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思想品德《走近法律》教案(通用6篇)

校園 閱讀(2.17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思想品德《走近法律》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思想品德《走近法律》教案(通用6篇)

思想品德《走近法律》教案 篇1

一、學情分析

國中學生由於生活範圍的擴大,已經接觸到了社會生活中的各種規則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學生認為,在學校裡遵守校紀、校規,遵守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是因為教師、家長、學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沒有真正意識到規則能夠幫助人們開展正常的生活。因此必須通過教學讓學生了解身邊的一些規則,體會到每一個人都必須遵守制度、規則和程式,沒有人可以例外,並進而瞭解法律也是一種特殊的規則,從而樹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識。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社會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範。

(2)能力目標:逐步形成自覺按照社會要求規範自己行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約束自己不良行為的能力;初步學會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樹立尊重規則、尊重法律的觀念;感受法律的尊嚴,做知法、守法、愛法的公民。

三、教學難點

法律的三大特徵

四、教學重點

規則的分類、法律的作用

五、教學方式

製作多媒體課件用於教學;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己舉例,用具體、生動的事例教育學生,引導學生尊重規則,尊重法律。

六、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教師:請大家閱讀一則案例

有一位父親因為離婚把怨氣發洩在了兒子身上,他經常打罵兒子,有時還不讓孩子上學,可他卻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已經觸犯了法律。還理直氣壯地說:“孩子是我的,我有權這樣做。”

教師:你是否贊同這位父親的說法?為什麼?

學生1:不贊同,因為義務教育法規定:凡年滿6週歲的兒童少年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

學生2:不贊同,未成年人保護法對家庭保護規定: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不得虐待、遺棄未成年人。

學生3:不贊同,因為這位父親不懂得:未成年人有依法受教育權利,父母不得虐待未成年人,否則要受到法律相應的制裁。他這一說法體現了不懂法、不知法。

教師:是啊,在現實學生活中,一些人對法律的無知和法律觀念的淡薄,導致了違法犯罪現象的發生。因此我們要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維護法律的尊嚴,讓我們一起走進法律。

(二)新課新學:

第七課感受法律的尊嚴(板書)

第一框走進法律(板書)

活動一、“方”“圓”大賽──無規矩不成方圓

教師:請兩位同學到黑板前,分別徒手和用尺子、圓規畫一個方、一個圓。

教師:同學們觀察比較他們的畫有什麼差異?

學生:第一名同學畫得不是很好,因為他是徒手畫的,第二位同學畫得要好些,因為他用尺子和圓規畫得。

教師:這種差異用中國的哪句古訓可以說明呢?

學生:無規矩不成方圓

教師:對,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教材第86頁上的漫畫,並討論:

①同樣是十字路口為什麼出現不一樣的現象?

②交通規則起了什麼作用?

③這個現象對你有什麼啟示?

學生:左圖交通秩序井然,儘管人多車雜,可是由於行人車輛各行其道,紅燈停綠燈行,穿梭有序,結果是道路暢通無阻,交通井然有序;右圖則剛好相反,沒有交通規則或者人們不遵守交通規則,南來的北往的,東行的西去的,行人車輛各不相讓,爭搶阻塞,其結果是誰都不能順利地通過。交通規則在這兒起到了維護道路暢通的作用。

教師:我完全同意同學們的觀點。交通需要規則,社會生活也要有規矩,懂規矩,守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社會生活中,如果沒有行為的規矩,人們各行其是,社會生活就會像右圖一樣混亂不堪,就會陷入毫無秩序的彼此衝突之中。所以,有規矩,懂規矩,守規矩十分重要,社會生活要有共同的規則。

第一目:我們身邊的規則

教師:什麼是社會生活中的規矩呢?社會生活為什麼必須要有規矩呢?

