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大學聯考政治哲學知識點總結歸納

校園 閱讀(4.16K)

此時很多高三學習正在緊張的備戰大學聯考,文科的學生需要重視政治這一科的複習,尤其是哲學的這一模組的知識點,都要熟記於心。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聯考政治必備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大學聯考政治哲學知識點總結歸納

  大學聯考政治哲學知識

認識論原理

1、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原理:

【原理內容】(1)主觀能動性是人類特有的能力和活動,它包括相互聯絡的三個方面:①

人類認識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能動地認識世界的活動,突出表現為我們通常說的“想”;② 人類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們在認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世界的活動,即通常我們所說的“做”;③ 人類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所具有的精神狀態,即通常所說的決心、意志、幹勁等。(2)客觀規律、客觀條件始終制約著主觀能動性的發揮。(3)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還受到一系列主觀因素的制約。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既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又要尊重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同時還要端正主觀動機,做到正確地、有效地發揮主觀能動性。

2、現象與本質相互關係原理:

【原理內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現象和本質。現象是本質的表現,本質總要表現為現象。

【方法論】要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只有認識了本質,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現象,也才能指導實踐。這要求我們要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

3、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辨證關係原理:

【原理內容】(1)區別:①含義不同:感性認識是對事物現象的認識,理性認識是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②程度和水平不同:感性認識是認識的低階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階階段;理性認識比感性認識更正確、更可靠、更深刻;③作用不同:理性認識能比感性認識更好地指導實踐。(2)聯絡:① 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② 感性認識有待於發展到理性認識。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既要大膽實踐,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佔有十分豐富和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又要善於思考,對佔有的感性材料進行加工製作,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

5、認識總是發展的原理:

【原理內容】任何一個具體的認識只是對整個世界一個層次,一個方面,一個發展階段上的認識,而世界在空間和時間上都是無限的。人們應當在實踐基礎上不斷地深化認識,擴充套件認識,把認識向前推移。

【方法論】應當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地深化認識、擴充套件認識、把認識向前推移。

6、認識的根本任務原理:

【原理內容】認識的根本任務是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並能透過現象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這是因為:①從現象與本質、規律的區別來說,認識了現象不等於認識了本質和規律;②從認識的程度、水平來說,認識需要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③從認識的作用來看,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正確認識,能更好地指導實踐。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在認識事物時必須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

  大學聯考政治易錯知識

1、唯物主義是世界觀,辯證法是方法論。

(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是從不同角度對世界的認識,也都具有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意義。)

2、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哲學有正確的哲學也有錯誤的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3、自然界及其規律是客觀的,社會發展規律與人的思維規律是主觀的。

(任何規律就其內容和作用而言,都是客觀的。)

4、意識的形式和內容都是客觀的。

(意識的內容是對物質的反映,所以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但在形式上,這種反映不同於照相、照鏡子等機械過程,具有能動性,所以,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

5、所有正確意識都是相同的。

(認識角度、知識構成等差異決定形成的正確意識不盡相同。)

6、意識的反映就是“想”,意識的反作用就是“做”。

(意識的`反作用是指意識在實踐過程中的指導作用,而不同於實踐過程本身。)

7、唯物主義是正確的,唯心主義是錯誤的。

(唯物主義中的很多分支也存在程度不同的缺陷。)

8、規律是永恆不變的。

(規律的存在和作用是有條件的,要在運動中具體地把握規律。)

9、規律有好壞之分。

(規律本身是客觀的,無所謂好壞,人們可以利用規律為人類造福。)

10、只要實事求是,做事情就一定能夠成功。

(實事求是有利於正確認識和改造世界,能否取得成功還要看各種主客觀條件等因素的影響。)

11、意識促進事物發展。

(正確的意識促進事物發展。錯誤的意識阻礙事物發展)

12、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認識和改造規律。

(人可以認識規律,但不能改造規律)

  高中政治基礎知識

1、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會是國家權力機關

(1)人民如何行使管理國家的權力: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

(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職權:行使最高立法權、最高決定權、最高任免權、最高監督權。

(3)人大代表的職責:協助憲法和法律的實施,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絡,聽取和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努力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並接受人民監督。

(4)人大代表的職權:審議權、表決權、提案權、質詢權。

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08年考)

(1)我國政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即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由人民選舉代表組成人民代表大會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統一管理國家社會事務的政治制度。

(2)我國政體的組織和活動的最重要特點:實行民主集中制。

(3)人民代表大會與人民的關係: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人民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係:只有人民代表大會才是國家權力機關,國家行政機關、司法機關都是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中央與地方國家機構的關係: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國家機構的職權,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4)中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鮮明的特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2、我國的政黨制度——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

(1)中國共產黨是找國的執政黨

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韻確立是歷史的選擇以及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

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堅持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不斷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

(2)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中國共產覺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

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優越性:有利於推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有利於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有利於推動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實現。

3、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

(1)處理民族關係的基本原則

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平等、團結、互助。

我國處理民族關係的基本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重點掌握)

處理民族關係三項基本原則的關係: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各民族共同繁榮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

(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08年考)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

為什麼要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它是由我國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決定的。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有利於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有利於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有利於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有利於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

4、我國的宗教政策

(1)我國的宗教政策(內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2)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宗教。

5、影響國際關係的因素(07年考)

(1)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

(2)重要因素:國家力量。

6、世界多極化

(1)當今國際形勢的突出特點: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

(2)2l世紀相當長的時期內國際鬥爭的焦點:單極與多極的矛盾、稱霸與反稱霸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