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八年級生物下冊期末備考知識點

校園 閱讀(1.94W)

第23章生態系統及其穩定性

八年級生物下冊期末備考知識點

1.廣西愛鳥周:每年3月20一26日;愛鳥節:每年3月20日。

2.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自然區域內,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環境共同構成生態系統。

3.生態系統的型別:水域:海洋、淡水、溼地;陸地:森林、草原、荒漠、農田、城市等。生態系統有大有小,一個池塘、一塊農田、一條河流也是一個生態系統,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4.生態系統的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陽光、空氣、水、土壤等

生物成分包括——生產者(植物):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為生態系

統中各種生物提供物質和能量。

——消費者(動物):直接或間接地以綠色植物為食

——分解者(腐生性微生物):分解動植物的遺體並利用其中的有機物和能量

注:在生態系統中,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緊密聯絡,彼此作用,構成一個整體。其中生產者是消費者和分解者能量的源泉,也是生態系統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因此生產者是生態系統的主要成分,消費者的功能活動,不會影響生態系統的根本性質,所以消費者不是生態系統的必要基本成分。

5.食物鏈: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通過吃與被吃形成了食物關係,這種不同生物之間由於食物關係而形成的鏈條式聯絡。

6.食物網;許多條食物鏈彼此交錯,形成複雜的網狀聯絡,就稱為食物網。生態系統的營養關係結構愈複雜,生態系統愈穩定。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就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7.營養級的劃分: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三級消費者---四級消費者

8.富集作用:生物從周圍環境中吸收並積累某種物質,使生物體內該物質的濃度不斷增加的現象。富集作用常常隨著食物鏈而發生。

9.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太陽能是所有生物生活活動的能量來源)

起點:生產者進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陽能

流向:沿著食物鏈傳遞(生產者流向分解者和消費者,消費者流向分解者)

流量:被下一個營養級所吸收的部分

散失:呼吸作用、遺體和遺物等

能量流動的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不迴圈,傳遞效率為10-20%。(愈向食物鏈的後端,生物體數量愈少,儲存的能量愈少,有毒的'物質積累得愈多。形成能量金字塔。

10..物質迴圈(碳迴圈):

CO2轉變成為含碳有機物的過程—光合作用;

含碳有機物在生物中的傳遞—食物鏈;

含碳有機物轉變成為CO2的過程—呼吸作用、燃燒

特點:物質迴圈,反覆出現,迴圈流動,不會消失,反覆利用。

11.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概念:食物鏈和食物網中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係。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

12..為什麼有些生態系統能維持一定的穩定性?因為該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度的,當外來干擾因素超過這個限度,生態系統就會失去自動調節能力,導致生態系統被破壞。

13..生態系統的結構與調節能力的關係

生物種類越多,食物鏈、網越複雜,調節能力越強;

生物種類越少,食物鏈、網越簡單,調節能力越弱

14.破壞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的因素:自然因素:火山爆發、地震、泥石流、洪水氾濫等人為因素:人類在生產、生活活動中對自然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利用(過度開發、環境

汙染、過度放牧、破壞植被、修建大型工程等)

15.外來物種入侵為什麼會破壞生態系統原有的穩定性:因為入侵種適應性強,引入新的區域缺乏天敵的制約,使其迅速繁殖、擴張,破壞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第24章人與環境

1.人口增長過快對環境產生的影響有:糧食、淡水、土地、能源問題。當前世介面臨的危機也是人口增長過快、糧食短缺、環境汙染、不合理的開發資源。

2.人口增長所面臨的問題有:糧食短缺、水資源貧乏、升學就業困難增大、環境汙染加劇、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社會福利事業增加壓力等。汙染主要是指水汙染、大氣汙染、固體廢氣物汙染、噪聲汙染等。

3.糧食問題:糧食是人類生存與發展最基本的物質條件。我國等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糧食緊缺,原因主要有人口增長和糧食生產、消費不均等,還有氣候變化和土地荒漠化及人為破壞和戰亂等因素,所以我們中學生要人人養成節約糧食的習慣。並且節約糧食也可以減少糧食的種植面積,對環境保護有一定的作用。還要發展基因技術,改良農作物新品種,增加產量。

4.水資源問題:水是農業的命脈,更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最基本的環境條件。中國的水資源分佈很不均均,總量不少。特點有:南多北少,東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記住:水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養成節約用水,科學用水的好習慣。避免水資源的汙染!

