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如何才能教好語文

校園 閱讀(1.24W)

如何才能教好語文

怎樣教語文?怎樣教好語文?從事語文教學多年,在我的眼中,語文絕不只是一本本教科書,廣袤美麗的自然、多姿多彩的生活中處處都有語文的影子。什麼是語文?讓孩子寫得一手漂亮端正的漢字,這是語文;讓孩子講得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這是語文;讓孩子練得一篇飄逸靈動的文章,這是語文;讓孩子學會沉浸書海謳歌正義,這是語文。而要真正達成這些目標,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做的太多、要學的太多,收穫也很多,箇中滋味,每一位語文老師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一種魅力──教師的人格魅力

這是個老話題,但卻是教師素質中最重要的話題。我看了一篇文章,覺得心有所悟,也更明白自己要做些什麼,文章寫道:“魅力不僅僅是來自得體的穿著、脫俗的談吐、嫻雅的舉止、美好的姿態,更是內在氣質的自然流露。教師的優良人品,才是吸引學生最根本的原因。教師之所以有魅力,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教師是“善與愛”的代表。愛學生就要公平對待所有學生,把每一個學生視為自己的弟子,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創造精神,與他們平等相處,用自己的信任與關切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和創造欲。教師講到底,是因為有學生才有存在的需要,學生才是教師的“衣食父母”,教師沒有任何高高在上的理由。教師活在“在人世間,”只能“捧著一顆心來,不拿半根草去。”他們必須有大家風範,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為人師表,淡泊名利,嚴謹治學,樂於奉獻。待人接物,出以公心,冰清玉潔,胸無塵滓;他們對權貴子弟不偏愛,對貧寒學生更關心;他們對優等生不溺愛,對後進生多親近,無慾而剛,不怒而威,舉止有道。學生因親其師,而信其道,這就是教師的人格魅力。”(摘自王旭東《師魅說──21世紀教師素質談之三》

二種能力──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一手瀟灑漂亮的規範字

語文教師的語言是很重要的基本功,是決定語文課成敗的關鍵之一。教師語言潛移默化的作用,對學生會產生重大的影響,況且國小生正處於發育時期,他們有極大模仿傾向,可見,教師的語言素養是非常重要的。

(一)語文教師應正確運用祖國語言與學生交流,語言不僅要用詞豐富、嚴密,而且要流暢、純正。

(二)語文教師說話要鏗鏘有力,抑揚頓挫,聲聲悅耳,從語氣和音質上技高一籌,給學生以良好的示範作用。

(三)語文教師應該語言簡練、準確,字字句句,條理嚴密,並且有很強的邏輯性。

(四)語文教師,不僅要注意自己的語言,也要注意學生的語言,應認真地傾聽學生的語言,抓住時機去規範或矯正學生的語言,學生在這樣教師的影響下,那麼他們的語文能力就會逐步提高。

古時候的私塾,除了教吟詩作賦,還要教琴棋書畫,書指的就是書法,我認為這是值得借鑑的。雖然我們現在的課堂沒這些要求,但語文教師一手瀟灑漂亮的字會在潛移默化中指導和規範、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因此,無論是粉筆字還是鋼筆字,教師都要花時間和精力去學、去鑽、去練。

三項必須──學、讀、寫

“學”。作為語文教師,就要有適應社會,教育發展需求的新的觀念,把握時代脈搏,平時多學習,多看教育類報刊雜誌,多向有經驗的優秀教師討教,通過各種途徑瞭解當前的教育動態及資訊。多嘗試、多實踐,用新觀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在實踐中,才能逐漸摸索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總結出教育規律,自己,也才會進步。

