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校園 閱讀(2.21W)

今年暑假,帶著學校的讀書任務,在照顧孩子、孝順父母、翻看手機微信的閒暇之餘,我認真讀了《第56號教室的奇蹟》和《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兩本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一

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終於讀完了這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尹建麗是一位成功的媽媽,更是一位好老師,她16歲的女兒參加大學聯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書中,作者用樸實的語言,道出了對孩子的深深溫情;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細細講解了對孩子的呵護之法。我能從字裡行間感受到作者女兒從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樂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感受到她女兒所有的一切成績都來自於這個細心又有智慧的媽媽的教育。

看的時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在這本書裡,我學會了不少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孩子逆反的時候怎麼辦?怎麼和人交往?前言中說到:"年輕的父母會得到一塊玉,那就是可愛的孩子,多年後的結果卻不一樣,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著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後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讀完後,我會不知不覺地對照一下自己,發現我自己原來有時也在用"鋤頭"雕琢著自己手裡的玉。書中說"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為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為一名小蝸老師,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要走的教育之路。

作者的教育理念讓我耳目一新,看完這本書,我從內心裡感到自己在教育意識上的許多不足之處,甚至是自身的許多不足之處,包括為人處事的各種方面。看來想當一個好媽媽,一個好老師,我有許多要學習的地方。尹老師的很多教育教學方法值得我去學習,就閱讀這一塊而言,作者對閱讀極其重視,閱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讓孩子識字不難這篇中作者說:"我的做法談起來實際上非常簡單,就是從我第一次拿起一本書給她講故事時,就不‘講’,而是‘讀’,即不把故事內容轉化成口語或‘兒語’,完全按書上文字,一字字給她讀。"作者在對女兒的教育中,就是把學習生字融匯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閱讀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僅孩子學起來輕鬆,大人實際上也輕鬆,事半功倍。"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地一招。

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針對如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作者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看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後,就會恍然大悟,就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愛上它。

看完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教育就在我們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讀過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改變自已比單純地督導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比教育的教育更有效!身教永遠大於言教!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二

每年我都會利用假期這個比較充裕的休息時間閱讀一些書籍,給自己充充電。初為人母,所以近兩年選擇的幼兒教育的比較多。這次尹建莉老師寫的教育讀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讓我在學習教育子女的同時也聯想到了許多學校教育,受到很多啟發。

剛開始閱讀這本書,就被書中的貼近生活的內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動。看的時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它讓我認識到原來教育的方式還可以那麼的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家長和孩子、老師和學生還可以像朋友那樣親密無間,甚至是不佈置作業學生也可以認真的把學習給學好。所謂大愛無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說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特別是書中的“在愛的名義下施暴”這句話,給我的心靈以深深的震撼。

許多家長和教師往往用“我做這些都是為了你們好”這句話來要求孩子好好學習,按照自己的意圖來設計孩子的人生。然而,我們應該想想,當我們是孩子的時候,是不是也很喜歡家長那說為了我們好卻又給我們無限的壓力呢?我是一個典型的都市小孩,和現在的孩子成長的環境差不多,兒時最多的快樂的記憶就是和鄰居小孩在院子裡玩耍,和同學們在操場上打鬧,卻一直沒覺得學習能夠是快樂的。直到讀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才明白原來學習是可以快快樂樂的,是可以喜歡上的。

利用假期的一段時間,我學以致用,馬上在侄女和兒子身上進行試驗。我的侄女一直跟著父母,又比兒子大挺多,是非常懂事的,父母忙的時候她都能自己照顧自己了,但是就是有點膽怯和害怕犯錯誤;兒子淘氣搗蛋,但是喜歡閱讀。我先分析了他們的學習情況,對侄女給予了表揚,並鼓勵她能夠取得更好的成績。侄女在家期間,我也和他們一起學習,也和他們看他們喜歡的動畫片,兒子對電視裡的一些臺詞能夠跟著模仿。她們也跟著我看我喜歡的人與自然,瞭解自然界的生物生存法則。我儘量剋制自己,在家儘量的誇獎他們的優點和做的對的地方。我還和他們一起比背誦《三字經》,對我,這也是很大的提高。我不以長者的身份要求他們做什麼,而是給他們講這麼做的意義。

本書前言告訴我,年輕的父母會得到一塊玉--可愛的孩子。每一個父母都是雕塑家,而每一個孩子都是我們手中的一塊玉。多年後,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著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後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錯誤的教育方法就如同一把鋤頭--當我手上有一塊玉石時,我們要如何才能做的正確,讓我們手中的玉石綻放光彩呢?雄關漫道艱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教育之道,任重道遠······

