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同步練習題帶答案

校園 閱讀(6.12K)

九年級的學生在學完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的時候,多做一些同步練習題可以有效鞏固知識點。小編為大家力薦了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同步練習題以及參考答案,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同步練習題帶答案
  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同步練習題

9 一個人需要多少土地

⊙收穫平臺

一、認真讀讀下列詞語,然後把詞語用正楷抄寫兩遍在下列方格內。

餬口 積攢 集思廣益 廣袤 罌粟花 熠熠發光

燥熱 恐懼 溼透 柺杖 敦促





















二、閱讀下面文段,回答問題。

儘管害怕死亡,他還是沒有停住腳步。“我已經跑了這麼遠一段路,如果再停下來,他們會說我是個傻瓜的。”他心裡想。於是他繼續跑下去。離山丘越來越近,而且已經聽到巴什基爾人的喊叫聲。這喊聲更灼疼了他的心。他拿出最後的力氣向前跑去。太陽離地平線不遠了。煙霧中的太陽看上去大大的,紅紅的。殘陽如血,太陽眼看就要落山了,他離目標僅有咫尺之遙了。帕霍姆已經能夠看到山丘上的人們正在向他招手,敦促他加快速度。帕霍姆鼓起最後一點力氣,向前疾跑。他彎著腰,以免向後倒去。就在他到達山頂的一剎那,天空突然一下黑了下來。他又抬頭看了看天空——太陽已經落山了!他大喊一聲:“我所有的努力都落空了。”他正準備停下腳步,卻突然聽到巴什基爾人仍在對著他呼喊。他這才意識到:儘管從他所處的低處看去太陽似乎已經落山,但是山丘上的人們還能看到太陽。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然後向山頂跑去。上面仍然很明亮。他來到山頂,看到了那頂帽子。在太陽落山之前,那位頭領兩手叉著腰,大笑起來。帕霍姆又一次想起了自己的夢想,他大喊一聲,雙腿一軟,身體向前一撲,用手去拿帽子。

1、從以上的文段中,你認為帕霍姆是一個怎樣的人?

答:

2、本文細膩地表現了人物的內心世界,試就這一段簡要分析人物內心的發展變化過程。

答:

3、帕霍姆最後用生命代價換來的結局,你認為值得嗎?為什麼?

答:

⊙發展空間

家園落日

莫懷戚

很久以來,我都有種感覺:同是那個太陽,落日比朝陽更富愛心。

說不清楚這是因為什麼,當然也可能是:眼睜睜看它又帶走一份歲月,英雄終將遲暮的惺惺惜惺惺,想到死的同時就想到了愛。

……這麼說著我想起已到過許多地方,見過各種落日。

戈壁落日很大,泛黃古舊,半透明,邊緣清晰如紙剪。此時起了風。西北一有風則蒼勁,芨芨草用力貼緊了地,細沙水汽一般遊走,從太陽那邊撲面而來,所以感到風因太陽而起;恍惚之間,太陽說沒了就沒了,一身鬼氣。

雲海落日則很飄忽柔曼,宛若一顆少女心。落呀落,落到深淵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懸,再突然又整個不見了,一夜之後從背後起來。它的顏色也是變化的——我甚至見過紫色的太陽。這時候連那太陽是否屬實都沒有把握。

平原落日總是一成不變地漸漸接近地平線,被模糊的土地浸潤似的吞食。吞到一半,人沒了耐心,扭頭走開。再回頭,什麼都沒啦,一粒種子種進了地裡。

看大海落日是在美國。或許因為是別人的太陽,總感到它的生分不遂意:你無論如何也看不到太陽是怎樣浸進海水的,隔得還有一巴掌高吧,突然就粘在了一起——趁你眨眼的時候。這時美國朋友便驕傲地說,看,一顆水球在輝煌地接納火球了。我說唔,唔唔。

說到底,我看得最多的,還是淺緩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一說起它想到莊稼和家園的落日,普通得就像一個人。

在我居住的中國川東,就是這種太陽。

我常常單騎出行,駐足國道,倚車貪看丘陵落日。

那地勢的曲線是多層的,顏色也一一過渡,從青翠到濃綠,從濃綠到黛青,而最近夕陽之處一派乳白,那是盆地特有的霧靄。

似乎一下子靜了一陣,太陽就這樣下來了:紅得很溫和,柔軟得像泡過水。有時候有如帶的雲霞繞在它的腰際。有時候是羅傘般的黃桷樹成了它的托盤。

農舍頂上如縷的炊煙飄進去了,化掉了;竹林在風中搖曳,有時也搖進去了。

當路人不顧這一切時,我很焦急,很想說,喂,看哪!

