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大學讀書心得體會8篇

校園 閱讀(9.78K)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那麼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讀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大學讀書心得體會8篇

大學讀書心得體會1

眾所周知,《細節決定成敗》是汪中求先生總結多年管理、諮詢工作的實踐經驗,並借鑑國外企業管理的經驗及大量怵目驚心的案例寫成的一部細節管理專著。汪先生是一個成功的營銷專家和企業管理者。在書中他沒有羅列一大堆晦澀難懂的道理,而是舉了一個個實實在在的,或正面或反面的例子,講明瞭細節在企業日常經營管理中的作用,讓人看了不禁嘖嘖稱讚。這本書強調,不論做什麼工作,都要重視小事、關注細節,揭示了“細中見精”、“小中見大”、“偉大與平凡”的真理,也體現了充滿競爭的今天,如何做好各項工作,關鍵在於是否抓住了一個“小”字。細節決定製度。

海爾總裁張瑞敏先生在比較中國公司員工與日本公司員工的認真精神時曾說:”如果讓一個日本員工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員工會不折不扣地執行,每天都會堅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讓一箇中國員工去做,那麼他在第一天可能會擦六遍,第二天可能也會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只會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後來,就不了了之.”鑑於此,他提出,把簡單的事做好就是不簡單,偉大來自於平凡,往往一個單位每天做的事情,就是每天重複著所謂平凡的小事。偉大來自於平凡,往往一個企業每天需要做的事,就是每天重複著所謂平凡的小事。一個企業有了巨集偉、英明的戰略,沒有嚴格、認真的細節執行,再英明的決策,也是難以成為現實。“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大禮不辭小讓,細節決定成敗。

細節來源於用心。

我覺得細節來自於用心。教師是世界上責任最重,最不能停止學習的職業。尤其是國小教師,你甚至無法完全地區分開教師和父母這樣的角色,因為孩子在校園裡,教師就成了“全職的監護人”,這份責任中有對孩子知識的傳遞,有思維的啟迪,有習慣的培養,也有生活的照顧,甚至還有對孩子進行情感上情緒上的處理。誰的橡皮丟了,誰揪了誰的小小辮子了,誰流鼻涕了,誰又哭了等等,國小教師就是要有足夠的耐心和細心去關愛孩子,當然還要加上些創意。老師還要想出各種辦法激發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同時還得用心觀察用心揣摩孩子的特點,用他們能夠接受喜歡接受的方式來組織教學,這樣才能實現讓孩子花更少的時間獲得更多的收穫。“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教師,亦深感學校無小事.例如每道例題的分析,板書的順序,看似小事,卻能在循序漸進中培養了一個人的邏輯性。再如:你在對學生的教育中,說不準你不經意中說的一句鼓勵的話讓他銘記在心,使得一個無所事事者變成為一位有成就的成功者。而一句譏諷之言,讓學生對你產生反感的情緒,處處與你對抗,有的不惜犧牲自己的學業、前途,更有甚者斷送了自己年輕的生命。這樣的事例在我們身邊發生的是屢見不鮮。俗話說“一句話使人笑,也能使人跳”,這一句話不正是細節所在之處嗎?細節來源於生活。

正如汪中求先生在《細節決定成敗》一書所說的:芸芸眾生能做大事的實在太少,多數人的多數情況總還只能做一些具體的、瑣碎的、單調的事,也許過於平淡,也許雞毛蒜皮,但這就是工

作,就是生活,是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礎。在現實生活中,細節往往被我們忽視。隨著經濟的發展,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社會分工越來越細,也要求人們做事認真,精細,否則會影響整個社會體系的正常運轉。對一個單位來說也是如此,單位要成功,就必須把單位每個員工工做的每個細節有機地聯絡,協調起來,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才能使單位發展壯大。

在工作中我體會到認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對,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你熱愛你的工作,你每天就會盡自己的能力求完美,而不久你周圍的每一個人也會從你這裡感染到這種熱情。

