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有關國小數學教案錦集10篇

校園 閱讀(3.23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數學教案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國小數學教案錦集10篇

國小數學教案 篇1

統計

單元教學目標:

1、藉助有趣、真實的情境,激發學生參與統計活動的舉,培養學生初步的統計意識。

2、初步體驗資料的整理過程,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能根據圖表中的資料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課程標準中想對應的知識技能目標。

課程標準中相對應的知識技能目標:

1、對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過程有所體驗。

2、通過例項,認識統計表和象形統計圖,條形圖(1格代表1個單位),並完成相應的圖表。

3、能根據簡單的問題,使用適當的方法(如計數、測量、實驗等)收集資料,並將資料記錄在統計表中。

4、根據統計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能和同伴交換自己的想法。

最喜歡的水果(2課時)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參與統計的興趣,培養學生初步的統計意識。

2、初步體驗資料的整理過程,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

3、培養學生初步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

教學難點:

體驗資料、實物整理、統計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啟發教學,實踐體會。

1、我們班要舉行元旦聯歡會,需要習一些水果,現在市場上蘋果、梨、香蕉、桔子這四種水果最多,咱們調查一下到底習哪種水果吧!

2、小組活動:

第組一張白紙,四種水果畫片。每人選一種最喜歡吃的水果,貼在紙上,讓大家一眼看出你們組喜歡吃哪種水果的人最多。完成後,貼在黑板上展示。

3、全班交流:

同學們評議哪個組的圖讓大家一看就知道喜歡吃哪種水果的人最多,幫助我們班決定習哪些水果。通過討論,得出貼圖片時要一邊對齊,按種類順序排列,左右也要對齊,並允許貼得不符合要求的小組重新調整。

4、各小組的統計圖進行彙總,製成全班愛吃的水果統計圖及統計表,並引導學生根據統計表提出問題並加以解決。

二、練一練:

1、啟發學生提出問題。

(1)喜歡吃蘋果和梨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個?

(2)香蕉比梨少多少個?

(3)最多的是什麼?最少的是什麼?

2、說一說:

(1)哪樣東西最多?最樣東西最少?

(2)哪兩樣東西同樣多?

(3)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小組討論)

3、第1題先讓學生觀察圖意,明確問題,然後讓學生獨立地解決問題。讓學生數一數各種圖形的數量,體會資料的整理過程,再動手畫圖,完成填空。可以讓幾個小朋友合作完成。

4、第2題,先讓學生把書後附頁上的水果圖剪下來,再獨立解決問題。

5、第3題,通過學習獨立的調查,整理資料,表達結果,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教師引導和鼓勵學生相互交流,發表自己的意見。

6、迎新年。

(1)先讓學生獨立去觀察圖。

(2)引導學生根據圖意提出並解決問題。

小組交流後全班交流。

(3)說一說自己班如何過新年,開展哪些活動,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90頁例2及練習二十一第1~4題。

教學目標:

1. 掌握稍複雜的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問題的解答方法。

2. 提高學生遷移類推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 把下面各數化成百分數。

0.63 1.08 7 0.044 1/4 3/5 7/20 5/8

2. 說說下面每個百分數的具體含義,是怎麼求出來的?(哪兩個數相比,把誰看作單位“1”。)

某種花生的出油率是36%。

實際用電量佔計劃用電量的80%。

李家今年荔枝產量是去年的120%。

二、學習新課

1. 根據數學資訊提問題。

出示例2的情境圖,讓學生根據圖中提供的條件提出用百分數解決的問題。

學生可能提出以下問題:

①計劃造林是實際造林百分之幾?

②實際造林是計劃造林百分之幾?

③實際造林比計劃造林增加百分之幾?

④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少百分之幾?

