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短文兩篇》教學設計

校園 閱讀(1.49W)

第一課時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短文兩篇》教學設計

(一)《談讀書》

學習目標:

1、說出讀書的益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學習文中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進行說理的方法;積累背誦文中出現的精闢的句子。

3、以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為主,充分發揮主動意識和探究精神。

學習重難點:

1、學習文中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進行說理的方法;積累背誦文中出現的精闢的句子。

2、以自主探究的學習方法為主,充分發揮主動意識和探究精神。

學習過程:

自主預習1

一、匯入新課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十年寒窗,伴著馥郁的書香,我們一天天長大了。請你坦誠地告訴大家:你喜歡書嗎?你讀過那些書?讀書的過程你有那些感悟?

二、簡介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國哲學家、作家,出生貴族家庭。劍橋大學畢業,後又學習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長,封為勳爵。1621年因受賄為國會彈劾去職,嗣後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於在野外試驗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隨筆》是其文學方面主要著作,開創英國隨筆這特有體裁。

三、積累運用

(1)注音

怡情,傅彩,藻飾,矯情,詰難,尋章摘句,咀嚼,狡黠,倫理,味同嚼蠟,滯礙,睪腎,闡證,吹毛求疵

(2)釋義

1、藻飾:修飾文辭。

2、狡黠:狡詐。

3、詰難:詰間,為難。

4、滯礙:不通暢。

5、味同嚼蠟:形容文章或說話枯燥無味。

6、吹毛求疵:細緻到煩瑣挑剔的地步。

7、尋章摘句:搜尋、摘取文章的片斷、詞句,指讀書侷限於文字的推求。

8、不求甚解:原指讀書只領會主旨,不死摳字眼。現多指只滿足於瞭解個大概,不作深入理解。

9、咬文嚼字:認真推敲字句的意義和正誤。有時含有貶義,指過分注重文字而不去領會精神實質。

10、豁然貫通:形容(久思不解的問題)一下子明白過來,迎刃而解。

11、學究:迂腐的讀書人。

12、開卷有益:讀書有益處,有收穫。

合作交流

1、作者從哪幾個方面談讀書(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歸納總結。)

1、第一層:(從開頭到“全憑觀察得過且過知”)闡述讀書的正確目的。

⑴先正面說讀書有三種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長才。

⑵後反面指出讀書的三種偏向:惰,矯和學究,

2、第二層:(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始能無知而顯其有知)闡述讀書的方法。

3、第三層:(讀史使人明智―結尾)闡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各種缺陷。

2、分析文章的認證方法。

⑴比喻說理:“蓋天生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

⑵排比說理:“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⑶對比說理:開頭正面說讀書的目的,接著從反而說了讀書的三種偏向。結尾先從正面說讀書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從反而說讀書可以彌補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精讀品析

找出文中你認為富有哲理的話,談談你對這句話的認識。

例1:“蓋天生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

(用“自然花草”比喻“人的天性”,“修剪移接”比喻“求知學習”,用比喻為了論證“讀書對人的天賦的作用”,使論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論述語言形象生動。)

例2:否則書經提煉猶如水經蒸餾,味同嚼蠟矣。

“蒸餾過的水”比喻“一本好書”,使讀者懂得讀書不能只讀別人的筆記摘要,生動形象。用比喻的方法從反面強調好書一定要細細揣摩、深入鑽研才能讀出味道

(比喻論證:使論說的道理通俗易懂,語言生動形象)

例3“人之才智但有滯礙,無不可讀適當之書使之順暢,一如身體百病,皆可借相宜之運動除之。滾球……射箭……漫步……騎術……,”

用比喻的方法論證讀書可以彌補精神上的各種缺陷

第二課時

(二)《不求甚解》

學習目標:

1、簡介作者。

2、學習本文反駁的方法——駁論點;

3、說出“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和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本文反駁的方法——駁論點;

2、說出“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和方法。

歸納知識性雜文的特點

教學過程

自主預習2

一、匯入新課。

前文重點談讀書的益處,該怎樣讀書呢?有人說,讀書要“咬文嚼字”也有人說應“不求甚解”,你知道“不求甚解”該怎麼理解嗎?看看馬南邨是怎樣理解的。

二、作者簡介:

鄧拓(1912—1966),筆名馬南邦,福建閩侯人。當代作家,1966年在文革中迫害致死。重要作品為《燕山夜話》。《燕山夜話》是馬南邦的雜文集。1961年作者《北京晚報》要求,貫徹黨的“雙百”方針,利用工作之餘為《燕山夜話》撰寫的152篇專稿,主要是知識性的雜文,內容豐富,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旗幟鮮明,議論風生,也能切中時弊;短小精煉,語言流暢。是利用雜文形式,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有益嘗試,頗受人民的歡迎喜愛

三、快速閱讀《不求甚解》,並思考

(1)“不求甚解”是何意?作者是如何解釋“不求甚解”的含義的?

(1)“不求甚解”多指讀書只求懂得大意,不求深入理解。

作者認為“不求甚解”有兩層意思:一是表示虛心;二是說明讀書的方法,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而要前後貫通,瞭解大意。

(2)請談談本文的論證思路。

本文是一篇駁論,在批駁別人觀點的過程中,又闡述了自己的主張。首先,作者擺出了要批駁的靶子:“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次介紹“不求甚解”的出處並分析其真正含義,然後從正反兩方面舉例(諸葛亮、普列漢諾夫)論證讀書的要訣在於虛心、會意;接著全面解釋“不求甚解”,先從反面否定,又從正面引用陸象山的語錄佐證;最後總結全文,強調重要的書要反覆閱讀。

探究質疑

1、本文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引證法。引用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引出論題,並加以分析,提出論點;引用陸象山的語錄強調不因小失大,再次論證“不求甚解”。

例證法。以普列漢普諾夫為例,從反面證明讀書一定要虛心,不要死摳字句,而須理解精神實質。

以諸葛亮為例,證明古代就有以“不求甚解”的態度讀書的人。

2、學習《不求甚解》的寫法,對下列成語進行辯證分析,運用求異思維,口述新的立意。

1、“見風使舵”新解

2、“班門弄斧”辯

3、“濫竿充數”辯

(揭示:成語新解,重在從不同的角度去詮釋,劃清必要的界限,從正名入手,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緊密聯絡實際,借題發揮,做到有感而發,有的放矢。“見風使舵’一詞,多用於那些不講原則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們賦予“風”以新的含義,喻指實際情況的變化或者規律,我們可以翻出新意: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掌握方向,採取相應的措施,推動社會主義的航船向前發展。這樣聯絡現實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嗎?“班門弄斧”這個成語,可以從故事入手,翻出“不迷信權威,敢於向權威挑戰”的新意。“濫竽充數”這個成語,也可以從故事人手,翻出“濫竽之所以能充數,在於欣賞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