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關於中班美術教案範文七篇

校園 閱讀(2.85W)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美術教案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中班美術教案範文七篇

中班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以畫像的方式表達愛媽媽的情感。

學習畫人物頭像,能表現出媽媽的主要特徵。

培養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活動過程:

我愛媽媽

——教師出示自己媽媽的照片,告訴幼兒這是老師的媽媽。

——請幼兒看看媽媽的照片,每個小朋友都有媽媽,看著媽媽的照片就像看見媽媽一樣,心裡特別高興。

——老師和小朋友都是媽媽生的',是媽媽辛辛苦苦把我們養大的,我們都愛自己的媽媽,引導幼兒對著媽媽的照片個別或集體說一聲“媽媽,我愛你”。

媽媽的畫像

——教師出示畫好的媽媽頭像,;本文老師非常愛自己的媽媽,她雖然有點老了,但在我心裡她是最漂亮的媽媽,我為他畫了一張漂亮的畫像,你們看看像嗎?

——通過照片和畫像的對照,引導幼兒從髮型、五官等區域性特徵進行大致的比較。

我為媽媽畫像

——小朋友和老師一樣,都愛自己的媽媽。我們來為媽媽畫張像,畫出自己的媽媽和別人的媽媽不同的地方。

——同桌幼兒互相比較媽媽的照片,引導幼兒從髮型和是否戴眼鏡等處進行粗略比較。

教學反思:

幼兒對這節課很感興趣,每個幼兒都能積極參與此活動。通過此活動,幼兒對媽媽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而且懂得了感恩,並知道了媽媽的基本特徵,對人物結構的掌握及畫法也有所提高。

中班美術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會畫企鵝的正面像,並嘗試畫企鵝的不同面。

2.體會合作繪畫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進入活動場地

師:今天老師準備帶著小朋友一起去南極看看企鵝寶寶,你們想不想去呀?(放音樂《小企鵝真漂亮》,師幼一起邊唱邊跳進入活動室。

二、匯入:看“小企鵝波波出生”的過程(小企鵝出生的幻燈片),激起幼兒的興趣。

A.師:好,我們一起來看看小企鵝。師放片段。

B.師:小朋友,剛才請你們看了電影,有誰來告訴老師小企鵝波波是從哪裡出來的?(企鵝蛋)

C.師:哪波波是怎樣從蛋殼裡出來的?哪裡先出來?(腳、頭、翅膀)它的眼睛、嘴巴是怎樣的'?它穿著什麼樣的“衣服”。

三、玩遊戲“企鵝變變變”,學習兒歌,感知企鵝的特徵。

A.老師邊念兒歌邊帶幼兒用形象的動作表現小企鵝的特徵。

師:原來小企鵝是從企鵝蛋裡變出來的,我們也來學一學,好嗎?首先我們小朋友先和老師一樣把自己變成一個企鵝蛋。(師示範,幼兒一起和老師學做。)

師幼:邊唱兒歌邊做動作:“小腳踩一踩,小頭伸出來,眼睛黑又圓,嘴巴尖又尖,拍拍小翅膀,戴上愛心帽,穿上黑西裝,我的企鵝真漂亮。”

B.鼓勵幼兒邊聽音樂邊做各種動作,表現企鵝的不同形態。如:跳舞、捕魚、游泳等。

師:小企鵝變出來了嗎?我們一起聽著音樂跳跳舞吧!

C.播放歌曲小企鵝真漂亮,老師引導幼兒通過變化企鵝的翅膀、小腳、頭的方向等來表現企鵝的不同形態。

四、嘗試在橢圓上添畫。

A.出示企鵝蛋,引導幼兒念兒歌,老師添畫。

(1)老師出示“企鵝蛋”:“瞧,今天老師也帶來一個企鵝蛋,它也想參加舞會,我們來幫幫它,把它變成小企鵝,好嗎?

(2)師:請小朋友拿出小手,跟著老師的記號筆一起來把小企鵝變出來。

師幼一起邊念兒歌邊和老師添畫。

(3)請小朋友為“變”出來的企鵝起一個好聽的名字。XX出來了,它想和好朋友一起跳舞,它的好朋友叫葛莉亞。

B.(師呈現缺眼睛、嘴巴正面企鵝)看看這個葛莉亞缺了什麼?(叫幼兒上臺來添畫)還有一個朋友也缺眼睛、嘴巴,誰來幫幫它?(添畫側面企鵝的眼睛、嘴巴)重點感知“正面”與“側面”的不同。

C.師:這隻企鵝還缺少翅膀和腳,誰來學一學它的動作?老師根據幼兒動作進行繪畫。

D.鼓勵幼兒為小企鵝裝飾打扮,如打你上領結、戴上項鍊等。

五、幼兒合作繪畫,老師巡迴指導。

A.師:你們想不想也來變出好多好多的企鵝?老師這邊也有很多的企鵝蛋,它們可等著小朋友把它們變出來,因為它們也想去參加舞會。

B.師:老師已經把企鵝蛋放在了後面的桌子上,四個小朋友一桌,由於南極的冰山上非常冷,一定要幫小企鵝穿厚一點,多畫幾層黑衣服,好嗎?等舞會的音樂一響起來,你們就要帶著企鵝寶寶來參加舞會了,小朋友們要幫忙多變一些小企鵝出來,把它們打扮得漂亮一些,別忘了準時參加舞會喲!