兩隻小狗在落日裡追逐;老牛在落日裡舐犢……有一天一個老農夾在兩匹馬之間,在光滑的山脊裡走進了太陽。馬馱著馱子。老農因為老了,上坡時抓著前面的馬尾巴。後面的馬看見了,就將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搖著。

我不禁熱淚出眶,一種無法描述的愛浸透全身。

這個遲暮的老農!他隨心所欲的自在曠達讓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遲暮只有一瞬,長的只是對遲暮的憂慮而已。

這個起伏田野的落日啊……我曾經反覆思索這種落日為什麼特別豐富——曲線?層次?人物活動?抑或角度的眾多?

最終承認:僅僅因為它是家園落日。

家園!這個毫無新意的單純的話題!

家園的感覺何以如此說不清?譬如在我生長的重慶——我心知凡是它能給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給予,然而一切的給予,又代替不了家園。

關於這個,一切的學術解釋都是膚淺,似是而非的。只能說:家園就是家園。

而人在家園看落日,萬種感覺也許變幻不定,有一種感覺卻生死如一:

那才是我的太陽啊!

(略有刪改)

1、本文以什麼為線索?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

2、文章寫了幾種情況下的落日? 請簡要概括各自的特點。

答:

3、文章的開頭作者寫道:“同是那個太陽,落日比朝陽更富愛心”,作者這樣說的理由是什麼?

答:

4、作者在描述“家園落日”時,就“落日”本身著筆很少,而更多地描繪了丘陵、樹木、農舍、人物等。請結合文意,簡要說說作者這樣寫的用意。

答:

5、文章倒數第三自然段說“家園就是家園”,而文章最後又說“那才是我的太陽啊”。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你對這兩句話的理解。

答:

⊙博聞廣知

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19世俄國最偉大的作家。出生於貴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學,受到盧梭、孟德斯鳩等啟蒙思想家影響。1847年退學回故鄉在自己領地上作改革農奴制的嘗試。1851~1854年在高加索軍隊中服役並開始寫作。1854~1855年參加克里米亞戰爭。幾年的軍旅生活不僅使他看到上流社會的腐化,而且為以後在其鉅著《戰爭與和平》中能夠逼真地描繪戰爭場面打下基礎。1855年11月到彼得堡進入文學界,其成名作有自傳體小說《童年》(1855)、《少年》(1857),這些作品反映了他對貴族生活的批判態度,“道德自我修養”主張和擅長心理分析的特色。從中篇小說《一個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義貴族立場主張自上而下改革而在自己莊園試驗失敗的過程。

1857年托爾斯泰出國,看到資本主義社會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滅社會罪惡的途徑,只好呼籲人們按照“永恆的宗教真理”生活。這些觀點反映在其短篇小說《琉森》(1857)之中,後又創作了探討生與死、痛苦與幸福等問題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1861年,為考察歐洲教育,托爾斯泰再度出國,結識赫爾岑,聽狄更斯演講,會見普魯東。他認為俄國應在小農經濟基礎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會;農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貴族應走向“平民化”。這些思想鮮明地體現在其中篇小說《哥薩克》(1852~1862)之中。

1863~1869年托爾斯泰創作了長篇歷史小說《戰爭與和平》,這是其創作歷程中的第一個里程碑。小說以四大家族相互關係為情節線索,展現了當時俄國從城市到鄉村的廣闊社會生活畫面,氣勢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間發生的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特別是1812年庫圖佐夫領導的反對拿破崙的衛國戰爭,歌頌了俄國人民的愛國熱忱和英勇鬥爭精神,主要探討俄國前途和命運,特別是貴族的地位和出路問題。小說結構巨集大,人物眾多,典型形象鮮活飽滿,是一部具有史詩和編年史特色的鴻篇鉅製。

1873~1877年他經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鉅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說藝術已達爐火純青。

70年代未,托爾斯泰的世界觀發生鉅變,寫成《懺悔錄》(1879-1882)。80年代創作:劇本《黑暗的勢力》(1886)、《教育的果實》(1891),中篇小說《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萊採奏鳴曲》(1891)、《哈澤·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說《舞會之後》(1903),特別是 1889~1899年創作的長篇小說《復活》是他長期思想、藝術探索的總結,也是對俄國社會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成為世界文學不朽名著之一。

托爾斯泰晚年力求過簡樸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從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於一個小站,享年82歲,一代文學巨匠走完其人生旅程。

(摘自中國青少年新世紀讀書網)

