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春筍》教學反思總結

校園 閱讀(2.19W)

本文是由語文教案工作室上傳的:《春筍》教學反思三。

《春筍》教學反思總結

一、文字解讀。《春筍》它描寫春天到來之際,春筍破土而出,向上生長的情景,熱情讚美春筍不怕困難,頑強向上的生命力,課文語言簡潔、生動、節奏感強,是一篇很優美的小散文詩,非常適合學生閱讀

二、教學思路。我十分喜愛這篇課文,因為它短小明快,文中小春筍那富有生機,充滿活力的形象也能引起一年級小朋友的共鳴。在研讀了文字之後,我決定全文抓住一個“趣”字,以此入手,調動起學生的感官認知,從而融入文字,得到體驗。(一)、以畫激趣——促讀圖畫具有直觀的,形象的特點。用圖畫再現課文情景,把課文內容形象化,既符合學生對形象樂於接受、易於理解的認知特點,又能激起學生對課文興趣。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動畫效果,將春筍如何醒來,衝破泥土,掀翻石塊,在春風、春雨中,一節一節,向上向上快樂地成長形象地再現於學生眼前,使學生產生親自前往看一看,讀一讀的興趣,為有感情地朗讀開啟了成功之門。(二)、以演動情——帶讀讓學生扮演文中的角色來演繹文中情節,可以使他們對之產生親切感,就很自然地加深了內心的體驗。課文所描述的形象直接作用於學生感官會使他們特別興奮,情緒熱烈,印象深刻。“一聲春雷,喚醒了春筍。”扮演春筍的小朋友們伸伸懶腰,悠悠醒來,一個一個猛然起立,“衝破泥土,掀翻石塊”(假象石塊:頂在頭上的書本)。一站一掀之間,真切地感受到了春筍那頑強地生長意志。“衝破”、“掀翻”需要何等的力量啊!此時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激情被帶出,再來讀這段話,效果勢必不一樣。課文最後,伴隨著動感活潑的音樂,孩子們舒展著雙臂,挺起胸膛,在春風中生長,在陽光中生長,在春雨中向上,一節又一節,向上再向上,他們不就是那些生機勃勃的小春筍嗎?

三、以想拓意——助讀

想象是思維的翅膀,通過想象可擴充套件語言文字所表達的內涵,正所謂“言有盡而意無窮”。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拓展思維,能豐富語言文字的情感內涵,彌補文字描述的侷限與乾澀,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有隻小春筍還沒醒呢,你想請誰喊醒它呢?”此時,小朋友們紛紛出謀劃策,利用已有的知識,請出了春風、春雨、小青蛙、小溪、太陽公公等來喚醒小春筍,讓想象的翅膀任意馳騁。

四、反思上午上完了課,我整個人也沉浸在一種快樂之中,姑且不談課的`成功與否,我感到自己在課堂上已經深深地融入了進去,和這些一年級的小朋友們一起蹦著跳著扮演小春筍,連我的心也跟著年輕起來了。其實,這節課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但我首先感到滿足的是,在這節語文課上,我與學生都獲得了一種情感的體驗,這應該是我們最大的收穫,下面具體來談一談關於這節課的得與失。

亮點之一:生動鮮活的形象。為了讓孩子們能對小春筍產生親切感,真正在課堂上能引起共鳴,我在課前花了心思,可謂十八般武藝,樣樣俱全。不僅在課件中選取了春筍娃娃活潑可愛的畫面,而且還做了小春筍的頭飾,小春筍的胸章,還買了一個真正的春筍,通過“剝外衣”讓孩子獲得了最直觀的感受,課堂上運用了這些手段,成功地調動起了孩子的參與熱情,氣氛很活躍。

亮點之二:惟妙惟肖的表演。曾經的語文課堂流行過一陣表演風,不管是不是需要,都要演上一段,後來這種方法被批駁了。但是對於一年級的小朋友,結合《春筍》這課的特點,我認為,讓他們通過沖報紙、頂書包去感受春筍如何衝破泥土、掀翻石塊的頑強生命力是很有必要的,在親身體驗過再來讀一讀課文,學生自然而然就能把自己的感情帶進去,這比老師單純地去說:“這裡要讀重點,這裡要有感情。”好多了。今天的課堂孩子們無論是在破土而出,還是表演向上生長都很投入,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學語文的方法。

亮點這三: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教學環節中的“剝春筍”、“小遊戲雨後春筍”都是考慮到孩子的年段特徵而設定的,但是在實際課堂上有些字詞的體會學生並沒有說透,要不要挖很深,咬文嚼字,我認為對於低年級孩子來說大可不必如此,只要他們讀了,思考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就是一種收穫。

不足之一:課堂節奏沒把握好。低年級教學,識字寫字應該是重要一環,但這節課最大的失誤就是最後給孩子寫字的時間太短了,沒有達到真正訓練的目的。其實在許老師班試上的時候時間是夠的,但是我沒有想到春筍的外衣這麼難剝,以至於耽誤了時間,這也提醒我細節不能忽略,課堂的每一個環節都要事先考慮充分。

不足之二:基本功不紮實。以前教高年級,對於學生寫字說實話並沒有太多的關注,所以自己的板書也比較隨意,結果到了低年級就發現自己的不足了,每一節課教生字我都是對著習字冊一筆一畫給學生做示範,可是還會出現書寫不標準,寫得不好看的情況,今天上課的範寫“衝”字就是這樣,為了不給學生不良的影響,於是我又擦掉重寫,平時課堂上我也常這樣做,今天上課也就情不自禁地來了一句:寫的不好看,老師擦掉重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