學生:社會生活中的規矩就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說話、做事所依據的標準,也就是所有社會成員都應當遵守的行為準則。社會生活必須要有規矩,懂規矩,守規矩。因為,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組成的,社會活動是人的活動。人們在社會中活動的目的、動機往往各不相同,如果沒有行為的規矩,人們各行其是,社會生活就會混亂不堪,就會陷入毫無秩序的彼此衝突之中。所以,有規矩,懂規矩,守規矩十分重要。社會生活離不開規矩、規則。

1.生活中規則有很多種,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板書)

活動二、齊心協力

教師:請小組同學齊心協力,共同尋找生活中的規則(同學們從自身經歷或直接感受到的有關衣、食、住、行、學習等方面),並想象沒有了這些規則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

學生1:在學校自覺遵守班規校紀,按時到校,認真聽講,認真完成作業。

學生2:在公共汽車上主動給抱小孩的婦女或老人讓座。

學生3:遵守交通法規,不攀折花草樹木,不踐踏草坪。

學生4:如果沒有規則的話,每個人想怎麼做就怎麼做,那麼社會就會混亂不堪。

教師:由此可見,規則是社會生活正常進行的保障,是自由的前提。

活動三:分門別類

教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回答我們可以發現,調節我們的行為規則有很多種,如:紀律、道德、法律等,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為我們提供行為準則或者行為模式,對我們的行為有規範作用。

大家分析一下,剛才所說的規則哪些屬於紀律,哪些屬於道德,哪些屬於法律。

學生1:給老弱病殘孕讓座是道德要求。

學生2:按時上課遵守課堂紀律是屬於紀律要求。

學生3:遵守交通規則,維護公共場所秩序是法律要求。

教師:道德、紀律、法律這些規則有什麼不同?請大家舉例說明。

學生1:道德,靠輿論、習慣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們心中定出準則。

學生2:紀律、規章,按本單位,本團體的需要,定出在區域性適用的準則。

教師:那麼,法律作為一種行為規則,與道德、紀律、規章有什麼不同?它有什麼特徵呢?

學生:法律是社會行為規範,與道德、紀律等規則相比較,法律具有最為顯著的特徵:

1.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2.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

3.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教師:因而我們說法律是特殊的行為規範。

2.法律是特殊的行為規範(板書)

教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87頁的三幅圖,說說各圖說明了什麼問題?

學生1:第一幅圖說明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學生2:第二幅圖說明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

學生3.:第三幅圖說明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活動四:規則比拼

教師:請同學們根據所學知識填寫教材第88頁上的表格。

教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社會生活中的規則是多種多樣的,沒有道德、法律、紀律,將無法支撐一個社會正常運轉,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混亂不堪,違法亂紀現象得不到制裁,公民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

因此,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規則,尤其離不開法律這種規則。

第二目:生活離不開法律

活動五:看“小鄭”談法律

教師:請同學們看教材第88頁,小鄭的案例,並思考以下問題:

1.舞迷夫婦的'行為對麼?為什麼?

2.最後執法部門依照什麼規則阻止舞迷夫婦的行為?

3.假如沒有法律我們的生活會怎樣?

4.這個案例體現了法律的什麼作用?

學生1:舞迷夫婦的行為是不對的,因為他們的行為擾亂了他人的生活,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權益,違法了我國法律相關規定。

學生2.:執法部門依照我國有關法律阻止了他們侵權行為。

學生3: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發現,假如沒有法律我們的生活將變得混亂不堪,我們將不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事錯的,不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更不知道用什麼方法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學生4:它體現了法律具有規範作用。

教師:法律的規範作用突出的表現為,它規定人們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必須做什麼,應當做什麼,不應當做什麼。如果人們違反了法律,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和處理,法律既為人們的提供了一個模式,一個標準或方向,又是評價人們的行為是否合法的有效準繩。

1、法律具有規範作用{板書}

教師:《刑法》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任務,是用刑罰同一切犯罪行為做鬥爭,以保護國家安全,保衛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社會主義制度,保護國有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的權利,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護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一條為了保護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體育等方面全面發展,把他們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歐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教師:請大家思考,這些法律條文的規定說明了我國法律有什麼作用?

學生:法律具有保護作用,是國家生活的保障。

教師:正是法律的規範作用使人們知道了怎麼做是對的,怎麼做是錯的,從而約束了舞迷夫婦的錯誤行為,最終保護了小鄭的合法權益。可見,法律作為一種特殊的行為規範,它不但有規範人們行為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還具有保護人們合法權益的作用。

2、法律具有保護作用(板書)

活動六、集體智慧

教師:請同學們看教材第89頁中的圖畫,思考、討論並回答問題:

(1)小葉和小靜為什麼能夠如願以償?

(2)如果沒有法律的相關規定,情況會如何?

(3)這主要體現了法律的一種什麼作用?

