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英語專業有哪些考研方向

校園 閱讀(2.76W)

英語語言文學方向歸納為五大方向,我們在準備考研的時候,需要了解清楚。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英語專業考研方向指南,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英語專業有哪些考研方向

  英語專業考研方向解讀

方向一:語言學

語言學規律並沒有想象中深奧,這裡所說的語言學一般指英語語言學,當然英語專業學生考漢語語言學、日語語言學、德語語言學等也是可行的,這就得看考生的第二外語水平。絕大部分招收英語專業研究生的院校都開設有英語語言學方向,從其分支來看,包括語用學研究、英語語法研究、句法學、語義學、語音學、音系學、形態學、修辭學等;語言學的研究同社會學、心理學等人文學科的結合並形成了社會語言學、心理語言學、人類學語言學、數理語言學;把語言學的理論引進到語言教學中又形成了對比語言學、認知語言學、語料庫語言學、應用語言學等。此外還包括對語言和文化兩者相互關係的研究。

雖然語言學屬於基本理論的研究,讀書、做研究、寫論文是最正統的出路,但是這並不適合每一個人,適當地調適、轉向才能更好地發展自己。比如英語語法研究可以向比較高層次的筆譯轉向,修辭學研究可以向文學研究甚至文學作品翻譯轉向,如果想向教師方向發展,考生平時應加強英語教學法知識的掌握和教學技能的訓練。

方向二:文學

文學方向實際上包含很多小方向,最主要的是英美文學,此外還有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文學翻譯等。全國絕大部分招收英語專業研究生的學校一般都開設英美文學專業。比較文學、世界文學致力於不同文化之間的理解、認識、比較,很多院校把這一專業開設在文學院而非外語學院。英美文學專業包含很多理論問題,如作者生平、思想內容、寫作手法、文學流派、文學史發展的軌跡以及藝術特色等,進一步還有各個歷史階段的文學現象、本質和特徵以及文學語言的基本概況、文藝批評思潮等,主要內容有英美文學史、英美小說、文藝理論等。學習文學沒有捷徑,文學方向的研究生在學習文學相關理論(如美學、文藝學、文學史等)之餘就是大量閱讀經典的文學作品,這種閱讀同一般人的課外閱讀差別很大,有時甚至會很艱苦。文學方向就業在英語各方向裡面情況中等,所以學習文學一定要真正具有濃厚的興趣和文學領悟能力。

方向三:翻譯學

近年來,翻譯學也發生了分化,不僅有“翻譯學”方向,還有細化的口譯、筆譯、文學翻譯、同聲傳譯等很多方向。中國八大外語院校(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西安外國語學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大連外國語學院、天津外國語學院、四川外語學院(重慶)、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開設有專門的翻譯方向,其他的院校翻譯屬於小類別,包含在語言文學裡面,一般選擇對應的導師才會進入翻譯方向。翻譯方向是報考人數比較多的方向之一,從北京環球時代學校學員統計來看,30%的人準備報考翻譯專業。

翻譯學對英語專業學生的功底要求比較高,在研究生學習過程會有高強度的聽說讀寫譯等基本技能訓練。不同的學校差別很大,一些辦學實力偏弱的學校主要強調翻譯史與翻譯理論,但是一些重點學校特別是外語院校比較強調應用人才的培養,特別強調實踐能力。筆譯、口譯和同聲傳譯的學習難度也各不相同,難度依次為:筆譯——口譯——同聲傳譯。

翻譯方向碩士生有三條發展道路,一是提高個人專業能力,包括反應能力、變通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向高階翻譯人才發展,主要是成為一些大型活動、會議的翻譯人才;一是聽說讀寫並重,擴大知識面,有選擇地學習教育、外事、外貿、科技翻譯、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涉外企業、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向專門型應用型人才發展;一是個性化發展,不斷提高自己的中文表達能力和英語運用能力後,再精通某個特長領域,如文學、電影、時尚等,成為有一定底蘊的筆譯人才或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方向四:英美文化研究

英美文化研究主要研究英國、美國的傳統及現代文化,涉及文學、歷史、哲學、美學、藝術、宗教、社會學等領域。不同學校的名稱和研究重點不盡相同,有的院校方向名稱為英語國家文化研究,這就不僅限於英美兩個國家。國內英語界對英美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探討英美文化對於英語語言學習的關係;將體現在語言中的英美文化現象與中國文化現象進行對比與比較。換言之,英美文化研究主要是通過研究文化來理解語言和交際。有些學校從導師的研究興趣和學生的就業角度考慮,研究比較國家發展、民族文化之類的內容,這個需要考生仔細打聽。