C.出示“南極”背景,播放音樂《小企鵝真漂亮》,老師巡迴指導。

六、交流展示與評價。

播放“舞會”音樂,將幼兒作品展示出來拼成一幅大的圖畫。

師:你喜歡哪隻企鵝?它好在哪裡?

師:每一個小朋友起立,選一隻企鵝,學一學它的動作,我們去三樓音樂廳去跳一跳企鵝舞,好嗎?

中班美術教案 篇3

目標:

⑴ 鼓勵幼兒利用兩種編織方法編織出自己需要的形象,

⑵ 鼓勵幼兒大膽地創新,並能與同伴協商合作。

材料:彩條,膠棒,各色彩紙,水彩筆,大白紙等。

過程:

⑴ 請幼兒自由組合,協商所要組合的畫;

⑵ 引導幼兒按自己的主題分工;

⑶ 引導幼兒自己解決組畫過程中的`分歧意見;

⑷ 作品展示,引導幼兒自評、互評。

分析:幼兒經過相互協商,把各自喜愛並想表現出來的作品歸納為三類,並自覺分組,組合出的三幅畫是:海底世界、森林小動物、公園一角。幼兒情緒高,興趣濃厚,當不知道的形象出現時,幼兒會去相關的區域尋找答案。幼兒學會了協商解決問題,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能力。另外,幼兒衝出了紙條的侷限,能使用多種材料進行組畫。

中班美術教案 篇4

1.認識刮畫的特點,瞭解掌握刮畫工具的使用方法。

2.通過欣賞、討論、自主探究和教師的示範講解,運用竹籤等工具進行刮畫。

3.通過自制刮畫紙,創新完成刮畫,讓學生從中感受自我勞動成果的成就感與幸福感,提高美術學習興趣與創新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刮畫特點,學會運用刮畫工具。

教學難點:運用點、線、面的知識進行刮畫。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多種刮畫工具、刮畫紙(2張)等。

學生:油畫棒、刮畫紙、竹籤(或牙籤)數支等。

教學過程:

一、欣賞匯入

1.出示刮畫紙:你們仔細看看,這張紙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2.教師出示刮畫作品,學生欣賞。(在黑板上上貼出2幅刮畫作品)

3.學生討論:這麼漂亮的作品是怎樣畫出來的?(刮出來的)

4.揭題:今天我們要學習用刮的方法來把它變成有趣的畫。(刮出課題:《快樂刮畫》)。

二、講授新課

1.教師課件出示孔雀線描畫圖片。

1

學生分析討論其表現技法與使用工具,總結出線描寫生主要運用點線面的疏密得當、粗細對比、多樣性變化構成了畫面的黑白灰關係。它的工具就是簡單的一支勾線筆。

2.教師課件出示一張用刮畫方式表現的孔雀。再讓學生小組討論分析,這兩種繪畫有什麼相同點與不同點。

3.通過自主學習、小組討論得知:刮畫也是用點、線、面的多樣性與疏密粗細來表現畫面的.;不同點在於線描表現的是單色,而刮畫更加充滿漸變美。

三、初嘗刮畫工具

1.教師出示1張刮畫紙,拿出三角板、竹筆、牙籤等有尖的生活常見用品,抽四位同學上臺用不同的工具在紙上隨意刮,看看在紙上會產生什麼樣的肌理效果?

2.教師補充示範技法,講解主要事項:力度不能過猛、不然會戳穿紙張。

3.教師小結:在刮畫紙上或凝滯、或流暢的運筆,再與點、線、面的結合,會使畫面產生千變萬化的肌理效果。

4.刮畫欣賞:教師課件出示幾張刮畫作品,學生欣賞。

5.小組討論步驟:

教師:剛才同學們欣賞了幾張刮畫作品,再結合教材第11頁《在恐龍園》,四人一組討論:刮畫的作畫步驟是怎樣的?

小結刮畫的作畫步驟:

(1)勾畫出基本形。

2

(2)在細節的部分可以用竹筆先刮出外形或者更細的線條及圖案。

(3)用竹筆的扁頭可以大面積的刮掉空白處,將背景色凸顯出來,刮出塊面,讓畫面中有線條與塊面的對比。

四、教師示範,加深學生印象

1、教師在一張刮畫紙上示範刮畫作畫步驟(花瓶)

2、你想不想試一試呢?

