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學生活動教學設計(通用10篇)

校園 閱讀(1.83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學生活動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學生活動教學設計(通用10篇)

學生教學設計活動 1

教學是一項複雜的活動,它需要教師課前做出周密的策劃,這就是對教學的預設。教學預設是教師發揮組織、引領作用的重要保證。從某種程度上講,有什麼樣的教學設計,就有什麼樣的課堂教學行為。課堂教學設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策略,教學媒體等諸多因素。“如果孩子沒有願望的話,我們一切想法、方案、設想都化為灰燼,變成木乃伊。”由此可見,教學策略的選擇應立足於學生,服務於學生。接下來第三個主題我們就來談一談“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活動”。

從以往單純的備教案到今天的教學設計,這一變化讓老師認識到備課不僅要備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要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心理特徵及其他有關方面。依據學生的差異特點,設計教學過程,使學生在不同層次上都能得到發展。

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活動,就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髮展的角度出發,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不再是單純的被動地接受新知識的過程,也不再是老師講,學生被動學,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在學習中學生應該起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建構教學知識。讓學生在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中經歷、感受、體驗,不僅獲得知識,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還體驗學習的成功,享受學習的快樂,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為學生的終身成長奠基。

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活動,需要教師做到認真分析教材,認真實證地分析學生情況,確定好教學目標。精心設計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努力尋找學生喜歡的、身邊發生的且與所學知識密切相關的活動,以幫助學生學習。老師們,你們認為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活動應包括哪些基本要素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

一、認真分析教材,正確理解教材。

為了準確把握課時教學內容,教師需要對單元知識結構進行深入分析,確定知識點,明確課時內容與單元教學內容間的結構關係揭示學習內容各部分之間的聯絡。

例如:《走出緊缺的年代》一課,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是這樣分析教學內容的。

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騰飛的祖國》是這一單元主題,下設四個話題:《站立起來的中國人》、《日益富強的祖國》、《告別貧困奔小康》、《開啟國門走向世界》,這四個話題都突出了今昔的比較,中國運動員參加奧運會的比較、餐桌上食品的比較、工農業產品從無到有的比較、生活用品從緊缺到高度豐富的比較、對外開放的比較……通過一系列事物的縱向比較,讓學生認識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所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而產生對中國共產黨的熱愛之情,以及對祖國發展的關注,促進學生從小樹立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走出緊缺的年代”這一課是通過了解不同時期人們的生活狀況,從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進行今昔生活對比,感受人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從中體會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共同努力得來的。可見正確理解教材、分析教學內容,為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活動做好首要的基礎工作,這一步極其重要。

二、實證地分析學生情況。

實證地分析學生情況,就如同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對學生做的學情分析,它與正確理解教材一同作為基礎,不可忽略。

例如:在執教《書的演變》這一課時老師對學生是這樣進行分析的。

為了使課堂教學更具有實效性,教師在仔細鑽研教材的基礎上,深入瞭解了學生的特點,首先在課前對所教的37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內容如下:

▲你知道書的演變歷程嗎?

非常瞭解(3人)、知道一些(30人)、不知道(4人)

▲面對“書的演變”這一話題你最想了解哪些內容?學生們寫到:

最早的書是什麼樣子的、書演變的過程是怎樣的、從古代的書到現代的書中間有哪些發明、是誰發現可以用紙做書的、書是如何從竹子做的到紙做的、造紙的時候用什麼東西。

通過對學生的調查,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認真的分析。

知識水平分析:

五年級的孩子,渴望瞭解古人的發明創造和祖國燦爛的文化。書是學生每天都要接觸到,而且離不開的,但學生並沒有認真思考過書是怎麼來的,對於書的演變過程是比較陌生的。而這部分知識距離學生的現實生活比較遙遠,這就需要藉助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讓他們站在發明者的角度,探究為什麼要發明紙,有了紙為什麼要發明印刷技術,這兩項發明創造對今天人們的學習生活起到了什麼作用,讓學生自行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感受到書的一步步發展演變過程與人們的社會生活關係是十分密切的,凝聚了古人的聰明智慧,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文化的認同感。

心理因素分析:

本話題的學習內容有的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十分密切,有的則非常遙遠,學生對千百年前的古老書籍以及書的發展過程有比較強的陌生感,因此根據學生的已有認知和經驗設計教學,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豐富和提升學生的生活經驗,加深他們對歷史文化的認識尤為重要。

社會因素分析:

當今社會弘揚、保護、發展中華文化的意識有待提高,學生也會受到一些負面的影響,本話題的內容正是側重於歷史文化內容的學習,它不是歷史知識的學習和記憶,而是通過歷史文化內容的學習,豐富一個人的德行,從小培養學生成為一個有著中國人靈魂、有著中國歷史文化素養的、有著民族自尊心的中國人;從小培養學生做一個具有中國文化之魂的地道的中國人。(幻燈)

