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有關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集錦五篇

校園 閱讀(1.41W)

光陰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相信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工作生活滿心期待吧!現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計劃,就是在準備做計劃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計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集錦五篇

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1

教學要求:

1、 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2、 能運用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成比例,並會組比例。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3、 認識線段比例尺;並掌握用線段比例尺求實際距離的方法,能進行線段比例尺與數值比例尺的互相改寫

4、 使學生理解成正比例的意義,能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

5、 使學生認識圓柱,瞭解圓柱體各部分名稱,掌握圖柱體的特徵。

6、 理解圓柱體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掌握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運用公式計算出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7、 使學生知道圓柱體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理解並掌握求圓柱體體積的計算公式,並能正確地應用公式計算圓柱體積。

8、 使學生認識圓錐,掌握它的特徵,學會測量圓錐的高。

9、 使學生初步認識球,知道球的特徵,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10、 使學生學會製作含有百分數的複式統計表的方法。進一步掌握製表步驟。

11、 使學生能看懂統計表和指出這個表所說明的問僵,掌握製作帶有百分數的統計表的方法和步驟。

12、 使學生了解條形統計圖的意義和用途。

13、 學會看條形統計圖。知道製作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

14、 初步學會製作條形統計圖。

15、 使學生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會看複式條形統計圖,瞭解製作複式條形統計圖的一般步驟,初步學會製作複式條形統計圖。

16、 使學生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會看單式折線統計圖,能指出單式折線統計圖說明的問題,初步學會製作單式折線統計圖。

17、 認識複式折線統計圖,理解複式折線統計圖的意義與用途,初步掌握複式折線統計圖的繪製方法,學會製作複式折線統計圖。

18、 使學生了解扇形統汁圖的意義和用途,會看扇形統計圖,掌握它的特點,學會製作扇形統計圖的方法,學會製作扇形統計圖。

19、 比較系統地、牢固地掌握自然數、整數、分數、小數、百分數的意義.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絡和區別。

20、 能比較熟練地讀、寫數。能比較熟練地進行數的改寫。能比較熟練地進行數的大小比較。

21、 掌握整整除、約數和倍數、質數和合數等概念,知道它們之間的聯絡和區別。

22、 掌握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以及四則運算各部分間的關係。比較熟練地進行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

23、 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作用,會用字母表示數和常見的數量關係。

24、 掌握比和比例的意義。比例的基本性質。會解比例。

25、 進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義.能夠正確判斷成正、反比例的量。

26、 通過複習、整理已學過的——些常見的數量關係和運用這些數量關係自編簡單應用題,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27、 掌握相鄰兩個的長度、面積、體積、重量和時間等單位之間進率的規律,提高學生使用這些計量單位的熟練程度。

28、 掌握各種平面圖形(直線形)的特徵,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絡和區別。能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9、 知道所學立體圖形的名稱、特點,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絡,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 班集體期末學科綜合評定進入全鄉先進行列,學生綜合素質高。

2、 教學中積極採用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推行“自主、合作、探求”的教學方式,儘可能提供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使學生初步體驗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創新思維的能力。

3、 培養學生比較、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遷移等能力。

4、 多方調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掌握學習方法。

5、 通過教學,寓教於樂,滲透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思想教育。

6、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7、 對學生進行“讀書有用”的教育,並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科社會實踐活動。

具體措施:

1、 走進新課程,決勝新課程。認真搞好課堂教學研究工作,找課堂要質量。

2、 教學相長,多閱讀與教學有關的書籍,報刊、雜誌,多學習新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提高。3、 多與家長聯絡,多與學生交流,瞭解學生思想動態,及時反饋資訊。

4、 放下架子,與學生打成一片,尊重學生的民主權力,做到師生互動。教學做到因材施教。

5、 採用‘一幫一“互助活動,成立學習小組,讓小組之間互相交流。小組與小組之間互相評比,培養優生,鼓勵後進生。

6、 重視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中學習和理解教學。

7、 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8、 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9、 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髮展。

10、 改進教學評價方法。

11、 認真落實作業輔導這一環節,及時做好作業情況記載。並對問題學生及時提醒,限時改正,逐步提高。

12、 正考風,嚴肅考紀,真實反映學生的實際情況,樹正氣,樹標兵,充分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杜絕學生的僥倖心理。

教時安排:周 次 內 容 課 時

第一週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5課時

第二週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 5課時

第三週 比例和應用、整理和複習 5課時

第四周 實踐活動、複習測驗 5課時

第五週 圓柱 5課時

第六週 圓錐 5課時

第七週 統計表、統計圖 5課時

第八週 統計圖、活動課 5課時

第九周 數和數的運算 5課時

第十週 數和數的運算、代數初步知識 5課時

第十一週 應用題 5課時

第十二週 應用題、量的計量 5課時

第十三週 “五一節”

第十四周 幾何初步知識 5課時

第十五週 簡單統計 5課時

第十六週 知識分類歸納複習 5課時

第十七週 知識分類歸納複習 5課時

第18-20周 綜合知識複習及考試 5課時

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的內容和我縣的實驗情況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這四個方面確定全冊的教學目標。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準備課,位置,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立體圖形,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解決問題,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

