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晏子使楚的教學設計範文

校園 閱讀(3.06W)

教學目標:

晏子使楚的教學設計範文

1.抓人物語言反覆揣摩、體味人物心情,理解晏子三次擊退楚王侮辱,維護祖國尊嚴的事例。

2.感悟晏子反駁楚王語言中的推理過程,在“情境場”中開展語言實踐活動,生動有趣地發展學生語言。

設計理念:

“教學是一個過程”,《語文課程標準》十分注重在課堂上展現過程。這一過程就是語言實踐的過程。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由不會到會,情感的少許溫存到滾燙的外露。過程是真實的,有生命價值的。我們要在課堂上看到學生在感悟語言時的增量。

設計特色:

以讀感悟,讀中薰陶,多向互動,創新言語

教學過程:

一匯入情境,直奔結果

1.導:中國古老的傳說故事集――《晏子春秋》(媒體展示,伴以古箏音樂)以簡潔明快、風趣幽默的語言記敘了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晏子,(媒體展示晏子畫像)他其貌不揚,但智慧超人,剛正不阿。今天,我們就繼續學習這部故事集中的一個小故事――晏子使楚。(生讀課題)(古箏音樂停)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故事發生在春秋末期,齊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國,那麼楚王是如何接待晏子的?晏子有辱自己的使命嗎?出使的結果又如何呢?這些都是這節課我們所要關注的。

3.請大家開啟課本,把課文快速瀏覽一遍,找一找課文中哪句話寫出了晏子出使的結果。

交流、齊讀――“從這以後,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板書:不敢不尊重)

二抓中心句,思維準備

1.同學們,一句話往往能告訴我們許多資訊,像這句話也一樣,你讀了以後想到哪些資訊?(學生互動)(板書:不尊重反駁)

2.能把剛才的話連起來說說嗎?(媒體呈現)

在這之前,楚王。

後來晏子。

從這以後,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學生自由說――指名說)

3.同學們可真能幹,把長長的一篇課文一會兒就讀短了。但要想真正理解課文,咱們還得好好研究研究。

三尊重體驗,鎖定語言

1.下面,咱們討論討論,剛才在讀課文的時候,你讀到什麼地方覺得特別有味道,或者說感受特別深刻?(人物的語言)

2.現在,我們就把人物的語言拿出來品味品味,好嗎?

憑你的經驗和讀書心得,你覺得我們應該怎樣來品味人物的語言?(通過讀來揣摩、欣賞)

四先品楚王,感受侮辱

1.我們先來讀讀楚王的語言,找到他的話自由讀一讀。

2.我們怎樣讀,才能準確表達出楚王當時的心情呢?請你任選一句讀一讀,找到句中有趣的詞語體會體會。(媒體出示)

楚王得意地說:“你們就看看齊國的晏子怎樣鑽狗洞吧!”

楚王對他瞅了一眼,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人了嗎?既然有這麼多人,為什麼打發你來呢?”

楚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齊國人怎麼這樣沒出息,幹這種事情?”

(住:第一句為“熱區”,暫時不出現。)

(1)抓“瞅、冷笑、笑嘻嘻”等詞揣摩。

(2)你為什麼要這樣讀?

(3)楚王除了嘲笑齊國沒人才,人沒出息,還怎樣侮辱晏子?想像一下,楚王會怎樣對手下的人說呢?(學生想像說話――交流――點選“熱區”呈現第一句話。)

3.導:通過品味楚王的語言,讓我們感受到他對晏子的侮辱真可謂居心叵測,用心不良。面對楚王的一次次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擊的呢?

五再品晏子,欣賞反駁

1.請大家自由讀讀晏子的語言,仔細體會體會他當時的心情。(學生自由讀)(媒體出示)

晏子看了看,對接待的人說:“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我要是訪問‘狗國’,當然得鑽狗洞。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晏子拱了拱手說:“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這兒來了。”

晏子面不改色,他站起來說:“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一到楚國,就做起強盜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1)我們怎樣讀才能把晏子當時的心情給表現出來呢?老師能不能試一試?――師讀,故意讀得怒氣衝衝,讓學生評議。――如果像這樣大叫大嚷,怒氣衝衝地說這番話,會產生什麼後果?晏子那麼聰明,會這樣說嗎?――應該怎麼說?――你為什麼要這樣讀?