10 黑 羊

⊙收穫平臺

一、認真讀讀下列詞語,然後把詞語用正楷抄寫兩遍在下列方格內。

鑰匙 貿易 妨害 邏輯 誠實 糟糕

敲定 欺騙 挑明 攜帶 遮光 燈籠









































二、編寫一則簡短的寓言,與同學交流,要求寓意明確。





















⊙發展空間

閱讀下文選自葉聖陶的《蘇州園林》的文段,回答問題。

設計者和匠師們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園林當然各各不同。可是蘇州各個園林在不同之中有個共同點,似乎設計者和匠師們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佈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總之,一切都要為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決不容許有欠美傷美的敗筆。他們惟願遊覽者得到“如在畫圖中”的美感,而他們的成績實現了他們的願望,遊覽者來到園裡,沒有一個不心裡想著口頭說著“如在畫圖中”的。

我國的建築,從古代的宮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絕大部分是對稱的,左邊怎麼樣,右邊也怎麼樣。蘇州園林可絕不講究對稱,好像故意避免似的。東邊有了一個亭子或者一道迴廊,西邊決不會來一個同樣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樣的迴廊。這是為什麼?我想,用圖畫來比方,對稱的建築是圖案畫,不是美術畫,而園林是美術畫,美術畫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講究對稱的。

蘇州園林裡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或者是重巒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邱壑,才能使遊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至於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園林池沼寬敞,就把池沼作為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著佈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樣,往往安排橋樑。假如安排兩座以上的橋樑,那就一座一個樣,決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邊沿很少砌齊整的石岸,總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還在那兒佈置幾塊玲瓏的石頭,或者種些花草:這也是為了取得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池沼裡養著金魚或各色鯉魚,夏秋季節荷花或睡蓮開放,遊覽者看“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的一景。

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因為依據中國畫的審美觀點看,這是不足取的。有幾個園裡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幹就是一幅好畫。開花的時候滿眼的珠光寶氣,使遊覽者感到無限的繁華和歡悅,可是沒法說出來。

遊覽蘇州園林必然會注意到花牆和廊子。有牆壁隔著,有廊子界著,層次多了,景緻就見得深了。可是牆壁上有磚砌的各式鏤空圖案,廊子大多是兩邊無所依傍的,實際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緻的`深度。有幾個園林還在適當的位置裝上一面大鏡子,層次就更多了,幾乎可以說把整個園林翻了一番。

1. 給“軒榭”注音,並解釋“自出心裁”在文中的含義

軒榭( )( ) 自出心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一段中有句話概括了蘇州園林的總特徵,是哪句話?選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這個特點的?

3. 蘇州園林亭臺軒榭的佈局有什麼特點?

4.“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其“藝術”表現在哪裡?

5.“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這一段,作者展開說明,除了還運用了哪兩種表達方式?有何作用?請舉例說明。

6.“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這是不足取的”中的兩個“這”分別指代什麼?

前者指代:

後者指代:

7. 用自己的話描述“隔而不隔,界而未界”是怎樣的情形。

⊙博聞廣知

文學的數學

人從事某一職業,一是為了餬口,二是為了愛好。某件事若是很賺錢,乾的人就多。這一行裡就混了許多憑此換飯吃的人。這事如果不賺錢,就像個篩子,將為了餬口的人濾了去,只孤零零剩下愛好這塊卵石。

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天底下有愛騎馬的,有愛打槍的,有愛蒐集破爛的,有愛鑽牛角尖的,有愛發財的,有愛玩權術的……也有愛寫作的,泛稱為愛文學。

這個比例能有多少?在寫作日益貧困化的今天,真不好意思說得太高。就斗膽算作百分之一吧。

按中國有十億人算,就有1000萬人熱愛此道。哎呀,這真不少。

單是愛好自然不行。文學還需要毅力、勇氣,鍥而不捨的韌性,高屋建瓴的膽魄,逆境中的剛直,優裕中的清醒——總之一個大寫的人格。在卑微像蘑菇一般滋生的當代世界,這個比例實不敢樂觀,姑且也算它百分之一。

現在向文學掘進的隊伍裡,還剩下10萬人。也浩浩蕩蕩呢。

最難把握的是機遇。它像一頭光滑的海豚。當它遊近我們的時候,與暗淡的背景混淆一處,難以識別。當它瞬息而過時,猶如黑色閃電,我們只有看著它敏捷的後影嘆息。能夠抓住機遇羽毛的人,能有多少呢?做一個不大悲觀的估計,也是百分之一好了。

這支最初的烏合之眾已經精粹了許多,減到1000人,一間禮堂就坐得下了。

最後我們來說說天才。

語言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凝固在甲骨、岩石、竹帛、紙張、計算機裡,就成為文字的記載。人類的歷史,無數的悲歡,駕著語言的小舟,一代代運載到遙遠的彼岸。美妙的語言,猶如玄妙的天籟,只在暴風雨的夜晚,降臨在極少數睿智的大腦。他們接收了它,譽寫了它,筆下流淌出千古絕唱的美文。

寫出人類的大悲大痛大欣喜,需要天賦之才。它是一把打亂了的讖語之牌,不知誰能抓到美麗的一色紅桃?