5.隨著人口增長,人類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人口激增會加速消耗能源物質,使有限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礦產資源等不可再生資源越來越耗盡。

6.如何解決地球裡產生的巨大的矛盾呢?實施計劃生育是控制人口增長的有效方法。

7.人口數量增加的原因:出生率大於死亡率,醫療條件的提高,營養條件的改善。降低出生率是控制人口的唯一選擇,實行計劃生育可以有效地降低人口出生率,控制人口的增長,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計劃生育的中心內容: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具體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優生。實行

8.農藥的危害:危害人類健康、破壞生態平衡、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環境汙染等。所以要控制農藥的使用量。防治害蟲可以用化學莊防治和生物防治。

9.生態農業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沼氣發酵:是利用一些微生物,在無氧環境下,將農作物的秸稈以及人、家禽、家畜的糞便等有機物投放在一個密閉的池內進行發酵,獲得沼氣的過程,(沼氣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一種清潔的能源,燃燒後可以產生光和熱,可用來做飯和照明。發酵後的渣水也是一種有機肥料。生態農業使用的優點:減少資源的浪費,減少汙染,減少農藥汙染。

9.舉例說出人對生物圈的影響

森林遭到濫砍亂伐後,導致水土流失,沙塵暴等自然災害;

人為排放過多的廢水廢料到湖水中,導致湖水裡藻類等浮游植物因營養物質豐富而瘋長,影響了水中其他生物的生活;排放過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到大氣中,容易導致酸雨的產生,對各種生物和各種建築物都造成了巨大的傷害;過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還會導致全球的溫度的提升,形成“溫室效應”。

含有貢、銀、鎘的固體廢物和工業廢水,會引發各種疾病:水俁病、痛痛病等。

10.常見的汙染物和有害物質有:苯並芘、一氧化碳、可吸入顆粒物、氮氧化物,甲醛、苯、甲苯、氯仿、氨氣、氡氣等,植物性纖維、花粉、孢子、動物的毛髮也可以引起人發生哮喘、皮疹等過敏性疾病。所以室內要通風透氣,保持新鮮的空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維護我們的健康。詳見課本P110。

第25章生物技術

1.生物技術:是指人們利用微生物、動植物對物質原料進行加工,以提供產品來為社會服務的技術。

2.發酵:是指某些細菌或真菌(酵母菌)在無氧情況下,將葡萄糖分解成酒精、二氧化碳或乳酸等的過程。現代泛指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或直接把微生物應用於某些產品的生產過程。

3.乳酸發酵:利用乳酸菌在無氧的條件下,可把牛奶產生出乳酸,製作泡菜、酸奶、乳酪等食品

4.酒精發酵:利用麴黴、毛黴、酵母菌等微生物,首先把澱粉轉化為葡萄糖,在無氧的情況下,酵母菌再轉化為酒精。

5.沼氣發酵:利用厭氧微生物(甲烷菌)

發酵產品:抗生素、氨基酸、甜味劑、食用有機酸、酶製劑,還有維生素,動物激素。

6.轉基因技術:是把一個生物本的基因轉移到另一個生物體DNA中的技術。例如:科學家把一個人的胰島素基因轉入到細菌質粒中,利用細菌的繁殖速度快,最後,細菌能在短時間內生產大量人胰島素。再如:轉基因西紅柿、轉基因抗生素、超級鼠等。

7.轉基因藥物:生長激素、干擾素、凝血因子、血清白蛋白、胰島素、乙肝疫苗等等。轉基因技術還應用於遺傳病診斷與治療中,如果可以通過轉換病人細胞中損壞了的基因或引放政黨的基因,使其遺傳病得到根治,但目前,在基因水平上治療遺傳病尚處於試驗研究階段。

8.轉基因農作物:科學家應用轉基因技術,培育一批抗蟲、抗病、耐除草劑的農作物。還致力研究培育抗寒、抗熱、抗旱、抗鹽鹼的植物。如將蘇雲金桿菌的毒蛋白基因轉移到棉花等作物體內,使農作物有效抵禦害蟲,提高農作物產量,也也減少農藥對環境的汙染。

9.科學家還利用轉基因技術,培育出高蛋白的玉米,產大豆蛋白的水稻,耐儲藏的西紅柿,多色的牽牛花,發光菸草。生物技術已成為高技術革命的核心內容,但是生物技術的發展在為人類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也帶來了某些潛在的威脅和負面影響。

10.克隆技術:採用核移植、細胞培養和胚胎移植等現代生物技術。見課本P130

克隆技術的意義:對拯救瀕危動物、防止家禽和家畜食種的退化,以及醫療上的器官移植都具有重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