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論語讀後感彙編15篇

校園 閱讀(2.34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論語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論語讀後感彙編15篇

論語讀後感1

印象中孔子的《論語》應該是很難看懂的,上學的時候對於文言文是非常抗拒的,但是今天通過於丹老師的解說,對於孔聖人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于丹《論語》感悟讀後感。對於孝道的感悟比較深,發現自己原來做的很不夠,我一直以為給予父母物質的滿足就可以了,從來就沒有真正的瞭解父母喜歡什麼,對於不同的事件都有什麼樣的看法,現在的思想是什麼樣的,往往把父母當作出氣筒,父母家當做幼兒園、食堂、賓館,對於父母來說我更多的是在索取,而沒有付出。

我警覺到了我的冷漠、自私、麻木、自以為是,在生活中,在事業裡,我又何嘗不是這樣呢?關於智慧呢,就是在你抓了一手壞牌的時候,你以什麼樣的心態來看,你是自暴自棄呢?還是臨事而懼,好謀而成呢?我覺得把壞牌打贏的方法有很多種,但是你連想贏的心都沒有了,給了你方法你能信嗎?平凡的人不是生來就有智慧的,那樣的人太少了,連孔子這麼博學只是學而知之的人,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學習呢?但是要想真正能達到大智慧也不是簡單的事,一定要注意的是四點,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凡事要站在中立的角度來看,要不然的話有可能智慧沒學到反而成了自以為是嘍,呵呵我對於誠信的理解是說到做到,言行一致。在當今社會人心越來越浮躁,為了自己的利益越來越多的欺騙,為了掩飾自己的過錯越來越多的理由和藉口,不敢真正的面對自己,只好用更多的謊言來證明自己觀點是正確的,孰不知這樣做最後傷害的是自己啊,在這樣的環境裡我們還要誠信嗎?

還是要的,因為我們每天面對是自己而不是別人,難道我們對自己都不要誠信了嗎?說到忠恕仁愛,慚愧的我啊,什麼時候真正能做到心裡想的和實際做的一致呢,兩千年前的孔子通過時空向現代所謂的文明發起了挑戰,我們一直以來假裝不知道的是什麼呢?姚帥

論語讀後感2

一隻蝴蝶飛到我身旁,我好奇地想要抓住它,正要伸手,蝴蝶卻飛走了。不知不覺中,時光回到了20xx年9月1日的清晨,我和媽媽作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學習《論語》。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我學完了《論語》,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小君子”。

我喜歡《論語》裡的孔子,一個長相併不出眾,但很有文化的君子。孔子的儒家思想,充滿智慧,教會了我如何成為一位謙謙君子。《論語》中記載了孔子留下的許多經典句子,每個句子裡都蘊含著許多哲理,其中我最喜歡:“言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這句話的大意是: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那麼就沒什麼值得肯定的了。在我們班發生了這樣一件事:做清潔時,同學們卻發現班裡沒有掃把了,班長說:“我去買吧,你們等等我。”同學們相信了,但直到第二天,班長仍然沒有把掃把買回來,有位同學忍不住問班長,班長大笑著說:“你們真信哪?我騙你們的!”同學們這才知道被班長騙了,從此,大家都知道了班長是個不守信的人,改選時大家再也不推薦他了。

我非常喜歡《論語》,《論語》中有非常多的智慧,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裡談到,君子的為人處世法則:禮、義、仁、智、信、溫、良、恭、儉、讓。《論語》還教會我們,交朋友的原則:“益者三有,損者三有。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拉矣。”我便照這這樣的方法去交朋友,並傳播這種方法。《論語》還教會我們善思,我便多多思考,並將其發揚光大。從《論語》中,我還認識了富有卻尊敬師長,把老師當父母的子貢,認識了十分孝順的曾子……

《論語》中還有一些被人們錯誤理解的話,比如:“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但眾人只記住了“父母在,不遠遊。”好像遠遊的兒女都不孝順了似的。這句話的完整意思是:父母在時,兒女儘量別遠出,如果必須出去的話,一定要告知父母自己所處的方向位置,免得父母擔憂。