2. 讓學生先解決前兩個問題。

通過這兩個問題的解決,提醒學生注意:解決這類問題一定先弄清楚哪兩個數相比,哪個數是單位“1”,哪一個數與單位“1”相比。為學生學習新課解決數量關係稍複雜的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問題做好知識遷移的準備。

3. 讓學生自主解決“實際造林比計劃增加了百分之幾”的'問題。

(1)分析數量關係。

讓學生自己嘗試把數量關係用線段圖表示出來。

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理解“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百分之幾”的。

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確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百分之幾,就是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增加的公頃數與原計劃造林的公頃數相比的百分率,原計劃造林的公頃數是單位“1”。

(2)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

①讓學生根據分析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並列式計算出結果。

②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方法,教師作適當的板書。

方法一:(14-12)÷12 = 2÷12≈0.167 = 16.7%

方法二: 14÷12 ≈1.167=116.7%

116.7% - 100% = 16.7%

問:還有其他方法嗎?

③讓學生總結,像這樣的百分數問題有什麼特點?解決它時要注意什麼?

使學生明確:這是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增加百分之幾的問題,它的解題思路和剛才同學們提出的第①、②個問題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兩個量在比較,誰是單位“1”,但這裡比較的兩個量中有一個條件沒有直接告訴,必須先求出。

4. 改變問題。

師:如果問題是: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少百分之幾?又怎麼解決呢?

讓學生列出算式,教師板書:

(14-12)÷ 14

5. 觀察比較。

將例2的第一種算式與改變後的問題的解答算式相比較:

(14-12)÷12(14-12)÷14

師:不同點是什麼?為什麼除數不一樣?

通過學生的討論,再次強調兩個問題中誰和誰比,誰是單位“1”。使學生體會到,用百分數解決問題和用分數解決問題一樣要注意找準單位“1”。

6. 概括應用。

讓學生讀一讀課本例2後面一段話,結合生活實際舉例說一說“增加百分之幾”、“減少百分之幾”“節約百分之幾”……等話的含義。

三、鞏固練習

1. 提問: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問題,應注意什麼?

2. 獨立完成課本90頁“做一做”的題目。

四、佈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二十二第1、第2題。

課外作業:練習二十二的第3、4題。

五、課堂總結反思

1. 學了這節課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2. 能談談你的收穫嗎?

國小數學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里程錶(一)

教學目標:

1.會看里程錶,能從里程錶中獲取數學資訊。

2.對照路線圖,能解決求兩地之間路程的問題。

教學重點:

從里程錶中獲取資訊。

教學難點:

對照路線圖,解決求兩地之間路程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482-167+456863-(285+578)428+(547-398)

【探究展示】

下圖是“北京—西安”沿線各大站的火車裡程表 。

二、學生通過獨學、對學小展示完成任務。

學生通過獨學、對學小展示完成。教師在巡視中發現共性問題,通過大展示完成,教師適當點撥。

三、達標訓練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對自己的'表現滿意嗎?你覺得

這節課哪個組表現得最棒?

學生通過獨學、對學小展示完成。教師在巡視中發現共性問題,通過大展示解決,教師適當點撥。

獨立完成後小組內交流,教師抽查。

國小數學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測量活動,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2.認識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積單位。

教學重難點:

1.體會面積單位。

2.能選擇正確合適的面積單位測量一些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

教學準備:每個學生準備一張格子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初步感知物體的表面。

(1)師:同學們你們的臉面是指哪一部分?

學生摸臉,但也有學生比劃出臉的一週

師強調:臉的一週的長度叫什麼?(一定要讓學生明白周長與面積的區別)

(2)師:黑板的表面是指哪部分?

(3)師:你們還可以摸出哪些物體的表面?

2、感知封閉圖形的大小。

教師出示以下幾個封閉圖形,比較它們的大小

師:為什麼你們一看就知道誰大誰小?你們看的是哪一部分?

指名學生上講臺比劃三個圖形的大小是指哪部分。

3、提問:有誰知道什麼叫做面積?(板書課題:認識面積)

不同學生說己不同的理解。

4、同桌合作尋找教室裡哪些物體有面積?

學生回答:書面、桌面、地板、瓷磚……

教師:同學們回答的非常好,知道物體的表面和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面積。

3.引出面積單位。

二、探索新知

1、認識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老師提問教室及生活中一些常見物體的面積。

(1)提問:數學課本的封面大約有多大?

感知數學課本封面有多大。讓學生動手摸一摸數學課本的封面,

感覺一下它有多大

學生1:大約三個手掌大小。

學生2:大約有我玩耍撲克6個那麼大。

……

(2)我們的`黑板有多大?