事實證明,實證地分析學生情況,積極瞭解學生當前的學習狀況,積極瞭解學生目前的知識積累程度與掌握程度,積極分析學生對將要學的知識有一個怎樣的感覺傾向與領略底蘊,積極做換位思考,以學生的角度,預測與設計知識的形成過程,只有這樣才能夠做到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活動。

三、確定好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設計怎樣的課堂活動,採用怎樣的教學手段,如何對學生進行評價,都應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思考。教學目標就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清晰、恰當的課時目標是有效教學的保證。清晰地確定與表述課時目標是設計教學活動的根本依據。確定課時教學目標要分三步走:研讀課標、教材分析、學情分析。依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確定教學目標是設計有效教學的前提,教學過程設計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評價教學活動的好壞重點看這個活動是否對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有很好的作用。

剛才我們談了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活動的三個基本要素。新課程強調,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教師應該成為學生髮展的促進者。教學過程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對教學而言,交往意味著人人蔘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意味著合作性意義構建,它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過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的精神交流。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主體性的凸現、個性的表現、創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交往意味著上課不僅是傳授知識,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進學習,上課不是單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動、專業成長和自我實現的過程。交往還意味著教師角色定位的轉換: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可以說,創設基於師生交往的互動、互惠的教學關係,是本次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也就是要突出人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要將教學的重心完全置與學生身上,著眼於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本領。下面我就來談談老師們在品德與社會課教學中如何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活動的幾點做法。

第一,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要倡導“問題討論,學會合作”的學習方式。

為了使品德與社會課教學真正成為學生主動學習和自主探索的學習過程,我們教師在品德與社會課教學中要改變以往以講授為主的形式,倡導學生結合實際問題進行討論,小組合作,讓學生親自體驗,感覺“合作學習”的樂趣。我在品德與社會課教學中,組織學生開展積極,主動有效的'討論,由學生自由結合,自由選擇問題的形式,使課堂上,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課堂,思維都在跳躍,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例如:《地球的奉獻》一課教師是這樣設計其中的一個教學活動的。

在前面的教學中學生已經瞭解了地球為我們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水、森林、石油、礦產、動物、植物、土地等各種資源。

教師:我們生活中的哪些方面會用到這些資源呢?在課下我們開展了“我是地球資源小專家”的活動,同學們按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五個方面組成了五個“地球資源研究小組”,進行了調查和研究,看看他們分別用到了哪些資源?下面就請我們每個專家小組向大家彙報你們的研究成果。

幻燈:活動建議(1.每個研究小組派一名小專家代表彙報研究成果,聲音洪亮。2. 聽的同學要踴躍參與,積極思考。3.為認真調查研究的專家小組頒發“地球資源成果獎”。)

學生:分組彙報。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孩子們的研究成果,他們分別對羽絨服、紅豆燒、房屋、家用汽車和鉛筆進行了小組合作研究。在活動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第二、以學生為主體,創設問題情境,激發認知興趣。

“玩”是孩子的天性。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國小生都喜歡做遊戲,創設一個與學生知識背景密切相關,又是學生感興趣的遊戲情境,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自主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策略去體驗和理解知識,啟用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自主探究。

例如:《朋友之間》一課,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小遊戲。

小遊戲“朋友過河”。

(1)教師:到底什麼是朋友?怎麼維護朋友間的友誼呢?讓我們來做一個小遊戲。

活動要求:

①請你邀請一位好朋友和你一起參加活動。

②先在地上鋪上報紙作為河中的石橋,一個同學蒙上眼睛,然後在自己的朋友指點的情況下走完全程。

③同學們注意指揮的朋友說了什麼?觀察蒙上眼的朋友怎麼過河的?

(2)談談自己的感受:

朋友——當你被蒙上眼睛後,你最想得到的是什麼?心裡有什麼感受?

引導者——當你看到朋友被蒙上眼睛什麼也看不到,手足無措時,你心裡什麼感受?

旁觀者——聽指揮的人說了什麼?看朋友怎麼過河的?你有什麼感受?

通過小遊戲讓學生感受朋友給彼此帶來的快樂和幫助,認識到友誼的重要性,學會珍視朋友之間的友誼 。教學過程中老師帶領學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不是為玩而玩,而是讓學生在玩中生疑,讓學生在玩中質疑,讓學生在玩中釋疑,獲取知識,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

第三、以學生為主體,開放教學過程,給學生提供實踐活動的空間。

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生產實際。因此,教學時,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佈置一些實踐性的題目,指導學生參加探究活動,把知識和生活實際緊密聯絡起來。