方向五:新興方向和特殊方向

近幾來,一些學校根據科研力量的狀況和學科發展的需要,開設了一些新的專業。如南京大學的雙語詞典研究,研究詞典學本身的理論,語言學及相關學科的先進成果在詞典學中的應用研究等,從某種角度看這從屬於語言學;上海交通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院校的計算語言學,主要是語言與計算機技術、資訊科技相結合的方向;上海外國語大學、西安外國語學院、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南開大學等學校的跨文化交際,主要是研究中外文化模式和行為模式的差異,培養具有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的人才。

  考研擇校三檔研究生院選擇注意事項

第一類,就是所謂的名校,即國家教育部欽定的“2+7”:定位為世界一流的清華和北大,定位為國際知名高水平的復旦、南大、浙大、中科大、上交、西交和哈工大。它們是國家大力扶持的重點,是重中之重,能到這些學校深造是很不錯的選擇。另外,中科院的實力也是相當不錯,畢竟它代表了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水平,也和以上9所高校一樣,代表了中國研究生教育的最高水平,而且其研究生院下屬的大部分研究所待遇都很不錯,不僅可以不用交昂貴的培養費,而且每個月給學生補貼的生活補助也較其他普通高校為高,對於那些家庭不是很富裕,而且喜歡踏踏實實地做些學問的同學來說,無疑是最理想的選擇。

第二類,就是國家教育部指定的自主定線的除了以上10個科研院校(“9+1”)的學校,即所謂的重點,也是很不錯,這些學校的名字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像北京的人大、北航、北師大、北理工,天津的天大、南開,上海的同濟、華師,南京的東南、南航,武漢的華工、武大,成都的川大、成電,西安的西工大、西電,廣州的中山、華工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第三類,就是“211工程”和教育部直屬的一些高校(除去上面所提到的學校)。有關名單,大家可以從相關網站上查到。考生如果報考的'話,建議儘量選擇這些學校。一來它們的專業實力較強,名氣比較大,學術氛圍和學習環境都不錯,社會認可度比較高,發展潛力較大;二來它們是自主招生,有些東西比較標準化一些,而且它們往往在其他院校之前招生,實在不行可以調劑,同等條件下一般較普通學校考生優先考慮。

注意事項

選擇學校的時候,必須關注各個學校各個專業的歷年招生情況(包括報考和錄取的人數),必須看清楚目前的考研形勢。從90年代初開始,考研年年升溫,考錄比例一年一年拉大,尤其一些名校的熱門專業。也就是說,競爭是相當激烈的,可有些朋友就是不顧這樣嚴峻的事實,盲目報考名校,結果呢?十之八九分數低到羞於告人的地步,而且從此一蹶不振,再也不去想考研的事了!這樣的心態可算是極端,我們大家要根據自己的實力和情況,量力而行。

一般說來,我們在報考的過程中應當注意以下情況:

(1)歷年推免生所佔的比例:推免生比例過高的學校,由於可供考取的名額過少,無形中提高了考取難度,一般不應選報。

(2)歷年招生人數和報考人數的比率:應儘量選擇比率大的學校報考,考取率較高。

(3)招生人數:招生人數過少的高校,考取率較低,一般不應選報。

  考研選定院校專業的指導

選擇招生單位時,以下幾個方面需要仔細斟酌:

1,質量高低

在質量高的單位可以真正學到一些東西,時間不會被浪費。判斷質量通常可以看這幾個方面:在該專業領域內的地位,導師質量,單位近年來學術成就等。

2,名氣大小

名氣其實往往是質量的一個外在評價指標。而且,名聲很大的單位,有利於研究生開展研究,也有利於以後的就業。

3,競爭態勢

各招生單位由於質量高低、地理遠近的緣故,同一專業的報考人數可能相差很大,競爭態勢也就高低不同。結合自己的實力,可以儘量避開競爭焦點,提高自己的錄取概率。

最終報考目標的確定,其實是專業選擇和學校選擇的綜合。這當中牽扯到的因素交錯繁複,頭緒太多,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對於在職人員來說,選擇還相對簡單一些;對於在校生而言,選擇就難了,一般有四種情況,按照難易順序分別是:

1,本專業本校報考

這是考研志願選擇中最為普遍的一種模式,也是成功概率最高的。一般來說,只要專業不錯,學校也還可以,多數考生都會自然而然地選擇報考本校本專業。

2,本專業跨校報考

本專業跨校報考的原因有兩個:一是雖然專業不錯,但原單位一般,考生想考到一個更好的招生單位去;二是原單位太熱門了,考取的把握不大,所以考生選擇其他競爭相對緩和的報考單位。本專業跨校報考備考的難度要大一些,因為雖然專業相同,但不同招生單位的專業課程設定和學術科研重點可能差別很大;而且招生單位變了,有關的政策、資訊也就比較難以及時獲得。

3,跨專業本校報考

學校牌子不錯,但想換個更好或更喜歡的專業的考生可以選擇跨專業本校報考。由於隔行如隔山,跨專業報考有較大的難度,且這種難度和專業之間關聯度成反比:原專業和報考專業之間的關聯度越小,複習和考試的難度就越大。

4,跨專業跨校報考

對原先的專業和學校都很不滿意,決心要開闢全新天地的考生會選擇跨專業跨校報考。這種模式備考的工作量和難度最大,不僅面臨著大量陌生的專業課程的學習,而且在複習資源、資訊渠道等方面均處於不利地位。

那麼,考生到底如何確定報考專業和招生單位呢?我們認為,貫穿整個決策過程始終的有兩個關鍵要素:考生自身的意願和條件,完全而充分的資訊。這實際上也就是報考的主觀和客觀條件。

獲取全面真實的資訊,權衡利弊,有助於自己做出正確的抉擇。尤其是那些競爭實力一般而又志在必得的考生,更要藉助於資訊的收集,選擇錄取可能性最大的專業和招生單位。考生在基本確定報考專業後,應該進一步選出設定了這些專業的學校,並根據其他一些主客觀條件,圈定目標單位,進而對這些目標單位進行資訊的收集和比較,最終選取適合的志願。一般來說,這些資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目標單位的競爭態勢

第一是看目標單位的錄取分數線。有一些好學校的總分和單科錄取分數線有可能會高於全國統一最低分數線。第二是看所要報考的專業院系的錄取的平均分和最低數。第三是看報考人數和招生人數,兩者之比即為考錄比,數值越大,說明競爭越激烈。

這些資料應該儘量往前多收集幾年,可以看出一個趨勢,比如說錄取門檻逐步降低還是逐步抬高,是基本穩定還是劇烈波動。逐步抬高的難度比較大,而波動劇烈的風險比較大。

2,目標單位的錄取情況

由於研究生招生是由各招生單位自主負責,各專業院系的權力很大,因此必須詳細摸清錄取情況,例如實際錄取名額到底是多少,錄取是否公平公正等。有些招生單位和專業院系內部保送名額很多,表面上看起來招生名額不少,但扣除保送名額後就所剩無幾;有些單位和院系一貫奉行優先錄取本單位和本院系的考生,外來考生難以享受公平待遇。凡此種種,都是考生朋友一定要事先搞清楚的。

3,目標單位的複習資源

考生應該盡力收集目標單位的複習資源,例如歷年考試專業試題,考試命題所依託的教材,考試複習的參考書目,複習的重點範圍,命題教師的命題風格等等。這些資訊對於複習和考試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在以上四種報考模式當中,本校報考的兩種模式在收集資訊方面都有很大的優勢,而跨校報考的兩種模式都缺乏這方面的優勢,因此凡跨校報考的,必須將資訊的收集和比較作為前期工作的重中之重,這樣才能作出理性的判斷,選擇一個合適的專業和報考單位。

最後,在這四種模式中到底如何選擇呢?這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除了必須考慮的興趣、愛好等,還有兩點需要注意:

一是本科專業和學校的情況。如果你本科就讀於名校熱專業,那麼建議還是準備本專業本校報考吧。如果專業不錯,學校一般,可以考慮第二種;反之,則考慮第三種。萬一專業、學校都不滿意,則不要懼怕背水一戰。

二是結合自己的競爭力。比如本校本專業太熱,競爭對手太多,就不妨換個學校或專業試試。如果自己確實很有實力,信心十足,那麼跨校跨專業也無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