“讀”。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陣地、主戰場,課堂教學的效果直接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更會影響教學成績。只有當教師有了豐富淵博的知識時我們的課堂教學才會得心應手,才會如行雲流水般順暢,瀟灑飄逸,成為師生共同享受的殿堂。否則,我們的教學就會捉襟見時,力不從心,破綻百出,反而會影響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一句話說得入骨三分,“站得不高,怎能看得遠呢?”身為教師沒有淵博的知識,如何才能啟發學生呢?我認為,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名文學愛好者,多讀書、讀好書,只有愛它,才會去學它,把自己浸潤在廣闊的文學海洋中,積澱自己的文學素養,陶冶自己的情操,這樣的語文教師,周身會散發出一種“文味兒”。其次,要廣博的收納各種文學營養,因為語文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這就需要語文教師要“海納百川”。我在課餘很愛看書,小說、散文、遊記、隨筆、雜文、詩詞、報刊雜誌都看,這也使得我在教學語文時經常能夠從課文自然銜接到課外讀物,款款而談,學生愛聽,下課後還意猶未盡,纏著我問東問西,很多學生還去買我所推薦的讀物自己閱讀,從《林清玄散文》、《百萬英鎊》、《吶喊》到《湯姆.索亞歷險記》等等,我的學生隨著這些書和書中人物一起成長著、快樂著。這,不就是我們所提倡的自主學習嗎?

“寫”。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寫,是一種重要的技能。只有自己常寫,才會寫,也才真正會教學生如何寫作文。我平時常寫的是隨筆,寫隨筆最大的快樂,便是筆尖流淌出來的心靈與生活的契合。一朵小花、一隻小昆蟲、一件小事,不管怎樣,隨筆就猶如大自然的色彩一樣,那麼純粹,那麼質樸,那麼原汁原味,雖然不能登大雅之堂,但寫作給我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我也鼓勵學生自由的、隨性的記錄自己的生活,從平凡中體會幸福,從簡單中學習寫作,讓他們覺得,其實,寫作也可以很容易,語文也可以很簡單。

我的語文課堂──

“創設情境,薰陶感染”

語文是心與心的交流,是心與心的碰撞,是一片純淨的心靈牧場。語文如詩的語言在身邊流淌,如畫的意境在我們眼前鋪展。語文教學中的情感不能靠灌輸、靠說教,而應注重薰陶感染、潛移默化,在“潤物細無聲”中,心靈受到震憾,達到刻骨銘心的教育效果。我在教學中善於創設情境,注重學生自主的個性化的體驗活動,讓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中自主感悟、自主判斷、自我教育。比如,要在聲情並茂的朗讀中體會和表現課文中的情感,在具體語言環境中體會人物的高尚品格,領會課文中蘊涵的道理,不要總在理性化的課文分析之後,再加上“學了課文有什麼收穫”、“懂得了什麼道理”、“舉出生活中的例子”、“我們現在應該怎麼辦”等表態式的環節,進行概念化的說教。課堂上我努力創設各種情境讓學生走進這無垠的'“牧場”,無拘無束地暢遊在語文的海洋中,進行行之有效的語言實踐活動。學《桂林山水》時,通過優美的音樂,秀麗的圖片,加上語言的渲染,從而喚起學生的親切感,真實流露出童心、童趣。孩子們一次又一次吟誦著“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他們彷彿划著小船,盪漾在灕江上,眯著眼睛,躺在甲板上,看著綠樹紅花,嗅著水的清香。

“言傳身教,以情動人”

情感是語文教學的靈魂,學生學習語文必須伴隨情感。要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富有情感的人。教師在對課文進行充分的內心體驗的基礎上,在教材分析過程中,隨著教材內容的變化,將不同的情感在非語言行為上表現出來:講到愉快之處面露微笑;講到憤怒之處情緒激昂;講到悲傷的地方則表情悽苦,聲音低沉……把自己的喜怒哀樂的情緒直接傳遞給學生,感染學生,引起學生的情緒體驗,從而提高課堂資訊的交流效果。講究語言藝術,豐富自己的情感,善於領悟和表現語言的美,能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給學生做好示範,通過教學互動、相互感染,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以學促教,知識延伸”