雖然我把《論語》學完了,但是他書中的知識我還沒有學透,我要用一輩子去學習、練習《論語》裡的智慧,爭取成為大家公認的第七十三位“賢人”。

論語讀後感3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我對這句話頗有感觸。

記得在我剛上國小時,根本沒有什麼時間概念可言。每到星期天,我都會將大把大把的時間都浪費在玩樂上。一旦到了該寫作業的時候,心裡總會想著:再玩五分鐘吧!再玩五分鐘吧!五分鐘過到了,我卻絲毫沒有半點動靜。因為我又想著:反正時間還很長,再玩一會兒吧!就這樣,一拖再拖。終於,在太陽落山之際,我的作業本上一片空白,比那初開的梅花還要白淨。週末我依舊重蹈覆轍。於是,我每週末都會通宵寫作業,導致睡眠時間嚴重不足,星期一頂著雙“熊貓眼”就去上課了,不過,好在我在家人和老師的幫助下改正了這個壞毛病。

長大後,我再憶起自己曾經因為玩樂而浪費了大量的時間時,總是心如刀絞,忍不住感嘆一句:“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溫故知新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習之前學過的知識,可以使我們得到新的體會。

曾經有這樣一篇文章,寫著:“羊吃草,總要吃很多次。第一次,將草吞入腹中。吸收草內的部分營養,那些未被吸收的草就會被羊吐出來,再一次被羊吃掉,再一次……直至營養被它完全消化,它才會停止這個看似噁心,滑稽的舉動。”

古代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他每次吃飯時,都要將口中的飯菜咀嚼成碎粒後吐出,然後吃掉,再一次吐出,然後吃掉……這樣反覆重複三次。他每本看過的書都會定時重溫,這樣他所學的知識才不會“流失”。

連尚未開發靈智的動物和幾千年的古人都懂得的道理,我們哪有理由不明白?我每年除了看新書,也會在閒暇時看一看之前讀過的書,這能使我讀起來更方便,並且可以順便鞏固我之前學過的知識。

如果你有時間,可以放下手中的遊戲機,溫習一下是之前學過的舊知識,這樣可以使你的自身修養更進一步,在知識方面奠定牢固的基礎。

論語讀後感4

關於《論語》,從國小就開始學,“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等等,寫國小、國中、高中時,為了增加所謂的文采也會偶爾文縐縐的賦上一句:“孔子曰:……”而知其文,卻誤讀其義。不知今日才知是該慶幸還是自悔。不管怎麼樣,少落人笑柄,總不會太負十年寒窗之苦。

曾經有人大罵孔子之時,或許罪證之一便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望文生義理解成“百姓應該任其自由發展,不可讓其有太多學識。”乍一看,好像真的是這樣,沒什麼問題,但我們知道古時候有很多的通假字,其要表達之意,若僅此字面意思,目不識丁之人都能理解,那麼幾千年來,歷代文人墨客對其的推崇敬仰與深究,是否太過迂腐或資質平庸呢?庸人悲哀之處,或許就在於不自知。 荀子《勸學》中有名言“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在《大戴禮記·勸學》中則是:“鍥而舍之,朽木不知,鍥而不捨,金石可鏤”,此處的“知”,同“折”是通用的。而“折”字,放到原句中,整合起來的意思便有壓迫和強迫之意。至於“由”字,在文中,是否就理解成放任自由,這裡不能恭謙的說值得考究,因為必須考究。郭店簡《尊德義》的解讀是:民可使導之。將“由”字,理解成“導”。這樣的解讀更為貼切,作啟迪之意,因此,原句的意思應該是:老百姓只能去引導,而不能強迫或者壓制。

如果這是,愚民思想,那麼我想問,什麼樣的思想才是不愚民的呢? 孔子曰:“父為子隱,子為父隱”,若是望文生義之解,則當是:父親為兒子隱瞞,兒子為父親隱瞞。孔子若表達的是這個意思,那麼尊其為聖賢的人們是不是都是傻子?“隱”字或許理解為通“檃”更為貼切。“檃”字的原始意義為使曲木變直的工具,取其矯正之一,因此,父子互隱的意思是父親兒子互相矯正。如果一開始誤讀或者錯度情有可原,那麼對孔子關於“諍子”的言論——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之類的言論視而不見,那便不得不懷疑其有惡意陷害之嫌疑,或者是對無知的自我嘲諷。