這個比例,只能算它百分之一。

只剩下10個人了!

這就是關於一個時代最偉大的文學家的數學。它給我們展現出的畫面是:他們的靈魂的額頭像地球一般蒼老,他們顫抖的目光火焰般跳動。他們瘦削的脊樑像一根單薄的竹竿,可以破碎卻絕不彎曲。他們的手因為思慮過多而盤根虯曲,握住筆的時候才格外有力。

他們孤獨地站在曠野之中;代表此刻的人與以前的人、以後的人對話。雪花披滿了他們的全身。

這個比例是否太樂觀?

比較·探究

世間最美的墳墓 椰子樹與平等

⊙收穫平臺

一、認真讀讀下列詞語,然後把詞語用正楷抄寫兩遍在下列方格內。

塵囂 林陰 蔭庇 墓冢 埋葬 禁錮 生命所累 挖空心思

陵寢 肅穆 震撼 裝飾 幽暗 嬉戲 繁瑣 痱子 粗糙





















二、通讀全文,按下列要求摘錄課文有關語句回答。

1、為什麼說托爾斯泰的墳墓是世間最美的墳墓?美在哪兒?請用一詞來概括。

答:

2、托爾斯泰墓樸素美表現在哪裡?為什麼最美在樸素上?

答:

3、作者是怎樣表現這種樸素美的?

答:

⊙發展空間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不能吃的蛋糕

許多父母感到很難向他們的孩子解釋為什麼有些電影和雜誌不適合他們看。有一位父親想出了一個解釋的辦法。

這位父親仔細傾聽孩子們想看某部限制級電影的種種理由:影片中有他們喜愛的演員;別人都在觀看;它被列為限制級僅僅是因為它隱含色情內容,但這些內容從未直接在影片中出現過;它的語言相當優美。幾位少年並不否認,影片中有一個建築和一群人被炸飛的鏡頭,但他們認為這樣的暴力元素很正常,無可厚非。再說影片的特技效果非常精彩,故事情節也十分緊張刺激。

聽完了這些理由,父親還是說:“不行!”

那天晚上,父親問孩子們,是否願意品嚐他烘烤的果仁巧克力蛋糕。他解釋說,他選用了全家人最喜歡的配方,而且添加了一些“新花樣”。孩子們問他是什麼花樣,父親平靜地回答說:“在蛋糕里加了狗糞。”

但是父親又馬上向孩子們保證只加了一點點,其他所有成分都堪稱食中精品,而且他花了很多心血來烘烤果仁巧克力蛋糕,溫度和時間都把握得恰到好處。他相信這些蛋糕口味絕對一流。

雖然父親暗示果仁巧克力蛋糕的品質幾近完美,但是這幾個少年表示堅決不品嚐。

父親故作驚訝。他向孩子們保證,他們嘗不到狗糞的味道。但孩子們仍然無動於衷。

於是父親告訴孩子們,他們想看的電影就如同這個果仁巧克力蛋糕。我們的思想往往會誘使我們相信一點點邪惡無關緊要。事實上,哪怕是一點點狗糞都能將美味佳餚變成令人作嘔、全然不能接受的東西。父親繼續解釋道,雖然電影行業讓我們相信今天大多數電影老少皆宜,但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現在每當孩子們想要做他們不該做的事情時,父親就會問他們是否想要吃他特製的果仁巧克力蛋糕,他們也就不再提起了。

(選自《環球時報》2006年4月)

1、文中孩子們列舉了想看某部限制級電影的種種理由,請說出其中的四點。

答:

2、文中的父親為了說服孩子們,他採用了一種什麼樣的說理方式?你認為這種方式可取嗎?為什麼?

答:

3、結合全文,說說文中的父親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答:

4、你從這則短文中受到了什麼教益?

