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讀後感(通用10篇)

校園 閱讀(1.16W)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讀後感(通用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讀後感(通用10篇)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讀後感1

最近利用坐地鐵時間斷斷續續的讀了一本書,武志紅老師寫的《感謝自己的不完美》,分享一下讀書感悟。

生命總有不完美的地方,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讀完武志紅老師的《感謝自己的不完美》,合上書本,閉上眼睛,似乎看到了另一個自己。這本書讓我印象最深的兩個字就是"接受",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不能改變的,改變可以改變的,只有自己接受一些事情,才能獲得重生。

以前的我有著完美主義,怕自己做不好,遲遲不肯動手,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先做起來再說,這個公眾號就是個例子,怕自己寫的文章沒深度,沒人看,但是沒有誰可以一下子就做到很完美,都需要經歷千錘百煉,我相信會越來越好的。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想的太多,畏首畏尾,時間久了就容易焦慮起來,領導交代一項任務,怕自己完成不好,遲遲不肯動手,眼看就要到截止日期了,如熱鍋上面的螞蟻,加班加點,也沒有拿出像樣的成果,其實是自己一直不願意面對困難,逃避它而已,面對困難最好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直面它。

武志紅老師從心理學的角度,引導人們學會接納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納自己憤怒,悲傷,憂慮,恐懼等壞情緒,勇敢的正視和麵對自己的不完美。書中的觀點我很贊同也深有體會,當我們遇到重大問題,你不去面對,不接受事實,活在過去,只會愈加痛苦,其中一句話我很贊同:"每一次挫折事件都是機遇,因為它暴露了自己的缺點和弱點,進行自我歸因的人藉此來完善自己,這樣一來,挫折就成了人生的一種財富!"

現在"正能量"這個詞,到處可見,但是有時候我們也是需要發洩一下我們的"負能量",而不是憋在心裡,假裝快樂,這樣很有可能會造成心理問題,有時候心理有問題比身體有問題可怕的多,身體有問題很大程度上面也是因為心理問題導致的,慢慢的發現心理學還是很有意思的,給我一次重新選擇專業的機會,很有可能去選擇心理學,沒有什麼比人的心理更加複雜的了。

其實每個人心裡都有或多或少的令自己自卑的方面,比如身高不夠高,長得不漂亮,膚色不夠白,經濟拮据等等,但我們都需要真正的去接納自己這些不完美,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也許你羨慕別人的同時,別人也在羨慕著你。你羨慕那些坐在辦公室喝茶看報的公職人員,他們也許羨慕你每天忙碌,充實而快樂。所以,想好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就好了。

每個人的心裡都應該有一個瓦爾登湖,每天給自己一點時間獨處,寫一段簡短的心情日記,放鬆一下自己,也可以讓自己逐漸的看清自己,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學會感謝自己的不完美。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讀後感2

喜歡武志紅的書,幾乎每一本都買了都看了,在我的書架上佔了一排,不過這一本卻是我最喜歡的。書讀了一個星期,讀得慢是因為捨不得太快讀完。其實開啟每一本書的時候我們都想要好好的品味,慢慢的去讀,可是多數書卻會讓你感覺讀得太慢,簡直是對自己時間的浪費,這就是好書的魅力吧。讀完之後,我還想去讀第二遍,不過要等一年或者兩年。

書名起得有點繞嘴,也許改成“感謝不完美的自己”更順溜一點,不過以前看過一本《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所以為了避免重複才只好這樣了吧。書越出越多,好的書名也不夠用了。這本書算是武志紅的早期作品了,這次看到的是再版。一般作家第一本書往往寫得一般,因為沒有經驗,有了第一本的自信,接下來的兩三本,往往是一個高峰,前半生的積累在這裡噴湧而出,往往成名作都是早期的作品。

心理學的書沒少讀,不過真正的精品不多,能夠值得我們慢慢讀,甚至反覆讀的精品,簡直是鳳毛麟角了。所以遇到一本,心情就好像看到窗外春暖花開的景色一樣,非常溫潤。

我們都知道自己不完美,可是卻並不真正瞭解我們自己,我們認同的自己往往是另一個自己,於是就產生了各種矛盾衝突糾結困擾,這就是心理問題的根源。當我們真正瞭解了我們的缺陷,認同並接受了有缺陷的自己,我們的內心就和諧了。

書裡面還深入地介紹了悲傷、憤怒、恐懼、內疚這些問題的心理根源,其實無論什麼心理問題,根源都是在我們的童年,都可以在我們的原生家庭中找到答案。因為我們的心理模式在我們的童年形成,長大以後就不會再發生改變。所以我們身上每一個問題的根源,尋根究底,都有童年深層次的原因在裡面。問題越嚴重,根源就越深。那麼能不能不讓我們的孩子受傷,給他們一個完美的童年呢?

