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尋覓社會的真諦高三政治教案

校園 閱讀(1.97W)

大學聯考考點

尋覓社會的真諦高三政治教案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

(2)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

(3)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社會發展的實現方式,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的特點。

(4)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的概念,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考查重點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2)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關注熱點

(1)結合我國農村改革發展的目標,說明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推動了社會的發展。

(2)結合我國農民的一系列偉大創造,說明人民群眾的地位和作用。

特別提醒:(1)社會存在的決定作用和社會意識的反作用,二者地位不同,前者是根本、是前提,後者受前者制約。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係是物質和意識關係在社會歷史領域中的具體表現。

(2)不能認為人民群眾就是勞動群眾。人民群眾不是一個永恆範疇,而是一個歷史範疇。

名師點睛

一個總趨勢: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

一個基本觀點: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兩個基本規律: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上層建築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狀況

三個關係: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

狀元筆記

1。[閃記]

2。[圖解]

群眾觀點與群眾路線的知識聯絡

考點一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理解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係,領悟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知識梳理】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

(1)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含義

社會存在是指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內容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

社會意識是指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類社會中各種精神生活現象的總稱,它既包括各種不同的風俗習慣和社會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學、藝術、宗教、哲學等各種不同的社會意識形式。

(2)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有什麼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麼樣的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著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

(3)社會意識能夠反作用於社會存在。社會意識的性質不同,對社會存在的反作用也不同。

(4)在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中,社會存在的決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會意識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歷史唯物主義既反對抹殺社會意識反作用的形而上學機械論,又反對把這種反作用加以誇大的歷史唯心主義。

2。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

(1)從根本上說,社會意識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

(2)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的主要表現。

①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不完全同步。社會意識有時會落後於社會存在,有時又會先於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②最突出地表現在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先進的、革命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落後的、反動的、非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展起著重大的阻礙作用。

【重點突破】

1。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1)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都是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的。離開了人類的實踐活動,就不可能形成社會存在的根本內容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也不可能形成反映社會存在的政治結構和思想文化。因此,實踐形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形成了全部社會關係。

(2)實踐構成了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有了人類征服和改造物質世界的實踐活動,才有了生產力、生產關係、經濟基礎、上層建築,才構成了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因此,實踐是開啟社會歷史奧祕的鑰匙,也是唯物史觀賴以建立的根本。正是在這一意義上,馬克思說: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2。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係與思維和存在的關係之間的區別和聯絡

社會存在和社會

意識的關係思維和存在的關係

區別地位是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基本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作用對二者關係的不同回答是劃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基本依據對二者何者為第一性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基本依據

聯絡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係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在社會歷史領域的具體表現

本考點是大學聯考的常考點,幾乎每年大學聯考都會在此命題,既可能出選擇題,也有可能出主觀題,出主觀題時主要是要求運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分析社會現實問題。

命題角度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預測題型:選擇題、主觀題]

【典例】(2011天津文綜,9,4分)近年來,幸福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門話題。回答下題。

幸福感是人們對生活滿意程度的一種心理體驗,它以一定的物質財富為基礎,但在現實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與物質財富的增加並不一定同步。這說明()。

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②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③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促進作用 ④社會意識的變化獨立於社會存在的變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解析 幸福感以一定的物質財富為基礎,體現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①正確;幸福感的提升與物質財富的增加並不一定同步反映了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②正確。故選A。

答案 A

對應訓練

【訓練1】(2011江蘇單科)《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頒佈後,人們認識到,觀念變革是改革的先導,教育改革的第一步應該是轉變觀念。這一認識的依據是()。

A。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B。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

C。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推動作用

D。社會歷史是由社會發展規律決定的

解析 A項表明了社會意識的特點,即相對獨立性,與題意相符;B項觀點雖正確,但強調的是社會存在的決定作用,與題意不符;C項觀點錯誤,正確的社會意識才對社會存在起推動作用;D項強調社會規律的決定作用,也與題意不符。故選A。

答案 A

【訓練2】(2011課標)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媽祖被譽為海上女神。傳說媽祖姓林名默,宋代時出生在湄洲灣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內)。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濟世。媽祖去世後,人們在湄洲島建廟祭祀。宋元以後,隨著閩南海上貿易和漁業不斷髮展,船工漁夫越來越多,媽祖信仰越傳越廣,媽祖從湄洲逐漸走向世界。據統計,目前世界上有媽祖廟5000多座(其中中國臺灣800多座、港澳地區50多座),遍佈20多個國家和地區,信奉者2億多人。每逢媽祖出生和昇天紀念日,福建、臺灣、香港、澳門等地都隆重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弘揚媽祖信俗蘊涵的傳統美德,促進文化交流。近年來,到湄洲來祭祀媽祖的臺灣同胞、香港同胞、澳門同胞和海外華裔、華僑越來越多,媽祖文化日益成為凝聚華人、華僑的重要精神紐帶。

2009年,媽祖信俗被評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運用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原理,說明媽祖文化為什麼千餘年綿延不絕、不斷髮展。

解析 解答此題首先要明確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的內涵。在表述時先將基本觀點寫在前面,緊跟其後是對材料的分析,切忌觀點和材料兩張皮。

答案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但具有相對獨立性。媽祖文化隨著社會變化而發展,同時又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徵,具有相對穩定性。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媽祖文化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積極作用。

考點二 社會基本矛盾運動

瞭解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理解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理解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

【知識梳理】

1。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1)人類社會的歷史首先是生產發展的歷史。

(2)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決定著社會的性質和麵貌,生產方式的變革決定著社會形態的更替。

2。生產力與生產關係

(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係的性質;生產力的變化發展,遲早會引起生產關係的變革。

(2)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當生產關係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推動作用;當生產關係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阻礙作用。

3。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

(1)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含義

經濟基礎指生產關係的總和;上層建築指一定社會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以及該社會的各種思想觀點和社會意識形態。

(2)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關係

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②上層建築反作用於經濟基礎。當上層建築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當它不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革。

4。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1)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是貫穿人類社會始終的基本矛盾。

(2)人類社會的基本規律

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是在任何社會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重點突破】

社會基本矛盾與社會主要矛盾的關係

社會基本矛盾與社會主要矛盾有聯絡也有區別,不能將二者等同起來。

(1)區別:社會主要矛盾是在某一社會歷史階段,對社會發展起著領導和決定作用的矛盾。它規定著社會的本質,支配著社會發展的過程,是人們應該首先或著重加以解決的矛盾。

社會基本矛盾,是指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因為這兩對矛盾互相聯絡、互相作用,共同構成社會這個有機整體,反映社會的全貌,但這兩對矛盾中最重要的還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

(2)聯絡:社會基本矛盾和社會主要矛盾兩者之間是普遍和特殊、一般和個別的關係。社會基本矛盾是整個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自始至終的根本矛盾,它規定著社會發展全過程的本質,也規定著社會的主要矛盾;而社會主要矛盾則是社會基本矛盾在不同發展階段上的直接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