看不到細節,或者不把細節當回事的人,對工作缺乏認真的態度,對事情只能是敷衍了事.這種人無法把工作當作一種樂趣,而只是當作一種不得不受的苦役,因而在工作中缺乏工作熱情.他們只能永遠做別人分配給他們做的`工作,甚至即便這樣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慮到細節,注重細節的人,不僅認真對待工作,將小事做細,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細節中找到機會,從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的確,細節在我們生活中表現出來的魅力是無予倫比的你可能因為對它的注重而使你抓住很多的機會,從而體現了自身的價值,修復了自己的人生,完善了自己的品格.品味細節,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你會更強大,因為成績與榮譽是一點一滴堆積起來的沒有小的成功,哪來大的收穫.細節的文化底蘊與深刻含義往往是一般人難以把握的,相反,對細節有一定的認知,能用細節來塑造自己的人,是既聰明又成功的人.他們瞭解細節之美,能靈活運用細節給他們帶來的財富,從而使自己即使置身瓦礫之中,也能閃爍出耀眼的光茫.細節是生活與事業中一些很小的閃光點,但它的作用卻不可低估.有些人奉行做大事,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勝人一籌,從而忽視小節,結果不但沒有提升自己,反而更加失敗.因為他們不明白,浩瀚的大海是由一滴滴水融會而成,茂盛的森林是千百棵樹連線而成,驕人的戰績更是無數細小的成功凝聚而成.讓我們把握生命中的細節,醞釀過程中的細節之美.只有這樣,你才會取得不斷的成功.

大學讀書心得體會2

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說話。”讀了《我的大學》這部文學後深有感觸,這本書不僅僅讓我瞭解了主人公青年時代的生活及命運,還使我懂得了如何從容鎮靜地去應對人生的危機與挑戰。

這本書敘述了主人公抱著上大學的念頭來到嘎山,但很快明白窮人上大學是不可能的。他住在貧民窖裡,為了生存,他去當碼頭工人,又在麵包坊中幹活,這使他體會到受剝削壓迫的痛苦,除了痛苦的'革命理論,他還勸說發動工人們與剝削階級做鬥爭。即使革命鬥爭的挫折令他有時悲觀失望,可是他經受了鍛鍊,革命思想逐漸構成。

這部書是1923年完成的,作者高爾基本人出身貧寒,有著不幸的童年。他撿過破爛,當過學徒和雜工,經受了欺凌與虐待。就是在這悲催而艱苦的生活中,高爾基仍如小草般茁壯生長並綻放,我多麼渴望像高爾基那樣,做一課“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小草!多麼渴望他那樣,在雨的洗禮中純潔清新!同高爾基相比,我真是羞愧萬分,平時在學習中遇到一點挫折我就難以應對,甚至半途而廢。從此刻起,我必須要學習高爾基那種勤奮好學的精神,就將自我你塑造成一位對社會大有貢獻的人才。

主人公那種強烈的讀書慾望,使我想到了家中一本本書,而我卻讓它們閒著,難道是“書非借不讀”?難道僅有在逆境中才能更好地成長?不,當我讀完《我的大學》之後,才真正明白“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而退”的道理。

“書是人類提高的階梯。”讓我們吸取知識的精華,沐浴智慧的洗禮。這部文學使我受益匪淺,銘刻在我的心中。

大學讀書心得體會3

“生活在別處”,記得很在以前就留意過這句話,只是當時我還不理解生活在別處的真正含義,只是知道它是米蘭昆德拉的經典。後來在讀許多作家的作品時,發現其中很多次提到米蘭昆德拉的生活在別處,我便有了讀完這本書的衝動。於是,這個暑假即將來臨之際,我從學校圖書館找到了這本書,可是借回來以後很多次我都讀不下去,可能因為我心不靜。今天,在這個暴雨將至的夏日黃昏,我在這本書的偉大中,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

確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但有時候生活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生活。生活只是一種存在方式,它會隱形,會遊離於現實之外,穿梭於精神所構築的世界。在那裡攝取含有的經驗,在用文字字加上註釋。而這種遊離的親歷,便是別處的生活。 (一)詩人的誕生

詩人是在毫無預料的情況下來到這世界上的,也許那時他的母親對那位年輕的工程師只是出於盲目的仰慕或是出於對一切神祕東西的追求。為此,詩人的母親付出了一生的代價。自從她生下雅羅米爾,這母親的身份就註定了他的宿命。

在讀這一節的時候我發現童年對一個人的影響是這個人生命足跡的烙印,也許在我們長大的時候,我們會牴觸某些童年生活帶來的陰影,例如在世人以後的生活裡總是充斥著母親的教誨,甚至這些母親為詩人所安排的道路成了詩人自由生活的障礙。詩人對文字的敏感度讓我覺得只有熱愛生活並且始終對生活投以好奇和探索的眼神的人才會將自己的生活交付於詩歌。