答:

⊙博聞廣知

這無疑是一個資訊(即資訊——編者注)爆炸的時代:今天的一份《紐約時代》比17世紀一個普通英國人一生經歷的還多;可用的資訊平均每4年就增加一倍;各種資料、資訊、畫面正排山倒海般湧現,人們已經被迫經年累月沉浸其中。我們每天被動地接受著各種加碼的資訊,在自以為更加自由的同時,卻更加被塑造。資訊改變著我們的認識,甚至讓我們迷失了自我。

我們總讀不完堆積如山的書刊,我們總對一些新事物一知半解;我們剛剛才明白了“量子力學”,又被深奧的經濟學原理搞得一頭霧水;別人早已在電子商務領域幹得熱火朝天,我們還在用傳統的商業手法苦苦掙扎……為了在同行業間生存,甚至在社會中立足,我們被迫追趕每分鐘都在膨脹的知識,但我們的腳步總追不上週遭的變化。

在浩瀚的資訊面前我們感到極度的恐慌和精神焦慮,我們感到了人的渺小和無力,害怕在如潮的資訊中滅頂,害怕被這個多變的時代所遺棄。

我們需要跳出資訊的泥潭。

資訊時代是為能運用資訊的人而預備的。那些把一切資料的碎片都當做資訊的人不可能正確的運用資訊;那些把一切有用和無用的東西都往腦袋裡塞的人也不可能成功運用資訊。只有對你真正有意義的資料才稱得上資訊,其他的都是垃圾,只會讓你更加無知。也許我們都有過這樣的“超載健忘症”,聽完一場毫無意義的演講,我們不僅沒有記住一個字,反而連車停在什麼地方都忘了。

我們攝取新的資訊,是為了將其組合到舊有的知識和經驗中去,獲得更佳的結構,而不是為了裝點門面,甚至全面否定對自我的認識。

何況資訊充斥著陷阱,有的是資訊製造者帶來的麻煩,更多的則是在傳播通路中的異化,面對撲面而來的種種資訊,如果不加分析、理解、取捨而“照單全收”,必將造成資訊對你的嚴重傷害。

富蘭克林說:一個飽讀詩書的蠢材往往比一個無知的蠢材更蠢。

我們完全可以從資訊焦慮中解放出來,將其還原到個人的興趣、工作的需要、正確的生活經驗以及完全溝通的“常識”層次,以“自己的方式”去看待和處理問題。我們沒有必要附庸風雅,也沒有必要吹毛求疵。

在資訊的大海里,如果你想做海綿,企圖吸乾所有的海水,無異於痴人說夢;不如做快樂的游魚好了,自由地吞吐海水,汲取所需,摒棄所廢。

讓資訊為我所用,而不是自己被資訊所左右,才能從資訊焦慮中徹底解放。

鑑賞·評論

魚,我所欲也 陋室銘

⊙收穫平臺

一、默寫《魚,我所欲也》第一段“魚,我所欲也,……故患有所不闢也”。





















二、回答問題:

1.為下列加點字注音。

一簞食,一豆羹( ) 蹴爾而與之( )

惟吾德馨( ) 苔( )痕上階綠

談笑有鴻儒( ) 無案牘( )之勞形

2.孟子在《魚,我所欲也》中,把 比作魚,把 比作熊掌,由“舍魚而取熊掌”類推出 的主張。這裡運用了 的論證方法。

3.《陋室銘》開頭二十四字,實寫的是 , ,虛寫的是 , , , 。這裡寫山寫水,是為了與 進行類比,寫仙寫龍,是為了與 進行類比,以表現自己和陋室的品位不凡。

4.劉禹錫以古聖賢自況,將陋室與 進行類比,以表現自己生活情趣的不俗。文章以陋室德馨起筆,以景幽、友高、事雅描繪 。

三、下面是《陋室銘》的譯文,閱讀後回答問題。

山不在於是否高峻,有了神仙就會著名。水不在於是淺是深,有了蛟龍就有了靈性。這是一處簡陋的房子,唯有我的美德滿室香馨。石階上綴著苔痕點點,窗簾上映著草色青青。說說笑笑有淵博的學者,來來往往沒有無知的白丁。可以在這裡調絃撫琴,可以在這裡參讀佛經。沒有庸俗音樂騷擾耳膜,沒有案頭文書勞累身形。就像那南陽的諸葛草廬,好比那西蜀的揚雄書亭。孔子說得好啊,君子居住的地方,哪有什麼簡陋丟人?

①譯文中,詞序與原文不同的句子是:

②譯文把原文省略句補充完整的句子是:

③譯文將原文隱含意義直接顯示出來的句子是:

⊙發展空間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①在中國的大西北流傳著一句話,叫做“胡楊3000年”:生而不死1000年,死而不倒l000年,倒而不朽1000年。

②在大西北那些環境最惡劣的地方,生長著虯曲蒼勁的胡楊樹。放眼望去,有的似駱駝負重;有的如龍蛇蜷地;有的似獅虎雄踞;有的如駿馬嘶鳴。有的雖然肢斷骨折,匍匐在地,卻依然掙扎著,試圖挺起不屈的脊樑。站在它的面前,你的心靈會接受莊嚴與神聖的鍛打,你會忽然悟徹生命的壯麗與永恆其實是無聲的——無聲無息地成長,無聲無息地壯大,無聲無息地輝煌……