(2)三個層次:

―讀出晏子的不卑不亢

―讀出晏子的棉裡藏針――藏了什麼針?(楚國是狗國、是下等國、是強盜國)

―讀出晏子的針鋒相對

2.導:是呀,面對意想不到的侮辱,晏子只有冷靜反駁,不卑不亢地把侮辱還給楚王,才能維護自己和祖國尊嚴,讓我們來鎮定自若地讀讀這番話。(齊讀)

六對比品讀,提升情感

1.讓我們對比著讀讀,讀出晏子為了維護祖國尊嚴而有禮有節的紳士風度――(媒體出示)

楚王得意地說:“你們就看看齊國的晏子怎樣鑽狗洞吧!”

晏子看了看,對接待的人說:“這是個狗洞,不是城門。我要是訪問‘狗國’,當然得鑽狗洞。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

楚王對他瞅了一眼,冷笑一聲說:“難道齊國沒人了嗎?既然有這麼多人,為什麼打發你來呢?”

晏子拱了拱手說:“敝國有個規矩: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這兒來了。”

楚王笑嘻嘻地對晏子說:“齊國人怎麼這樣沒出息,幹這種事情?”

晏子面不改色,他站起來說:“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一到楚國,就做起強盜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同桌對讀――指名男、女生對讀――全體男、女生對讀。(直接讀對話)

七運用語言,自主反駁

1.導:好一個出色的外交家,好一個臨危不懼的愛國志士,此時此刻,楚王的心情怎樣呢,誰能一個詞語來形容?

(這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課文上怎麼寫他?(只好……只好……只好……)

2.同學們,你們看,我這裡有一個“時光隧道”按鈕,只要我一點我們就會穿越時光隧道,讓大家都變成齊國大夫晏子的隨行人員,出使楚國一趟,來個“嬉說晏子”。(媒體播放錄影)

3.導:楚王本想侮辱晏子,以顯顯楚國的威風,卻沒有想到在你們這一大群隨從面前,被晏子反駁得啞口無言、威風掃地。他看看鬥不過晏子,卻又不甘心。突然,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於是,向你們瞟了一眼,輕蔑地說道:“哼,齊國是不是沒有身強力壯的隨從了嗎,怎麼來的盡是你們這些個毛孩子?”各位,面對楚王對你們的侮辱,你們肯一聲不吭、低頭認輸嗎?

(不肯!)

那你們將怎樣反駁?

4.生反駁:

(我們年紀輕輕就能出來闖天下,你們齊國有像我們這麼能幹的小隨從嗎?如果有,敢出來比試比試?)(師插話:是馬是驢拉出來遛遛。)

(尊敬的楚王,敝國有個規矩:訪問強大的國家,就派身強力壯的隨從去;訪問弱小的國家,就派小毛孩子去。我們這班小毛孩子,最沒本事,就派到這兒來了。)

5.晏子成功出使楚國,維護了齊國的尊嚴,齊王大喜,準備擇日給他開了一個盛大的慶功宴,在這個慶功宴上齊王要宣讀晏子舌戰楚王取得勝利的原因,現正向各位隨從徵集摺子。各位,趕快寫一個摺子上奏齊王,誇誇我們的晏大夫吧!

(學生練筆)

尊敬的齊王陛下:

臣以為晏大夫這次能出色的完成出使任務,主要是因為晏大夫。

上奏人:

交流摺子。

6.在這節課剛剛開始的時候,老師告訴同學們《晏子使楚》這個小故事選自於中國最古老的傳說故事集――《晏子春秋》,這本書共記錄了晏子的200多個小故事,你們還想了解其它的故事嗎?