慶幸之至,我還年輕,慶幸之至,我還有時間。

論語讀後感5

古往今來,中國有著五千年燦爛的文明,在悠久的歷史文化長河中,有一部永垂不朽的著作,這就是偉大的思想教育家孔子和他的弟子所寫的——《論語》。

孔子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等力後人津津樂道的千古名句都是出自他之口。他活到老,學到老、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高尚品質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他學無止境、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的教學方法難道不值得我們借鑑嗎?他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熱情和對學習的熱愛難道不值得我們追求嗎?孔子一生好學、謙虛,他說的每一句話都充滿了哲學、智慧,他做的每一個動作都飽含了他自己對生活的態度。啊!這樣一位擁有高山情懷和大海淵博的哲學家,怎麼不應該受人尊敬?他所寫的《論語》怎麼不應該流芳百世呢?

在這個資訊時代,我們應該追求孔子那種學無止境、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態度和方法,傳誦《論語》中的每一句話,發揚“孔子精神”。我們曾經學過“言必信,行必果。”“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些都是出自《論語》,我們要積級做到這些話中包含的含義,做一個誠信、好學的少先隊員。每一個人都應互相尊重、取長補短、團結友愛,這樣才能讓這個世界更加美好,這就是《論語》對現代人的啟發。它還讓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腳踏實地的做人,奮發圖強的學習,誠實守信的交友,這樣會使我們變得更加自信、完美。如果說《論語》是心靈良藥,那麼我們就好比那些心靈瘡傷的人,只要一讀《論語》,就能安撫受傷的心靈,得到溫馨的安慰。

這部《論語》是孔子的智慧結晶,也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星星。我們一定要繼承孔子的精神,讓孔子和《論語》永遠活在我們心中,永遠!

論語讀後感6

多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于丹教授編寫的《論語》感悟這部書走進了我的精神世界。我們從小在“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朗讀中長大,但是對這些話的理解卻是非常膚淺的。讀完于丹的這本《論語》感悟後,我才明白先人聖賢為什麼說“以半部《論語》治天下”的那種推崇,也懂得了過去自認為深奧的孔子的《論語》並不是遙不可及,這位聖人的思想,穿越歷史的滄桑,延續到今天,依然使我們受益匪淺,讓我們感到溫暖倍至。

于丹說:“《論語》告訴大家的道理,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我們,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論語》的樸素和溫暖,就在於裡面不僅有天下大道之志,更重要的是它永遠不失去腳下樸素的起點。

在我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離我們很遙遠的古代聖賢,《論語》是高山上一棵高不可攀的勁鬆。于丹教授把孔子的思想經過自己高超廚藝的加工,把一道美味佳餚擺放在我們面前,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告訴我們許多人生哲理和處世做人的道理。

"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學習之道、誠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仁愛之道”的七個章節細細品讀後,何為“孝敬”、何為“大智慧”、何為“誠信”……會讓你有一種“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于丹教授筆下的孔聖人,沒有聖賢的架勢,他只是一個平易近人的傳道者,時時為我們傳遞著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度。正如易中天所說:“孔子只有溫度,沒有色彩。”

于丹教授對《論語》的感悟是快樂的、豐富的、給人啟發的。通過本書的閱讀,我學會了如何修養身性,如何品味人生,只有以淡泊的襟懷、豁達的心胸去面對人生,才能獲得內心的那份安靜,正如孔子教導我們的那樣:快樂地生活!

論語讀後感7

《論語》的讀後感預覽: 《論語》的讀後感 今年假期,我就有幸拜讀了一下。 說它是薄薄的一本小書,實在不假。雖然字印的斗大,再加上註釋,翻譯,總共也不過220頁。想想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如此的一本小書。若是擺在那些厚似饅頭, 重似磚頭,印刷精美似繡花枕頭的大部頭鉅著之中。實在是不起眼之極了。何以想象,就是如此的一個薄薄的小書,卻統治了中國近二十個世紀,是中國的立世的歷史呢?可見《論語》是一本應百讀、細讀的好書。 其中靈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就是第一篇:“學而實習之,不意樂呼,有朋自遠方來,不意樂呼,人不知而不蘊,不亦君子呼?”這句話的意思是:意思為學習之後經常去溫習,不也是快樂的事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值得高興麼? 別人不理解你,而你不生氣這不是君子麼?《論語》的讀後感正文:

