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感悟讀後感

校園 閱讀(2.69W)

暑假斷斷續續的閱讀著《生活的藝術》一書,這是林語堂先生撰寫的一本關於怎樣快樂的生活的書,書中敘述婉約順暢,在炎熱的夏天,使我燥熱的思想沐入陣陣哲語的清爽。

感悟讀後感

林語堂,福建龍溪人,《生活的藝術》於1937年在美國出版,曾接連再版四十餘次,並有十餘種文字的版本。林語堂在該書中表達了中國人的曠懷達觀,陶情遣性的生活方式,將浪漫高雅的東方情調予以充分的傳達,向西方人娓娓道出了一個可供仿效的生活最高典型的模式,也就是文人所指的閒適哲學。從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摒棄一些虛榮和造作,還自己一個自然的心靈,平凡的生活也蘊含著美,關鍵在於我們的心境,如果多體驗一下大自然的神奇,多傾聽一下自己的內心,多一些奮鬥的坦然,而少一些無謂的煩憂,我們將生活得充實快樂,這也就是林先生的追求和樂於恬淡的境界。

林語堂在中國文學上的'地位是勿庸置疑的,儘管我們大多關注的是魯迅等勇士型的文壇人物,但是,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的轉好和人們觀念的改變,作為一種文學形式,林語堂的閒適、優雅、高貴的生活哲學,也正以更加明亮的光芒吸引著眾多時尚一族,從另一方面上講,這無疑對開發心智,善待自然,快樂生活有很大的益處。

《生活的藝術》,給我們闡述了這樣一個道理:欣賞並融入大自然,陶醉並沐浴在古今優美的文化,肯定自己,只有作為個體的個人對自己負責,並使自己能體現自我價值,來尋找到自己快樂的源泉,這才是一種自然的人生哲學。

“讓我和草木為友,和土壤相親,我便已覺得心意滿足。我的靈魂很舒服地在泥土裡蠕動,覺得快樂。當一個人悠閒地陶醉於土地上時,他的心靈似乎那麼輕鬆,好像在天堂一般。”

這使我想起了西方社會流行的一句古詩,“我來自塵土,我終歸於塵土”,正是這來與走之間的旅程,才是生命的眷戀,生命的履歷。於是,我們該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們應該像魚一樣在水裡,迎著粼粼的水波,盪漾著心情,自由的遊弋;像鳥一樣飛翔在湛藍的天空,與云為友,做天空的旗幟……有了這樣豐富的想象力,我們可以摒棄作為人的所謂的高貴和自尊,真正的成為自然的朋友,真正的欣賞並讚歎種種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我們有時就是一個魚,有時就是一片雲,有時就是一塊石頭,有時就是一蔓青草,只要我們願意,我們想成什麼,就是什麼。於是在古今文學經典上,有了“莊周夢蝶”,有了“陶潛忘菊”,閒雲野鶴的仙人與霧嵐和山水融為一體的文人,這才是真正對待內心的良法。僅僅“只要不妨礙別人,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的說法,是極其錯誤的,至少我們沒有意識到自然的存在。也許在追求私慾的過程中,看起來似乎很灑脫,但其內心的空乏顯而易見。

的確,只要我們認真和執著地充實每一天,我們可以永遠快樂。當我們投入工作的時候,我們會感到創造的魅力,從而快樂;當我們悠閒的時候,可以憬悟生命,從而快樂;當我們歷經苦難的時候,我們可以從中汲取一種奮鬥的激情,從而快樂……

可見,快樂無所不在,關鍵在於我們認真的去體會,認真的去感悟。快樂對不同的人來說,是不同的,而且每人感受到的程度也有所不同,只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坦然從容,微笑才會永遠的浮現於我們的臉龐。

《生活的藝術》給我傳授了快樂的祕訣,她有助於改變我自己的觀念,以樂觀的態度迎接一切。

作為一個教師。每一天都要面對那麼多的孩子與家長,每一天都要經歷許多瑣碎的小事。所以只有快樂的面對一切,快樂地感受身邊的一切,才能夠讓自己的人生永遠是那麼地精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