去看《晏子春秋》。

板書設計:

晏子使楚

反駁

不尊重不敢不尊重

1、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步驟

永威中學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其基本思想就是讓學生人人都會學,人人都學好,全面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課堂教學改革就是擠水分抓效益。一個學校最大的浪費就是時間的浪費,教學工作也要打假,即低效,假學,教學目標不能實現,就是假學,教學改革就是通過有效的施教,提高學生的能力,對學生不放縱,不放流。這裡的誤區是:1把先學看成是預習,2把後教看成是教師的講解,3 當堂達標看成是測試。所謂“先學”,是指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開始階段,按照老師所揭示的教學目標和要求,自己學習教材內容並嘗試回答有關的問題。這裡的重點是;1、在課堂上,不是在課外,2、是在教師的指導下,3、是圍繞本課的目標和任務。這就是堂堂清。所謂“後教”,是指教師針對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適當的整理,評價並進行必要的補充。把握的重點:1、在先學的.基礎上,2、在教師的引導下,3、就相關的問題(不會的問題。理解不深的問題,形不成規律的問題,)學生互相探究,這就是兵教兵。所謂“當堂訓練”,是指老師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時間,讓他們在課堂上獨立完成本節課的作業。因此,從總體上來看,這一模式充分體現出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同時也恰到好處地注意到了教師對學生學習進行必要指導和補充,真正實現了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雙向互動和內在結合。

具體來說,“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步驟如下:

(1)揭示教學目標

揭示教學目標,就是指教師要在學生自學之前讓他們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能夠從整體上感知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和要求,而且可以在接下來的自學活動中做到方向明確,有的放矢,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目標的陳述要力求簡明扼要,層次清晰,並在廣度和深度上與教材和課程標準的要求保持一致,既不降低,也不拔高。另外,教學目標不僅要包括知識技能方面的內容,還要有方法輔導、德育滲透,心理疏

導等發展學生全面素質方面的要求。

(2)自學前的指導

在這一階段,教師要讓學生知道他們需要自學什麼內容,怎樣進行自學、可以用多長時間,最後要達到什麼要求等等。學習有了具體的範圍和要求,而且有了規定的時間限制,這樣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時有了一定的壓力,適當增加學習的緊張程度,提高學生自學的效率。如果在自學時給學生提供具體的方法指導,長期堅持下去,還有利於學生掌握自學的方法,增強自學能力。學生自學前的指導一定要具體、明確,這樣學生在學習時心中有數,才能在自學的過程中增強針對性,提高學習的效率。

(3)自學

“自學”是指學生按照教師提出的要求進行積極的閱讀思考或動手操作,嘗試通過獨立與合作方式理解課本知識,並內化到自身的知識結構。其目的,一方面是為了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性,能動性,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是為了讓教師發現學生在學習中暴露出的問題,以便增強接下來的“教”的針對性,不致重複學生自己已經學會的內容。因此,永威中學把這一環節稱為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的“二次備課”。教師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要進行一定的督查,及時表揚和鼓勵那些自學速度快、效果好的學生,同時重點給中等生和後進生提供指導和幫助。另外,教師要在“先學”這一階段,通過提問、討論、學生板演等形式,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學中遇到的問題,並對這些問題進行一定的分析判斷和歸類整理,為有的放矢地進行“後教”做準備。再者,提問時要儘量照顧到後進生,如果後進生都學會了,那麼就可以保證全班同學基本上都已經達到了本節課的目標。

(4)後教

“後教”是教師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結合他人中存在的問題和疑惑所進行的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它的作用主要是對學生的自學進行一定的梳理和必要的糾正、補充,同時也是對學生自學的更高一層次的深化和提升,這對於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是極為關鍵的。

教師在“後教”階段要做到三個“明確”:一是要明確教的內容。教的內容主要指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帶有普遍性傾向的問題,也就是學生目前尚未掌握的教材內容,為保證整體效率,如果只是個別或極少數學生沒有掌握,可以採取其他的輔導措施進行補救,而沒必要在課堂上進行統一的教學。二是要明確教的方式。永威中學廣泛推行的“兵教兵”的教學方式,就是讓通過自學已經學會的學生去教那些還沒有學會的學生,其他學生可以對這位同學的講解提出疑問,或者進行相互的討論,老師的作用則是對學生的討論進行引導,並對學生討論未決的問題進行點撥、更正和補充。三是要明確教的要求,教師要讓學生不折不扣地達到課程標準所規定的要求。而不滿足於只給學生提供具體問題的答案。應該引導學生通過具體問題的解決找到解決這一類問題的規律,不僅“知其然”而且做到“知其所以然”。同時,教師必須提醒學生注意在知識的具體運用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使學生在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少走彎路。