學生1:因為我國有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和勞動法,所以小葉和小靜的合法權益才可以得以實現。

學生2:如果沒有這方面的規定,他們二人的合法權益就無法得到保障,就會影響社會的穩定。

學生3:這體現了法律具有保護作用。

教師:通過剛才同學們的討論回答,我們知道,解決糾紛和制裁犯罪需要通過法律,維護合法權益需要法律的支援。可見,我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是國家生活的保障。因此,我們作為21世紀的新一代青少年,要學習法律、維護法律的尊嚴和權威。其中,學法、用法、護法是我們應盡的責任;愛法是我們應取得態度。

七、板書設計

第七課感受法律的尊嚴

第一框走進法律

一、我們身邊的規則

1、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

2、法律是特殊的行為規範

二、生活離不開法律

1、法律具有規範作用

2、法律具有保護作用

思想品德《走近法律》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①知道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社會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範。

② 逐步形成自覺按照社會要求規範自己行為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① 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自己觀察,發現問題,從中啟迪學生思考,生活中處處離不開規則。

② 結合典型事例進行分析,使學生感悟到法律不僅對我們約束作用,法律更對我們有保護作用。法律是我們的守護神,是我們維護合法權益的有力武器,從而尊重法律,真正愛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樹立尊重規則,尊重法律觀念。

②感受法律的作用,樹立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做知法守法愛法的人。

教學重難點

重點:讓學生了解規則的重要性,引導學生懂得什麼是法律。 難點:法律的規範作用和對人們的保護作用。

教學方法

閱讀法,討論法,談話,分析法,總結法

教學準備

課本, 相關資料,網上查閱的資料。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匯入新課: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85頁)第七課的引言並分析:

有一位父親為離婚把怨氣發洩在兒子身上,他經常打罵兒子,有時還不讓孩子上學,他還理直氣壯地說:“孩子是我的,我有權這樣做,”結果,他因濫用監護權而被依法剝奪了監護權。

有一位中學生,酷愛計算機程式設計,一天,他正在為自己的不正當行為沾沾自喜時,警察卻把他帶走了。

問:這兩個案例中的主人為什麼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呢?這給我們什麼啟示?

同學們,這兩個案例中的主人之所以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是因為他們的行為違反了我國法律的有關規定,給國家,社會,集體或他人造成了一定的損失和危害。所以,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在日常生活中,這類的事例並不少見。現代社會是一個法治的社會,法律面前人人都平等的。我們大家都應該自覺地學法,愛法,用法,護法。

那麼,什麼是法律呢?法律與道德,紀律有些什麼不同呢?我們的生活能不能沒有法律呢?這就是本課所要討論的內容。

二、講授新課:

1. 我們身邊的規則

社會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會活動是人的活動。如果沒有行為的規則,各行其是,社會就會混亂不堪,陷入毫無秩序的彼此衝突之中。所以,有規則,懂規則,守規則十分重要。社會生活中的規則,是人們說話,做事所依據的標準,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

比如說:我們坐公共汽車,先下後上就是一種乘車規則。

現在,在城市裡出現的無人售票公交車,前門上,後門下也是一種乘車規則。

在公共食堂就餐,排隊也是一種規則。

不同專案的體育競賽,有不同的規則。

同學們說一說在社會生活中,還有哪些不同的規則?

同學們的答案是對的,在生活中,調節我們行為的規則有很多種。 歸納起來,社會生活中的規則有三種類型:

⒈道德

2. 紀律、規章

3. 法律。

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一種特殊的行為規範。

道德是依靠輿論,習慣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們心中定出準則。 紀律、規章是按本單位本團體的需要,定出在區域性適用的準則。 法律是特殊的行為規範,具有三個顯著特徵:

1)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2)法律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

3)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教師歸納分析:請同學們填寫課本86頁中的表格……

教師引導過渡:同學們通過這一表格的填寫,我們可以看出來,社會道德,紀律規章和國家法律是人們必須遵守的社會行為規範。但是,它們有各有各的特徵。那麼,法律與道德,紀律規章有些什麼不同呢?

法律與道德,紀律的不同之處:

1.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而道德則是在社會生活中自然形成的,紀律規章則是由一定的社會組織或團體制定的。

2.法律是依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強制性;而道德則是依靠輿論,習慣和人們的信念來維持和維護的,紀律規章則是依靠一定的社會組織或團體來維持和維護的。

3.法律是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的一種特殊的行為規範;而道德則是因為人們的階級立場不同而異;而紀律規章則只要求本單位,本團體,本組織的成員或者在一定的場合的人們必須遵守。

2. 生活離不開法律

(一)法律的規範作用

活動一:看漫畫分析問題

看教材的86頁漫畫,要求學生合作討論問題:

同學們想一想,假如沒有法律,我們的生活會怎樣?