以三年級學生為例,由於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從二年級剛剛進入三年級的學習,怎麼進行社會調查呢?我從最基本的調查自己的家庭住址開始。開學的第一節課,學生自我介紹,我問他們的家庭住址,當時有40%的同學能準確說出來,有40%的同學說不全,還有20%的同學說不清楚或根本不知道自己家的住址。我給同學們留一個家庭作業:將你家的住址寫在品德與社會書上。第二次上課我叫到每一位同學,他們都準確說出自己的家庭住址。我問他們是怎麼知道的?有的同學說問的家長,有的同學說是看的自己家的門牌號碼。我告訴他們通過詢問、觀察等方法瞭解自己想知道的情況就是調查,我們同學用自己的方法知道了自己的家庭住址,走出了調查的第一步。

隨著學習的繼續,學生的調查範圍不斷擴大,由家庭進入到學校、社群進而走向社會,我也一步步告訴同學們一些調查方法:

(一)確定調查主題:

主題不確定,就會陷入調查的盲目性。結果時間花了,收效不大。因此,主題的確定是搞好社會調查的關鍵。一般學生調查的主題是由老師結合教育內容來確定。

(二)確定調查物件:

主題確定後,就應確定調查物件,即向誰調查。物件的確定要慎重考慮,要選擇有代表性的人或事。而且調查物件還應根據班級的人數多少確定若干個。比如:調查學校工作人員時,全班30人,分成6個組,確定的調查物件為校長、大隊輔導員、總務主任、教學主任、班主任、科任老師、和傳達室的叔叔、阿姨。

(三)組織好調查小組:

根據要調查的主題確定好調查的物件,學生單獨一人或幾人就共同的興趣問題組成調查小組。一般來講,可將全班分成若干個調查小組,每組可側重一個調查內容。小組不宜分得太大或過小,應以5人為宜。每組除了要選好正組長負責組織等各項事宜外,還應注意小組成員的配備。最好是各種各樣的學生(包括男女生) 都應搭配編組。

(四)設計調查提綱:

根據要調查的主題確定好調查的物件,組成好調查小組,接著就是設計調查提綱。這個調查提綱要反映主題,在調查形式上,可以是採訪,個別談話,問卷調查等,同時還要告訴同學們在採訪他人時要有禮貌。如:調查老師是怎樣工作的?這是同學們設計的調查提綱:

您每天幾點從家出來? 晚上幾點回家?

您每天要上多少節課?要站多長時間?

您每週要上多少節課?要站多長時間?

您每天要判多少本作業?每週一共要判多少本作業?

這個調查提綱就很突出調查主題:老師是怎樣工作的。

(五)作好調查記錄:

在調查過程中,不論是觀察、採訪或查詢資料都要求學生圍繞調查主題作好記錄。不能只聽一聽,看一看就算了。只看只聽而不將所見到聽到的有重點的記錄下來,不能算是調查,或者只能說是一種很不完全的調查活動。因此要做好調查記錄。

(六)寫好調查結果:

調查結束後,每個學生要將調查結果書面形式呈現。這是調查活動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學生將感性知識上升到理性知識的過程,是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具體分析問題的過程。通過寫出調查結果可以使學生的思想得到一些飛躍和昇華,鞏固調查中的收穫。調查結果的呈現方式:書上提供調查表的,就在書上解決。書上沒有提供調查表的,有的是老師提供,有的是學生自己設計。

(七)課上交流彙報調查結果

同學在課上將調查結果進行交流,這樣互相受到啟發,使每個同學對整個社會調查都有一個全貌的瞭解。

同學們通過親身體驗,感受到社會調查帶給他們的快樂的同時,開展社會調查還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而且培養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參與精神和參與能力,使學生自己的活動能力得到提高。

學生教學設計活動 2

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全球一體化的程序都對新世紀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響教育質量的因素很多,如教學大綱,教材的內容及其編排體系,教師的知識水平,教學裝置的水平,等等。在眾多因素當中,思想觀念至關重要,在各種觀念中又以學生觀、老師觀和師生觀為主,它從根本上影響教育發展的方向,影響教育質量,決定教育發展的前途。

應該說,我國的教育觀念一直在發生變化。我國教育傳統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教導,儒家經典更把天、地、君、親、師並列,強調了師道尊嚴。近幾十年來,專家提倡師生民主平等的合作研討學習,變原來教師講授為主的學習形式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這一變化是巨大的,但教育觀念本身是動態的,會不停地發生變化。本文就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的發揮進行了探討。

一、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1.教師的主導作用首先體現在備課中。一節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備課。因此,教師在課前要反覆認真地鑽研教材,進行嚴密的備課,教師的認識先於學生、高於學生。

2.教師在明確教學目標方面起主導作用。沒有目標的學習是盲目的學習,目標不當的學習是低效的學習。教師每開展教學時,都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制定合適的教學目標。“和盤托出教學目標,凸顯活動的目的'性”。

3.精彩的匯入取決於教師的匠心獨具。匯入是一堂課的關鍵,如果老師能設計出好的課堂匯入先聲奪人,就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其強烈的求知慾望,從而為整節課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4.教師在課堂調控和組織方面起主導作用。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採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設計的問題一定要有層次,針對班級中學生的總體水平和每一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引導學生思維和話題的走向,使討論焦點化”,使學生充分參與課堂並深入課堂。