《論語》的讀後感

今年假期,我就有幸拜讀了一下。 說它是薄薄的一本小書,實在不假。雖然字印的斗大,再加上註釋,翻譯,總共也不過220頁。想想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如此的一本小書。若是擺在那些厚似饅頭, 重似磚頭,印刷精美似繡花枕頭的大部頭鉅著之中。實在是不起眼之極了。何以想象,就是如此的一個薄薄的小書,卻統治了中國近二十個世紀,是中國的立世的歷史呢?可見《論語》是一本應百讀、細讀的好書。

其中靈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就是第一篇:“學而實習之,不意樂呼,有朋自遠方來,不意樂呼,人不知而不蘊,不亦君子呼?”這句話的意思是:意思為學習之後經常去溫習,不也是快樂的事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值得高興麼? 別人不理解你,而你不生氣這不是君子麼?

我認為我們在生活中,應該把學習同樣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好好學習。而當朋友來到你家裡,你也應當非常高興,該熱情款待才成。當別人不理解你的時候,你不能生氣,而應該耐心的對別人講明你的理解,這樣你才是個君子。

《論語》這本書非常好,他告訴我們許多人事間的道理,它能讓你品德高尚,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普通人把《論語》作經書看,認為是聖人之言,不以文學論。但以文學眼光看來,《論語》一書的文學價值很高。

論語讀後感8

最近一段時間,通過閱讀《論語》這本著作,使我懂得了許多人生哲理。而其中對我影響最深的,還是那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話。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句話雖不是孔子的言論,卻也是《論語》中的一個重要觀點。它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出謀劃策盡心竭力了嗎?跟朋友交往真誠相待了嗎?老師傳授的知識複習了嗎?”作為一種反省自己的指標,它給我們的啟迪實在是太多了。

首先,它教導我們要常反省自己,明白自己行為中的缺陷,以避免自己再次犯錯。其次,他又提到了生活中每天應當注意的三個細節:辦事、交友與學習。只有做到了這些細節,生活才變得完整。

作為“搗蛋大王”,我做的調皮事實在太多了,也的確應該好好反省了。

譬如那一次,媽媽要下地幹活,臨走時讓我把晾在院子裡的衣服收一下。我嘴上答應著,心裡卻在想:算了,把這章看完了再去。可媽媽一走,我就把這件事拋到腦後去了,只顧著看書,好不容易把這本書看完了,媽媽卻回來了。這時我才想到媽媽交代我的事我沒做,不由的低下了頭,免不了有被媽媽批評了一頓。

而在學習方面,我也好不到哪去。那天我們班學習《虎口藏寶》,下課後,我突然想到:如果故事的主人公是納塔莉,那為什麼提到其他人物的細節會更多些呢?那這種敘事特點又要歸納進那種寫作特點中呢?我便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可直到放學,我還是沒有絲毫頭緒。本想第二天去請教老師,可一起床,這個問題卻又被我遺忘了。唉!

對待朋友,我的心眼又小得可憐。若是朋友傷害了我,就算創傷不大,我也會好幾天不理他,弄得我倆很是尷尬,關係也越鬧越僵。

人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在哪裡摔倒就應該在哪裡爬起來。反省自己,就是防止自己重複犯錯的最好措施。多想想自己犯了什麼錯,以後怎麼辦,才可以避免自己重複的犯錯。

人都會犯錯,這是肯定的。但一個錯決不能犯兩次。多反省自己,就能少走些彎路。

論語讀後感9

《論語》裡提出君子應“日三省乎己”,這裡“三”不是具體數字,是多次、反覆的`意思。換句話說,就是要一遍一遍地問自己,有哪些事我還沒做到?有哪些事我還可以做得更好?