現代社會生活中,沒有法律是不堪設想的。我國法律作為人們意志和利益的體現,它通過規定權利和義務,規範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法律的規範作用突出的表現為,它規定人們可以做什麼,必須做什麼,應當做什麼,不應當做什麼。如果人們違反法律,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和處理,它體現了法律具有規範作用。

引導:那麼,對於我們的權利和義務,你知道多少呢?

同學們看教材87頁的相關連結。

(二)法律的保護作用

1.我們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是我們生活的“衛士”。

2.國家治理離不開法律,法律離不開法律,法律是國家生活的保障。

3.法律通過解決糾紛和制裁違法犯罪,維護人民的合法權益。

三、課堂總結

社會生活需要各種規則,更需要法律的規範和保護,日常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是國家生活的保障。因此,我們作為21世紀的新一代青少年,要學習法律,維護法律的尊嚴和權威。其中,學法,用法,護法是我們應盡的責任;愛法是我們應有的態度。

四、鞏固練習

選擇題

1.關於法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B)

A.法律比道德更重要

B.法律依靠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

思想品德《走近法律》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一些法律知識,懂得我們日常生活中哪些行為是可以做的,哪些行為是不容許的,使我們成為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法律教案。

教學準備 :

蒐集有關的法律條文,如:《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環境保護法》等

教學過程:

一、以問激情,匯入新課提問:如果學校沒有紀律將會怎樣?國家沒有法律,又將怎麼樣?“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國家一定要有法律和緩慢行走,才能使社會拎井然,人民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社會主義建設得到順利進行。

二、學習課文,明白道理什麼是法律?國小生為什麼要學法守法呢?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課文,然後進行思考,逐層領悟道理。

1、法律是國家立法機關依照法律程式制定的行為規則,每個公民都必須遵守。

2、一切違法犯罪行為,都要受到國家法律的懲處。

3、國小生要從國小法,做守法的好少年。

A、 從國小法守法,能使自己健康地成長,不幹違法犯罪的事。

B、 從國小法懂法,可以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C、 從國小法護法,能與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

三、練習鞏固,指導行為

1、完成填空,鞏固法律知識

2、思考辨析,明白正確的行為方式。

3、有關資料介紹:違法和犯罪要受到處罰。

四、聯絡生活實踐,說說怎樣做到守法。

思想品德《走近法律》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本框內容主要講了我們身邊種種規則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其中突顯法律在生活中的規範、保護作用。本單元為起始課是後面所學法律知識的基礎。

【 學情分析】

正處在青春期的學生,自我意識增強,開始有主見,但往往過激、偏面,缺乏對“規矩”、“法律”準確的心理定位。往往只看到其約束自己的一面,而較少認識“規矩”、“法律”對社會生活秩序正常執行的必要性,從而對其產生一定程度上的反感,牴觸心態,不能自覺遵規守法,不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

【設計理念】

以巨集揚學生的主體性為宗旨,以激發學生法制觀念為目的,積極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主動式地學習。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注重學生自身感悟,內化學生心理品質,強化學生法制觀念,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則。

2、能力目標:逐步形成自覺按照社會要求規範自己的行為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 : 立尊重規則、尊重法律的觀念。讓學生在活動中感知、體驗、思考並內化為個人的品質。

【教學重點】

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

【教學難點】

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範。對法律規範、保護作用的理解。

活動內容設計意圖

活動一:小故事:撐杆、《十字路口》漫畫的啟示

板書:社會需要社會規則用故事和漫畫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走入課題。

活動二:集思廣益:道德、紀律、法律規則大比拼

板書:法律是一種特殊的社會規範。

法律的三個顯著特徵。老師帶著學生共同完成任務,讓學生初步瞭解知識。

活動三:案例分析

分析:法律的作用學以致用,鞏固知識

活動四:知識總結總結歸納,知識昇華

【教學反思】

本節課所授內容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七課《感受法律尊嚴》的第一框《走近法律》,我主要從身邊的規則入手,讓學生能正確區分道德、規章、紀律和法律的區別,體會法律的特徵及法律的規範作用和保護作用。教育學生明確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更離不開法律,從而使學生從小樹立尊重規則尊重法律的意識,積極的學法、愛法。整節課結構清楚,精心設計過渡語言和設問,環環相扣,教學設計完整;注重對學生讀寫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的培養;注重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設問,體現了學習生活化,有利於增強學生的認同感和學習興趣。讓學生結合案例和學案資料思考討論,有利增強學生體驗感,培養學生分析探究問題的能力;同時講練結合,昇華尊重規則尊重法律的思想價值觀。