其實,在很多時候將自己的生活封鎖在自己對文字的承諾中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在自己對生活無可交付的時候,會感覺自己已經被自己背叛了。這種感覺很糟糕,他經常讓我們陷入一個不可自拔的泥淖,在文字中折磨自己。很小的時候我也因為文字的出眾得到了很多讚賞,可是隨著你阿倫的推移,漸漸失去了對生活最初的那份激情,我不得不承認,但當我們對生活敏感度消失殆盡時,那時的絕望使他人無所體會的。那時的'自己是孤獨的,孤獨到只有自己的脆弱能陪伴安慰。

(二)科薩維爾

一個夢套夢的世界,青年人科薩維爾在自己的一個夢中逃離,又從新回到另一個夢中,不同的人生在不停地交織在一起,也許吧,生活真的在別處。很多時候我們在幻想自己在世界的另一端享受一種非凡的經歷,而這經歷是我們在現實的條件下所無法完成的。

(三)詩人的自瀆

很多時候詩人對母親對自己的過分束縛感到很反感,詩人正值少年,他開又有了少年的情愫。他對女人有著非一般的敏感的嗅覺,但這並沒有使他在社交場合與人交流順利,相反,他對自己的每一次展示都表現出極度的不自信,以至於每次和女孩子約會時他都要提前在自己房間裡反覆練習和女孩的對話。

當然,期間詩人一直沒有放棄寫詩,在詩人的眼裡只有詩歌能能給他絕對的自由,詩人需要一個自我釋放的空間,他在外部世界收到傷害時會用這樣一種方式救贖自己,也許在現在看來那是不過是文人特有的矯情,可處在那個時代的革命者,那個動亂到大家都不在關注內心,的時代,詩人的情懷或許能給與世人不小的啟發呢。但最重要的是,詩人必須達到自我的昇華。否則,他就永遠走不出自我的空間,那樣的話他便不能在這世界生存。

(四)詩人的奔跑

此刻詩人奔跑也許只是純粹地為了能解救自己,是的,詩人需要解救自己,他被母親封印在所謂偉大的母愛的桎梏中,他甚至不能呼吸,母親對詩人的佔有慾讓詩人的生活百般受阻,他不能擁有自己的獨立空間,他甚至沒有權力將自己的女朋友帶回自己的家裡約會,而這一切都拜他的母親所賜。是人為此苦惱,他在奔跑......逃離母親生活中,他的生活。

(五)詩人嫉妒了

詩人為自己輸給了自己強烈的佔有慾,他自己也最終為佔有慾所害,他唯一擁有過的女朋友在他的佔有慾下,人生暗淡......

大學讀書心得體會4

摘要:學無止境,每個人都應該有不斷學習的精神。學習又是為了什麼呢?除了才智以為還有很多重要的東西需要不斷得到發揚和提升。努力做一個善良的人,善良的人虛懷若谷、不驕不躁、與人為善、深明大義、胸懷寬廣、道德高尚。要真正做一個善的人,並不只是滿嘴的仁義道德,而是從內心深處到外在的善,一個成功的人,應該是一個重義輕利的仁德之人。

我之所以選擇這本書,是因為我覺得現在的學生大都缺乏道德觀念,因此我認為德育有其無可替代的作用。而《大學》為“初學入德之門也”。經一章提出了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三條綱領,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條目,可以給人們學習道德提供一個很好的素材。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句我們都已不陌生,大學最終要達到的目的是至善,如:“上善若水”,所謂至善就是要容納一切,只求給與不求回報,在達到一定境界是不浮躁、平心靜氣的思考問題,才會有所收穫。人人都要以修養品性為根本。而現在的教育大多僅侷限於格物、至知,教育注重知識的獲得,強調知識的重要性,以分數為評判指標就是其外顯現象,無視“意誠正心”,之後的修身就更不必談了。在我看來,現代大學生有兩大弊病:一是功利化。二是道德敗壞。人們追名逐利,比如討好權利較大的老師,或者如當時的動機不純。而無益於自身的事卻不會浪費時間。功利化的時代吧大學引向了功利化的方向,外界對人才的評判也無暇顧及道德方面的問題。有人說應該對大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這也不是毫無依據的,現代大學生道德的缺失的確讓人大跌眼鏡,投毒案、潑硫酸等等這些因道德缺失而造成的悲劇不一而足。 “皆自明也”強調了人首先要自己弘揚光明的品德,所謂人之初,性本善,古人都相信性善論,認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因此呼籲人們加以弘揚。“君子無所不用其極”,品德高尚的人不會滿足與目前的道德狀況,而會不斷準求更高的境界,每天都是自己更新到的,達到“日日新”。