《論語“學而”》中曾子每日從“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三方面自省其身,我們每天也可以從這三方面入入手進行自省。

第一省——

“為人謀而不忠乎?”要自省的就是“忠”,我給別人做事,給社會做事,我忠於職守了嗎?真正的忠誠不是忠於一個外在標準,真正的忠誠只有一個標準,就是忠於內心的良知。“忠”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能夠對自己的良心有所交代,就是最大的忠誠,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第二省——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要自省的就是“信”,意思是和朋友在一起,你守信譽了嗎?信守承諾,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也是需要我們時常反問自己。信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根本,一個人如果失去了信用,任何人都不會接受他,所以一個人不可沒有信用。一個人要在社會上立足,“信”是多麼重要,只有守信的人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援。

第三省——

“傳不習乎?”要自省的就是“習”字,意思是說,老師教授的知識,你認真學習了嗎?對於知識,我們需要把它融進自己的生命裡,這個過程才叫“習”。學習之後要複習,學習之前要預習,溫故而知新。學習,其實不光是孩子的事,二十一世紀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要活到老學到老,要把知識的學習真正融入生命,時時不忘記學習,如此我們才可以說,我們真正有所長進了。

這三件事——對任務的忠誠、對朋友的信用、對知識的學習,用它們叩問自己的內心,其實就叩問了自己的三重生命角色。第一重是職業角色,第二重是社交角色,第三重是生命角色,我們終其一生都是為了扮演好這三重角色而努力。一個人如果能夠做到“日三省乎己”,那麼人生中又有什麼憂慮和恐懼呢?

論語讀後感10

《三字經》裡說:論語者,群弟子,記善言。它告訴人們,《論語》記載的是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的一些言語行事。被奉為儒家經典。人們在強調《論語》的價值時,總會提到,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典故。

于丹教授緊扣21世紀人類面臨的心靈困惑,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運用女性特有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理想人生觀七個方面出發,使我們領悟到《論語》傳遞的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她在講述中穿插了很多生動並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寓言,使她的解讀更精彩、更深刻、更通俗易懂。

於教授的講座傳遞了《論語》中很多做人的道理,先看孔子的為人、夫子之道:忠恕而以;再看孔子給他弟子的說法:已所不欲,勿施與人;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省也;未若貧以樂,富而好禮者也。關於做人《論語》中出現最多的是君子,君子的標準是什麼呢?孔夫子說:仁者優,智者不惑。那麼,怎樣才能成為君子呢?孔夫子說,修已以敬,修已以安人,又說: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關於交友《論語》傳遞的資訊是: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損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和朋友交往要有一定的分寸,保持適當的距離。侍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孔子還說:忠吿而善道義,不可則止,勿自辱也。和朋友交往時,說話非常關鍵,說話要注意三點:一是不要搶說話;二是不要有話不說;三是不要閉眼瞎說。

《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我們每個人都希望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那麼什麼才算幸福快樂的生活呢?幸福和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如田園詩人派鼻祖陶淵明,他的物質生活非常貧困,但他的內心卻非常快樂和幸福,經常和朋友喝酒、歌舞,醉了便說:我醉欲眠卿可去。好生愜意。

關於做事《論語》中給出的答案更精彩。孔子的學生子張問幹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祿在其中矣。

聽了于丹教授的講座,使我學到了知識,振撼了心靈,收穫了智慧。但要真正快樂的工作生活,還需要不斷地學習和領悟。

論語讀後感11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身為中國人,就要多回顧由我們的祖先從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孔子是中國儒家學說的創始人,《論語》這本書主要是由他的弟子記錄了孔子的思想及言行而流傳於世的。在我五年級的時候,爸爸就要求我讀《論語》這本書了。

《論語》這本書,教給我許多為人處世的方法。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意思就是說有三種朋友有利於你,也有三種朋友不利於你。正直,誠實,見多識廣的朋友有利於你,拍馬屁,兩面派,誇誇其談的朋友不利於你。所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們要交對我們有利的朋友,交了好朋友可以彌補我們的缺點,做得不足的地方,可以有好朋友指正,同時朋友有困難,也要伸出援助之手,這樣才可以交到真正的朋友。但交了損友,他不僅使你變得跟他一樣壞,甚至可以使你變得更壞。對這句話,我是非常贊同的。

學習,是我們國小生的主要任務,“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死讀書而不會思考問題,就會茫然無知而沒有收穫,反之如果只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疑惑不解,最終一無所獲。所以我們從小就要既要勤於學習,又要善於思考,不死讀書,把書讀活。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我們學習了一些知識後,再反覆地溫習,總會有新的發現,獲得更多的知識,有更多的收穫,甚至可以成為一代宗師。