但是存在的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 表現在三方面。在教學時間把握上,對於法律的三大特點,用時過多,刪除其中重複的環節,比如看教材插圖的環節就可省略。相對,教學重點:法律的作用,這一環節用時少了些,應該讓學生多交流發表他們的見解看法,或讓他們再舉其他案例來說明他們自己的觀點。在教師的語態方面,我對學生的鼓勵語言過多,在學生思考閱讀時,啟發語言也過多。這些失誤啟示我在教學中要把握教學“快﹑慢﹑動﹑靜”的節奏,辨證處理好教學中“動”與“靜”的關係

思想品德《走近法律》教案 篇5

課前準備:

通過報紙和網路蒐集有關老虎傷人及機動車亂停放的新聞圖片及文字材料。

教學目標

知道法律是由國家制定和認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一種特殊行為規範。懂得法律的含義、作用,本質,樹立法律意識。

教學重點:

規則的種類、法律的特徵

教學難點:

法律的作用

教學方法:

先學後教,講透練實;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一、圖片匯入(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讓學生自主思考,自己聯絡實際,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同學們展示課前蒐集到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展示私家車佔道停車等圖片談談我們生活的規則有哪些?今天我們重點學習其中的一個規範,那就是法律---感受法律的尊嚴。

二、會考說明(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學有依據,有的放矢,充分調動學生思維)

展示20xx年會考考試說明對這一塊的要求

1.法律由國家制定或認可

2.法律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

3.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

4.法律的規範作用和保護作用

5.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離不開法律

三、迴歸教材,夯實基礎(設計意圖:先學後教,學生自學,教師引導,自己總結的東西理解更深刻)

(一)教師依據考試說明引導學生共同梳理第七課對應的知識點

1、為什麼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

2、社會生活中有哪些規則?

3、法律的顯著特徵是什麼?

4、法律的作用有哪些?

5、法律的本質是什麼

(二)、學生記憶背誦以上內容

1——50號全背

51號以後背1、3、4題

(三)、教師抽查提問

規則有哪些、法律的特徵,法律的作用等

四、學習方法點撥(設計意圖:貫徹“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理念,提高學生學會用法律知識與分析、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法律的特徵及法律的作用是會考高頻考點,要能結合具體案例進行分析說明

該專題內容,知識點比較專業。複習時,一方面要學會將此部分內容與其他法律的有關內容練習起來,另一方面注意將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識與具體案例結合起來進行分析

五、會考預測(設計意圖:訓練學生思維,自己自主學習,自己總結,並思考會考對這一塊知識的考試重點)

創新題試做:(課件展示該題)老虎傷人事件

1、說明公民缺乏哪些意識?

2、給我們公民的啟示?

七、分層作業(設計意圖:自主學習是有層次的,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自學得有獲得感,愉悅感、成就感)

火線100天:26-27頁,13-17題。1-60號,全做,61號以後,只做13,14題。

結語:(設計意圖:號召同學們,學以致用)

讓我們深入領會法律的特徵、法律的作用等內容,切實增強法律意識和自覺守法觀念,做一個合格公民。

板書(設計意圖:提示思路,概括要點,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獲得相關學習成果)

知識專題:感受法律的尊嚴

一、規 則

二、法律的特徵

三、法律的本質

四、法律的作用

思想品德《走近法律》教案 篇6

各位領導、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七年級思想品德下冊第四單元第七課第一框《走近法律》,下面我就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和教學板書幾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本節課所授內容是第七課《感受法律尊嚴》的第一框《走近法律》,它主要從身邊的規則入手,讓學生能正確區分道德、規章、紀律和法律,體會法律的特徵及法律的規範和保障作用。教育學生明確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更離不開法律,從而使學生從小樹立法律意識,學會用正當的方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積極的學法、用法、守法。從中可以看出,這一框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青少年在學習完心理品質知識後轉入法律知識學習的新的層次,可以說是中學階段青少年學習法律知識的入門課,為學生以後學習法律知識具有前導性作用。學好了它,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興趣,促成學生法律意識的開啟。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本框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知道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行為規範及它的作用。