③任何生命要生存、要延續、要繁衍,都會受到來自各個方面和各種各樣的威脅。惟獨胡楊林遇到的威脅是最殘酷無情的。乾旱的荒漠,含鹽量高達百分之十的鹽鹼地帶,就是它生長的地方,就是它的“家”。它必須在夏季酷熱、冬季嚴寒、年降水量只有十幾毫米的惡劣環境下,一天天長大。荒原漫漫,朔風浩浩,戈壁瀚海滿目蕭瑟。一片一片飽經風霜、斜插橫臥的胡楊林,淒涼中含有悲壯,孤寂中注滿巨集闊。

④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胡楊,它的樹幹是優良的建材;它的枝葉營養豐富,是牛羊的佳餚;甚至它的流出的“淚”,叫做“胡楊鹼”的,也可以食用、洗衣、制肥皂;已瀕臨滅絕的野駱駝、黑鸛,世界上罕見的蜂鳥、珍稀名貴的新疆大頭魚全賴胡楊林的庇護而生存……千百年來,它置身荒野,迎戰風沙,堅定地守護著腳下的土地,只知道默默奉獻,從來沒有索取。

⑤面對胡楊林,使人想起艱辛的玄奘、驍勇的霍去病、剛正的林則徐,也使人想起那些正在大西北同惡劣環境抗爭的建設者……一股幹雲豪氣洋溢胸腔:環境的惡劣不算什麼,命定的一切也是可以抵抗的,憑著最強大的忍耐力、最頑強的生命力,就可以成就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偉業。

1.閱讀選文②③④段,按示例填空。

文段②描寫胡楊樹的 外形 ,展現了_______________的特徵;

文段③描寫胡楊樹的 ____________,點明瞭_______________的特點;

文段④描寫胡楊樹的 ____________,突出了 默默奉獻 的精神。

2.從文段②中找出最能體現圖中胡楊樹外形及精神的一句話,寫在下面。

答:

3.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

文段①中“倒而不朽l000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⑤中“千年不朽的偉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選文讚美了胡楊樹,更讚美了具有胡楊樹精神的人,這種寫作手法叫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說一個人的成長需要好的環境,也有人說逆境出人才。結合本文,聯絡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答:

⊙博聞廣知

讀“死”書與讀“活”書

蔣孔陽

讀“死”書好,還是讀“活”書好?看起來,自然是讀“活”書好。讀“活”書,可以聯絡實際,可以活學活用,可以開啟思路,可以進行創造……一些舉一反三的例子,一些科學上的創造發明,莫不是來自讀“活”書,以及善於“活”讀書。

但是,天下任何事情,都要看時間、地點和條件而定。我們現在談的是中學生的讀書。中學生剛剛開始人生的路,他們剛剛學會自己讀書,需要的是牢固可靠的基礎知識,首先要把書讀懂,這樣掌握的知識是可靠的,準確無誤的,就可以終生受用。因此,對於中學生來說,我看與其鼓勵他們現在讀“活”書,不如老老實實地勸他們讀“死”書,或者是先讀“死”書,後讀“活”書。

所謂讀“死”書,是說要認真地照著書本去讀,先求準,後求懂,然後再求用。書上怎樣講的,一個字一個字地認清楚,然後照著去理解。讀“死”書,就是要抓住書中的形、音、義,把形認準,把音讀準,把義理解準,然後準確無誤地把書中的話記準、背準、用準。我主張中學生讀“死”書,就是鼓勵他們要在書內用功夫。要把書讀進去,真正讀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裝懂。

我這樣講,是從我個人的切身感受出發的。首先,我有感於“四人幫”時的“假、大、空”,給我們的學風和文風所造成的危害。其次,我總結了過去的失誤,年輕時,我讀書,喜歡從興趣出發,強調讀“活”書,結果許多基本知識都還沒有搞通,就自以為是,誇誇其談,以至什麼都沒有真正學到。年紀大了,回首往事,不勝懊惱。所以,讀書先要讀“死”書,有了讀“死”書的基礎,然後再讀“活”書為佳。

古人說:盡信書,不如無書。讀書的終極目的,是要把“死”書讀活,讓書發揮作用。“死”、“活”之間,相互為用,相互補充。我們強調讀“死”書,但又不拘泥於讀“死”書。“死”與“活”,都是對人而言的。人要書“死”,書就“死”;人要書“活”,書就“活”。這就叫“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善讀書者,手中都有一把開啟書籍奧祕的金鑰匙。書籍是死的,金鑰匙卻是活的。“死”與“活”的關係,大概有如書籍與金鑰匙的關係。我們先要有書籍,然後金鑰匙才能發揮作用。只有漂亮的金鑰匙,又有什麼用處?因此,談讀書,就得先讀書。