(5)當堂訓練

當堂訓練就是指教師課堂上要留出不小於1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獨立完成本課的練習和作業,其目的有二:一是檢測和鞏固本節課的所學知識和技能,二是引導學生通過練習把知識轉化為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練習的內容是讓學生運用本節課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練習的形式則是學生獨立完成,教師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指導,學生之間也不允許進行討論。這對於鞏固學生的所學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減輕學生過重的課外負擔,做到作業的“堂堂清”、“日日清”,都是極為有利的。對於教師來說,教師可以針對通過學生的作業反饋回來的資訊,瞭解哪些學生已經達到了教學目標,哪些學生課後還需要單獨進行輔導,並針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做出相應的處理。教師佈置的課堂作業要典型、適度和適量,做到數量與質量的統一,同時設計的作業低起點,多層次,可以分為必做題,選做題和思考題等多種形式,滯所有學生的不同層次的需要。

以上只是“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的基本步驟,具體到不同課程和不同課的型別,這一模式的結構和具體操作步驟可能發生一定的變化。但不管怎麼變化,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都始終遵循著兩條線:一條是學生的自學和練習,這是明線;另一條是教師的適時的和必要的指導,這是暗線。再者,“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的特色還體現在它對於“學”、“教”、“練”三者的交叉的、迴圈的、整體的時間安排上,實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指導作用的雙向融合,真正把教學過程變為學習自己獲得資訊、掌握技能、形成態度的過程。這對於全面發展學生素質,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都是極為有益的。

2、課堂教學模式的一般操作流程

(1)提示教學目標(輔助環節1)

[操作] 通過課前製作好的投影或黑板讓學生看。

[時間] 1分鐘左右

[目的] 讓學生從總體上知道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和要求。

[意義] ①使學生在上課開始就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方向。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在以後的各個環節裡主動地圍繞目標探索、追求。

②由於學習目標往往是一節課的主幹知識及其要求的體現,因此,長期堅持揭示目標,可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看投影,明確了學習目標。

[教師的主導作用] 準確揭示目標,引導學生追求目標。

[注意點]

①要認真鑽研教材和課標,準確地制定學習目標,既不降低也不撥高要求。該“會運用”的,就要能當堂運用,不能人為地降低到“知道”的要求上。

②要層次清楚,簡明扼要,不要太長。

③要引導學生認真默看,不要急於切換投影。

(2)指導學生自學(輔助環節2)

[操作] 課前製作好的投影(小黑板),課上通過投影(小黑板)讓學生看。

[時間] 約2分鐘左右

[目的] 讓學生知道自學什麼、怎麼自學,用多長時間,應達到什麼要求,屆時如何檢測等。

[意義] ①讓學生帶著明確的任務,掌握恰當的自學方法,從而使自學更有效。

②堅持每次自學前都給予方法指導,使學生積累了不少自學方法,學生的自學能力必然提高。

[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看投影,掌握了自學的方法。

[教師的主導作用]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自學,通過掌握有效的自學方法,防止走彎路,上岔道。

[注意點] 自學指導要層次分明,讓學生看了之後,做到三個明確:

①明確自學內容。即讓學生知道學什麼,有的教材內容單一,一般一次性自學;有的教材內容多,可視情況分幾次自學,但每次自學前都必須寫清楚自學的內容(或範圍)。

②明確自學的方法,例如,看書,是邊看書邊操作,還是邊看書邊與同桌討論,解決疑難,怎樣幹好,就怎樣幹。自學時,往往引導學生抓住新舊知識相銜接的地方重點看。

③明確自學後的要求。即用多長時間,應達到什麼要求,屆時如何檢測等。

(3)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操作] 學生自學、操作,教師巡視。

[時間] 約5―8分鐘。

[目的] 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動腦,認真自學,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

[意義] 學生按照老師的指導自學,積極思考,及時地進行操作實踐。學生處於主體地位,培養了他們自主學習和動手的能力。

[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積極主動去探究知識。

[教師的主導作用] 端正學生自學態度,確保人人自學高效。

[注意點]