“止於至善”,那麼究竟怎樣才達到至善呢?黃鳥知道該棲息在何處,而作為人,又怎樣才算達到至善呢,在發揚美德時保持謹慎,做國君要仁愛,所謂“仁者無敵”,仁這一儒家思想之所以受到君王的重視不無道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君王之所以能使民眾擁護,成為民眾的榜樣,是因為君王能尊重賢人、親近親人,使百姓得到恩惠。作為臣子要恭敬,這在另一方面也體現出臣子在辦事或者言語上不可僭越。做子女的要孝順,做父母要慈愛,在於他人交往是要講信用,所有這些概括起來無非就是說每個人都應該做好本分的事。而如何達到到的完善的境界呢?這就如同學習,首先是態度,態度決定了是否主動鑽研學習,然後還要有一種學無止境的思想,促使自己不斷進行鑽研以提升自己的水平。知本。孔子以審理案子為例,做到“大畏民志”便是知本,在我看來,此處所說的知本有兩層含義,其一是盡本分,審理案件的人的本分就是公平公正,是人滿意,能揚善除惡,第二層含義是要知道事情本來的樣子,使真相大白。從學習的角度來說,學生首先得知道自己的本分,其次在追尋學問是要窮盡其根本,直至完全弄明白為止。

“格物”的目的是“至知”。而至知的前提是格物,何謂格物致知?格物就是接觸食物而徹底窮盡他的道理,至知就是獲得知識。在格物的過程中不應只滿足於前人所得的現成答案,要用自己所得的只是在對食物進行探究,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貴在堅持。最終會“至知”。學習不要僅侷限於書本,在書本教授的知識的掌握上要進行更深層次的鑽研,直至沒有一點疑惑,這就算是獲得知識了。要通過已不斷的探索以求突破原有知識的侷限性。對知識的追求是不能停歇的,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在科學技術及認知具有一定的侷限性,因此認識又該與時俱進,才不至於讓知識變成死水,而是變成為有源頭活水來的清泉。

誠意。使自身的意念真實、誠懇,做到表裡如一,作者以惡惡臭、好好色為例,說明我們要達到的至善的境界應該是真的善,是從內心深處出發的一種情感,而不只是為了自欺欺人而在別人表現出來善的行為。真正的“誠意”就是即便在別人用不知情的情況下,也保持高盛的品德,做高尚的事,這就是所謂的慎獨,我認為慎獨在一方面也體現了了自己內心世界的“慎”,顯然,自己的內心想法不可能被人知道,但也不要是自己心生邪念,並且內心的不善終會被自己出賣,他會通過外在的行為表現出來,是虛假的行為所掩蓋不了的。只有真正的善才能讓別人信服,得到別人的尊敬,而自身的到的也可以是自己心胸寬廣,得到人格的提升。所以說要使自己由內而外的善,成為真正的君子。

修身。修身的關鍵和前提是正心、在我看來就是要做到以下兩點:

一、有博大的胸懷

能夠忍天下難忍之事,以一顆平淡的心去看待一切事物。我認為首先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把自己的的事看得很輕,並平淡的接受。其次是胸懷寬廣,對天下的人和事都是一視同仁,看待這一切都始終不溫不怒。就像是上帝,他能原諒他做錯事的孩子,不管世上的人對他如何褒貶,他都平淡接受。

二、專注,心無雜念

無論做任何事,哪怕是一件小事,都應該慶祝自身全部的精力去做好。如果心中有什麼壞想,那麼會使人寢食難安,做不好事情。

這兩點之間是有聯絡的,只有有一顆博大的胸懷才能使自己的心如寧靜的湖水,波瀾不驚,最多隻能化作漣漪開成美麗的花,然後消失。這樣靜得下來才能做好該做的事。就如讀書人,如果有雜念、浮躁,那麼還能把書讀好嗎?三心二意只能一事無成。真正能做到心遠地自偏,就是真正的專注了。即使是在讀書,也要端正讀書的動機,現代社會功利化趨勢越來越明顯,有些人在做事時總以功利為先,若是在讀書過程中急於想獲得什麼。那麼最終可能一無所獲,無所求的閱讀完一本書卻能讓你身心得到陶冶,知識得到提升。