那也是不可能的,沒有傷害就沒有成長,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完美的童年,愛得太少,可能會有分離傷害,愛得太多,可能會有吞沒傷害,所以我們只能避免給我們的孩子嚴重的傷害,卻不可能給他們一個沒有傷害的人生。

我們都是帶著傷口成長起來,心靈的傷口就好像身體的疾病一樣,你不可能做到完全沒有疾病,健康只是讓你避免重大疾病罷了。從小一點毛病都沒有,在保溫箱裡面長大的孩子,一旦遇到了疾病,往往就無能為力了。

不過我們無論遇到了什麼樣的心靈創傷,都不是無可救藥的,都有治癒的機會和可能,除了偶然,還有就是可以通過心理醫生,可以通過學習心理學,可以通過有了自己的孩子,重新經歷和思考自己的童年,等等方式,讓我們真正認識自己的童年,認識自己,從而平復自己的創傷,去開始新的生活。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讀後感3

武志紅的又一本書,這本書有個多麼自戀的名字,所以春節前後我讀完了,過了這麼久才來寫讀書筆記,所以剛剛忍不住又翻了一遍。

發覺這本書是典型的案例書籍,就是通過武志紅的諮詢案例、社會熱點案例來輸出心理學常識和分析問題。這個也是我相當長時間比較推崇的一種說法,“我們遇到的很多問題,之前有很多人遇到過,有很多人研究過,有些人把結果寫成了書”。這個就是書籍的作用。它幫助我們少走彎路。

“壞習慣不是你的敵人”、“帶著心理問題積極生活”:這個估計是我們應該有的態度。

“悲傷是完結悲劇的力量”、“憤怒是對憤怒者的保護”、“不要內疚,這世界沒有絕對的清白”:情緒有它的來處,這些都是人這個生靈自帶的屬性。不論悲傷、憤怒、內疚等等的情緒,都是能量流動的正常形式,我們要接納這些情緒,就像接納自己一樣。他們就想吃飯、喝水一樣必要,像呼吸一樣必不可少。

恐懼告訴你什麼對你更重要:如上所說,恐懼也是一種正常流動的情感。這個反向論證,讓我們知道孰輕孰重。這未嘗不是一種好的方法。

只有在人群中,才能認識自己:所有的關係,甚至是衝突,都是照鏡子,在鏡子中看到自己。有的時候是看到自己的想要和不想要,進一步的審視自己、理解自己。

說出"我接受",讓心靈迴歸自由,學會接受自己、寬容自己和寬以待人。給自己一個接受的儀式,開始更懂自己、開始一段更為不同的人生。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讀後感4

其實之前並不怎麼看心理學方面的書,我總覺得人最好的的心理老師是自己,我相信所有的道理我都懂,不需要任何人的開解,在遇到任何問題時,我可以自我調節,只不過是花費時間長短的問題。但在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感謝自己的不完美》,並簡單翻閱幾頁時,我就突然覺得自己的眼眶溼潤了,也許一直努力做個完美的自己是個很艱辛的事,但一直覺得這才是每個人的終極目標,卻從沒想過我們可以淡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讓疲憊的心偶爾放個假。

本書重點闡述的觀點如下:

真實勝過完美

我們要做的不是滅掉內心的魔鬼,而是去認識並擁抱它,活出真正的自我!

