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六年級下冊語文期會考試複習資料

校園 閱讀(1.14W)

國小最後一學期的期會考試是比較重要的,那麼六年級的你複習好了嗎?充分嗎?下面本站小編特為大家彙總了六年級語文期會考試複習資料,希望能文大家提供幫助!

六年級下冊語文期會考試複習資料

  第一單元

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給我們很多啟迪,第一單元的課文從不同角度闡明瞭人生的哲理。《文言文兩則》通過學弈和兩小兒辯日的故事,表達了學習應該專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現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飛逝的無奈和惋惜,滲透著珍惜時間,及時努力的意識。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通過作者與種樹人的交談,借物喻人,說明人的成長應經受生活的考驗,學會獨立自主。趙麗巨集的散文《頂碗少年》,描寫了一場驚心動魄/扣人心絃的雜技表演,蘊含著“失敗乃成功之母”的哲理。豐子愷先生的散文《手指》更是以風趣幽默的語言,描寫了五根手指的姿態和“性格”,各有長短,闡明“團結有力量”的道理。

《桃花心木》《手指》是在文末或文中直接表達作者的感悟,以直接表白的方法,給人以啟示。

《匆匆》《頂碗少年》是將說明的道理蘊含在文章之中,使人從中受到啟迪。

1 文言文兩則

1、《學弈》選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寫弈秋是全國最善於下圍的人,接著寫弈秋教兩個學習態度不同的人下棋,學習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後寫這兩個人學習結果不同,並不是因為智力上有多大差別。通過這件事,說明了學習應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2、《兩小兒辯日》選自《列子·湯問》。講述了孔子路遇兩個小孩在爭論,一個認為太陽在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為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為此,雙方各持一端,爭執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無法裁決,被兩個小孩笑話。

3、《學奕》中後一個人學弈時的表現是“思援弓繳而射之。”意思是他雖然看上去在聽弈秋教導,心裡卻在想拉弓箭射天鵝。這是用對比的方法對兩個人的學習態度進行敘述,使結論水到渠成,具有說服力。

4、《學奕》通過兩個徒弟學下棋時的不同表現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這個結論的意思是:難道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好嗎?說:不是這樣的。“為是其智弗若與?”是反問句。

5、孔子路遇兩小兒爭辯太陽什麼時候離人近,什麼時候離人遠。

其中一兒的觀點是:“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他的意思是:“我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近一些,中午的時候離人遠一些。”他的理由是:“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他是憑自己所觀察到不同時間太陽大小的變化---“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卻像個盤子”所做出的判斷。這個判斷就是---“這不是遠的時候看起來小而近的時候看起來大的道理嗎?”

另一兒的則觀點是:“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他的意思是:“認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離人遠些,而中午時要近些。”他的根據則是:“ 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這是另一小孩根據不同時間太陽照在身上的涼熱感覺---“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有清涼的感覺,到了中午卻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得出結論的。這個結論就是---“這不是近的時候感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的道理嗎?”

由此可見,兩個小兒喜歡探索,精神可嘉;他們又是多麼善於觀察、說話是那麼有理有據;兩小兒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結果就不一樣。

6、兩個小兒讓孔子判斷太陽什麼時候離人近,什麼時候離人遠的問題,孔子不能決,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意思是說:“誰說你的知識淵博呢?”本句採用反問的句式,表現出兩個小孩的天真可愛。孔子能正確地對待小兒提出的問題,不知為不知,實事求是。

7、 學奕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wéi)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wéi )/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zhu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wèi)是/其智/弗若與[yú]?曰:非/然也。

8、 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wéi)/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wéi)/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wèi)汝(rǔ)多知[zhì]乎! ”