《論語》這部書是道德與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我們要深入地瞭解這部書,學會放棄,學會寬容,學會捨得,學會立志,這也是孔子所要傳達的思想。學了這部書,我受益良多,在這本書中,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學會了怎樣做人,怎樣學習,怎樣提高素質。

論語讀後感12

初讀《論語》,無外乎“之乎者也”,無外乎“仁”,無外乎“克己復禮”,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長,越來越覺得,《論語》是我一生受用的精神財富。

汪國真曾經說過:“我不管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是啊,人生百態,誰能夠一生無憂呢,孔子在許多人的眼裡,不過是個渺小的夫子,可真正懂得孔子的人,都認為孔子是個聖人,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論語》一書,有很多精闢的話語,其中我認為能夠真正形容孔子的就只有這句:知其不可而為之。

生活中的我,不善辭令,苟於言笑。是《論語》教會我堅強是人生的準則,永不放棄,永不拋棄。於是,我對生活中的許多應接不暇的事情都付諸一笑,無論前方的道路多麼泥濘,我都會堅強到底,永不服輸。我堅信,堅強為人是智者的選擇,我無悔於青春,因為我有堅強的人生。

堅持,是一種無愧於心的表現。孔子一生周遊列國,在當時,它的學說並沒有被應用,也很少有君王重視,但孔子堅持了一生。它認為自己是對的,不被採納的意見,不能阻止孔子前進的道路,孔子一路坎坷,但是他的成就是當代人無法想到的,一絲文明的曙光照耀著中華大地,映出來的是孔子,是大成至聖的先師。這是孔子一生堅持的結果,當年嘲笑孔子的人,都被淹沒在歷史的波濤之中,只剩下了孔子。

《論語》一書,可以說的上是中華民族的根,是我們的民族之魂,而珍重堅持到底的精神更是《論語》教給我們的瑰寶。有了它,我們可以戰勝一切艱難危險,不畏人生中的坎坷,不屑於路人的嘲笑。

每當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我都會靜下心來,默默地詠讀《論語》,覺得有一位千年前的智者在告訴我一些道理,這已經使我一生受用。

在低谷裡,我遠眺山峰。

在挫折中,我笑納苦果。

在淡薄裡,我靜思明志……

論語讀後感13

《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從一年級開始,媽媽就讓我有空的時候多讀讀《論語》,慢慢地,我自己也愛上《論語》這本書,讀著這深奧而耐人尋味的字句,領悟著做人做事的許多道理。

《論語》中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八個字,我熟記於心,這八個字時刻警醒著我,做人做事要以它為前提,以它為準則。以前,讀低年級時,我還不能理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含義。身為小組長的我,為了下課能多玩一會兒,而請別的同學幫我收作業,聽背誦,編些小理由讓自己得以偷懶。放學回家後,我還把這件事打趣著講給媽媽聽,媽媽聽後,眉頭一皺,讓我把《論語》找出來,再讀一讀。當我讀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時,媽媽讓我停下,細細地為我講解其中含義。我這才理解了媽媽的用心良苦,想想這八個字,再想起我為了玩而總麻煩同學,想著想著,我的臉滾燙滾燙的,為自己偷懶的行為而羞愧不已。是啊,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怎麼能強加給別人呢?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讓我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每每讀到這句話,我總能想象孔子當時站在河邊,感嘆時光如河水一樣流去,日夜不停,那種惋惜與無奈。我們既然留不住時間,那就讓我們把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最需要的事情上,做到惜時如金吧!讀《論語》,也讓我慢慢地改掉了做事拖拉的壞習慣。

如果我們對學習缺少興趣,把學習當作無聊、枯燥的事情,那是很難將學業學好的。不妨讀讀這一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相信,你也會和我一樣得到啟示的。而當你把學習當成一種樂趣的時候,就會樂此不疲,漸入佳境。

《論語》是一杯甘醇的美酒,令人回味無窮。那淡雅的書香,耐人尋味的字句,在不經意間,洗滌了我的心靈。讀著《論語》,我受益匪淺,在它的陶冶下,我相信我的人生必將變得更美好。