齊家。欲齊家者先修身。修身的終極目標我想應該是行中庸之道,不偏激,看待問題總是客觀的,不以自身的喜惡而在認識事物的.過程當中有先入為主的思維過程,而沒有真正認識事物的本質。所有事物都有好壞,並不是一好百好,一壞百壞,認識事物就要撇開個人的偏見和喜好,想認識新食物一樣去認識它們。人們總喜歡以自身已有的想法去了解事物,殊不知這會阻礙我們能確認事物,始終保持中立的立場。同樣的胸懷寬廣,承認自己厭惡的東西也有優點,對自己喜歡的事物同樣也一分為二,公平公正地去對待事情和家裡的每一個人,就是做到了先修身再齊家。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此觀點主要有兩層含義:一是治理國家之前必須要管理好家庭。二是治理國家就要向管理家庭一樣。

古代的宗法制決定了君王家庭內必然會發生搶奪皇位的事情,而古代皇帝后宮佳麗三千,後又分封諸侯,讓皇親國戚的系統更加的龐大,如何才能使整個黃組家庭有條不紊並且和睦的生活,這也是對君王的考驗。君王只有把這個龐大複雜的關係管理好,讓每個人都能各司其職,才能讓全力發揮作用,吧過加v機李浩。君王的作風必然會影響天下臣民,臣民也像君王一樣把自己的小家庭管理好,那麼天下就太平了。

治理國家在某些層面上和管理國家是同一個道理,教人們孝順父母,這跟侍奉君王是一樣的,古代都稱父母官,把君王像父母一般侍奉,使人懂得感恩。尊敬兄長就像釋放比自己年長的人,愛民眾就像愛自己的兒女一樣,所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其實治理國家就是在齊“大家”。

治國平天下。此章在整本書中佔得篇幅最多,大多篇幅都在講信義、仁愛、善。平天下者必先治其國。如何做一個能平天下的國君。

國君應以身作則,養成推己及人的習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對於自己所厭惡的事不要強加於人,以百姓希望被對待的方式去對待他們。而且在為人處世及尊老愛幼等方面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行,成為百姓的表率。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的天下,而如何做才算是得民心呢?想百姓所想、使百姓各得其所,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生存,有生存必須的土地,其次君主徵收的稅款應在百姓的承受範圍之內。巧立名目的徵稅,各種苛捐雜稅會讓百姓反感甚至引起起義。君王自身不一定有巨大的才能,但他應該會用人才,而這裡所講的人才,他不一定有過人的本領,但是一定是仁德之人。若是有本領全是道德敗壞的人,那麼就不算是人才了。仁德之人能容忍別人的強大,沒有私心。真心誠意。而君王對人才應重用,對小人要重罰,此謂親賢臣,遠離小人。

“重義輕利,一個國家的君王若只重利,那麼必定欺壓百姓,錢財乃身外之物,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錢財的獲得要適可而止,而不是讓自己變得富足而使百姓窮苦。所以一個國君應重道義、輕利益。國君如此,臣民亦會如此。

我所認為的中國未來教育走向:從小我們所售的教育教我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可是教師注重的知識分數。我們往往被分數衡量者好壞。

中國小的教育應該真正注重前面發展,不知用學習成績來評價一個學生,在開展豐富的活動,然後再期末成績中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折算然後加分,大學聯考的最終成績也應該加入平時成績。按照一定的比例組合成最後的分數。在選擇專業方面應該配備專業的指導人員,以幫助學生選擇符合自身條件以及意願的專業。教育的內容應結合生活實際,與生活息息相關。

高校培養人才應更多的選擇校企結合的方式,現在的高校培養人才的方式有些脫離社會需要,以至於出現公司缺人、就業難的情況。

大學讀書心得體會5

雖未深究,然終有所得,隨寫一文,以記此。

《大學》開篇名義,"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直接指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完善自身美好的品德。"在親(新)民,在止於至善"是對"明德"的一個闡述,要完善自身的美好品德就要不斷使自己的精神境界達到一個新的高度,最終達到一個"至善"的境界。"物有本末,事有終始"。首先要明確學習的目的,明白了事物什麼事"本",什麼是"末"。而完善自己的品德就是學習之"本"。然後提出按步驟實施達到目的的"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後逐層、逐步闡述了學習的目的、方法和要點。找準自己的位置,事抓住根本,獲得知識的途徑,不要自欺欺人,修身先正心,齊家先修身,治國先齊家,平天下先治國從古時起,人們就很注重品格修養的問題了,一個被世人念念不忘的人,不在於他的貢獻有多大,而在於他的高尚的品格、德行。