學生1:黑板的面積大約有兩個教室門那麼大。

學生2:黑板的面積大約有4平方米

學生3:黑板的面積大約有10個課桌那麼大

……

師:同學們,你們的回答各種各樣,知道用身邊的物體大小來比較所要求的物體的面積,如果老師不瞭解你身邊的物體,我就無法相象所要求的物體的面積大小?誰有好辦法?

學生回答:統一面積單位。

2、認識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正方形紙片。

(1)量:讓學生用刻度尺量一量它的邊長。

教師指出:邊長是1釐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釐米,同時介紹1平方釐米的讀法和寫法。

(2)看:看一看面積是1平方釐米的大小。

(3)摸;讓學生摸一摸1平方釐米的面積有多大。

(4)想:要求學生把眼睛閉起來,在腦海裡回想1平方釐米的形狀,大小。

(5)應用: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體表面面積接近1平方釐米。(拇指指甲蓋,中方格)

(6)估:估一估數學課本封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分米?

(7)猜:黑板的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米?

3.比較面積單位的大小:把三個大小不同的面積單位重疊在一起進行比較。生活中哪裡會用到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課本第44頁中的第1、2、3題

四、課時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什麼叫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國小數學教案 篇5

教學內容:浙江省編教材國小數學第七冊P42例4、例5

教學物件:奉化市實驗國小三(4)班

教學目標:通過觀察、猜想、驗證、歸納,讓學生經歷探究發現減法的性質並選擇運用進行簡算的過程,有機滲透數學推理思想、應用意識與反思意識。

教學歷程

一、引入

1、教師談話切入

師:走進奉化實驗國小,宋老師的第一感覺是這裡的人氣特別

旺。我從奉化實驗國小網頁中瞭解到,本學期實驗國小學生數為1875人,寧波東方外國語學校國小部男生有525人,女生有475人(出示資訊);如果想知道實驗國小比我校國小部學生數多幾人,你能用不同的綜合算式來計算嗎?看誰寫的算式多。

2、學生列式交流:

1875-525-475=875 1875-(525+475)=875

1875-475-525=875 1875-(475+525)=875

師:能看懂這些算式嗎?你也是這樣想的?

2、師生過渡小結

學生簡介列式思路,教師指出:不管是先減去男生還是先減去

女生,都要連續減去兩個數;不管是男生加上女生再減還是女生加上男生再減都是減去兩個數的和。今天我們研究的話題與這有關。

【教師巧妙地抽取學生熟悉的學校總人數比較引入,親切自然,在引入環節進行適時小節點撥,為學生進一步開展學習活動指明瞭方向,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得以呈現。】

二、展開

3、對比計算感知

320-64-36= 320-(64+36)=

100-37-45= 100-(37+45)=

147-47-78= 147-(47+78)=

187-28-87= 187-(28+87)=

在同桌校對中,你發現了什麼?

生:每組的答案一樣。

師:計算結果一樣,我們可用什麼符號連線?

生:等於號。

教師板書等於號,使等式成立。

師:還有什麼想說的嗎?

生:每組左右兩邊的算式數字相同,運算子號、順序不同。

師:誰聽懂他的意思?能說得再具體一些嗎?

生:他的意思是左邊從一個數裡連續減去兩個數等於減去這兩

個數的和。

師:是這樣嗎?其他算式也符合他的意思嗎?

師:這位男同學給大家一個很大的啟發,左右聯絡看可以看出

一條規律來,真不簡單!不過,剛才大家是從左往右看的,如果從右往左看,你能看出些什麼?

生:從右往左看,我發現從一個數裡減去兩個數的和,可以一

個一個減去。

師:同學們,真的很厲害,把老師要講的心裡話也說出來了。

【藉助於對比計算,引領學生髮現規律,並組織相互交流,抽象概括出猜想的雛形,顯得自然、大方。】

4、舉例驗證猜想

師:剛才從三組計算中大家發現了一條規律,這僅僅是大家的

猜想而已。是不是這三道算式湊巧呢?其他算式是不是也有這樣的規律存在呢?我們還得進行驗證。大家說,如何證明我們的發現?