壞習慣不是你的敵人

改變惡習,最關鍵的一點是:不和惡習較勁,接受惡習。因為,積習就是你的本性,惡習代表著你內心的需要,你只能理解它並接受它,它才能得到最有效的改造。

悲傷是完結悲劇的力量

任何真切而純粹的情緒、感受和體驗,不論是憂傷、憤怒,還是焦慮、嫉妒等,都是大自然的饋贈。假若你學會敏銳捕捉並坦然接受它們,那麼你就能獲得不可思議的成長。所以說,真純的情緒、感受和體驗都是“心靈的兵器”。

憤怒是對憤怒者的保護

憤怒,給予你力量和動力,讓你生命的每一分鐘都具有創意,每一分鐘都能表現出你自己的風采。沒有憤怒,你就會在不適當的地方屈服,就會手足無措。你必須清楚地知道你的憤怒,並知道為什麼會這麼憤怒、然後富有智慧地去處理它。

不要內疚,這世界沒有絕對的清白

內疚是和諧關係的調節者,我們必須認識到這一點。假若你懂得接納自己的內疚,並幫助對方接納他的內疚,那麼關係就會自然地流動,自然地走向和諧。內疚是大自然的饋贈,它在提醒我們,你的一個關係需要調整了。

恐懼告訴你什麼對你更重要

許多恐懼,無須戰勝。恐懼的背後,常藏著我們生命中重要的答案;恐懼程度越高,答案就越重要。恐懼具有獨一無二的價值,因為很多時候,只有恐懼才能強有力地提醒你,什麼是最重要的。

只有在人群中,才能認識自己

好的心理醫生,其價值就在於會和你建立一個好的關係,然後把你輕鬆地帶進這種狀態。不過,我們生活中還有太多的關係,可以把你帶進這種狀態。任何一個你在乎的關係,其實都是一面心靈的鏡子,可以照出你內心的祕密來。

說出“我接受”,讓心靈迴歸自由

所謂接受,即直面我們人生中的所有真相,深深地懂得,任何事實一旦發生就不可更改,而且不管多麼親密的人,我們都不能指望他們為自己而改變。

給自己一個儀式,開始一段征程

心靈的成長並非是一個抽象的過程,我們需要一些具體的儀式來呼應心靈成長的節拍。

當然,我也並不是贊同作者的所有觀點,雖然也有觀點上的差異,但這本書至少改善了我的心理狀態,讓我認識到悲傷、憤怒、內疚、恐懼,負面情緒有存在的意義,直面比逃避有用,對抗不如接受。為了不讓親人擔憂,為了給孩子樹立榜樣,我們往往隱藏了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但既然是親人,那就讓我們共同來接受、共同來面對這些負面情緒,“愛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納”,接納自己和他人,一同成長!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讀後感5

我一直覺得這本書的標題修改為《感謝不完美的自己》更好一些,因為我想可能是首先要感謝自己,其次是表達不完美。但讀完這本書後才明白作者的苦心——先感謝不完美,再來感謝自己。這樣的順序到並無什麼其他意思,就是給人不一樣的感覺。自己的不完美和不完美的自己,聽起來沒有太大差別,但喜歡玩味文字的人總是能感受到不同。

書中講述了很多個細小、平凡而不太具有代表性的心理治療的案例,這些案例或許你不做心理醫生完全無法接受和理解。在我讀《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的時候,就被那各種各樣的“有問題、不正常”的人所折服,讀完之後我還在想,為什麼有這樣的人存在?過去這麼多年,我還記得書中的故事和人,我還想不明白他們到底是天才還是瘋子,這麼一本書感動我這麼多年,唯一的理由是這本書擴充了我對“人”這個種類的認知基礎知識!而這本《感謝自己的不完美》則給了我一種心理學入門的基礎知識的感覺。書中沒有太多的專業詞彙,也沒有那麼多難記且生僻的外國名字,有的是一個個普通而平凡的小故事,通過顯而易見的道理告訴你很多個心理學的偉大道理。

