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高中政治哲學重點知識點的歸納

校園 閱讀(2.11W)

高中政治課本中的哲學內容對於很多學生來說,都不好掌握。想要學好哲學知識,必須要區分清楚大量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原理知識。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政治哲學重點知識點的歸納

  高中政治哲學知識

認識社會和價值選擇

1、什麼是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

(1)社會存在是指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內容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

(2)社會意識是指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類社會中各種精神生活現象的總稱.

2、社會意識和社會存在之間的辨證關係是什麼?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包括歪曲虛假的社會意識歸根到底都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有什麼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麼樣的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

(2)社會意識反作用於社會存在:落後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正確地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3、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什麼?

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它決定著社會的性質和麵貌,決定著社會形態的變革和更替.

4、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是什麼?

(1)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是貫穿人類社會始終的基本矛盾.

(2)生產關係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築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是在任何社會都起作用的普遍規律.

5、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什麼?

是生產力的生產關係的矛盾.

6、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

(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力的變化發展,遲早會引起生產關係的變革;

(2)生產關係對生產力有反作用.當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推動作用;當生產關係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對生產力的發展起阻礙作用.

7、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什麼?通過什麼途徑實現的?

(1)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發展過程是曲折的.

(2)途徑:①在階級社會,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主要是通過階級鬥爭實現的;②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通過改革完成的.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8、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根本動力、強大動力、直接動力各是什麼?

(1)社會發展的動力是創新;

(2)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運動即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

(3)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是改革;

(4)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是階級鬥爭.

9、為什麼說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1)社會歷史首先是物質生產發展的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歷史;

(2)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他們的生產活動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3)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是精神財富形成的源泉,為精神財富的創造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人民群眾還直接創造精神財富;

(4)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10、什麼是人民群眾?

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們,既包括普通個人,也包括傑出人物.人民群眾具有歷史性,但其主體是勞動群眾.

11、群眾觀點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

12、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必修四政治易錯知識

1.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 (哲學是關於世界觀的科學。)

2.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認識和改造規律。(發揮主觀能動性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

3.實踐是人們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改造客觀世界)

4.任何真理都是客觀與主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主觀與客觀)

5.事物的聯絡是普遍的、客觀的、無條件的。(有條件的)

6.哲學是具體科學的基礎,具體科學指導哲學。(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哲學的發展,哲學為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7.世界是物質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觀點。(實踐的觀點)

8、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物質的(實踐的)

9、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此觀點是正確的)

10.哲學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何者為第一性的問題。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

11.意識的形式和內容都是客觀的。(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

12.所有正確的意識都是相同的;正確的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錯誤的意識、神話、傳說是人創造出來的。(認識角度、知識構成等差異決定形成的正確意識不盡相同;)

13.聯絡是客觀的,人們無法改變。

(人們可以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絡,創造條件建立新的聯絡)

14.聯絡是普遍的,因此,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間都存在著相互聯絡。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與周圍的其他事物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聯絡)

15. 量變必然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總和。

(量變必須達到一定程度才會引起質變,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16.任何事物都存在兩個方面,即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17.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係就是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共性和個性)

18.事物的性質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決定的。(主要方面)

19.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最根本分歧,就在於是否承認事物的發展。

(是否承認矛盾,是否承認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20.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的解決主要是通過階級鬥爭來實現的。

(在階級社會裡,社會基本矛盾的解決主要是通過階級鬥爭來實現的)

21.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仍然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

22.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發展起作用的人們。(推動作用)

23.哲學都是自己時代精神的精華。(真正的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

24.矛盾的普遍性包含特殊性,特殊性寓於普遍性之中。

(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

  高中政治知識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1.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是中華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轉折點。

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1)內涵:

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2)意義:

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才能把繼承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和吸收人類文化優秀成果結合起來,使悠久的中華文化煥發新的生機,實現文化強國的夢想。

3.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與發展特色社會主義的關係:

文化強國是社會主義文化的巨集偉目標,社會主義文化是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

4. 為什麼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

(1)由我國社會制度、發展道路和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

(2)由繼承和創新中華民族優秀歷史文化的要求決定。

(3)由我國文化自身發展規律和人民群眾根本意願決定。

(4)由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實需要決定。

5. 如何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6. 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1)原因: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道路必須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設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奮,各項事業才會全面興盛,否則相反。

(2)根本任務: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即:培育“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

(3)措施:

①發展教育、科技和文化事業(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