論語讀後感14

讀過一本好書就像交了個益友。—題記

《論語》是一部千古流傳的著作,是記錄孔子與他的弟子們言行生活的點點滴滴,裡面有深奧的理論。 宋代趙普用“半部《論語》治天下”名揚古今,千百年來,風雨洗滌,仍然經久不衰,依然璀璨若星。

從那以後,我便開始接觸《論語》,到今天雖然我連半部都還沒學到,卻已是受益淺匪。

現在,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說:“人類在世紀要獲得生存發展,就得回到二千五百多年前孔子的故鄉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孔子就是有這樣的魅力,讓人們世世代代銘記。動畫片《孔子》中播放了魯國的王室權力被季氏奪走,魯國國君被迫趕往齊國,孔子與國君告別時,國君都後悔為什麼當時沒有啟用孔子呢。

論語教給了我學習的方法。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意思是:學習後要經常複習,難道不是一件快樂的事嗎?我每次學到新的知識,使我的學有了很大的長進,並經常回頭複習使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我感到十分高興。我學習完每課英語之後,都要經常讀讀每課的課文及單詞,時間長了,課文和單詞就自然而然地記住了,考試也就“下筆如有神”了,這樣就能考出好成績了,考出好成績我就開心啦!

論語教給了我孝敬父母的道理。子曰:“事父母,能竭其力。”“事父母,能竭其力”意思是:侍奉父母,能盡力而為。我做到了。平時,我有空都會幫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論語教給了我誠信做人的道理。子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意思是:和朋友交往,說話要誠實講信用。我沒有做到。在學校裡,我答應給朋友什麼東西,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拖延時間,最後乾脆說我沒說過算了,對於這個毛病,今後我一定改正。

通過學習《論語》,讓我知道了應該怎樣為人處事,讓我瞭解我們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還讓我瞭解了一位全球聞名的聖人—孔子。

更重要的是,讀《論語》能享受到快樂。國學大師于丹說出了我的心裡話,她說:《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就是教給我們在生活中獲得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座標。

願《論語》能成為每個人的好朋友。

論語讀後感15

聰明的,你曾告訴我,看看世界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智慧的結晶《論語》吧!說實話,我還沒有能力把《論語》都看下來,可是以下兩句就讓我受益匪淺。

子路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為人光明磊落,勇敢正直。他很尊敬老師,但是孔子的課,他聽不明白的就會向孔子提出,有疑問的甚至敢當著同學們向孔子質疑。所以《論語》中這樣說:“子曰:‘由。誨女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孔子認為子路這樣的學習態度實際上是一種智慧啊!孔子的這句話在中國是家喻戶曉,可是又有多少人是真正理解?又有多少人是這樣做呢?

在班裡老師說完一旦數學題總會問:“懂了嗎?”大多數時間,只要大多數人說懂,小部分不懂的也跟著叫“懂了”。這常常讓我內疚。我有時是那個大多數,有時是那個小部分,但是每當我不懂時,我總會猶豫片刻,開始“天使”和“魔鬼”的鬥爭。“天使”總讓我,說實際情況,而“魔鬼”總是不顧一切讓我喊“懂”或沉默不語。有時“天使”似乎勝利,可當我連“不”的口型都做好時,只要同座輕鬆地說:“太簡單了,早就懂了!”我就乖乖地閉上了嘴。我就沒有子路這樣的智慧,因此我的學習總是讓人不安一。

學習上“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是學習上的誠信。更重要的是做人的誠信。有人為了交朋友,明明喜歡深藍色,見朋友喜歡暖色,就也說自己也喜歡暖色。我有一個朋友胖胖的,很可愛,我很佩服她的誠實。一次老師在垃圾桶邊發現7個吃過的口香糖,“誰吐的?”沒人回答,只見她站起來說:“我吃了2個,一個紅的,一個黃的是我吐的。”她的臉因羞澀變得很紅,可是她是唯一誠實回答的人。子曰:“人而無信,不其可也。打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孔子說得真對。一個人如果連說話都沒有誠信,我不知道他還可以做什麼是可以的。孔子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我們六年級語文課本中的《兩小兒辯日》中的孔子面對兩個小孩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絕不不懂裝懂,絕不糊弄孩子。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讀書能夠懂道理,更為了好好做事情。國小最後一個學期看我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