生:再多舉一些例子試試看。

師:這倒是一個比較好的主意。誰先帶頭給大家作個示範?

學生舉例,師生一起驗證。

師:現在,能寫類似算式的同學請舉手。

全體學生舉手。

師:那好,給大家兩分鐘,看誰寫的算式多。

學生兩分鐘寫算式,自我驗證。

師:你寫的算式與我們前面的猜想相符的同學,請朝老師笑一笑。

全體學生笑臉,以示意認同。

教師指向一名男生,問:老師發現你笑得特別開心,你寫對了幾道?

生:我寫了4道。

師:寫對了4道及4道以上的同學請舉手。

全體學生舉手。

師:剛才每位同學在兩分鐘裡都平均寫對了4道,全班40位同學就寫了近160道。如果再給大家一些時間,你還能寫嗎?寫的完嗎?想象一下,這些寫不完的算式與我們的猜想相符嗎?

師:通過無數多的算式驗證我們的猜想是正確的。你能用字母把寫不完的算式寫完嗎?

學生用字母表示規律。

交流:

生1:a-b-c=a-(b+c)

生2:x-y-z=x-(y+z)

……

師:大家用自己喜歡的字母表示出了這條規律,在表示過程中,你有什麼經驗可向大家推廣一下?

生:我先想好三個字母來表示三個不同的數,再寫出規律。

看書深化規律。

【從“特殊——一般”不完全歸納法思想對於還處在三年級的國小生而言是陌生的,教師力圖將這一理念予以滲透,通過引導組織學生大量舉例論證,在限時舉例驗證活動後,教師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進行推想,直至推想極限,從而讓學生充分經歷不完全歸納法的全程,最後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字母來表述心中的規律、看書整合規律,促使學生從感觀的體驗上升到理性的思考,將觀察到的外化現象建構到學生原有的認知體系中去。雖然,學生對不完全歸納法的做數學思想是膚淺的,但對於學習個體來說卻是終身受益的,“經歷、體驗、探索”過程性目標較好地得以達成。】

5、變式深入感知

師:現在我們來做一個變式遊戲,好嗎?老師寫出左邊的算式,

你馬上寫出右邊的算式;給你右邊的算式,你很快寫出左邊的算式,最後計算出結果。願意試試嗎?

出示變式練習:

513-76-24=513-( + )=

188-(89+46)=188- - =

2847-(847+629)= =

師:現在你有什麼感受?

生1:我發現第一道運用規律特方便。

生2:第三道計算也簡便。

教師引導學生說說一、三兩道簡算意識和方法。

師:第二道感覺怎樣?使用規律前與使用規律後有沒有找到特

順手的感覺?

生1:第二道用與不用是一樣的。

生2:找不到感覺。

師:誰願意把做完三題的感受小結一下?

生:運用規律有的時候可以使計算簡便,有的`時候也派上用場。

【從追尋規律到運用規律實質是一個學生自悟的歷程,否則對

運用規律使一些計算簡便的預期目標感知是不充分的。往往教師直接指明規律的功效性,再進行題量訓練,造成學生一看到類似的算式馬上運用性質予以簡算,未能辨證地認識規律,常走入盲目運用規律的誤區,簡算意識與技能被扭曲。此環節教師通過變式練習過渡,不著痕跡地落實了“體驗”的過程性目標,促使學生自主地進行數學化思考。】

6、判別選用規律

出示:

576-133-67 2791-(791+652)

458-(87+258) 965-(266+134)

逐題反饋交流,對“458-(87+258)”簡算進行質疑,藉助

於引入部分的“1875-(525+475) 1875-525-475

1875-475-525”進一步理解;對“965-(266+134)”進行反思性辨識。

師:現在,你有什麼想說的?