9、有關《兩小兒辯日》中的科學知識

早晨和中午的太陽與地球的距離是一樣的。為什麼早晨的太陽看起來比中午時大呢?這是視覺的誤差、錯覺。同一個物體,放在比它大的物體群中顯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體群中顯得大。同樣道理,早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在這樣的比較下此時的太陽顯得大;而中午太陽高高升起,廣闊浩瀚的天空是背襯,此時太陽就顯得小了。其次,同一物體白色的比黑色的顯得大一些,這種物理現象叫做“光滲作用”。當太陽初升時,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陽格外明亮;中午時,背景是萬里藍天,太陽與其亮度反差不大,就顯得小些。

中午的氣溫較早晨高,是否此時的太陽離我們近些呢?也不是。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相等的面積裡,直射比斜射熱量高。同時,在夜裡,太陽照射在地面的熱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涼快;中午,太陽的熱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熱。溫度的涼與熱,並不能說明太陽距離地面的遠與近。

2、匆匆

1、本文圍繞“匆匆”展開敘述,先寫日子一去不復返的特點;再寫自己八千多個日子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作者思緒萬千,由景及人,嘆息不已。最後,作者發出內心的感嘆。文中寫到:

①“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用排比的句式描寫燕子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有再青的時候,桃花有再開的時候,在描繪的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榮枯是時間飛逝的痕跡。“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看似在問,實際上表達了作者對時光逝去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作者寫燕子去了會再來,楊柳枯了會再青,桃花謝了會再開,是為了與時間一去不復返形成鮮明的對比。讀後引人產生聯想和想象,覺得有好多事物都能再來,唯獨時間不會再來。②“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作者運用極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過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極小極小的針尖上的水滴,把時間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顯得多麼的渺小,消逝得那麼快,無聲無息,無影無蹤。表現出作者十分無奈的愁緒。

③“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裡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裡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寫人們日常生活的細節──洗手、吃飯、默思,“日子從水盆裡過去”“日子從飯碗裡過去”“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以細膩而獨特的筆觸,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經意中來去匆匆。

④“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遊絲樣的痕跡呢?”作者把自己八千多個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時間匆匆而去的形象化為“如輕煙”“如薄霧”,比喻獨特,聯想新奇。輕煙、薄霧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縱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時光的流逝。後面連用了兩個反問句讓我們體會到作者一事無成的懊悔、對時光流逝的惋惜、留戀與無奈的內心世界。

“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作者用了擬人的手法給時間以人的靈性、動作的快速。讀後時間之快、不可挽留的感覺非常深刻。句中:“伶伶俐俐”“跨”和“飛”這幾個詞語用得好。本來時間的流過是看不見的,而在朱自清先生的筆下,時間如天真的孩子,既可愛又頑皮。

2、詞語解釋。

確乎:的確。 涔涔:汗流不止的樣子。 潸潸:流淚不止的樣子。

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 遊絲:蜘蛛所吐的絲,飄蕩於空中,故稱遊絲。

3、文章的特點:一是結構精巧,層次清楚,轉承自然,首尾呼應;二是文字清秀雋永,純樸簡練;三是情景交融,無論是寫燕子、楊柳、桃花,還是寫太陽,都與“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的感嘆融為一體,處處流露出作者對時光流逝感到無奈和惋惜。

4、本文運用了排比、設問、擬人、比喻等多種修辭手法,寫出了時間飛逝且不復返,表現出了作者對時光流逝感到無奈、惋惜和留戀。

5、《長歌行》是一首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更多六年級下冊期中試卷推薦:

1.2017年人教版六年級下冊數學期中試題及答案

2.2017年六年級數學下冊期中試卷(含答案)

3.2017年S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期中試卷

4.2017六年級語文下冊期中測試卷

5.2016-2017六年級下冊數學期中試卷

6.2017年六年級數學下冊期中測試卷及答案

7.教科版六年級語文下冊期中模擬卷2017

8.2017年國小六年級數學下學期期中測試卷

9.2017年六年級下冊語文期中檢測

10.下學期六年級數學期會考試試卷(含答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