5.在精講教學環節起主導作用。教師講解要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疑點,在學生有所理解的基礎上做昇華性的講述,以提高學生分析、概括和靈活運用能力。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答案是豐富多彩的,但必須有教師的畫龍點睛、一錘定音。

6.教師在調動學生方面發揮主導作用。教師“融入血液的鼓勵性評價”對與學生有重要的激勵作用,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建立起一座通往師生彼此心靈的橋樑,讓學生認識你,瞭解你,從而選擇你,信任你,更積極主動地學習,使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效能力得到鍛鍊和提高。

7.教師要照顧好後進生,課堂不要有“被遺忘的角落”。教學中要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結構為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講教師聽和學生之間交流的三向結構,“充分關注差異,關鍵時刻給予特殊的幫助”,使學生產生平和心理,從而形成一個無拘無束、和諧融洽的教學環境,為學生學習營造一個最佳氛圍。

二、讓學生主動學習

教師的教是外因,學生的學是內因,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把學生放在主置,學生是學習認識活動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無論是知識經驗的獲得,還是智力、能力的發展,教師既無法代替學生讀書,又無法代替學生分析思考,既不能把知識生硬地灌輸到學生的頭腦中,又不能把思想觀點移植到學生的頭腦中。以學生為主體就要讓學生動起來,由學會發展到會學。

1.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過去的語文課常常是學生被老師的一連串問題牽來扯去,完全失去學習的主動性。“學起于思,思源於疑”。思維常常由疑問開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是訓練學生思維的重要手段和過程。同樣,問題是由教師提還是由學生自己提是不一樣的,往往是學生提比教師提效果好。

2.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要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探索者,關鍵在於提出問題後,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多給學生自學時間,讓學生充分動口、動眼、動腦、動手,教師適時設疑激趣,把學生的思維引向積極狀態。

我認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其實就是讓學生從“要我學”達到“我要學”的學習境界,這並不容易。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得學生過於依賴教師,依賴課本,並以考試為最終目的,禁錮了學生的自主發展。而教師作為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實施素質教育必須開闢新路。特別是在以考試分數為主的評價體系下,課堂教學改革既需要勇氣,更需要水平。

主導作用與主體作用是辯證統一的,是密切聯絡的。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必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主導是為了主體的確立,而不能削弱、代替或否定主體。教師主導作用發揮的水平,要以學生主體作用發揮的水平進行衡量。

“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學生教學設計活動 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情緒,學會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一個快樂的人

2、理解課文內容,從字裡行間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靈。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體會“給予是快樂的”的含義,激發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輕鬆匯入,引發情感

今天和這麼多老師一起上課,高興不高興?

大家想想,一個人高興的時候經常會有怎樣的表現呢?(笑)

你們會笑嗎?(會)

那麼我們來做個遊戲,看你們究竟會不會笑,我說詞語,你們來做相應的表現,請大家面向後面的老師,請老師們做個裁判。

微笑------笑眯眯——哈哈大笑-------冷笑

冷笑的高興的意思嗎?

同學們做得都很準確,請你們再想想與高興相近的詞語有什麼?(興奮,激動,快樂)

你什麼時候會覺得快樂?大家說得非常好,在生活中,當我們認識一位新朋友的時候是快樂的,得到一件禮物的時候是快樂的,受到表揚的時候是快樂的,而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課文,就是在集體中快樂地生活,感受集體的溫曖

誰知道快樂是什麼意思?

理解的`非常好,我們都知道得到東西的時候往往是快樂的,可付出給別人東西的時候又怎麼會是快樂的呢?你們想不想知道作者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呢?請大家把書開啟,輕聲快速讀課文,然後回答這個問題,看誰找到的答案多。

二、感悟集體,昇華情感

這麼多份集體快樂,你覺得哪一份最讓你感動,最讓你思緒萬千,感到有一股暖流充滿心間?你可以大聲讀一讀,也可以細細品味,別忘了動動手中的筆,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劃下來。

誰來說說,給大家讀讀原文,

你能想象小男孩說這句話時的心情嗎?誰願意來噹噹這個小男孩。

當你聽到這個小男孩說的話時,你有什麼感受?

跟大家一樣,你能用下面這個句式來說說想法嗎?

小男孩把快樂給予弟弟,你還從哪裡感受到了?指名讀句子,能說說原因嗎?

小男孩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心裡在想什麼?你可以看看課文的插圖,那上面畫的正是這部分的內容。(要把集體的快樂和大家共享)

誰願意通過朗讀把這份快樂給予大家。

小男孩兩次都只想到給予,而不是得到,這使他們深感外,也深受感動,他從小男孩身上看到了另外一種快樂,那就是“在集體中快樂的生活,他們深地感動了。

小弟弟感到難忘,是因為

小男孩感到難忘,是因為

你可以選擇一句來說,想全部說更好。

最後老師想請同學們欣賞一個小短片,也許你們都曾經看過,但老師仍然希望你們這一次能夠靜靜地用心去欣賞,用心去感悟!

