學校以網路教育資源為平臺,以學科教研組、骨幹團隊為主體,促使教師與資源對話,與同伴對話,在各抒己見,百家爭鳴中明道理,長見識。同時我們還通過網路與縣內外的兄弟學校開展網上聯片教研活動。如本年度中就與縣內的石獅中心學校、預旺中心學校進行了網路環境下的聯片教研活動。上體辦法是學校組織某一個年級組的老師就某一單元的或者某一課的教學設通過網路與聯片學校進行集體備課,或者是通過網路祖上直播課堂實錄,邀請兄弟學校同年級、同學校的教師聽課、評課,以達到共同研討、共同診斷課、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為努力打造高效課堂貢獻各自學校的教育智慧。

  五、借鑑網上成功的教研模式,開展專題性教研沙龍活動

本學期,我們在觀看了寧夏教研能力大賽的視訊後,頗受啟發,於是組織開展了組內專題性教研沙龍活動。一般來說,組內專題性教研沙龍活動分為三個階段:一是準備階段。組內教師根據學校教務處在校園網上公佈的教研專題庫,自選主題,自定論點後,由組長根據組內教師的特長實行組內分工,要求組內教師利用運程網,校園網以及自己教學素材庫中的相關資源對所選主題進行前期論證;二是研討論證階段。學校組織全校學科組的教師集中研討論證。組內成員根據專題要求和分工內容引用相關教育理論、名師名言、教學設計案例等內容分別闡述自己的觀點,論據。在此過程中臺上臺下老師積極互動,或提出質疑,或闡明自己的觀點,直到辯清楚,弄明白為止。整個活動場面氣氛熱烈,思辨敏捷,效果非常不錯。本學期進行的組內專題性教研沙龍有五年級語文組的“學生習作‘可炊之米哪裡來’?”、四年級語文組的“如何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六年級數學組的“口算最優化方法集錦”等六個方面的主題。三是成果展示階段。活動結束後,學校教務處要麼將專題活動的過程製作成文字集,要麼將各組的教研沙龍實錄上傳於學校網頁,以求校內外同行評議、指正,謀求專題成果效益的最大化。

  六、網路展示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催生了課題研究的如期開展

目前我校有正在研究中的區、市、縣級課題9個。如何促使這些已經立項的課題健康、有序地開展呢?以前,我們發現有個別同志申報了課題後,並沒有真正投入多少精力做研究,只是到了快要結題時才閉門造車,臨時補過程性研究的相關資料。這樣缺少指導、缺少監督的研究,不僅沒有實效,而且還會在某種程度上敗壞學術風氣。現今,我們要求所有的課題研究的完整資料或上傳於學校網頁,或上傳於寧夏教研網上,從立項計劃書到過程性研究資料,從階段性研究成果再到結題報告,全過程全方位接受專家和同行的指導、質疑、監督。這樣做既保證了課題研究的如期真實完成,也增強了課題研究的公開性,科學性。應該說這是促進學校教科研工作走向真實化,成果化的一條有效途徑。

總之,我校在資訊化教育資源應用的背景下,校本教研的路越走越寬廣,越走越活躍。今後我們還將會沿著這條務實、創新、活躍的教研思路,在資訊化教育資源應用的平臺上,不斷創新,使我校的校本教研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