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敦刻爾克》觀後感:只想活下去

校園 閱讀(2.61W)

整體感覺一個字,累。

《敦刻爾克》觀後感:只想活下去

雖然影片一共僅107分鐘,但全篇看下來非常累,而且伴隨著極大的不適感自始至終。陰鬱的環境,緊張的鏡頭,沉悶的配樂。

累,來源於對整個場面的掌控。

敦刻爾克大撤退,這不是幾個人,幾十人,幾百人幾千人的故事,這是幾十萬人的事;這不是領袖英明決斷,指揮官英勇神武,士兵英雄虎膽的故事,這是士兵只想活下去的事。一線戰事的畫面佔據大部分篇幅:在槍彈之中蒼莽而逃,中不中彈全靠命;在海灘和堡礁中被炸,中不中全靠命;在輪船之中被魚雷和導彈炸翻,炸死,憋死,活下來全靠命;飛行員戰機中空戰,油量和敵人,膽氣和細膩,每一點都關乎命。這些第一視角的畫面,帶動你的整個神經。

所以電影沒有焦點。觀看時只能用力均勻,不會因為主角的出現佔據我們大部分精力而忽略掉其他角色,主角跟每一個人都一樣。影片將你代入的是整個戰爭。幾十萬人如此相似,只有生和死的問題。

神武如戰狼,我們可以順著主角,隨著情節的發展,可以很輕鬆地獲得觀感,從中領略到一些啟發。同時,個人的故事更容易激發情感。在純淨而單一的環境下,感情才可發力。便會用心,可以把自己放進這個載體,自由抒發和意淫。而敦刻爾克,你放不進去,或者哪個人你都能放。

關於家國感:

英雄主義,愛國主義,無畏精神,都不是影片的基調。然而影片中也含蓄表達了愛國情緒,在豬隊友法國的襯托之下,還很有力度。

影片對法西斯毫無涉及。只有士兵,軍官,和軍官口中的丘吉爾。明顯的級別和地位感的傳達。不屑於反襯和煽情的手法。

關於秩序感 :

法國人不能上船;英國士兵兩分鐘內上船,超時了不能上船。上不去就會是死;河岸船伕已經啟程,不會返航,隨行的小年輕就會死;救生船已滿,不能再上,多你一個也不行;被困在一處的'二十來人,形成的人際動力學,沒有最優解,只有偶然和運氣,只有強者和狡猾者的真理。生死之間的事,沒有導向個人的溫暖,只能盡力保證大部分人的存活。丘吉爾的演說裡幾十萬的奇蹟,是在逃亡的過程中的黑暗和血腥。如此冷酷和真實。

而在成功逃難之際,來往船隻軍民遙船相慶,大喊祖國萬歲。比起軍艦發射出的無敵導彈,真實多了。

政治強人和冷峻公正的秩序,就是安全感之所在,就是祖國之所在。不用調動眼淚。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但這個問題是戲劇的問題,是閒的蛋疼的問題。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實而知禮節,而後可以談人生,談生死,談論自己內心是悲涼的底色還是積極的樂觀?而面對直接的生死時,你就別感動了,你也別矯情了,你只想活著。

由此可以想象到,在諾曼底登陸,德國怎樣的潰敗,和每一位德國士兵的境況。而他們面前沒有英吉利海峽。

戰爭的正義與邪惡,從不在將士身上。

願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