活動桌面

選擇一題,與同學合作完成。

一、2007午5月,班級要開展以“感思母親”為主題的班會課,活動時間為40分鐘。現在由你來負責這項活動方案策劃,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

(l)結合活動的主題,用簡練的語言擬一條宣傳標語以營造氣氛。(不超過20字)

(2)你將如何開展這次活動?試寫出活動的步驟。

二、閱讀下面材料,參照示例,為洪戰輝寫一段頒獎詞。

事蹟:殷順民,男,60歲,浙江省榮軍(榮譽軍人的簡稱)醫院休養區護理員。自1971年5月參加工作以來,他把當好一名榮軍男護理員作為一輩子的理想與追求,日復一日地為癱瘓的榮軍洗臉刷牙,餵飯送水,翻身擦澡,端屎倒尿,不怕髒,不怕累,一干就是35年。這麼多年來,幾乎每一位去世的榮軍臨終時都是由殷順民來陪伴著走完最後人生的。2005年,殷順民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勞動模範”,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頒獎詞: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卻鑄就了不平凡的人生和事業,讓我們看到了另一種祟高和偉大。不求名,不為利,榮軍的需要成了他工作的理由。三十五年如一日,譜寫了男護理員工作的華麗篇章。在他身上閃耀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洪戰輝,湖南懷化學院的一名在讀大學生。在12歲那年,家庭裡發重大變故:父親瘋了,親妹妹死了,父親又撿回一個遺棄女嬰,母親和弟弟後來也相繼離家出走。洪戰輝稚嫩的肩膀過早地壓上了生活的重擔。從讀高中起,他就把這個和自己並沒有血緣關係的妹妹帶在身邊,一邊讀書,一邊照顧年幼的妹妹。他謝絕一切捐助,靠做小生意和打零工來維持生活,並把妹妹帶到自己上大學的異地他鄉上學,如今已經整整12年!2005年被評為“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頒獎詞:

  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練習題答案

精品賞讀

9 一個人需要多少土地

⊙收穫平臺

一、略。

二、1、執著、貪婪等,可以有不同的看法。

2、內心世界波瀾起伏:恐懼——焦急——失望——希望——夢想即將實現的驚喜。3、言之成理即可。

⊙發展空間

1、本文以“落日”為線索,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眷戀和熱愛。

2、文章寫了五種情況下的落日,各自的特點是:①戈壁落日,一身鬼氣;②雲海落日,飄忽柔曼;③平原落日,一成不變,④大海落日,生分不遂意;⑤家園(田野、丘陵)落日,親切溫暖(溫和、柔軟)。

3、眼睜睜看它又帶走一份歲月,英雄終將遲暮的惺惺惜惺惺,想到死的同時就想到愛。

4、從全文看“落日”只是行文的線索,作者愛“家園落日”的根本用意在於愛“家園”,因而把描寫重點放在了那些最能體現家園特色的景物上,這些景物更具體地體現了作者愛家園的情懷。

5、對家園的熱愛、依戀是一種與生俱來、生死如一、永難割捨的情感,是無法也不需要用生硬的道理說清楚的。家園就是“我”心中的太陽,這更體現了作者對家鄉熱愛的強烈的思想感情。

⊙博聞廣知

1.略。

2.示例:B 認為影響自己閱讀文學名著的原因是“沒時間”的同學有105人,佔被調查人數的49%。 一是學生課業負擔過重,二是部分同學的課餘時間被用來看電視或上網等,擠佔了閱讀名著的時間 。 C 認為影響自己閱讀文學名著的原因是“不喜歡”的同學有38人,佔被調查人數的18% 。 這部分同學大都沒有養成讀書的習慣,未能從讀書中獲取教益和樂趣。個別同學有欣賞趣味低俗化的傾向。

3.略。

10 黑 羊

⊙收穫平臺

一、略。

二、略。

⊙發展空間

1. xuān xiè 出自內心的剪裁、創造

2. 使瀏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從四個方面說明:講究亭臺軒榭的佈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近景遠景的層次。