古時的人為什麼那樣重視個人修養呢?為什麼如今的人都很難做到呢?古時生產力低下,經濟不夠發達,社會誘惑相對較小。一個人生存所需要的條件就少。只要"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就可以去做學問,去修養身心了。現如今科技進步、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人的觀念也在不斷變化。一個人要生存下去,要生活的好,不拉人後,就得不停地學習,工作、掙錢,所以生存壓力就大,整天忙都忙不過來,誰還會顧得上修養身心?再加上外界誘惑太多,生存不僅僅是生下來,活下去。面對種種誘惑,有了還想要更好的,說到底不過是一種虛榮心作祟。不斷的攀比,只能是自己累上加累,徒勞身心。說句題外話,這跟如今的自由市場經濟,國家為了提高"擠兌屁(GDP)"也不是沒有關係的。一個小孩從三四歲就開始為了自己以後的生存開始學習,有的從一兩歲、甚至從未出生就開始學。學的啥?學的無非都是生存的技能。生存都成問題了,誰還去做那些沒有的事!?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其實是現代人們把問題弄反了。"生存"也就是所說的"齊家、治國、平天下",而"修身"(也就是"明德")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明德"是"本","生存"是"末"。現代人卻把本末倒置,棄本逐末。無怪乎精神壓力大,整天煩惱,痛苦不堪了。文中用孔子的話"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闡述了抓事物要抓住事物的根本,要明確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聽訴是為了無訴",不久之後很多達官顯貴就本末倒置了,他們不是為了減少案件,護佑人民的權益而辦案,卻是把此作為撈取利益、實惠的機會。因此才有了"自古衙門朝南開,有理沒錢別進來"只說,一直延續到今天。今天似乎更是被演繹的淋漓盡致,並且被掩飾天衣無縫。

這裡的譯文註釋裡有一句話很是耐人尋味,"但願世間人無病,何愁架上藥生塵"。看看當今的社會,多少醫院"醫生"為了金錢利益,給病人開貴藥,開沒用的藥,讓病人浪費錢財,還身體,心理上倍受折磨。不用說那些滿天飛的假藥,虛假廣告引得無數病人"競折腰"。說到這裡,似乎有點遠了。如果把本和末弄反了,不但解決不了根本問題,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反而會適得其反。我想這就是當今社會,經濟不斷髮展,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人的幸福感日益減退的根本原因吧,也是政府對人民的態度和人民對政府態度重大反差的原因吧。

總之,做學問學習知識,首先要明確學習的目的,抓住問題的根本,在掌握好正確的方法,才能提高自己的修養和德行。只有每一位公民的素質提高了,社會風氣,社會面貌才能有所改變。國家才能真正的永遠強大。

大學讀書心得體會6

這一次讀書活動中,我有了更多的體會。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多元化的時代裡,隨手便可接觸更加全面的資訊。但生活仍是不可缺少紙面的閱讀的,即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但是我們也不能遺忘這一種閱讀方式。對於書本來說,它能夠傳達的是更加直觀的,也是更加具有感染力的一種力量。所以即使我們的學業繁忙,即使我們有更多追尋的方向,我們也不能忘了在這大千世界之下,有一種更加深沉的力量在默默等待,那就是閱讀。

每日空出一些時間,把目光放向書本,把寧靜投注於閱讀時光,我們會感受到完全不一樣的力量。平時煩擾的生活一瞬間清空,留下來的是一種安靜愜意的讀書時光。有人總是問,讀書到底能夠給我們帶來什麼,而我想說的是,如果你真正的投入過讀書之中,你就能夠體會,讀書給你帶來的,不止是思想上的覺醒,更是對你未來的一種啟發。

進入大學之後,我就一直在想,為什麼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學歷之後,自己所見所想就會有這麼大的不同。後來我在閱讀之中找到了答案。隨著一個人閱歷的.增高,我們各自的思想也會慢慢的發生改變的。就像我們閱讀一樣,多讀一本書和少讀一本書的人或許現在看不出任何區別,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呈現的會是截然不同的結果。

