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經典幼教文章讀後感閱讀筆記(通用30篇)

校園 閱讀(5.19K)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經典幼教文章讀後感閱讀筆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經典幼教文章讀後感閱讀筆記(通用30篇)

經典幼教文章讀後感閱讀筆記 篇1

今天,我看了《幼兒園裡無小事》這篇文章,讀後讓我覺得,雖然這是一篇小小的文章,但對於我來說受益匪淺,特別是像我們這群幼兒園裡的老師,這就是對我們工作的真實對照。

在幼兒園,每個孩子都是天真、可愛的,他們對什麼都很好奇,不管是吃的、穿的、玩的、看的,他們都想去嘗試,但是,這種嘗試一但離開了安全的一面,將會變成一件危險的事。比如:中午孩子們睡午覺,動手能力強的孩子會自己脫-衣服,偶爾有孩子把衣服上的拉鍊扯下來玩,老師看見了會讓他把拉鍊交給老師,並幫他把衣服修好,如果因為老師的疏忽,孩子把東西放入嘴巴或塞鼻孔了,後果就不堪設想,難道你能說這是一件小事嗎?

我們班的孩子年齡小,每天穿衣、脫-衣服就夠你手痠。孩子們在活動後內衣汗溼了,你得拿毛巾給他隔汗;洗手時不小心弄溼了袖子,你得給他挽起來;天氣涼了,要給體質弱的.孩子加件衣服;天氣熱了,要給愛出汗的孩子脫件背心……也許有人認為這不就是給孩子換件衣服嘛,小事。要是這樣想就錯了,那可是與孩子的健康息息相關,你能說這是小事嗎?

平時,孩子們在玩積木時,我們的嘴巴總會常常提醒孩子:“積木掉地上了,要撿起來!”聽了這話,或許又有人認為這很平常呀,只不過是幼兒園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是,他可能沒有想到,積木掉地上不乾淨,如果有孩子不小心踩到了可能會因此而摔倒,這難道也能說只是小事嗎?

真的,幼兒園裡的工作看起來都是“小事”,但這些“小事”關係到孩子們的安全和健康,可都是不能輕視的。

所以說,“幼兒園裡無小事”!

經典幼教文章讀後感閱讀筆記 篇2

作為幼兒教師,學習幼兒心理學是自身發展提高的需要,是搞好幼兒教育工作的需要。為了更好的從事幼兒教育,我選讀了《幼兒心理學》這本書。心理學已逐步分化出各個以專門年齡階段為研究物件的分支學科。它主要包括嬰兒心理學、幼兒心理學、青年心理學、成年心理學、中年心理學和老年心理學。

幼兒心理就是研究幼兒的認識能力的發展特點,情緒情感的發展特點。行為活動的目的性及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以及幼兒個性的心理特徵形成與發展的特點。

書中非常細化地從各個部分對發展心理學進行了研究和分析,使讀者更加清晰地瞭解心理學的內容。讀這本書,使我充分體會到作為一個老師的不易以及這份責任感,要更加細心和耐心地去觀察每一個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蹲下來跟他們說話,把自己和學生們看作是平等的對待,用他們的心去思考,去體會。

幼兒多方面的認知發展正如以上提到的這一整個系統的運轉是緊密的,完整的,通過了解幼兒學習的規律,在以後的教學中就可以採用比較科學的方法來進行,讓學生真正的學會學懂。教育是一門關於人性的藝術,同時也是一門關於人性的科學。當我們的教育與“人”走得更近時,學生之於學校、學生之於教師、學校之於學生、學校之於教師、教師之於學生、教師之於學校等種種關係與牽動都將充盈著和諧與愉悅。

通過對幼兒心理學的初步瞭解,我覺得了解幼兒的心理是必要的.,甚至覺得幼兒的心理也是很複雜的。的確,當你真的想去接觸幼兒的時候,你就會感覺到很多現象其實並不是你想象中的那樣簡單,有時覺得很想知道“為什麼”。如果不瞭解幼兒的心理特點,就難以更好的與孩子在一起,要教育孩子,首先就應該瞭解他們。

