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關於老師的讀後感

校園 閱讀(2.16W)

當我讀完《做最好的老師》時,讓我感受到了李鎮西老師的與眾不同,裡面容納了他的教學事例,從他自己的身邊的故事講起,句句誠懇,實實在在,每一節都讓我很感動。最讓我震撼的是李老師對教育工作的熱愛,毫不保留的全部奉獻給學生。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這句話人人皆知。在我走上教師這個崗位志強,我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怎樣做才能做到最好的老師? 用李鎮西老師的話說,“最好”是相對的,因為這是永遠沒有止境的追求——從這個意義上說,“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我們經常會說:“最大的敵人就是你自己。只要你不斷的去戰勝自己,不斷地去超越自己,你就會進步的很快,就這樣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就會不斷地向“最好的老師”境界靠攏。

關於老師的讀後感

作為普通教師的我們,只要我們每天都在進步,每天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更好,久而久之,許多更好組合在一起就會變成最好的。李老師還說到老師的尊嚴是學生給的,是啊,只有當我們尊重別人的時候,別人才會尊重你。現在每個孩子都非常的愛面子,自尊心很強,作為老師如果我們當眾批評他的話,就會傷到他的面子,會讓他形成逆反心理。所以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我們要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場合給予教育,千萬不能傷到他們的尊嚴。 通過讀《做最好的老師》一書後才認識到:要做到一個有“愛心”的老師很難,教育上的愛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中氛圍。合理運用,會把自己的`愛很自然的貫穿在我們教育的每一個環節,感染每一個學生。

我知道我現在不是最好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爭取每天多讀些書,每天都有點進步,每天都做得更好,每天都比前一天有進步,我想我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

2.

通讀郭思樂教授的學術專著《教育走向生本》後,我不禁心頭一震。回顧從教數年的教書生涯,酸甜苦辣一時難以述說。我曾經有過理想,有過追求,有洶湧澎湃的滿腔熱情,有沁入心脾的職業成就感;但更多時候是對教育教學上師生位置的迷惘,以及教學效果不盡人意的陣陣痛楚。我不禁問自己:何謂師道?是傳道、授業、解惑那麼簡單嗎?

郭思樂教授說:“身為教師,我們用語言來影響學生,用環境來助育學生,用活動來培養學生,但就是沒有辦法像裁縫、理髮、做牙那樣隨意對其進行剪裁、修剪、打磨。教師只不過是學生自主發展的服務者和僕人。”由此可見對師者的要求可不能停留在教學層面上的傳道、解惑,而是要對學生作更具深遠意義的創新意識的挖掘。那麼,如何當好學生的服務者和僕人?本人體會有三:

一、 服務者和僕人讓我想到微笑,微笑使世界變得美好。

無論從現代教育倫理學的觀點還是從教育心理學的觀點,都無可置疑地要使學生在今天的學習中感到興奮,感到幸福。幸福的日子使人聰明,幸福的感受能使人超越智慧。學生的幸福感來自學習上的積極參與,以及不斷被別人認可、欣賞。這一切主要靠老師用情感去挖掘、去點燃。一臉甜甜的微笑,一個輕柔的手勢,一束關愛的目光,一句暖人的讚語無不令學生賞心悅目,歡欣鼓舞。我們在教學中多一點親切,多一點包容,多一些鼓勵,多一些讚美,凡此種種,不也是一種高境界的教育藝術嗎?

二、 服務者和僕人讓我理解任勞任怨,任勞任怨不是最好的服務,懂得撥動學生的情感才是師道的真諦。

我們固然要把知識和技能傳給學生,然而只有他們在這些知識和技能產生過程中付出真情實意,他們才會產生刻骨銘心的愛,因為這是由他們自己的心血浸養的,是聯絡著他們的神經和血脈的。在英語教學中,英語語言的交際性決定了如果沒有情感基礎,或者積極情感不足,語言是蒼白的,教與學就像隔岸觀火,似乎各自在紙上談兵。很難想象,一個整天處於被動應付、機械訓練、簡單重複等枯燥乏味學習中的學生,能夠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能夠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世界,能夠用自己的頭腦去辨別是非,能夠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自我。因此,作為服務者,我們應當開啟情感的發動機,以參與求體驗,以創新求發展,尋求心靈的共鳴和思維的共振,達到內心的澄明與眼界的敞亮。

三、 服務者和僕人讓我更好理解角色轉換和人文關懷。

從情感的角度看,角色轉換是“人文關懷”最好的體現。通過角色轉換,我們就會更好地體味學生的需要,我們就會在解決教育教學問題時換一個角度或多一種方法,從而更貼近學生,更熱愛學生;通過角色轉換,“教學相長”就不僅僅是掛在嘴邊,我們就會更客觀地評價自己的教學工作,更好地揚長避短,從而發揮自身的優勢,創造自己個性化的教學風格;通過角色轉換,我們就會給學生更多人文關懷,少些師道尊嚴,師生感情就會得到提煉、昇華,在情感的意義上,真正做學生髮展的服務者和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