看完之後請同學們談感受。

學生教學設計活動 4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運用連加等有關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仔細認真的良好學習習慣。

2.能力目標:發展從表格中獲取資訊,提出問題的能力。

3.知識目標:結合具體情境,發展估算能力,探索連加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甚至巧妙地進行計算。

養成教育訓練點:

培養孩子與他人合作,注意傾聽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掌握萬以內數的連加的豎式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看書嗎?書是我們的好朋友。可是有一些窮鄉村裡的小朋友卻買不起書。建設國小舉行了“捐書活動”,決定捐一些書給他們。我把他們學校的捐書情況做了個統計。仔細看一看,能看懂嗎?

師:誰能告訴大家通過這張表你知道了什麼?

生:建設國小一年級捐了118本書,二年級捐了104本書,三年級捐了95本書。

師:你能根據這些資訊提出有關加法的問題嗎?

生1:一、二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118+104=222(本)

生2:二、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104+95=199(本)

生3:一、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118+95=223(本)

生4:建設國小三個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板書)

二、解決問題

師:這個問題你會解決嗎?怎麼列算式?

生:118+104+95=

師:仔細觀察這個算式,它和以前學的一樣嗎?不一樣在哪?

師:是三位數的連加,(板書:三位數連加),請大家先估計一下,大約有多少本呢?

生估。

師:說說你是怎樣估計的。

師:你們認為自己估計的準不準呢?可以怎麼來驗證呢?好,請在草稿本上動手算一算。

師巡視,把不同方法的板書到黑板上。

師:我把幾位小朋友的方法寫到了黑板上,仔細看一看,你能把這些方法分一分類嗎?

(口算方法,三種豎式)

師:這種口算方法能看懂嗎?你覺得口算的正確率高還是豎式的正確率高?

師:這三種豎式你又覺得哪種不會出錯呢?

師:應用題還要寫上單位和答。

師:如果再來一道連加的題目,你打算選哪種方法做?民族國小也進行了捐書活動,這是他們的捐書情況。

出示:民族國小的表格。

三、鞏固提高

做對的舉手!看來真的沒問題了,我想給你們一個給自己小組裡加星的機會,想加嗎?請看這四道題,在你的`草稿本上做一做。

1.豎式計算

489+365+106 475+263+149 146+198+356 727+114+86

學到了新知識,你能把它用到生活中去嗎?我這兒就有一道生活中的題目,一起看一看:

2.滿1000元送大禮包

手錶138元 電飯煲295元 自行車368元 錄音機337元 檯燈67元

(1)媽媽想買一個電飯鍋,一輛自行車和一塊手錶,你估計一下大概需要多少錢?

(2)如果媽媽帶500元,她能買回哪三種商品?

(3)媽媽至少買哪幾種商品才能獲得大禮包?

150塊

100塊

3.昨天逛超市我路過糖果專櫃,看到有這幾種袋裝的糖果:

50塊

(1)要買200塊糖,可以怎麼買?(想出兩中買法)

(2)如果每種糖各買2袋,夠500塊嗎?

四、小結反思

這節課,你學了什麼呢?

五、課作練習

345+263+194 89+257+527 329+151+179

374+231+60 185+220+384 156+234+65

教學反思:

本節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1.教師讓學生自己探究“三個數相加”的演算法,學生思維活躍,然後在小組內彙報,我沒有引導學生誰的演算法好,而是充分肯定他們的探究成果,尊重他們的理解。

2.師生之間完全打破了傳統教學課堂中的只聽教師滿堂講或滿堂問,回答問題是“打乒乓球”式的教學風格,課堂上學生間你問我答,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充分展示了課改為國小數學帶來的可喜變化。

本節課比較成功。

學生教學設計活動 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2、讓學生學會推己及人,將心比心。

教學方式:

專題教育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教學手段:圖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觀察島

出示圖片

看到圖中小狗和小貓的遭遇,你會想到什麼?

二、活動營

活動一:妙手撕紙

每人準備一張紙,按要求進行撕紙遊戲。遊戲結束後開啟各自手上的紙,相互看一看。每個人撕完之後的形狀一樣嗎?為什麼同一張紙、同樣的遊戲規則,會有不同的結果?

撕紙步驟:

1、將紙對摺。

2、再次對摺。

3、對摺後撕掉左上角的一個小小的三角形。

4、把手中的紙再次對摺,然後撕掉左上角的`一個小小的扇形。

活動二:一人分飾兩角

請上臺表演情景裡的不同角色。準備兩張椅子,當你坐在椅子A上時,就扮演自己;當你坐在椅子B的時候,就扮演童童,並自己設計對話。

扮演不同的角色時,你分別有什麼感受?