這本書讓我明白,我們不能用成人的要求去要求孩子,不能將他們看成小大人。他們的心理正處於發展過程中,而幼兒的心理髮展與周圍環境有直接的關係。因此,理解與認識幼兒生活和遊戲的環境的意義十分重要,我們要重視並能夠為幼兒創造一個能使其很好發展的機會。

環境對幼兒心理髮展的影響是無庸置疑的。小朋友們所處的社會,生活水平,生活方式,家庭狀況等都是影響他們心理形成與發展的社會環境因素。在不同的社會生活條件和教育條件下,幼兒心理髮展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通過學習,我對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如何有效地對孩子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特別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應該注意的問題作了思考。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1、注重修煉,調節自我,保持教師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質。

幼兒教師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重要他人。教師蘊含於中、形之於外的良好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始終潛移默化地影響幼兒,對幼兒的人格形成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加強自我的心理衛生保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樹立科學的幼兒觀和教育觀。以健康的人格影響幼兒,以寬巨集的胸懷愛護全體幼兒,而不只是愛幾個孩子。教師要善於設身處地地體驗孩子們的所作所為,耐心細緻地觀察、瞭解幼兒的內心世界。以真誠、熱愛和關懷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幼兒,做到一視同仁。

2、提高對幼兒理健康的評價能力。

第一,應加強教師的理論知識學習。在工作中我們可以邀請幼兒教育專家來園講座、指導,使教師儘量多地掌握一些心理知識和技巧。為及時發現孩子的心理健康同題和提高教師的評價能力,打下基礎;

第二,為了使孩子在身心上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教師需要具有正確評價幼兒心理健康的能力,學會使用各種方式對幼兒的動作、認知、情緒、人際關係、自我意識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因此,平時可以開展案例分析、研討學習等活動來提高教師的能力。

通過學習和閱讀,我深深感知到,幼兒期是性格特徵和改變顯露的最初階段。環境因素能夠影響著他們個性特徵的形成和改變。幼兒的個性特徵也影響著他們自身在各種活動中的體驗和收穫,並影響著他們與周圍人的交往。作為老師的我們應有意識的創設良好,適宜的環境條件,塑造幼兒良好的個性品質。這是我們作為啟蒙老師最應該注重的方面,多給孩子一些關愛,運用因材施教的方法來教育幼兒,使每個幼兒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經典幼教文章讀後感閱讀筆記 篇3

讀《這就是幼兒教師》一書,確實有很多感慨。的確,做個幼兒教師不容易,但是什麼讓我們仍然堅持在這平凡的崗位上,面對著強大的工作量,面對家長和社會的不理解,堅守清貧,淡泊名利,任雲捲雲舒,皆能寵辱不驚,矢志不移。正如日誌裡寫的“是孩子們的純真支撐我們走到了今天”。

這本書是如此的貼近幼兒園教師的心聲,一個個小故事似一張張似曾相識的笑臉,給我們展開了一幅幼兒園生活的真實畫卷。是的,幼兒園老師是保姆,因為每天有擦不完鼻涕,系不完的鞋帶,甚至孩子們每次入廁都需要老師的陪伴;幼兒園老師是法官,每天都有處理不完的小官司,甚至每天一入夢,孩子們便爭先恐後的擠進夢裡;幼兒園老師是“瘋子”,每天和孩子嘻嘻哈哈的在一起,順口而來的是與年齡不相實際的兒童歌曲,每天與孩子一起摸爬滾打,上竄下跳,忘記了自己的年齡;幼兒園老師是清潔工人,孩子們小,幼兒園又幾乎都是娘子軍,所有的體力活都要我們自己來承擔。但同時,幼兒園老師也是藝術家,唱歌跳舞、彈琴、摺紙、畫畫,十八班武藝樣樣精通;幼兒園教師也是教育專家,因為在家再難纏的孩子,到了幼兒園就會乖乖的聽話;幼兒園老師是設計師,家長園地的佈置,區域活動的設計,樣樣都凝聚著老師的心血;幼兒園老師是媽媽,因為年幼的孩子們需要無微不至的呵護。