閱讀不會讓我們瞬間改變,它是一種潛藏的力量,它需要積累,也需要沉澱。所以我們現在所做出的努力,只是為了成就不久的將來。而這一次讀書的經歷也告訴了我,想要擁有一個思想更透徹的自己,就要學會閱讀,在閱讀中找到新的方向和目標,找到那些更加正確的真諦,在用實際去證明和探索。我相信之後的結果一定不會讓我們失望的,我也願意為此而努力,去找尋更多有趣的事物,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的豐滿。

簡單的一次讀書,讓我體會了太多,也讓我明白了,一個人生存於世,並非只是為了完成生命的使命,更多的是要去創造生命。一成不變未必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多跳脫於沉默,多去思考和探索,或許是一件讓我們能夠有所成長的事情,所以在往後的時光裡,繼續專心於閱讀,每日空出一些閱讀時光,讓自己的內心世界更加的豐盈美滿。

大學讀書心得體會7

很厚的一本書,看了好久,內容很多,又有點零碎,所以看完之後留在腦海裡的內容有點亂,但是,對一個個性如此鮮明的人的敬佩之感一直都很深刻,他對自己是生命如此負責。

“喬布斯的個性體現在他創造的產品裡。正如蘋果的核心理念,從1984年最初的麥金塔到整整一代人以後的ipad,一直都是端到端的軟硬體整合,喬布斯本人也是如此:他的個性、激情、完美主義、陰暗面、慾望、藝術氣質、殘酷以及控制慾,這一切都跟他的經營理念和最終的創新產品交織在一起。”

喬布斯桀驁不馴、喜怒無常、追求靈性、反叛、具有強大的現實扭曲立場……老公說他做人有點失敗,因為會毫不情面地批評那些科技精英,很多人都怕他,但是他做事很成功,把蘋果和皮克斯做得那麼成功,讓那些行業精英為他做事。可是在書中最後提到有人問他為什麼有時候那麼刻薄,他說是因為他對別人保持一種絕對的忠誠,把自己內心的情緒和想法完全地表現出來,我對這種回答有一定的理解。“禮貌圓滑、會小心不去傷害別人的領導者,在推動變革時一般都沒那麼有效。”

他的現實扭曲立場,如此強大的氣場,雖然很多人很不解,但是事實證明,他的這種強大氣場,讓別人做到了這些人認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我覺得這其實是一種不屈服精神的極致體現。

我說喬布斯其實是一個藝術家,它能將理念、藝術和科技融為一體,這在我們現在用的iphone和ipad中得到了體現,每個細節的設計,每個線條的美感,都是經過他們一點點努力才有的,如果不是喬布斯和蘋果最求卓越的精神,如果不是他們對完美的執著,怎麼會有如此卓越的產品出現?

書中最後部分描寫了喬布斯對微軟的一些認識,我很認同:“要抨擊微軟很容易。他們顯然已經喪失了統治地位。他們已經變得基本上無關緊要。但是我欣賞他們所做的,也瞭解那有多麼困難。他們很擅長商業方面的事務。他們在產品方面從未有過應有的野心。比爾喜歡把自己說成是做產品的人,但他真的.不是。他是個商人。贏得業務比做出偉大的產品更重要。他最後成了最富有的人,如果那時他的目標,他實現了。但那從來都不是我的目標,而且我懷疑,那最終是否是他的目標。因為他所建立的公司,我很欣賞他——它很出色——我也喜歡跟他合作。他很聰明,實際上也很有幽默感。但是微軟的基因裡從來都沒有人問精神和藝術氣質。即使當他們看到Mac以後,他們都模仿不好。他們完全沒搞懂它是怎麼回事兒。”他的認識很深刻,微軟追求利潤,他在創造產品,改變世界的產品。

書的前部分喬布斯給人的感覺有點冷血,可是在書的最後體現除了他不多的溫柔和慈愛,那是對他的妻子和孩子們。雖然他桀驁不馴,但是他對婚姻有著絕對的忠誠,也許跟美國的文化也有一點的關係。在跟妻子20週年紀念日中他說一段話中有一句讓我很感動“很多年過去了,有了孩子們,有美好的時候,有艱難的時候,但從來沒有過糟糕的時候。”

