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傾城之戀高中讀後感

校園 閱讀(2.71W)

張愛玲的《傾城之戀》是我有一次在圖書館偶然發現的。當初,我是被它的書名深深的吸引的。還記得我第一次讀《傾城之戀》時,讀到“流蘇不知道,是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的愛情,還是因為要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後,我終於理解了書名,確實香港的淪陷成全了白流蘇與範柳原的這段愛情非常的浪漫,當時的話就是說非常的羅曼蒂,第一次讀完後,我覺得流蘇是幸福的,她得到了自己所期待的。現在回頭看,也覺得當時的理解是如此的膚淺。張愛玲有很的著作,然而,我對張愛玲的《傾城之戀》情有獨鍾。每隔一段時間我都會重讀一遍,每讀一次我便對它有一個新的詮釋。

傾城之戀高中讀後感

其實《傾城之戀》的情節很簡單,講述一個離異後寄居孃家的白流蘇遇上了一個熱愛風花雪月的花花公子範柳原,白流蘇急於找一個歸宿,然而,範柳原卻因童年的悲劇,對家庭失去了責任心。在兩人步步為營,玩心理戰術的一番愛情角逐後,故事最終以大團圓結局的收場。當第一次讀完的時候,我感到深深的快意,戰火中成就一段傾城之戀。經過細讀與深思後,覺得雖然結局是圓滿的,但是心中總是有些難以釋懷的地方。比如說,白流蘇與範柳原最後結婚了,不見得範柳原受到過的傷痛便不復存在了,故事最後的那些話:“柳原現在從來不跟她鬧著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話省下來說給旁的女人聽。”從這句話中,我覺得範柳原沒有放棄他原來的世界,他依舊是那個逢場作戲的範柳原。白流蘇雖然得到了她所期待的婚姻,她得到範柳原的愛,但卻不是全部,白流蘇是可憐的。“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你就會原諒現在的我”當我看到這句話時我覺得範柳原同樣是可憐的。他的經歷絕對是常人難以想像的。在這個利慾薰心,爾虞我詐的社會裡,範柳原是個歷經滄桑的人,所以即使他與白流蘇成為夫妻但並沒有真正的'對白流蘇敞開心扉。我覺得他們的愛情就像時下這些都市愛情,雖然愛著,卻又殫精竭慮耍著手腕,保持著那點點曖昧,怕自己愛得比對方多,怕自己受到傷害。

白流蘇一個受人唾棄的寡婦,在一群自私自利的兄嫂的欺壓下,無容身之處的窘況,她急切尋找歸宿。徐太太跟她說,找事是假的,找個人才是真的。張愛玲說“一個女人,再好些,得不著異性的愛,也就得不著同性的尊重。女人們就是這一點賤”。我覺得那個時代的女性都是可悲的,女性的社會地位價值要看她的男人,女人要依附著男人才得到尊重。白流蘇要去香港了,她所謂的家人不敢得罪她。在她一無所有的回來後,就只是一頓的冷嘲熱諷。張愛玲作品既大雅又大俗,既傳統又現代的特點,她筆下女性是新時代下的舊女性,有著舊式的文雅修養,不可能在外拋頭露面的工作。曾看過有人評論她筆下女性形象幾乎都是日益沒落的淑女或竭力向上爬的小市民,這些女性在人生中受到的苦難,不是衣不敝體、食不果腹的經濟上的窮困,而是無家可歸、無夫可嫁的精神上的恐慌。我覺得說得非常的貼切,我覺得白流蘇是自私,當時社會環境下,像白流蘇這樣的女性,這樣的環境下,想當然想抓住範柳原這根稻草。同樣,範柳原也是自私的,他對白流蘇費盡心思,卻沒想過要娶她,就是等她投懷送抱。在這場愛情的角逐裡,最後他們得到自己想要的,結局也是完滿的白流蘇得到了婚姻卻對自己未來有一種說不出的虛無感。對於我個人的愛情觀裡,我卻覺得是不夠完美的。

讀完《傾城之戀》,也許有人說太好了,是大團圓結局。但我看到最後一段話“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胡琴咿咿啞啞拉著,在萬盞燈的夜晚。拉過來又拉過去,說不盡蒼涼的故事時,心中油然而生的是一種悲涼感。我覺得《傾城之戀》是張愛玲給自己一個童話,張愛玲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都市作為背景,展現了人性的墮落,精神的扭曲等等,給人一種苦悶壓抑的感覺。看了張愛玲的作品,我覺得她有著一個自己的獨特情感世界,她紮根於低處,細細的觀察著人性。我聽有人說過一句話“她作品寫到芸芸眾生,嘲諷,刻薄,最後心還是軟了,這都是基於她的這種深藏著的愛。”剛開始,我有些迷惑不解,我不懂,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她的作品。我也覺得張愛玲的文字很美,讀起來有一種特殊的韻味。後來,我發現她筆下人物的心理活動,細膩而敏感。有許多話語,讓人產生一種共鳴吧,因此很多人都愛上這個奇女子的文字。

不僅張愛玲的作品是驚豔世人,張愛玲本人就是一個傳奇。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她是紅透半邊天的才女,她的人生經歷也堪稱傳奇。透過她的作品,我看到一個傳統的東方女子,低調,華麗,孤寂,冷傲。張愛玲的愛情如同白流蘇那樣是轟轟烈烈的,但是上海的淪陷卻成全不了她與胡蘭成,最後以悲劇收場。她的愛情正正是印證“到處都是傳奇,可不見得有這麼圓滿的收場”這句話。很多人覺得張愛玲遇人不淑,但是我覺得張愛玲是敢愛敢恨的女人,張愛玲對待自己的愛情是一種愛了就是愛的態度。她說,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正是這樣,即便他有家室,即便他背信忠義,即便他寡情薄倖,在他背叛後仍然不離不棄,直到他不再需要她。正是一個如此超凡脫俗的奇女子,才到用筆給我們畫就一部部話劇讓我們讀清,讀懂一個動盪時代的歷史,讓我們領悟最悲愴的人生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