①學生自學時,教師要加強督查,及時表揚自學速度快,效果好的學生,激勵他們更加認真地自學。

②重點巡視中差學生,可以給後進生說幾句悄悄話,幫助其端正自學態度,使他們也變得認真起來。

③要面向全體學生,不得只關心一個學生或少數幾個學生,而放棄了督促大多數學生。

(4)檢查學生自學的效果

[操作] 讓中差生尤其後進生用板演或口答的形式對所學知識進行操作。

[時間] 約5―8分鐘。

[目的] 最大限度地暴露學生自學後存在的疑難問題。

[意義] 若後進生做對了,說明全班學生都會了,就不要老師再教了;若後進生做錯了,引導中等偏上的學生分析,講清錯的原因,引導更正、歸納。這不僅對後進生有幫助,而且使尖子生理解更加深刻了。

[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操作。

[教師的主導作用] 通過巡視,確保每個學生都認真演練,及時瞭解班上學生還存在哪些傾向性疑難問題。

[注意點]

①要解放思想,真正讓後進生做演示操作,千萬不得搞形式主義,叫尖子生演練,表面上正確率高,實際上掩蓋矛盾,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學後存在的疑難問題。

②要面向全體學生,後進生回答問題或板演時,要照顧全體同學,讓他們聆聽別人回答問題,隨時準備糾

正錯誤,或佈置他們做哪些練習等。

③教師要巡視,蒐集位上同學有哪些錯誤,並及時分類,哪些屬於新知方面的,這是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哪些屬於舊知遺忘或粗心大意的,這是次要矛盾。把傾向性的錯誤用投影(小黑板)打出,供評講時用。

(5)學生討論、更正、教師點撥

[操作] ①學生觀察演示操作,找錯誤,或比較自己做的方法、結果是否與操作的相同。

②學生自由更正,讓他們各抒己見。

③引導學生討論,說出錯因和更正的道理。

④引導學生歸納,上升為理論,指導以後的運用。

[時間] 約8―10分鐘

[目的] ①凡是學生能解決的,就讓他們自己解決,真正找出哪些需要教師引導、點撥的問題。②通過學生討論,教師點撥,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最終形成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意義] 這一環節既是補差,又是培尖,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提高,既幫助後進生解決基本問題,又通過糾正錯誤,訓練一題多解,使尖子生理解更加透徹了,促進其求異思維和創新思維,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和一題多解的操作能力。

[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找錯誤,分析錯因,通過評價討論,尋求正確答案。

[教師的主導作用] 引導學生更正,尋求規律,幫助學生歸納,上升為理論,指導學生運用。

[注意點]

學生更正後,教師要做到三個明確:

①明確教的內容。教的內容應該是學生自學後還不能掌握的地方,即自學中暴露出來的主要的疑難問題。對學生通過自學已經掌握的,堅決不教。

②明確教的方式。廣泛推行一種“兵教兵的教學方式”,就是讓通過自學已經學會的學生去教那些還沒有學會的學生,其間學生之間可以相互質疑,討論,最後教師再引導、再補充。

③明確教的要求。教師不能就題講題、只找答案,而是要引導學生出規律,真正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幫助學生歸納上升為理論,引導學生預防運用時可能出現的錯誤,這就從理論到實踐架起一座橋樑,以免學生走彎路。

(6)當堂訓練

[操作] ①佈置課堂作業。

②督促學生獨立完成課堂作業。

③批改部分已完成的學生的作業。

[時間] 不少於15分鐘。

[目的] 通過完成課堂作業,檢測身強體壯學生是否都當堂達到了學習目標。

[意義] ①及時反饋資訊,能按時完成課堂作業的就視為達到學習目標,做到了“堂堂清”。②將所學知識通過訓練,內化為操作能力。

[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像考試那樣,獨立完成作業,形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的主導作用] 督促學生獨立完成作業,鼓勵必做題做完了的學生做選做題或思考題。通過巡視,瞭解哪些同學真正做到了“堂堂清”。

[注意點] ①課堂作業的時間不少於15分鐘。

②課堂作業要典型,適度和適量。

③課堂作業要低起點,多層次,有必做題,有選做題,有時還有思考題。

④尤其是後進生的操作,要給予肯定,讓他們嘗試到成功的喜悅。

⑤要注意矯正學生的坐姿,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