2、能力目標:逐步形成自覺按照社會要求規範自己的能力。

3、情感目標:幫助學生樹立尊重規則,尊重法律的觀念。

因此,我認為本框的教學重點是:瞭解法律的特徵和作用。教學難點是:培養學生遵守規則,熱愛法律的意識。

二、說學情

七年級的學生大部分是少年,他們的身體特徵和心理特徵處於向青年轉型的初始階段,無論是知識水平、能力判斷,還是對社會的是非辨別能力都不成熟、比較弱。特別是他們對一些行為是違紀還是違法是相當模糊的,不能正確理解道德、紀律、法律之間的關係,尤其是對法律的認識比較陌生。因此,讓學生掌握本課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有利於學生正確認識法紀,,初步形成法律觀念。

三、說教法與學法

鑑於這一框的地位和作用,採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尤為重要,並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完成教學目標。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學方法是:運用多媒體、討論、列舉事例、引導等方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法上,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將採取討論、自主探究等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課在整個過程中式非常重要的環節。本節課的導課,我先創設一個案例情景:殺死了自己的妹妹的案例(演示幻燈片)。讓學生閱讀、思考,分析造成這一悲劇的原因:駱紅由於不知法,不懂法。從而匯入新課:第七課 感受法律的尊嚴——走近法律。

(二)我們身邊的規則

(1)首先,我通過幻燈片出示:上課要有紀律、籃球賽要遵守比賽規則……,引導學生說一說我們身邊還有哪些方面需要規則?——讓學生明白我們的生活要有規則。

接著又讓學生思考、分析這些方面假如沒有規則會怎樣?結合教材88頁圖片。(演示幻燈片),讓學生思考,發表看法。——沒有規則就會混亂。

通過以上活動,師生共同總結出:社會生活要有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否則,社會生活就會混亂不堪,陷入無秩序之中。

(2)接著,我出示不守規矩的事例和圖片,讓學生議一議單有規則而不守規矩會造成什麼後果。從而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有規矩,要懂規矩,更要守規矩。教師出示規矩的概念。

(3)在學生了解了我們的生活離不規則重要性之後,讓學生思考:我們的生活中是不是隻有一種規則?。 討論思考後,教師啟發,引導。

在社會生活中,調節我們行為的規矩、規則有很多種。但歸納起來,大致有三種類型,即“道德、紀律規章、法律”,並讓學生看書瞭解他們的含義。

(4)指導學生教材87頁下面的三張圖片,讓學生討論、思考它們說明了什麼?討論時教師要點撥,引導,最後師生共同歸納法律的三個特徵。然後,讓學生完成教材88頁的填表(出示幻燈片)——使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到三種規則的區別。匯入第二幕。

(三)生活離不開法律

1、在學習這一幕時,我先讓學生結合教材案例“小鄭的煩惱”(演示幻燈片),讓學生討論遇到這種事該怎麼辦?假如沒有法律會怎麼樣?通過討論得出: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

2、教師講解法律的兩個作用

第一是:法律的規範作用。它規定人們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必須做什麼,應當做什麼,不應當做什麼。法律為我們的行為提供了是否合法的準繩。為了讓學生理解法律的規範作用,我設定了一個活動:“小疑問”(演示幻燈片)。

第二是:法律具有保護作用。先讓學生看書中89頁的漫畫,體會法律的作用。然後通過幻燈圖片和資料,使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法律的保護作用,之後總結法律的保護作用。

(1)國家的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是國家生活的保障。

(2)公民的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懲治犯罪,解決糾紛,保護人民的合法權益。

3、要求:學法、守法、護法,是我們應盡的責任;愛法,是我們應取的態度;以守法為榮,以違法為恥,是我們應樹立的價值標準。

(四)課堂探究與思考

1、駱紅受到法律的懲罰嗎?怎樣才能避免駱紅悲劇的發生?

2、馬麗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疑惑(演示幻燈片)。

(五)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講了我們生活離不開規矩,我們認識了法律和其它規則的區別,瞭解了法律的特徵及法律的作用,我們要樹立學法、守法、懂法的意識。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設計就像一份微型教案,能給學生對授課內容有個清晰直觀、層次結構明瞭的系統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