五、藝術實踐

1.教師出示作業要求:嘗試用竹筆等工具在刮畫紙上,勾畫出自己喜歡的形象,內容可以是人物、動物、植物等。注意:點、線、面的處理方法;力度不能過猛。

2.教師巡迴指導。

六、作業展評

學生展示完成好的作品,全班同學進行自評、互評、煩死自我。教師點評作適時的補充,加深鞏固刮畫方法和注意問題。

七、課後拓展

總結本課學習經驗,學會用不同材質表現美術,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學會創新。

八、板書設計

快樂刮畫

中班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學會看圖示摺紙的能力,引導幼兒學會對角折,向外反折的方法。

2、培養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和耐心認真工作的態度。

3、鼓勵幼兒大膽想象,給作品塗上顏色。

【活動準備】

1、正方形的紙每人一張。

2、已做好的“鴨子潛艇”一個。

3、幼兒用書圖畫“鴨子潛艇”。

【活動過程】

一、匯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都見過鴨子吧,潛艇誰見過?昨天我折了一隻“鴨子潛艇”,你們想知道他是什麼樣子的嗎?

二、引導觀察“鴨子潛艇”的'製作方法。

出示已摺好的“鴨子潛艇”,將它拆開給幼兒看,知道他只是一張紙折起來(引導幼兒看圖示畫面)

教師將拆開的“鴨子潛艇”一步一步的摺好,邊折邊講解折法,要求幼兒仔細觀察。

三、交代要求,幼兒看圖操作,教師指導。

1、要求認真看圖,按圖示摺紙,不會的可以問老師,重點在於向外反折。

2、要求摺紙時,每一個角都要對齊了,每一條轍都要抹平。

四、根據自己的想法,請幼兒給“鴨子潛艇”圖上顏色。

五、評價作品。

將作品全部展示,請幼兒評選出這的平整,色彩鮮亮的作品,同時表揚認真作業努力克服困難的幼兒。

六、活動結束。

中班美術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一、學習製作紙漿的步驟,激發學生對紙漿畫的興趣。

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發展想象力和創造能力。 三、體驗活動的樂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

能夠用紙漿進行造型表現

教學準備:

水桶、水、顏料、白乳膠、衛生紙、鑷子、硬板紙等。

教學過程:

一、 匯入:

“今天老師又要和小朋友一起來學習畫畫了,你們以前畫畫都用過哪些材料啊?”

二、展開:

1.教師請學生欣賞若干作品,發掘和以前的畫用的材料有那些不一樣,同時看看畫面和色彩處理。

2.教師提問:我們沒有彩色紙漿怎麼辦呢?

3.學生自由討論,教師給予提示。

4.師幼一起製作紙漿,注意桌面清潔。

5.提問:你發現水發生了什麼變化?為什麼會發生變化的?

6.學生進行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要求:

(1)先在紙上畫自己喜歡的東西或者發生的.事,主體畫大點,輪廓分明。

(2)注意色彩的搭配,冷暖色和明個性化設計暗色的處理。

(3)用鑷子夾的紙漿不要過多,粘時不要過厚。

(4)紙漿要覆蓋整個畫面。

三、結束:

學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活動區域中,感受成功的喜悅,互相給予評價。

中班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學習繪畫一隻鞋子的側面。

2、根據自己的喜好,嘗試對鞋子的造型及細節特徵進行設計。

3、將自己有趣的想法融人設計,感受其中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在前期的欣賞活動中已經獲得了一些關於鞋子的表象經驗;通過與家長的上瀏覽,幼兒已初步瞭解了一些特別的創意思路。

2、鞋子的側面圖片。

3、作業紙,勾線筆,油畫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欣賞鞋子的圖片。

(1)教師出示圖片,幼兒自由欣賞、交流。

教師:這裡有許多鞋子。你最喜歡的鞋子是什麼樣子的?

(2)教師重點引導幼兒欣賞畫面中的幾隻鞋子。

教師:這隻鞋子是什麼時候穿的?它的前面是什麼樣子的?像什麼?後面是什麼樣子的?後跟是什麼樣子的?哪裡有花紋?是什麼樣子的花紋?

(3)教師引導幼兒對比欣賞。

教師:這隻鞋子和剛才那隻哪裡不一樣呢?

2、引導幼兒嘗試構思自己的設計,並和同伴交流。

(1)教師:如果請你來設計一隻鞋子,你會設計誰穿的鞋子?前面是尖尖的、圓圓的,還是其他什麼樣子呢?後面是矮矮,還是高高的?有鞋帶還是有拉鍊?在鞋子的'哪裡?

(2)教師:鞋子上有花紋嗎?有什麼樣的花紋?花紋在哪裡?

(3)教師:請你和好朋友說一說你的想法。

因為後期的創作重要設計不同的鞋子,因此欣賞中教師需要重點引導幼兒關注鞋子形狀和功能,簡要地欣賞鞋子上的花紋及裝飾。

3、幼兒繪畫,教師指導。

教師:畫面的主體只有一隻鞋子,要把鞋子畫得大一點,才能讓別人看得清楚。你的鞋子可以是往左邊走,也可以是往右邊走。

4、展示幼兒的作品。

教師:誰來向我們介紹一下,你設計的鞋子最滿意的地方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