在《感謝自己的不完美》中比較震撼我的是這樣一個觀點:不是去消除、壓抑或剋制人性中的惡,而是要轉化這樣的惡為一種善的動力和哲學。這個觀點比較震撼我的是因為一般的心理學、成功學都會告訴你如何去避免失敗、或在失敗後如何走出壓抑而悲傷的氛圍…,這是個思路的轉變。人的情緒和行為很多時候是非常特別而脆弱的,所以如果強力去壓制某一種慾望,站在整個人生的角度來觀察,這種壓制並不是有利的。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從小家裡窮吃不起餃子,現在自己參加工作了可以無限制的吃餃子了,於是很多山溝溝裡出來的人有了一個特殊的愛好“吃餃子”,甚至遇到節假日都要以吃餃子為慶祝方式(因為窮人家是每年才吃一次餃子的)。這就是因為“吃餃子”這樣的一個慾望不是被釋放了,而是一直存在心理被壓抑、壓制了很多年,當你有能力去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一定會是過量而且不當的。這也能很好的解釋的問題:因為從小窮怕了、三十幾歲還窮的沒有錢取媳婦,於是等到五十多歲突然有了很多錢、權,誰一下子有能力控制得住這個被壓抑多年的慾望呢?所以,這個慾望的壓抑、釋放與轉換不僅僅是一個心理學問題,也很有可能是一個社會學的難題。

在我讀這本書之前還知道一點心理學常識,就是挖掘你產生這樣的心理、行為的根源,才能解決你這個心理問題。一些書上把這個解決問題的方法叫做“找到心橋”,就是在你心裡面架起一座橋,讓你走過橋的對岸,去看一看真實的你自己及發生事故的現場,從而找到解決的辦法。這樣的思路,其實還是在想辦法完全解決你心裡的問題,而很多時候壓抑多年的心病通常不會在短時間內完全釋放(當然,很多時候就是在一瞬之間釋放的)。在《感謝自己的不完美》則提出了一個思路,通過轉換(把憤怒轉變成訴說,把訴說轉變成傾訴,再把傾訴轉變為交談,把交談轉變為找尋問題,這樣,找到問題接能解決問題)從而解決心理的一些問題。這個思路非常不錯,是因為很多時候一些壓抑的事情無法釋放,但大部分人都是有最喜歡和最討厭的事情,這兩者之間一定能互相轉換的介質和可能。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讀後感6

馬來西亞著名的薩提亞治療大師林文采博士把人的先天氣質分為了五大類:樂天型、憂鬱型、激進型、冷靜型、奉獻型。

我一直認為我是一個憂鬱型的人。憂鬱型的人天生的完美主義者,比較悲觀。批判。對自己和別人都是比較難以讚美和認同,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要求盡善盡美,憂鬱型的人把這種特點帶到生活裡去的時候是比較糟糕的,會對自己和他人高要求,把自己弄得很多的情緒。

雖然我知道自己憂鬱型的這個特點,而林文采老師也一再強調:憂鬱型的人要時刻記得在心裡養兩匹馬:“放自己一馬,放他人一馬”。可我總是做不到。

正如網上一句經典的話所說:此生知道很多的大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情緒來了的時候,我總是會陷入到情緒裡去,不能自拔。

有一天,當我看到武志紅的一本書《感謝自己的不完美》時,我覺得棒極了。

這本書顛覆了我對自己的看法。

原來我不能接受的自己的種種,都是如此的具有意義。

於是我對自己不完美的感受有了釋懷,在書中,武老師說道:世界有可能是相反的,真實勝過完美。如何接受自己的真實,如何真實的和自己在一起,就可以深刻的感知到真實是比完美更好的東西。感覺自己是完美的,這樣的人是把自己的痛苦分裂出去了,消滅了,他自己的腦袋裡意識不到痛苦。

在書中武老師從還一個心理學家的角度例舉了大量的例子讓我們認識到負能量比正能量更具有價值。

武老師在書中說“當我們積極地追求所謂的正能量的時候,其實是割裂了與所謂的負能量的連線,這種割裂是巨大的.損失,悲傷、憤怒、恐懼、內疚、嫉妒和羞恥,我們要開啟這些感受的管道,當我們開啟這些管道的時候,生命力就會在我們的身上流動。”

在本書的第二章裡講到:悲傷是完結悲劇的力量,每一次的磨難都是生命的財富,越對抗痛苦,越是會痛苦,承認他,接納他就是改變的開始。在這一章裡講到一個自殺的案例,案主在深深的悲傷之後,接納了事實,從而改變自我,有了鳳凰涅槃般的重生。

在本書的第五章裡講到:當你恐懼、焦慮時,去看看,恐懼、焦慮在告訴你什麼?它們是不是在說:這件事情對你很重要?看到它們、承認它們、接納它們,然後才能讓它們成為一份能量,讓它們在你的心裡流動,回到自己的感受上,回到自己的身體裡,這個時候會有很好的療愈效果。