生1:要先看數字特點,再選擇方法。

生2:我認為書上講的“依次減去”不妥,有的時候可以調個

頭。

生3:不要看到減去兩個數的和就馬上連續減去兩個數,要先

看看能不能簡便再作決定。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我們要運用火眼金睛善於觀察資料的特

點選擇適當的計算方法,不要盲目運用規律;同時還要敢於向書本、老師提出質疑,這些都是學好數學的優秀品質。

【簡要的鞏固練習,一改大題量訓練的常規做法,引領學生通過例項聯想、反例對比、看書質疑等學習途徑將數學主題思想予以縱深,學習數學的一些優良品質得以有機滲透。】

三、反思

師:剛才大家一起通過幾道簡單的計算題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再通過舉例驗證發現猜想成立,最後還運用規律進行了簡算。其實許多數學家也是這樣發現數學規律的,以後在學習其他內容時,大家不妨再試試看。還有一點,老師要告訴大家,今天研究的數學問題是我們下學期四年級要學的內容。學會的同學為自己鼓鼓掌,慶賀一下!老師在恭賀大家的同時,還有一點小小的請求:根據學校的安排,下學期宋老師可能也要帶四年級。渡過一個暑假,同學們馬上要學習這塊內容,現在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嗎?介紹介紹,可以嗎?

生1:在計算時要學會觀察,再決定方法。

生2:多猜想,多驗證,就有很多的規律發現。

生3:課本上所說的方法也可以懷疑。

……

師:同學們這麼多寶貴的經驗,宋老師一定帶回去轉告,再次謝謝大家!

【別居心裁的小節,促發學生在分享學習成功的同時,不僅讓學生以成功者的身份介紹提煉知識點,而且著重組織引導學生對學習方法的回憶,數學思想予以關注。這樣,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整合體系得以較為完美的呈現。】

國小數學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教材第38頁例1,練習十第1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瞭解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學會看橫向的條形統計圖。

2.初步學會製作橫向的條形統計圖。

3.能正確地分析條形統計圖,培養學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難點:

初步學會製作橫向的條形統計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複習匯入

出示:某商店6月3日-10日銷售四種礦泉水的統計表:

國小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條形統計圖(一)教案

教師:我們怎樣表示才能使四種礦泉水的銷售情況一目瞭然?(畫條形統計圖)

生動手製作條形統計圖。

分析:從統計圖上,你看到了什麼?

二、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1、(利用複習題)教師:條形統計還可以用這樣畫。

比較:這兩張統計圖有什麼不同?

教師:上一張資料標在縱軸上,礦泉水的品牌在橫軸上,而下一張資料標在橫軸上,礦泉水品牌標在縱軸上,我們把這樣的統計圖稱為橫向統計圖,現在請同學們把橫向條形統計圖補充完整。

教師:我們在畫縱軸和橫軸時,都畫上了一個箭號,表示縱軸和橫軸都可向上和向右無限延長。

根據這張條形統計圖,你想了解什麼?把你想了解的.內容在四人小組裡交流。

2、小結:大家在畫條形統計圖時,想採用縱向條形統計圖還是橫向條形統計圖,可根據大家的需要自由選擇。

三、鞏固運用

教科書第40頁練習十的第1題。

(1)讓學生獨立完成前兩個小題,然後教師講評。

(2)你還能提出那些問題?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製作統計圖要注意什麼?

教學反思:

國小數學教案 篇7

教學內容:

教材41頁例1及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學會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教學重點:

體驗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多種口算方法。能正確的進行口算。

教學難點:

1、體驗口算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及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的多種口算方法。

2、能正確的進行口算。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讓學生任選兩題說說口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學習教材第41頁例1。

出示例1。觀察,你知道了哪些資訊?跟同伴說一說。

師:要求3筐草莓有多少盒,也就是求3個15是多少,怎樣列式呢?

生回答,教師板書:153

教師:怎樣計算呢?同學們可以根據以前學過的乘法口算方法去想,也可以小組討論,看看怎樣得出得數,各組代表向全班同學彙報本組的各種口算方法。

方法一:將15分成10和5,口算103=30。53=15。30+15=45。

方法二:根據豎式計算的方法,想53=15,個位上的數相乘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十位上的數1和3相乘得3個十,加上個位上進上來1個十,就是4個十,口算結果是45。

教師對學生的口算方法給予歸納總結並板書,在黑板上加以平價,方便全體學生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過程。

教師:想一想,1503=

學生分組討論計算方法,教師板書。

小結:

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看,可以把兩位數分成一個整十數和一個一位數,將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積與一位數乘一位數的積相加,就可以算出結果;還可以利用豎式計算的方法進行口算,幾百幾十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即先口算幾百幾十數0前面的數與一位數相乘,再在後面添一個0。

國小數學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鞏固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弄懂算理,並提高聯絡的速度。

2、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

重點

能快速地計算出20以內的退位減法。

難點

能根據已知的一個條件提出數學問題。

課堂內容

一、歸納整理,形成系統。

1、師:小朋友們,前面我們學習了20以內不退位減法,現在老師想考考你們的計算能力。出示練習四第3題卡片,以開火車的形式向學生提問。

(學生高興緊張地回答老師所出示意的計算題。)

師:同學門剛才表現得很好,現在老師和你們做一個遊戲。

2、出示練習四第5題:請兩隊同學上臺分別拿著算式卡片和得數卡片。然後請同學們把算式卡片與正確的得數排在一起。

(學生高興的做遊戲。)

二、鞏固練習。

1、出示練習四第4題掛圖:師:大家看這幅圖,你們知道了什麼?哪位同學能把這道題的題意說一下呢?

(學生思考做題)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你們會做嗎?

2、A:出示練習四第7題:師:大家從這幅圖中知道什麼?

(學生說意圖)

B:分組討論:這道題你是怎麼想的'?

(學生說想法)

C:你們能提出問題嗎?

(學生提問題)

D:你們能根據剛才所提的問題算出得數嗎?

(學生算得數)

三、拓展思維。

出示練習四第6題,師:誰能把這道題的題意說一下呢?

(學生說題意)

師:你們說得很好,現在我們來比賽一下,看誰做得又快又正確。

(學生比賽做題)

四、練習小結

同學們,說一說這節課我們複習了什麼內容?你們有哪些收穫?

請大家對自己或自己小組的表現做一個簡單的評價。

國小數學教案 篇9

教學目的:

1、認識6和7的組成。

2、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3、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6、7的組成

一、引入

昨天我們學習了6和7,說一說你觀察到身邊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來表示的

二、新授

1、出示蘋果和人像掛圖

老師這有6個蘋果,我想把它分給兩個小朋友(或小猴)你能幫我分一分,有幾種分法嗎?

小組互相討論有幾種分法?說一說你是怎樣分的?

學生彙報,師板書分法

2、總結分法

看到這些分法,你能發現什麼?我們可以將這些分法總結成這樣3種。

看到每一組,你可以想到什麼?

3、7的組成

剛才老師拿掉了一個蘋果,應該是7個,7個蘋果怎樣分給2個小朋友的?請拿出7個學具來分分看,有幾種分法?

彙報分法,師板書分法,看到每一組,還能想到什麼?

三、遊戲鞏固

1、猜數,師左手拿幾個蘋果,右手和左手合起來是6個,知道右手是幾個嗎?

2、一生出3個手指頭,另一個出一個數能和他組成6(7)

3、拍巴掌,學小貓叫等遊戲組成6和7

四、作業

48頁第1題

國小數學教案 篇10

案例與反思】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課前讓學生分組或者自由結合到社會上進行調查、蒐集有關儲蓄的資訊,把調查的結果、遇到的問題或感受記錄下來。

二、課內交流、探究

師:在儲蓄的過程中,你搜集到哪些相關的知識?(學生分組彙報調查結果)

(生彙報。開放的問題情景下,根據每組學生的差異,預計可能出現下列情況:(1)有關儲蓄的一般知識,如儲蓄的方式;(2)有關儲蓄的相關概念,如本金、利息、利率、稅後利息稅的知識;(3)有關利息的計算方法,如有的小組利率的含義推匯出利息的計算方法;(4)、有關調查中遇到的困難、解決的方法和自己的感受)

師:根據每組交流的情況給予相應的評價,並和學生共同整理儲蓄的相關知識,形成知識體系。

板書:利息與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三、創設情景、體驗儲蓄

1、創設情景

師:同學們,張大爺是一個孤寡老人,他打算把自己多年來節省下來的1000元錢存入銀行,定期為兩年,由於他行動不便,你能幫助他進行儲蓄嗎?