3. 絕不講究對稱

4. 或者是重巒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

5. 描寫、議論。例:有幾個園裡有古老的藤蘿,盤曲嶙峋的枝幹就是一幅好畫。通過描寫、議論使“蘇州園林栽種和修剪樹木也著眼在畫意”的特徵解說得更加突出。

6、前者指代:高樹與低樹俯仰生姿。落葉樹與常綠樹相間,花時不同的多種花樹相間。後者指代:沒有修剪得像寶塔那樣的松柏,沒有閱兵式似的道旁樹。

7. 雖然有花牆和廊子間隔著,實際上並沒有完全隔開。人們站在某個地方,不僅能看見花牆和廊子內的景緻,而且透過鏤空的花牆和無牆的廊子,看見更多,更深,更遠的景緻。

比較·探究

世間最美的墳墓 椰子樹與平等

⊙收穫平臺

一、略。

二、1、A、其之所以最美,是因為樸素的墳墓裡面埋葬著一位品格高尚的偉人,一位給人類創造巨大精神財富的偉人。B、樸素。

2、外在美與內在美統一。表現了逝者淡泊名利的品格與墳墓的外觀和諧統一,再綴以鮮花形成一種樸素美。墳墓的平凡普通與偉人的英名似乎不相稱,但這正是作者立意之所在,普通中蘊含偉大,對比中使人發現一種不同尋常的精神力量(淡泊名利),這也正是文章打動的基礎之所在。

3、語言:文字簡潔,行文樸素,簡樸的語言寫樸素的墳墓。語言深摯動人,感情熱烈濃厚。寫作手法:排比、比較、襯托、白描。排比:“它只是樹林中的一個小小長方形土丘,上面開滿鮮花,沒有十字架,沒有墓碑,沒有墓誌銘,連托爾斯泰這個名字也沒有。”(突出托爾斯泰墓的樸素)比較:“老殘軍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崙的墓穴,魏瑪公侯之墓中歌德的靈寢,西敏司寺裡莎士比亞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樹林中的這個只有風兒低吟,甚至全無人語聲,莊嚴肅穆,感人至深的無名墓冢那樣能劇烈震撼每一個人內心深藏著的感情。”(用那破倫、歌德、莎士比亞的墳墓來進行比較,從反面來襯托,說明這些偉人的富麗堂皇反不如托爾斯泰墓的樸素振撼人們內心深藏的感情。)白描:(文字簡練單純,不加渲染烘托的寫作手法。)本文是一篇寓情於景的散文,藉助於對景物的描繪抒寫個人情感。例如:“夏天,風兒在俯臨這座無名者之墓的樹木之間颯颯響著,和曖的陽光在墳頭嬉戲;冬天,白雪溫柔地覆蓋這片幽暗的土地。”(A: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活潑的景物可增添一點生氣和溫暖的色彩,使讀者不僅感受到“嚴肅”,更感受到美好、動人。B:墓地周圍的自然與其他墓地的奢華裝飾形成對比,更顯示出墳墓的樸素。C:通過對自然景物的動態描寫反襯出墓地的寧靜。以上答案僅供參考,能說出一兩點即可。

⊙發展空間

1、有他們喜愛的演員; 別人都在看; 隱含的色情內容從未在影片中直接出現; 語言優美;特技效果精彩; 故事情節緊張刺激(答4點即可)

2、運用類比的說理方式。形象地說明人們的思想往往會誘使人們相信一點點邪惡無關緊要,從而達到說服孩子有些電影和雜誌不適合孩子們看的原因。因此,這種方式是可取的。認為不可取的,言之成理即可。

3、是一個善於耐心、仔細的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具有一定的教育智慧的形象。

4、略。

鑑賞·評論

魚,我所欲也 陋室銘

⊙收穫平臺

一、略。

二、1. dān cù xīn tái rú dú

2. 生(生命);義(正義);捨生而取義;比喻、類比,對比。

3.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陋室 陋室 吾

4.有仙之山,有龍之水 唯吾德馨

三、①石階上綴著苔痕點點,窗簾上映著草色青青 ②可以在這裡參讀佛經 ③君子居住的地方 ④略

⊙發展空間

1.虯曲蒼勁 生存環境 殘酷無情 作用(或價值)

2.有的雖然肢斷骨折,匍匐在地,卻依然掙扎著,試圖挺起不屈的脊樑。

3.不腐爛 永遠流傳,不會磨滅。

4.託物言志(或借物喻人)。

5.圍繞其中一方面談,言之有理即可;如能結合兩方面辯證地談更好。

活動桌面

一、1、(1)答案示例:①媽媽,您辛苦了;②世上只有媽媽好;③母親,人生的第一任老師;④誰,報得三春暉。

2、如感恩現身故事,說說你的親身故事等等。各個步驟最好有時間的安排。

二、當他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就對另一個更弱小的孩子擔起了責任,就要撐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學會友善、勇敢和堅強。生活讓他過早地開始收穫,他由此從男孩變成了苦難打不倒的男子漢,在貧困中求學,在艱辛中自強。今天,他仍然文弱,但精神上他從來是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