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我要的是葫蘆第二課時教案

校園 閱讀(1.71W)

一、複習匯入

我要的是葫蘆第二課時教案

師:上節課咱們認識了一種可愛植物,你們還記得麼?你知道它的用途麼?(音樂聲中匯入,師生簡單交流) 1、師:音樂動聽麼?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學習了生字新詞。下面請同學們好好讀一讀生詞(指名讀) 葫蘆自言自語掛在慢慢地 奇怪鄰居好哇盯著瓜藤

二、講讀課文

1、通讀全文。 思考:課文有幾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麼內容?(根據學生回答引出可愛的小葫蘆(他的小葫蘆是什麼樣子的)小葫蘆落了為什麼?(長了蟲子,不聽勸告)抓住重點句子體會,串講全文) 2、指導朗讀第一段。 (語氣:喜歡、可愛的。) 過渡:多麼可愛的小葫蘆,最後種葫蘆的人得到葫蘆了嗎?請我們一起讀最後一段。 3、理解最後一段。 思考:小葫蘆最後怎樣了?為什麼呢?你們想知道嗎?那麼我們一起到書中找原因。 這樣設計可以激勵學生主動去探究原因,從而自然過渡到二、三段的學習中。 4、小組使合作理解第二、三段。 ①討論:那個人為什麼沒有得到葫蘆呢? ②比較以下句子的語氣有什麼不同,體每組兩句話的意思。(課件出示)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 (意思一樣語氣不同,第一句比第二句語氣重。) 有幾個蟲怕什麼? 有幾個蟲不可怕。 (意思一樣語氣不同,第一句比第二句語氣重。) ③分角色朗讀第四段中的對話。 ④從他們的對話中你感覺到什麼? 引導性思考: ①種葫蘆的人錯在哪裡? (首先,他不懂葉子和果實的關係,葉子長了蟲子,他認為沒有必要去治。其次,他不鄰居的勸告。) ②種葫蘆的人看到小葫蘆都落了,會想些什麼? 這部分教學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和討論的空間,藉助錄影幫助學生理解原因。 5、續編故事。 第二年種葫蘆的人又種了一棵葫蘆。這一回他更精心地照顧它們,不但澆水、施肥,還注意治蟲,最後他得到了又可愛又多的葫蘆,他高興極了。 想象一下種葫蘆的人以後怎樣做呢? (說一說) 6、拓展《揠苗助長》

三、課堂總結

學習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麼?今後我們在生活中也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絡,避免犯種葫蘆人的錯誤。

教學反思 《我要的是葫蘆》這篇課文簡短精悍, 一類字二類字一共12個生字。(第一課時教學中,我重點指導學習葫蘆,讀好輕聲。在教學其他幾個生字時,先讓學生自己把生字讀一讀,再安排他們同伴互助學習生字,然後向老師彙報,得到同學幫助的生字是哪幾個?有的學生彙報:鄰字讀成了後鼻音,藤盯字讀成了前鼻音,同伴教會了我哇字怎麼組詞。這樣經過學生一彙報,我也就知道這些生字是他們難以掌握的生字了。我再把這幾個生字當做重點,以多種形式反覆地讀,例如:1.指名讀,讀對了大家跟著讀,同時表揚小老師,你真棒!,2.組與組之間比賽讀,3、男女比賽讀,4、開火車讀。經過趣味性的強化記憶,學生最終掌握地比較好了。這樣的生字教學效果使我自己很滿意。) 當學生和文字接觸之後,我提問:可愛的'小葫蘆為什麼會落呢?我設計以此問題為突破口,採用變序閱讀法,先學習第一自然段和最後一自然段,再朗讀中間兩段,感悟問題的原因: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而不管葉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間是有密切聯絡。他所犯的錯誤可以從他的語言看出來。在教學時讓學生抓住文中人物的語言朗讀體會,並進行分角色朗讀,理解課文內容。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應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性都不一樣,就應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不刻意追求所謂的標準答案。 我在教學《我要的是葫蘆》這一課時,採用角色換位學習體驗。你如果也是種葫蘆的人,看到葉子上長了蚜蟲,心裡有什麼感受?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有的說的慢條斯理,有的以急切的語氣來勸告書中種葫蘆的人,有的以葉子和葫蘆的關係來用科學道理講給書中種葫蘆的人聽。這樣的角色換位體驗學習法,使學生說出富有個性化的語言,思維也得到了發展。 在品讀感悟2、3自然段時,我對種葫蘆的人只要葫蘆的思想,帶領學生更加深入體會。我抓住人物的語言,人物的神態動作來教學。如文中的盯就是那個種葫蘆的人眼裡只有葫蘆的集中表現,加以品析。在這個環節,我先讓學生帶著問題(這麼可愛的小葫蘆為什麼會一個一個都落了?)自由讀課文,然後交流談論;當學生談論到那個人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才導致的後果時,我追問:那個人為什麼不給葫蘆葉治蚜蟲,不聽鄰居勸告?學生回答後,引出關鍵詞句:有幾個蟲子怕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和盯的品析。 最後進行分角色朗讀練習。先讓學生自己選擇,你想讀什麼角色的內容,然後老師和不同層次的學生對讀,再讓男生和女生對讀,接著讓學生分小組分角色讀課文,來讀出那位種葫蘆的人滿不在乎的語氣,和後來不聽鄰居勸告,結果沒有收到葫蘆後悔的語氣。學生讀得興趣盎然,對課文也非常熟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