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真假小珍珠讀後感

校園 閱讀(2.8W)

方素珍老師的最新力作——《真假小珍珠》。那天電腦公司的人來給張總裝電腦,我在旁邊招呼著。張總總是怕我讀書不夠,就向我推薦了方素珍老師的這本書。當時,我心裡很佩服張總的火眼金睛,她定是看出了我是一個不深刻的女子,才讓我多讀書的。

真假小珍珠讀後感

當時的我,主要幫電腦公司的人安裝電腦,所以沒聽清楚這本書是張總送給我的還是借給我的。我的強烈的佔有慾給了我厚顏無恥的勇氣,我拿著書問張總:“這本書是借給我的,還是送給我的?”張總說:“當然是借給你的。方老師只給我寄了一本。”聽了這樣的話,我心裡還是有小小的失落感——這麼美的書,居然不是我的。不過,我這個人就是善於自我調節,馬上就想到一句“書非借不能讀也”,於是,又開心了。

晚上回家,我先去菜市場買了菜、饅頭和蛋卷。回家,我洗乾淨手,窩在沙發裡開始看書(我就是這樣,看書前必須先洗手,不然覺得不自在,也覺得對不起被我看的書)。當我把封面、封底、前言、目錄都看完,對整本書有了巨集觀的把握後,開始看裡面的小故事。看到小珍珠大俠是如何打敗老師小蝦米的時候,我很開心,卻不怎麼投入——總是在想:“去,吃一個蛋卷!去,吃一個蛋卷!”於是,我就真的放下手中精彩無比的故事,去吃蛋卷了。吃著美味的'蛋卷,我的大腦也沒閒著,又在想:“你看,《哈佛家訓3》裡面的那個小故事還是不合常理吧?人在飢餓的時候怎麼有心情幹別的事情呢?所以呀,還是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吃完蛋卷,我再次洗乾淨手,開始看書。在之後的幾天裡,每天晚上,我在睡前的自我反省時間的前面的讀書時間裡,把《真假小珍珠》這本書看完了。之後,我意猶未盡,再想想,要是還給張總,就不能隨手翻看到這本書了,於是,又讀了一遍。

讀後感

讀完了這本書,我慣性似地想到了這本書最大的敗筆——人物形象定位。你看,哭霸王,也就是小珍珠的弟弟。弟弟為什麼要有個外號叫哭霸王呢?應該是他愛哭吧?可是,文中的哭霸王一次也沒哭過,連鼻涕都沒流過。我感覺這個小外號給得相當多餘。

讀完了故事,故事後面的“閱讀分享”給了我驚喜。突然覺得,這一部分才是我最喜歡的東西。很多時候,我就是這樣捨本逐末,或者說得更時尚一點,我一貫堅持走“非主流”路線。就像看偶像劇《燦爛的遺產》,我從來都不會愛上男一號,我深深愛著的,必定是男二號。男一號是用來演戲的,而男二號駿世哥就不一樣了,他有生活、有熱情、敢擔當,等等這些優秀的品質都值得細細品味。“閱讀分享”就像是這本書的“男二號”,它讓整本書活了起來。“故事梗概”“閱讀提示”“閱讀過程”“閱讀分享會”“小字典”等這些小欄目緊緊地抓著我的心,給我一個又一個小驚喜。

可是我又想,有些東西,還是放在每個小故事後面比較好,比如“小字典”,就像每課的生字生詞,要在“當堂解決”的,放在每個小故事的前面或者後面,更有利於孩子們對故事的理解。

“閱讀過程”的“閱讀中”這一環節也可以單另裁出來,放在故事開始之前,這樣的話,孩子們在開始讀故事之前,就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這個提示就不會是“事後諸葛亮”了。

我最喜歡的,要數“閱讀過程”的“閱讀後”這個小環節了。這是一個互動的環節,也是一個讓孩子們展開豐富的想象力的環節。文中給出了一定的情景,然後給出空間讓孩子們去想,去寫,讓孩子們在書中留下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足跡(嘿嘿,應該是“手跡”才更準確吧)。

總之,這本書給了我連綿不斷的驚喜。

再思考

其實,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就在想,“橋樑書”,給孩子們讀的書,讓孩子們從讀圖過渡到讀字的,起到橋樑作用的書,這個創意真好。這麼好的書,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出一系列呢?我們為什麼不可以用這些橋樑書來造福全國的少年兒童呢?今年,是我們國小生拼音報社50華誕,是個大日子,我們也可以藉著這個東風,出一系列這樣的書。或者,我們也可以大方一點,讓一些作家借一借咱的東風,也算是互惠互利。只是,在具體操作時,一些體例需要修改。後話了,先囉嗦這麼多吧。

最後,給大家看看方老師《真假小珍珠》的封面和插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