書中說“現代家庭教育中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父母可以為孩子付出生命,卻不肯為孩子付出時間和心思。”我們從來不否認一個溺愛孩子的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愛,所以我們也從來不否認作為一個良苦用心的老師對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是我們真正站在為孩子發展的角度去為他著想了嗎?有的父母又愛孩子漸漸變化為慣著孩子,有的老師從愛學生演變成了懲罰學生。不但如此,他們還給自己編了一個完美的藉口,我做這些都是為了你好。我想說,如果你是真正為了你的孩子想,那就培養他自我獨立的能力吧;如果你是真正為了你的學生好,那就努力去提高自己,真正幫學生懂得學習的樂趣,讓他們愛上學習。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三

不久前,和老婆一起買了兩本書,她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我讀《好爸爸勝過好老師》。我先讀完之後,感覺很失望。又去讀這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一讀就讓我連連感嘆相見恨晚。兩書雖然起名上形似姊妹篇,但內容質量實在是雲泥之別。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一本非常非常好的家教指導書,內容貼近實際,書中介紹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理念,對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很多難題都有所涉及,非常適合我們這個年齡初為人父母的八零後閱讀。

通讀全書,有幾點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第一,就是如何與孩子相處。在傳統思維中,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聽我們的話,按照我們的想法和指令去生活學習,往往我們在這種管理性的思維模式中,過分限制了孩子的天性,最終導致孩子對父母的逆反心理。所以,我覺得作者傳達的`最重要的一個理念就是尊重孩子,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引導他做好每一件事,而不是安排好他的每一件事,或者替他做好每一件事。給他更多的鼓勵,去強化他的優點,並推而廣之,而不是反覆強調他的缺點或者錯誤。想要孩子做好某件事,就要想方設法保護孩子對這件事的興趣,而不是通過反覆地指令和強迫去讓孩子做,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反感這件事,甚至最終把這件事放到了敵對的位置上。比如想要孩子好好學習,就要保護他對學習的興趣,而不是通過大量的作業來滋生他對學習的反感,不是通過對分數的過分追求來加強他對考試的焦慮。

第二,作者的一句話我非常贊同:國小主要解決的是學習興趣問題,國中主要解決的是學習方法問題,到了高中,才是真正比拼學習能力的時候。所以說,在國小國中階段,學校已經把考試成績的重要性渲染到了無可復加的地步,家長這個時候就不要對成績再有過分的關注和追求。因為在國小和國中階段,學習成績並不會與孩子將來的成功與否有決定性的關係。這一點我從實際經歷中就深有體會,國小和國中階段學習成績不佳的同學,在走入社會後,他們的成就並不一定就比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差。不過我雖然想到了這一點,但是我覺得作者總結的更精準,更透徹。所以孩子在國小階段,最重要的就是保護他對學習的興趣,不要讓他對學習感到厭煩甚至恐懼。

第三,以我們國家現在的狀況,進入國小甚至國中當老師的門檻非常低,這也造成了老師的水平良莠不齊,孩子能否在國小國中階段保持對學習的興趣,以及為將來的成長打好基礎,只能碰運氣。書中寫到作者為了孩子的"暴力作業"去與老師溝通,而又因老師知識背景的淺薄和教育素質的低下而無法溝通,作者為了避免孩子受到老師的冷落或不公正待遇,又不得不陪著笑臉避免與老師衝突。讀到這些真是讓人感慨,我們的教育,我們的學校,我們的老師,到底是在為國家培養棟樑,還是在毀滅國家的未來?在這種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指導下,究竟有多少本來可以成就一番事業的孩子,被捆住手腳困在了起跑線上?

第四,讀到最後一章,作者通過改善家庭教育環境,讓那個曾被診斷為嚴重的兒童多動症的孩子恢復正常的案例,看得我幾乎要流淚了,一方面我為作者能幫助一個問題如此嚴重的孩子改掉自身的缺陷,成長為一個好孩子而為這個孩子感到高興,也感嘆他的幸運,遇到了如作者這樣的好老師,好朋友;另一方面,我又為更多的孩子感到悲哀,因為遇不到這樣的好老師,這些本來沒有大腦缺陷和精神疾病的孩子,本來應該通過改變家庭教育環境來得到改變和成長,卻被使用副作用不明的藥物來進行治療,最終的結果只能聽天由命,而如果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環境得不到改善,往往類似的症狀根本得不到改變,最嚴重的後果往往會導致孩子在成年後走入歧途。

以上就是我讀此書後的一些想法,其實本來讀的過程中想到了很多東西,但是讀完後開始寫這個書評的時候,卻只想到了這幾點。

在此,我也鄭重地推薦所有為人父母的朋友都來讀一讀,正如本書前言中所說的,我們每個人的孩子都是一塊玉,如果我們只會拿著鋤頭去雕琢,最終只能把這塊美玉變成一文不名的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