三、分享屋

當我做了錯事,我希望別人指責我嗎?不希望!我希望被原諒!

當我遇到挫折,我希望別人冷嘲熱諷嗎?不希望!我希望被理解、被幫助!

當我不開心時,我希望別人漠視我嗎?不希望!我希望被關心、被安慰!

四、拓展園

想想最近與家人、老師或同學的一次矛盾或衝突。

讓我做一回你

衝突的事件:

當時我是這樣想的:

當時他的想法是:

現在我的想法是:

如果當時我們能換位思考,結果將是

學生教學設計活動 6

教育目標:

1、充分認識安全工作的重要意義。

2、在學習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飲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3、進行預防災害,防“H1N1”流感的教育。

教育內容:

家庭、學校、社會安全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的學期又開始了,我們將一起開始快樂而有緊張的學習生活,在開學之初,我們首先要提的就是安全,因為不論是國家還是家庭,都希望你們安全的生活和學習。

二、學生應注意安全的地方:

1、學生討論。作為學生,我們應從哪些方面注意安全?

2、集體歸納。

(1)人身安全,在校園內或公路上不追逐打鬧;不在樓道內做遊戲;上下樓梯靠右行;勞動時,不揮舞勞動工具,以免誤傷他人;不與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特別是吸毒者;課外不玩火,不玩火……

(2)交通安全,在公路上不追逐打鬧,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交叉路口要注意行人車輛,騎自行車寧慢勿快,上、下坡要下車,通過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過。

(3)飲食安全,不飲生水,不吃不衛生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雞肉、豬肉等,飯前便後要洗手,不吃黴變或過期食品。

三、交流對“H1N1”的瞭解。

導語:最近有一種病毒在全世界肆虐,你知道這是什麼病毒嗎?

(1)交流對“H1N1”的瞭解。

(2)說說如何預防這種病。

四、學生自查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後要加強注意。

學生教學設計活動 7

一、創設活動範圍,引發學生參與活動的動機。

教學片段一:“數學樂園”活動。

師:同學們,你們平時最喜歡到哪兒玩?

生1:我最愛到公園玩。

生2:我最喜歡到廣場玩。

生3:我最愛到動物園玩。

……

師(出示“數學樂園”背景圖):今天小精靈邀請你們到“數學樂園”去遊玩,願意嗎?

生(異口同聲,迫不及待):願意,願意,小精靈帶我們去玩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教師首先通過“你們平時最愛到哪裡遊玩”這個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到小精靈邀請大家遊“數學樂園”,從而使學生產生了情緒高昂的學習需求,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二、尊重自主選擇,建立自發、民主的合作氛圍。

教學片段二:“我們的校園”活動。

1.跳繩活動(閃動畫面),讓學生說說圖意,顯示問題;跳繩的有多少人?

2.踢球活動(閃動畫面),讓學生仔細看圖,說出圖中所提供的資訊。教師引導:踢球的共有多少人?除了這個問題外,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怎樣解答?

3.跑步比賽,說出圖意並回答:小方框裡要我們填什麼?你還能從中發現什麼問題?能解答出來嗎?

4.出板報、練武活動。教師先問:看到這兩個情景,你們想知道什麼數學問題?又該怎樣解答?接著按學生對活動的喜好將學生分成5組。

師:現在我們臨時組成5個學習小組去解決各項活動中的問題吧。

學生根據自己的選擇走到了一起,開始小組討論活動。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幅生動的畫卷,他們的個性不同,智力水平、身體素質、情趣愛好都有差異。過去的合作學習小組一般是以鄰近的4人為一組,限制了學生的選擇範圍和與其他同學交往學習的能力。另外,傳統教學中,學生總是圍著教師轉,課堂上出現的是一問一答的被動局面,教師輕視了對學生的研究,不瞭解學情和學生的需要。要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就必須尊重孩子的選擇,允許學生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學習內容,為學生創設自由、民主的合作氛圍,讓不同的學生根據相同的興趣走到一起,共同品嚐成功的快樂。】

三、注重培養積極參與交流活動的能力。

教學片段三:“我們的校園”交流彙報。

小組代表1:我們小組選的是踢球活動,從圖上可以看到黃隊有8人,藍隊有7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列式為8+7=15(人)。

小組代表2:從圖上還可以看到守門的有1人,踢球的有14人,求一共有多少人?列式為1+14=15(人)。

生1:你們能動腦想出兩種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人,真不錯!不過我認為還可以這樣算:戴帽子的隊員有1人,沒戴帽子的有14人,一共有多少人?列式為1+14=15(人)。

生2:還可以這樣想:戴紅領巾的有2人,沒戴紅領巾的有13人,一共有多少人?列式為2+13=15(人)。

生3:正在喊“小心,要進球了”的隊員有6人,沒喊的有9人,一共有多少人?列式為6+9=15(人)。

學習小組:謝謝大家的幫助,我們小組再想想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研究表明,學生積極參與交流活動對他們學習知識是十分重要的。學生積極參與數學交流活動,不僅可以培養合作學習的精神,而且還可以達到互相學習、互相補充的目的。因此,我在教學中,注重了交流的實效性,保證了學生的'全員參與,給予了充足的時間,使學生實現了表現自我的慾望。】

四、挖掘活動內容中的開放性因素,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

教學片段四:

完成統計圖後提問:根據表中給我們的資訊,你們能完成書上提出的問題嗎?