曾今也有一位心理學老師說,如何讓一個吸毒者徹底的戒毒,只有一個辦法,就是讓他的母親徹底的放棄他,讓吸毒者絕望,置之死地而後生,所以說絕望也是有力量的。

嫉妒、憤怒、倔強也都是有力量的,看到他背後蘊藏的含義,原來它讓你更加有動力去改變自己,他們是生命力的表現。

“陰影和光明一樣,都是我們的生命,如果逃避,我們就損失了一部分自我和力量。如果面對並整合他們,陰影就會變成我們的人生財富。”

讀完本書我對自己說:感謝自己的不完美,承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因為不完美,所以才真實,真實勝過完美。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讀後感7

無意間,在媽媽的枕邊發現一本《感謝自己的不完美》的書。這是一本心理自助書籍,作者武志紅是一位資深心理學專家。這本書以一種全新的思考方向告訴我們:負面情緒等等不完美的一面,在成長中的積極作用。阻礙我們成長的,不是因為自身不完美,而是自己不肯承認自身的完美。只有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才能使得自己越來越強大,離夢想越來越近。

捫心自問,父母、老師在講道理時,我也覺得父母、老師講的道理都正確,也明白,但是為什麼對我卻起不了作用呢?在《感謝自己的不完美》這本書裡,我找到了答案:那是我沒有,也從未真正的接納過不完美自己,驕傲、自滿、畏難、不堅強、毅力不堅定,這樣的“我”,是我一直都不想面對的,一直在逃避,排斥。

然而,這本書教會了我,如何去擁抱不完美的自己。別抱怨自己的不完美,一個充滿自信、向著美好的未來走去的人,是不會抱怨自己的缺點的,而是應該感謝它,擁抱它。因為成功之路是靠自己的不完美迎來的。

比如,兩個人去採礦,他們用的工具是一樣破,可當挖到特別硬的石頭,其中一個人抱怨工具太爛而放棄了,而另一個人沒有抱怨,而是克服困難,一點一滴地用工具將石頭打破了,從而得到了鑽石。

曾經有這麼一個人,因為自己總覺得自己是“高智商”,可他什麼也不是,沒有任何作為。他找了許多心理醫生,都沒用,他一直還是覺得自己智商高,別人都不如自己,因此跟周圍的人都相處得不愉快。這樣過了十多年,他又找到了一位著名的心理醫生,那醫生什麼也沒說,只是讓他看電視,可當他聽到電視裡的一句話:“你騙得了別人,但你騙不了你自己!”這時的他恍然大悟,開始相信事實,不再想著自己是是虛偽的“高智商”,而是真實的自己——一位普通人。他激動地對那位醫生說:“謝謝你,是您讓我找到了真實的自己。”而醫生卻說:“不,你不應該感謝我,而是應該感謝那句話。”

曾經有同學叫我“屈神”,因為在思維訓練的題型上,我常以做題速度和正確率“著名”,因此,曾經的我也以為自己是“高智商”,常常喜歡挑難度高的題目來做,卻不重視基礎題的訓練。於是,一份答卷,基礎題的分數是扣得最多的,卷面分數拿不了高分。現在我明白了,自己什麼都不是,只是一名普通的學生。我應該做到的中踏踏實實地學好每一個知識點,認認真真地對待每一次的作業和考試,一點一滴地鑿開堅硬的石頭,做真實的自己,做自己心靈的王者,不做“高智商”和“神”。

讀完這本書,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這八個字:接納自己,悅納真我。書中告訴我們:人之所以不完美,才有足夠的空間進步,才能體會到努力後達到成功的喜悅。好的心態,有助於我們健康的成長,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讀後感8

書中說:“愛的關係中,付出和接受的迴圈被破壞,很多時候不是因為不願意給予,而是因為不願意接受,不願意接受恰恰是因為我們不願意承受內疚。”這也好理解,孔孟的儒家思想影響了我們,我們以禮相待,都不喜歡麻煩別人,也不喜歡請別人幫忙,更不喜歡無故接受他人的饋贈,我不喜歡欠別人人情。

