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新課程理念下語文課堂教學的反思

校園 閱讀(1.1W)

新課程理念下語文課堂教學的反思 聚集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教學,我們欣喜地看到,“滿堂講”、“滿堂問”,把學生當作知識容器的現象少了,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的現象多了;機械、單調的字、詞、句、段的訓練少了,豐富多彩的人文關懷多了;整齊劃一的語文標準答案少了,珍視學生讀書的獨特感悟多了。然而,當我們在追尋語文教學的本真意義和核心價值時,語文課堂教學的“生態”也出現了種種失調的現象。

新課程理念下語文課堂教學的反思

一、識字寫字中審美功能的缺失 眼下的語文課堂,“生命意義”、“動態生成”、“對話”、“互動”等詞語出現的頻率很高,這些新課程理念確實給我們的語文教學帶來了新氣象。但我們也發現,漢字的書寫指導被大大地弱化,尤其是漢字特有的“形”和“意”的美感以及漢字教學的審美功能沒有被挖掘出來,所以學生的寫字能力越來越不如人意,甚至出現了年級愈高,字寫得愈難看的怪現象。縱觀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一般只能看到“讀準生字的.字音”這樣的教學目標,“把生字寫正確、美觀”之類的教學目標少之又少,而從寫字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就更是一種奢望了。 寫字教學既有利於寫字技能的提高,也有利於增進學識修養。《語文課程標準》也對寫字的審美功能有明確要求,如一、二年級要求學生“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五、六年級要求學生“能用毛筆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美”等等。因此,當前的語文教學要大力呼籲教師加強識字寫字的教學,在書寫指導中,既要促進學生寫字技能的提高,更要注重發揮識字寫字的審美功能。

二、“充分”朗讀中情感體驗的缺失 眼下的語文課堂書聲琅琅。讀,成了學生學教師教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是否“充分”讀書成了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標準之一。於是,我們常常看到學生在課堂上“豐富多彩”地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挑戰讀、表演讀、想象讀等等,讀了一遍又一遍,很是熱鬧;我們也常常聽到“來,把這段話有感情地讀一讀”、“帶著愉快的心情把這句讀讀”、“讀出悲傷的語氣”等之類的話。但是,學生沒有感情的醞釀怎能“有感情地讀”?在老師的指令下被動地讀書,怎能“帶著愉快的心情讀”?學生沒有與文字的深層次對話,沒有與作者和主人公的心靈碰撞、情感共鳴,又怎能讀出這語氣那語氣? 要真正達成讀的目標與效果,除了要有讀的層次、讀的技巧等技術性因素外,還要有讀的興趣、充分的情感體驗等非技術性因素。要讓學生真正讀出感情,讀出預設目標中的效果,就要從激發學生的情感入手,讓積極的情感成為學生讀的內驅力。只有觸及學生情感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樣的讀才會發揮最為有效的作用。

三、自讀自悟中思維含量的缺失 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然而,由於我們對這一理念不能正確理解,以致出現了一些誤區:

一是教學目標缺失,學生沒有真正走進語言文字的世界。整堂課學生自己先用“自己喜歡的方式” 讀書,然後是吵吵鬧鬧的討論,接著彙報一些片言隻語的讀書感悟或問題。教師則謹小慎微,話語不多,甚至無所事事,教學效率很低。

二是學生的認識、理解、感悟都很膚淺,沒有思維含量。學生交流或彙報時,教師始終不置可否,也不敢加以引導,分析、講解,造成學生不著邊際的感悟,甚至價值觀有問題的都未及時進行引導。 珍視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和感受,並不等於教師在課堂上可以“不作為”。教師應該指導學生立足文字,探究文字,在對文字有所感悟和思考的基礎上展開對話,該引導時適時引導,該深化時及時深化,該訓練時有效訓練。 新課程視野下,教育的內涵極為豐富。我們要致力於營造和諧的語文教學“生態”,教師要適時運用自己的教學智慧,放飛學生的心靈,點燃學生思想的火花,最終實現思維的發展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