(學生獨立解答,彙報。)

想一想:還能提出什麼問題?比一比:誰發現的問題多?(學生躍躍欲試。)要求學生自己想出要解決的問題後,把算式寫在本子上,小組內交流。

(教師到各小組巡視,參與交流。)

【由於學生能夠自主、積極地參加活動,活動中又為學生留出了自主探索的空間和時間,這就為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提供了前提條件。在此基礎上,教師努力挖掘活動內容中的開放性因素,給學生創設了自主探索和創造的機會,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發現、分析、整理出更多的數學知識,對於剛入學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次創造思維能力的鍛鍊。】

五、課後延伸,昇華提高。

教學片段五:

“數學樂園”活動完畢,學生興致未盡,下課後圍著我七嘴八舌地說:“老師,數學樂園真有趣,下節課我們再遊數學樂園好嗎?”我積極響應,同時還佈置了相應的任務:每個小組必須設計1~2個數學遊戲。學生們領到任務後,在組長的帶領下立即投入了設計工作,那股興奮勁就別提了。

【課堂教學時間是短暫而有限的,利用學生的興趣和意願把有限的時間延伸到課後,發揮群體智慧豐富和擴充套件活動內容,提高了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全員性和深入性。

綜上所述,只有在數學實踐活動課中強調從學生身邊的行為、自身活動出發,激發學生對活動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才能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實現數學的應用價值,同時達到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目的。】

學生教學設計活動 8

【教材分析】

學生已經在一年級學習了百以內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運算,在本冊六單元又學習了萬以內(三位數)的加減法。本節課內容是在此基礎上學習萬以內數的連加計算。教材注意結合實際情況,使學生體會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並能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用連加計算的實際問題。

【學情分析】

本冊六單元學習了三位數的加減法,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能正確計算。在學習三位數連加的計算時,學生能夠根據前面學習三位數加減法時的知識經驗和百以內數的連加的計算方法的經驗進行估算和計算。

【研究主題】

發展估算能力,探索連加的計算方法。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第76—77頁的有關內容。

【教學目標】

1、結合“捐書活動”這一活動,探索(三位數)連加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

2、發展從表格中獲得資訊,提出問題及估算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連加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1、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

2、在交流連加算式的計算方法過程中,提倡演算法多樣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同學們,在我們國家裡還有許多和你們一樣大的小朋友,因為買不起書,交不起學費而失學。建設國小和民族國小的同學們非常有愛心,他們給希望國小的孩子捐了很多書,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課件)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聯絡生活

1、看一看,說一說。

出示統計表。學生自主觀察、討論,啟發學生根據圖表中提供的資訊提出問題。

師:這裡就是學校捐書情況的統計表。誰能告訴大家通過這張表你知道了什麼?你們能提出和加法有關的數學問題嗎?

建設國小的捐書情況:一年級捐了118本書,二年級捐了104本書,三年紀捐了95本書。

(1)一、二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118+104=222(本)

(2)二、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104+95=199(本)

(3)一、三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118+95=223(本)

【設計意圖:結合情境,發展學生從表格中獲取資訊、提出問題的能力。】

2、想一想,估一估。

(1)建設國小三個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列式:118+104+95=

(2)估算。老師請大家先來估計估計,大約會有多少本?說說你是怎樣估計的。生可能的估算結果:300320

【設計意圖:結合具體情境,發展學生估算能力。】

3.算一算,議一議。

你們認為自己估計的'準不準呢?好,請你拿出練習本,動手算一算。

把你的計算方法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設計意圖:學生獨立計算,再在小組內交流,讓學生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演算法的過程,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4.彙報

展示學生的不同演算法,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組選擇一種演算法展示,一人彙報,一人板書,其餘兩人補充。豎式是強調格式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學生可能出現的演算法:

法1:100+100+100=300法2:120+100+100=320

18+4-5=17 320-2+4-5=117

300+17=317

法3:豎式計算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小組合作意識,加深學生對不同演算法的理解。】

5.(課件)用計數器演示計算過程,並列出豎式。

【設計意圖:運用計算器演示計算過程,生動形象的展示計算過程,加深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6.做一做、比一比

(1)後來,民族國小也發起了捐書活動,這是他們的捐書情況,估計一下,他們捐了多少本?