1.在課堂中延伸

現代兒童的求知慾特別強,他們渴望更新、更豐富的東西,這就要求教師要有終生學習的勁投和熱情,不斷吸收大量的知識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在教學《三味書屋》前,我花了一節課給孩子們講魯迅,談《吶喊》、《藥》、《阿Q正傳》,讓他們深刻的瞭解魯迅先生所處的時代背景,也更加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上《桃花心木》前,針對林清玄文章平凡中透著深刻的人生哲理的特點,也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給孩子們介紹了林清玄的散文《紅心番薯》、《琴手蟹》、《白雪少年》《味之素》等,讓他們領略了臺灣鄉土散文中豐厚的東方美學及佛家的哲學情懷,感受林清玄那龍吟細細、幽雅清韻的虛實美感。

2.課外延伸

我還常利用語文閱讀課的時間,開展詩歌背誦、演講、對句等活動,讓學生品味中國語言文字的技巧,領略中國文化的深刻、博大精深,從而更加熱愛中國文化,提高駕御民族語言文字的能力。這樣也可以在緊張的學習過程中,調節一下情緒放鬆一下心情,還能讓使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得到培養和提高。在這些活動中,學生們的展示一旦得到大家的認可,他們就會產生極大的成就感,心中自然萌生無窮興致。

3.美文欣賞活動

古人就有“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的說法。根據觀察瞭解我發現現在很多學生的知識面、閱讀面都相當狹窄,愛看漫畫、驚險刺激的書,卻對傳統文學及優秀名篇不屑一顧,思想意識、思維方式等都有一定的侷限性。於是,在班級開展了“美文欣賞”活動。要求每生每週讀課外文章至少一篇,並將文章的文題、作者、內容提要、出處寫在一張紙上,還要特別註明給你的感觸。然後每週一交上來,老師檢查並交由學習小組進行篩選幾篇優秀文章(也可以由學生自己特別推薦),每週開闢一節課,把選出的文章由閱讀推薦者自己讀給大家聽,大家共同品味欣賞。讀完後自己還要談一談自己讀此文的感想或將此文推薦給大家理由,大家簡短交流認識。

見到優美的文章,大家一起欣賞;遇到疑難問題,大家共同討論。正所謂“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學生都有比較正確的態度,所以能積極主動去多讀一些文章,都希望自己選的文章能與大家共享──以能將自己選的文章讀給大家為樂。這項活動的開展,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面,豐富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提高了閱讀興趣,使學生感到讀書的樂趣,訓練了積極思維能力、欣賞能力、朗讀能力、演講能力、概括能力、以至於寫作能力。另外這也是一種積累,每人每週一篇,一年就是幾十篇文章,這對於一般學生來講,還是較為可觀的。

“巧用“十法”,快樂教學”

把快樂引進課堂,有意識地創造快樂的情境氣氛,讓學生在輕鬆快樂中學習知識、進行思維和理解課文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開發學生智力。快樂教學與教育孩子刻苦勤奮學習並不矛盾。學習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困難,而克服困難更需要孩子們情緒飽滿、精神振奮、樂觀進取,這正是快樂教學才能達到的。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是激發和保持學生興趣的重要方法。

在語文教學中,我巧用“十法”,自己“樂教”,學生“樂學”,所謂“十法”,就是快樂遊戲法、想象陶冶法、情境表演法、競賽激勵法、輕鬆音樂法、圖示法、激情演繹法、有效表揚法、多媒體教學法、幽默風趣法。其實,這些方法老師們或多或少都在用,我只不是將其歸納了一下,“巧用”,是說教師針對不同的年段學生、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使用這些方法,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充滿活力,學生更快樂的學習,教學效果更好。

我向往的語文課堂,是讓學生紮根在語言文字這塊樂土裡,讓他們的思想自由飛翔,讓他們享受學習語文的快樂。語文不是一篇篇應試作文,不是一張張模擬試卷,它是詩、是歌、是書、是畫……語文教師應是學生心靈的陶冶者、學生智慧的開啟者、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學生快樂的播撒者。讓我們快樂的教語文,學生快樂的學語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