書中說:“性格濃縮著我們童年的一切人際關係。”我覺得說的太絕對了,過於誇大童年遭遇對以後的影響。我始終相信人是會變的,所謂的“本性難移”只是難移而已,並不是說改變不了,性格是可以改變的。或者說一個人的性格一直在變,時而外向,時而內向。

書中說:“自卑與自信,其實是由我們小時候獲得的愛的多少所決定的。”如果來驗證我自己,確實有道理,我小時候很缺乏來自父母的愛,我也確實經常感覺到自卑。但我覺得自信和自卑也是會經常相互切換的,我也有感到自信的時候,這取決於你在做什麼,在什麼環境裡。

書中說:“通常而言,童年得到的愛越多,一個人就越是難追。反過來,童年得到的愛越少,一個人就越容易追。”換言之,自信的人難追,自卑的人容易追,當然,都是相對而言。由此可見,男生在追一個女生時,可以去了解一下對方的童年,如果對方童年時缺愛,你對她好,她就很容易感動,也就比較容易追到,但是以後可能會很難相處,因為自卑的人都比較敏感。如果對方童年得到了足夠的愛,只要她覺得你不是她想要的,那你怎麼努力也很難追到。

那怎麼走出自卑呢?書中的建議是:首先要明白自卑是源自缺愛,然後學會自我接納。這樣的建議在我看來,無關痛癢。

書中說:“對於恐懼,我們無需戰勝。恐懼其實在提醒你,什麼是最重要的。”所以當你感到恐懼時,你不要著急去改變,先去聆聽它,去理解自己的處境,好的改變會自然而然地隨之發生。

書中說:“優秀和自卑其實是一種平衡,所以,越在乎優秀,就勢必要有一個越自卑的東西來平衡。要麼,這種平衡在一個人身上體現;要麼,這種平衡在一個關係中體現。”生活中,你會發現有些特別要強的人,其實內心自卑的不得了。我可能就是這樣的人,但我現在在改變的路上。你還會時常發現“鮮花插在牛糞上”,因為要試圖達到一種平衡。

書中說:“溫柔地對待你的疾病。”人類真的是太喜歡著急了,生病了就希望立馬就能好。比如,發高燒了,打一針激素,體溫迅速降到正常,殊不知激素的危害性,這種療法無異於飲鴆止渴。再比如甲亢,甲亢是一種慢性疾病,常規療法是藥物治療,只不過治療週期很長,一些甲亢患者非常著急,就選擇了放射性治療,殊不知放射性治療有相當高的概率會患上終身無法治癒的甲減。所以,無論是生理疾病還是心理疾病,耐心很有必要。

武志紅說:“能在第一時間接受真相的人,都會特別有判斷力。”

梭羅在《瓦爾登湖》中說:“我到樹林中去,因為我希望從容不迫地生活,僅僅面對生活中最基本的事實,看看我是否能掌握生活的教誨,不至於在臨終時才發現自己不曾生活過。”

我的日記本就是我的“瓦爾登湖”,我每天都寫日記,哪怕是有一天沒時間寫,我也會在日記本上寫上“今天沒時間寫”,因為寫日記於我來說是一個儀式,它可以讓我與塵世的喧囂暫時保持一段距離,它可以讓我迅速地開始一段新的征程。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讀後感9

關注心靈成長,對抗負面情緒。

陰影和光明一樣,都是我們的生命。如果逃避,我們就損失了一部分自我和力量。如果面對並整合陰影,陰影就會變成我們的人生財富。!

這本書初版叫心靈的七種兵器》。悲傷、憤怒、內疚、恐懼。這些本是人格中負面的東西,但同時他們又是讓人成長的重要武器。本書圍繞這幾個主題,深刻的剖析了這些情緒存在的意義、形成的原因及對抗的方法。

首先我們要做的是瞭解自己,接受自己,然後再改變自己。其實我們最難了解的不是他人而是自己。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矛盾、衝突。於是渴望成為相反的、完美的樣子。那份完美,其實是表演給別人看的,想讓別人說,這個人真不錯!