(一)知識與技能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比較數的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與20以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0-20各數。

2.初步瞭解數位和計數單位:知道個位、十位上的數各表示什麼意義。

3.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4.知道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初步體會加減法之間的互逆關係,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

5.認識符號“>”、“<”、“=”,會用這些符號表示20以內數的大小。

6.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能辨認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會用這些圖形進行拼圖。

7.初步瞭解事物比較和分類的方法,結合實際,能把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和分類。

8.初步認識鐘錶,會認整時和半時。

9.初步學習對日常生活中的資料進行收集和整理,會看、填寫簡單的統計圖和統計表。

10.初步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比較、辯析、整理、概括、語言表達、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二)解決問題

1.能用0—20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10以內的加減、20以內的進位加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3.能比較出學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內)數量的多少、長短和高矮,能給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類。

4.結合自已的生活經驗,初步體驗1時、幾時、半時的長短。

5.能根據簡單統計圖表的資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6.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初步養成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

⑴會看。會看數學書,能在書上找到要學習的內容。

⑵會聽。能聽懂老師和學生的講話,能邊聽、邊想。

⑶會想。能根據一些資訊想出數學問題;會根據數學問題,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⑷會說。能把自己想的說出來,會說三句完整的話。

⑸會用。會用學具學習一些數學內容。

⑹會做。會做數學作業,書寫規範,格式正確,認真細心,能自己出題自己做,能檢查。

⑺能討論。能與同學討論數學問題。

⑻能評價。能作自我評價與評價他人。

2.在合作交流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積極思考,爭取發言,尊重別人,認真傾聽他人發言,有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

3.養成遵守時間、珍惜時間的良好美德。

4.愛護學具、文具、數學書、作業本、書包,養成勤學習、有條理、講究美的好習慣。

5.初步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感受用數學的樂趣,與同伴交流的樂趣。

6.受到關心集體、熱愛家鄉、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等思想教育,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等方面健康發展。

二、教學重難點:

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內容和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因此,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內容。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內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方法與措施:

1.認真研究《標準》和教科書,改變教學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尋找學生熟悉的數學生活,使之進入課堂。

2.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加強演示、觀察與操作,讓學生經歷用數字和數學符號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

4.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注意結合教學內容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6.對學生堅持正面評價,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教學進度安排

一、準備課(2課時)

二、位置(2課時)

三、1~5的認識和加減法(11課時)

1.1~5的認識………………………………………………………6課時

2.加減法的初步認識…………………………………………………3課時

3.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1課時

整理和複習……………………………………………………………1課時

四、認識圖形(一)(2課時)

五、6~10的認識和加減法(20課時)

1.6、7的認識和加減法……………………………………………7課時

2.8、9的認識和加減法……………………………………………5課時

3.10的認識和有關10的加減法…………………………………3課時

4.連加、連減、加減混合…………………………………………3課時

整理和複習……………………………………………………………2課時

六、11~20各數的認識(5課時)

1.數11~20各數、讀數和寫數……………………………………2課時

2.10加幾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3課時

綜合與實踐主題活動:數學樂園(1課時)

七、認識鐘錶(2課時)

八、20以內的進位加法(10課時)

1.9加幾……………………………………………………………3課時

2.8、7、6加幾………………………………………………………2課時

3.5、4、3、2加幾…………………………………………………4課時

九、整理和複習

十、總複習

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3

本班人數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班上大部分學生會數10以內的各數,會認這些數,會寫這些數;少部分學生已能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對課堂學習不太適應,課堂上集中注意力較短,根據這些情景,在教學時,我應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注意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讓學生愛教師、愛數學,並經過以後的學習,體會到學數學的樂趣和作用。我於本學期制定了一年級數學第一學期教學工作計劃。

一、教材分析

本冊實驗教材是以《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資料為依據。一共分為十個單元:數一數、比一比、1至5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物體和圖形、分類、6至10的認識和加減法、11至20的認識、認識鐘錶、20以內的進位加法及總複習和兩個數學活動。

二、教學重點

難點是用正確的數學語言表述比較的結果,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會口述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思維過程。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這兩部分知識與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學習認數和計算的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同時它們又是多位數計算的基礎。所以,一位數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是國小數學中最基礎的資料。是學生終身學習與發展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必須讓學生切實掌握。

除了認數和計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見幾何圖形的直觀認識,比較多少、長短和高矮,簡單的分類,以及初步認識鐘面等。雖然每一單元資料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於學生了解數學的實際應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實驗教科書第一冊的資料和我班的實驗情景,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這四個方面確定全冊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能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會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能比較數的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與20以內數的組成,能認、讀、寫0至20各數。初步瞭解數位和計數單位:明白個位、十位上的數各表示什麼意義。結合具體情境,初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

(2)明白加減法各部分的名稱,初步體會加減法之間的互逆關係,能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認識符號,會用這些符號表示20以內數的大小。經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能辨認長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會用這些圖形進行拼圖。