書最後還提到當妻子告訴他奧巴馬想見他時,他說他不想去,進一步極致體現了他的個性。

很少敬佩一個人,我敬佩他,一個改變世界的人。如果他還活著,他一定會把科技和藝術還有理念運用到極致。

大學讀書心得體會8

《我的大學》是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之一,是一部有著深刻教育好處和巨大藝術魅力的作品。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是高爾基最卓越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無產階級文學的寶貴財富。

《我的大學》主要描述了作者在喀山時期的生活。16歲的他滿懷期望的來到喀山想進大學讀書,但他的大學夢很快就破滅了。他開始為生活奔波忙碌,他在那兒上了一所特殊的大學——社會大學。在這所大學裡他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理解方方面面的生活考驗,受到各種思想的啟迪和教育,對人生的好處和世界的複雜性進行了初步探索,這所大學為他展現出一個越來越廣闊的世界。

作者是一個孤兒,沒有人給他呵護,沒有人給他引導,獨自成長在一個底層世界,他大敞著年幼的心,睜大眼睛觀察周圍的一切。他的觀察不成體系,甚至雜亂無章,但就是這樣的觀察使他倔強地成長了起來。應對苦難的生活,他沒有一點抱怨,他的善良的心充滿了感恩和期望。他明白苦難的日子很漫長,他對自我說:“苦難的日子裡我變得更加堅強了,我並不奢望他人的救渡,也不渴求偶然的好運降臨,生活環境越艱苦,越能磨練人的意志,增加人的智慧,這個道理我很小的時候就明白了。”年少單純,在苦難面前,他更深切地覺察出的是苦難帶來的無與倫比的財富!

他生活在沙皇專制的時代,他那雙敏銳的眼睛見證了當時俄羅斯民眾的生活及思想真實——底層民眾庸俗、空虛、無奈、褻瀆,同時又具有在苦難的洗禮中積澱出的善良、樂觀、吃苦等完美的人性。他們的醜陋與完美無掩無餘地裸露在作者觀察的眼睛裡,對於人們那些粗俗甚至低階下流的舉止,他流露出淡淡的悲傷和無奈,但他富有同情心,他滿眼都是善,所以,那些醜陋甚至不顯得骯髒;他極力讚美人們的完美,完美的.思想,完美的歌聲,甚至是一點點完美的流露,在他眼裡,這些完美閃爍著高貴的純淨的光澤——他幾乎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的人和事。在他眼裡,勞動是一種心曠神怡的戰鬥。在簡單的純淨的心裡,他學不會去在意生活的艱辛,更多的他會直接發現苦難中的美麗,感恩它,讚美它,並在這些盪漾在苦難的河流中的真、善、美中尋找成長的底氣。

作者曾想過自殺來結束那種承重的痛,加入閱讀革命民主主義和馬克思主義著作,直至參加革命活動。在革命者的引導之下,擺脫了自殺的精神危機。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學識、社會經驗方面都有長足的提高。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沒有善,同樣也沒有惡。當還不會辨是非的時候,我們甚至會把惡當作寶貝珍藏。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會直接發現並深刻地記住善。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時常會聽到重重疊疊的抱怨,那是因為在成長的路上,我們變得成熟起來,不安分的心用心地追求如同世界般的複雜。當遇到麻煩甚至苦難的時候,我們往往不是為苦難所累,而是為我們應對苦難的態度所累。縱使世界萬般複雜,我們時常會身不由己,但我們仍需要持續一份濃郁率真的心氣,成長從那裡開始,也必將在這附近到達它的極致。

成長的過程不是像白楊一樣由時間直直地拉離地面,也不像瀑布一樣清清爽爽地徑奔幽深的潭底。如果說人的思維是草,那麼,成長就是這株草的幼芽在時間與空間裡蜿蜒招展的結晶。成長在短時期內真的不具有有機性和完整性,儘管夢想是牽引成長的一條線,它存在,但不清晰,甚至遼遠而迷茫,有好多閃光的片段散落在這條線之外。僅有當回首時,在得與失、喜與憂的反覆回味中,我們才會真真切切地聽到自我拔節的聲響,彷彿一條繩子自然而然地拉直。

高爾基在他的大學裡無情地吸吮著社會發展創造的各種財富。在病態社會裡的毒瘤完全沒有腐蝕掉他童年歲月裡的思考著。

高爾基的生平教會我如何從容鎮靜地去應對人生的危機與挑戰;我受到了一次靈魂的洗禮,心靈如雨後的晴空,清新、明淨,一片蔚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