我們總是把關注點放在他人身上,或是放在過去的經歷中,忽略自身需求,迷失自我,情緒被外界和他人輕易左右。煩惱、痛苦被放大。更多的時候我們選擇了逃避、壓抑負面情緒。直到被微小的事物激發而爆發,甚至傷害周圍無辜的人。

當你非要壓制自己的悲傷,並相反表現出極大的快樂時,你最終收穫的,會是更大的悲傷。

浮躁、悲傷、抑鬱積蓄的太多我們便無法對抗,因為力量太弱小。我們要去體會和理解這些情緒,分析原因,找到答案。那時候你會發現豁然開朗後的世界大不相同。那些以前不能理解的人和事,不能讀懂的書突然明白了很多。在這個過程中也漸漸找到了清晰的自己。這便是痛苦讓我們成長的意義。

不是事件導致了體驗,而是你對事件的看法導致了體驗。

這本書告訴我們要傾聽內心的聲音,迴歸本真。當我們特別想表達一種情緒的時候。為什麼會痛苦,為什麼會憤怒,靜下來聆聽,憤怒的根源是什麼?痛苦的根源又是什麼?

浮躁的社會,大多數人的心也是浮躁的。我們在不斷地尋找刺激來獲得快樂,方式可能是吃吃吃也可能是買買買,要麼就是沉溺於虛擬網路中,選擇越多反而人越迷茫。你的煩惱是什麼?你最需要的是什麼?你恐怖、憤怒、抑鬱的根源是什麼?是否已經找到了答案?

什麼叫存在,就是我選擇,我活過,我按照自己的意志為自己的生活作選擇,這就叫存在。

  《感謝自己的不完美》讀後感10

初次讀這本書,給我很深的震撼,書中很多案例自己都很有感觸,為什麼要感謝自己的不完美呢,明明不完美為什麼還要感謝呢?帶著這些問題,以及一邊看一邊反思,這本書對我還是起了很大的輔助作用。

整本書最欣賞的觀點是:理解,接受,改變,這是三部曲。並且不能越級,因為往往直接去改變自己首先是一件很難的事,並且往往效果不好。

就我自己而言,我說說自己的變化和感受。對沒錯,你也發現了,我用的是感受這個詞,以前自己如果有不好的感受和好的感受都不能很好的接受,如果自己因為一件事開心,就會聯想樂極生悲,一下子,情緒由高潮將為零,反而自己開始鬱鬱寡歡。大學時期跟同學一起看電影,由於電影是喜劇片,有時會同學一起開懷大笑,同學每次都笑的肆無忌憚,而我自己則是很勉強,覺得笑這麼開心有罪,聯想到自己這裡生病,那裡不舒服。如果自己不開心的時候,覺得這是特別糟糕的事情,一心想擺脫他然後開始找原因,分析原因,自己不開心是怎麼導致的,這一分析,室友同學身邊的人開始遭殃了,覺得都怪他們,他們是罪魁禍首,都怪他們把自己搞得真不開心,心裡開始一萬個詛咒和怨念,甚至開始報復,通過其他方式,比如冷暴力,不想跟室友說話,排斥他們。當自己開始報復後,自己又開始自責,自己現在變得這個樣子,變得這麼壞。不管怎麼說,大學時期的人際關係處理的並不好,自己總處於弱勢地位,想反抗又不敢,無能為力。

現在看完這本書了,我開始試著理解自己,自己真的沒有那麼完美,自己真的很脆弱,雖然很多人誇我長得帥,可是自己真的不覺得,很自卑的感受,我不得不接受自己現在這個狀態,就跟中國的國情一樣,屬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初級階段,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哦,所以首先要開始尊重自己的感受,不管是好的還是不好的,慢慢嘗試理解自己,自己不是聖人,很多方面自己現在的確做不到哦,給自己點時間和空間,多寬容自己。開心的時候就敞開心扉的大笑,不過自己往往放不開,擔心自己笑的不好看,慢慢來吧,是很難改變,怎麼理解呢。真正的朋友是不會介意這些的,就像自己不會介意他們一樣,其次,自己其實並沒有那麼難看啦,順其自然吧,理解理解。給自己點空間,寬容自己,才能寬容別人。

最後就是專注於自己的事情,專注於感受自己,此時此刻現在是什麼感受和心情,是不是開心,是不是自卑,自己過分追求優秀是為了啥,不就是掩飾嗎。

慢慢了解自己的自卑的點,慢慢給自己開導。

深呼吸,就當做一次儀式,新的一刻又開始了,擁抱當下,享受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