(3)初步瞭解事物比較和分類的方法,結合實際,能把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和分類。初步認識鐘錶,會認整時和半時。初步學習對日常生活中的資料進行收集和整理,會看、填寫簡單的統計圖和統計表。初步培養學生操作、觀察、比較、辯析、整理、概括、語言表達、用數學交流的本事。

2、數學思考

(1)結合現實素材抽象出0至20各數,感受0至20各數的意義,能用符號和詞語來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初步建立數感。能按必須的順序整理和記憶:10以內數的組成和分解,10以內數的加減法,20以內的進位加法。能按照自我喜歡的方法,想10以內的數的組成、分解,想10以內加減法的得數和20以內進位加法的得數,體會演算法的多樣化。

(2)能簡單地、有條理地思考20以內數的認識和計算中的應用問題。經過拼、擺、畫、想各種圖形,感受和描述各種圖形的特徵,經過對幾何形體的分類,初步建立空間觀念。能用對應、比較等方法,比較出兩個事物的多少、長短、高矮。

(3)能根據事物的同一型別的特點把一些事物分類。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動手操作、自已探究、實踐活動等,發展學生探究精神、實踐本事和創新意識。經過數學活動,初步發展學生對應、統計等數學思想方法。初步學習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發展數學意識。

3、解決問題

能用0至20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10以內的加減、20以內的進位加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能比較出學生生活中事物數量的多少、長短和高矮,能給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類。結合自已的生活經驗,初步體驗1時、幾時、半時的長短。能根據簡單統計圖表的資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用不一樣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實踐本事和創新意識。

四、方法與措施

1、認真研究《標準》和教科書,提升教學理念,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基礎,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尋找學生熟悉的數學生活,使之進入課堂。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演示、觀察與操作,讓學生經歷用數字和數學符號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偏、廣。應當研究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結合教學資料,適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提高快。對學生堅持正面評價,幫忙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五、德育與數學

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優化教學過程。發揮教材本身思想教育功能,不失時機地潛移默化地滲透。教師應善於從教材中挖掘、提煉其蘊涵的德育因素,把顯性的教學問題和隱性的德育影響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實現數學的育人功能。

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學習情況分析(知識、能力、學習習慣等)

經過兩年的學習,三年級學生對數學有了初步的瞭解,大部分同學對數學有著濃厚的興趣。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明顯提高,數感不斷加強,但還有一些同學思想不開闊,不能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

二、教材分析

1 、以新課程的理念和當下的習慣特色為指導思想 ,以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現有知識水平為依據,採用豐富多彩的形式,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願意主動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敢於質疑,樂於討論探究各種現象,喜歡和他人合作解決問題。

2 、學習內容以數學遊戲、數學故事、數學實踐活動為主。通過一系列數學活動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把數學與兒童生活實際聯絡起來,讓學生看到生活中處處充滿數學,學生學起來也親切、自然。

3 、課前教師認真準備好課堂內容,學生認真準備好學具等學習材料,課上共同配合好每一個教學活動,把每一個教學設計都落實下去。

4 、在課堂已有水平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強化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培養和強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應用中感受數學創造的樂趣。

三、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自主性、主動性,引導學生在掌握教學成果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創造。

2、將枯燥、單調的數學學習過程變為生動活潑的遊戲活動,讓學生遊戲中學習知識啟迪思維。

3、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1、認識200個字,會寫300個字。累計認識2200個字,會寫1600個字。

2、學習聯絡上下文或其他方式,理解詞句的意思,繼續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3、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五、教學措施

1、 精選教學內容,力求內容生活化,形式多樣化,解題思路方程化,教學活動實踐化。

2、教學形式多樣化,給予啟發性,趣味性和全面性,擴大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3、每次趣味數學課都有中心,有準備,課後有總結反思。

4、練習的設計做到有易到難,層次分明。

5、對於學生不要急於求成,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開導。

國小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篇5

一、知識分塊

1.100以內的筆算加法和減法:

(1)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

(2)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2.表內乘法:

(1)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的積。

(2)能熟練運用所學的乘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長度單位:

(1)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建立1米、1釐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

(2)認識線段,會量整釐米線段的長度;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

(3)初步形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4.角的初步認識:

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5.觀察物體:

(1)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2)認識軸對稱現象,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圖形的軸對稱圖形。

(3)認識鏡面對稱現象。

6.統計:

(1)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資料。

(2)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7.數學廣角:

(1)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二、出題分工

高瑜——100以內的筆算加法和減法

藍峻傑——表內乘法

盧平——長度單位和角的初步認識

張江英——觀察物體和統計

(注:數學廣角的相關知識的複習結合課本、課堂作業本自行整理複習)

三、出題要求

1.題目要精選:根據各知識點,搜尋各種有代表性的題型,認真出好練習卷。

2.統一格式:

(1)試卷標題“銀河國小數學第三冊期末複習卷”;

(2)第二行標出知識點

(3)標出班級、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