2、體驗儲蓄。根據剛才的彙報情況,安排教學過程。

(1)學生拿出複製好的儲蓄存款憑證進行填寫。

(2)學生活動,教師瞭解學生填寫情況後,最後利用投影儀進行訂正。

(3)、充分聯絡生活,設定儲蓄密碼。

師:同學們,為了保證儲蓄的安全,你認為應該用什麼辦法呢?

學生:(經過討論後回答)可以設定密碼。

師:設定什麼樣的密碼比較好呢?

(學生熱烈進行討論)

生1:可以用存款人的生日。

生2、可以用有紀念意義的日期。

生3:比較容易記的數字。

師:設定密碼時,一般設定比較容易記憶的數字,可以用某人的生日或與他有關係的一些數字。

師:請你們給張大媽設定一個密碼。

(4)保管好存摺或存單。

師:儲蓄完成以後,銀行要給我們一個存單或存摺,我們要牢記密碼,妥善保管好存單或存摺。

四、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

師:同學們,根據剛才的知識,如果告訴你兩年的利率是2.43%,你能夠求出張大爺儲蓄到期時能獲得多少利息嗎?

(學生分組討論計算,彙報情況)

生1:10002.43%2=58.6(元)

生2:10002.43%2=58.6(元)

58.620%=11.72(元)

58.6-11.72=46.88(元)

生3:10002.43%2=58.6(元)

58.6(1-20%)=46.88(元)

師生集體討論訂正,教師強調利息的計算方法。

師:儲蓄到期時,張大媽實際領取本金和利息一共是多少?

生:1000+46.88=1046.88(元)

師生總結計算方法。

2、鞏固新知 學生進行練習

五、課後實踐、體驗儲蓄過程

師:請同學們課後把平時積攢的零用錢存入銀行,在儲蓄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你能想辦法解決嗎?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我們下節課繼續交流討論。

教學與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能根據新的《課程標準》理念的要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力求體現了以下幾點教學思想:

一、關注學生髮展,整合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育要從以獲取知識為首要目標轉變為首先關注人的發展。這是對長期以來以知識為本位教育目標的重要改革,也是為學生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更重要的是學生在今後獲取高質量生存條件的有力保證。所以,本節課根據教材特徵結合學生的生活背景,按照關注學生髮展理念的認識,確立了知識技能目標、情感性目標、實踐性目標和體驗性目標。努力使學生在發展性領域和知識性領域獲得發展、構建自我。

二、聯絡實際應用,重組教學內容

長期以來,教學內容都是教師在遵循教材和大綱的.基礎上確立的,教師只關注教材、大綱和教學參考資料,忽視了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生活背景,學生接受的歸根到底只能算是數學知識。這種數學知識不能服務於學生的生活,更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加強課程內容與生活以及現代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絡,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本節課充分聯絡學生的實際生活應用,重組教學內容,將課前調查、課後實踐、怎樣填寫儲蓄憑條、怎樣設定密碼等知識和本節課教學內容利息組合在一起。使學生在實際的應用中經歷了儲蓄的過程,充分理解了有關利息的知識。並在相關問題的解決中,相應地獲得了終身發展必備的知識和技能。

三、培養學生能力,開放教學過程

學生各種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是我們教學的首要任務。傳統的教學過程將學生禁錮在課堂上,阻礙了學生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本節課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要求,為了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嘗試大膽地開放教學過程。課前讓學生分組進行有關儲蓄知識的調查,蒐集有關相關的資訊,這樣培養了學生蒐集資訊的意識和實際調查的能力,分組調查中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課堂教學時讓學生通過小組交流,把蒐集到的資訊進行彙報整理,總結利息的求法,培養了學生資訊的交流和處理能力;課後又要求學生去親自實踐,體驗儲蓄的過程,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針對學生差異,實施多元評價

《新課程標準》評價體系,不僅要求教師要關注學生在語文和數學邏輯方面的發展,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瞭解學生髮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在已有的水平上發展,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除了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采取各種教學活動外,還給學生提供各種展示自己的機會和空間。在課內進行交流時,教師還能根據學生的不同回答,給出知識性、行為邏輯性、實踐性、合作性等方面的多元評價方式,使不同的學生認識了自我,有利於他們的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