(2)彙報算式,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再全班交流。

(3)練一練1.豎式計算

【設計意圖:運用剛才解決問題的經驗和連加的有關知識解決一些簡單實際的問題。】

(三)小結

這節課,你學了什麼呢?

學生教學設計活動 9

案例背景:

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活動,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其思維能力;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創設實踐活動情境,設計開放性的實踐問題,能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使學生真正地獲取數學知識和研究數學的方法,學會用數學思想分析問題、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應努力把學生帶入探索性實踐中,讓學生親自探求新知識,經歷數學家們以前經歷過的創造性的探索實踐過程,成為一個發現者。

教學案例片斷:

師: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見到了物體有各種形狀,大家看這本數學書的面是什麼形狀的?

生:長方形。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新知識——圖形的拼組。(師板書:圖形的拼組。)

師(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畫):這張畫是什麼形狀的?

師(拿出長方體積木、長方體盒子):這是什麼形狀的?

師:長方形畫出來是什麼樣呢?(教師藉助長方體實物畫長方形,出示畫好的長方形。)這個長方形(指邊)有幾條邊》(讓學生拿出自己的長方形,數一數它有幾條邊。)

師(拿出一塊手絹):這塊手娟的面是什麼形狀的?(板書:正方形。)

師(拿出正方形的識字卡片):這張識字卡片是什麼形狀的?正方形畫出來是什麼樣的呢?(教師藉助正方體實物畫正方形,出示畫好的正方形,並說明這就是正方形。)

師:正方形有幾條邊?(讓學生拿出自己的正方形,數一數它有幾條邊。)

師:我們一起來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邊的特點。

老師先示範:拿出一張正方形紙,沿斜著的虛線折(虛線露在外面)。

學生們拿出畫著兩條對角線的正方形紙,按老師的方法折,先沿著一條斜的虛線折,然後再沿著另一條虛線折。教師提問“挨折的兩條邊的長短怎麼樣”,然後,再讓學生對摺,問“對著的兩條邊的長短怎麼樣”。

老師巡視,幫助後進學生掌握折的方法。從而引導學生得出:正方形的四條邊一樣長。

教師叫學生們拿出長方形的紙(畫好長與寬的中線)沿虛線對摺、提問:對著的兩條邊的長短怎麼樣?再讓學生斜著折,又提問:挨近的兩條邊的長短怎麼樣?老師巡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掌握折的方法。最後引導學生得出:長方形相對的邊一樣長。

老師出示小黑板,上面畫有不同方位的'長方形、正方形和梯形,要求學生說一說哪些圖形是長方形?哪些圖形是正方形?

師:大家認識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了它們的形狀、邊長的特點。誰能說出周圍物體的面哪些是長方形、哪些是正方形?

學生舉例後,老師再拿出方檯布、紗巾、正方體的藥盒、枕巾、火柴盒等給學生看,讓學生分別說出哪些面是正方形,哪些面是長方形。

最後,老師叫學生用自己準備的各種尺寸的長方形、正方形拼擺各種圖形,並貼在一張白紙上,讓學生彙報自己拼擺的圖形是什麼 。

案例反思:

國小生的思維特點以形象思維為主,在理解抽象的幾何知識和形成初步的空間概念時,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在教學中,通過探索實踐活動,讓學生學習自行獲取數學知識的方法,學習主動參與數學實踐的本領,進而獲得終生受益的數學基礎能力和創造才能。本教學案例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學生教學設計活動 10

教育目標:

1、充分認識安全工作的重要意義。

2、在學習和生活中注意人身安全,飲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3、進行預防災害,防“H1N1”流感的教育。

教育內容:

家庭、學校、社會安全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的學期又開始了,我們將一起開始快樂而有緊張的學習生活,在開學之初,我們首先要提的就是安全,因為不論是國家還是家庭,都希望你們安全的生活和學習。

二、學生應注意安全的地方:

1、學生討論。作為學生,我們應從哪些方面注意安全?

2、集體歸納。

(1)人身安全,在校園內或公路上不追逐打鬧;不在樓道內做遊戲;上下樓梯靠右行;勞動時,不揮舞勞動工具,以免誤傷他人;不與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交往,特別是吸毒者;課外不玩火,不玩火……

(2)交通安全,在公路上不追逐打鬧,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交叉路口要注意行人車輛,騎自行車寧慢勿快,上、下坡要下車,通過公路要做到一停二看三通過。

(3)飲食安全,不飲生水,不吃不衛生的`食品,不吃有病的雞肉、豬肉等,飯前便後要洗手,不吃黴變或過期食品。

三、交流對“H1N1”的瞭解。

導語:最近有一種病毒在全世界肆虐,你知道這是什麼病毒嗎?

(1)交流對“H1N1”的瞭解。

(2)說說如何預防這種病。

四、學生自查哪些方面未做好,今後要加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