聯想到我們班級的孩子們,他們剛入園的時候,在父母的臂彎裡撒嬌,在老師的懷抱裡哭鬧。他們的眼中是迷茫,他們的心裡是膽怯,是對周圍陌生的環境所表現出的惶恐。有的老師的手臂和臉上可能會留下孩子“英勇抗爭”的“傑作”。但是我們的老師仍舊是給孩子親密的安撫,讓孩子看到我們溫暖的笑臉。我們在孩子們的心上撒播陽光,但我們也會得到愛的回報。看著孩子們稚嫩的塗鴉,聽著孩子們甜甜的歌聲,凝望他們活潑自信的背影,還有孩子們一臉的自信與陽光。這讓我們倍感欣慰,苦中有樂。

讀了這本書後,我從表面上看似不滿和發洩的文字中卻感悟到平凡中的偉大,而我能做為一名幼兒教師感到真慶幸。也許當孩子們長大以後,很少有能記起他的`幼兒園老師是誰,但我們給他們的教育,對他們的影響,卻可以延伸到他們長大成人,我想,這就是幼兒教育的魅力所在。

當有一天,我們的韶華不再,當有一天,我們鬢染秋霜,那滿園的碩果定會讓我們陶醉,當我們走下幼教崗位時,我們可以自豪的說:“我們曾為民族的崛起揮灑過汗水,我們也曾為共和國大廈的奠基流淌過心血。”讓未來的才子從我們這裡起步。讓燦爛的太陽從這裡冉冉升起。

幼兒教師,塑造輝煌的未來,托起明天的希望。

經典幼教文章讀後感閱讀筆記 篇4

看了《第一天上幼兒園》,我發現小恐龍貝兒不想上幼兒園,因為她任認為老師會很凶,而且那也沒有她的朋友。而她的哥哥很想上幼兒園,因為奧斯卡上了兩年的幼兒園了,所以他知道幼兒園的樂趣。吃早飯時奧斯卡告訴貝兒:“我會把我的`朋友介紹給你,有熊布魯諾、倉鼠戴奧、狐狸莉莎。”然後貝兒決定上幼兒園。河馬老師一邊歡迎新同學,一邊跟家長說話,然後老師讓其他同學帶貝兒參觀一下幼兒園。媽媽說五點接他們。參觀完他們吃午飯。下午他們一起玩球。對了,貝兒在學校有一個特別的標誌,就是微笑太陽。他們玩得很開心 ,完全沒有感覺到一分一秒過去了,五點媽媽來接他們。貝兒問老師:“我明天可以再來嗎?”老師說:“可以。”回答到家,爸爸問:“在幼兒園裡好嗎?”貝兒說:“太好了,和我今天早上想的完全相反,老師很好,同伴們都是我的朋友。”奧斯卡、爸爸、媽媽都笑了,貝兒也笑了。

看完故事,我想起了我第一天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把握送到老師身邊。幼兒園有許多朋友。我最好的兩個朋友是宇航和陳紅哲。我們三個組成了一個小隊,下了課,我們常常在一起玩。對了我忘說小隊排名了。陳紅哲老大,宇航老二,我就是老三,因為我長得最矮這就是我上幼兒園的第一天,我很開心,也很愛上幼兒園。

經典幼教文章讀後感閱讀筆記 篇5

今天我有幸閱讀了《讓寶寶愛上幼兒園》這本書,這是 董旭花教授和袁霞園長寫的一本關於寶寶入園問題的一本書。這是一本涵蓋寶寶家長從寶寶入園到幼兒園畢業所能遇到的幾乎所有問題答案的“錦囊妙計集”。

它不僅僅是一本教育策略的教育書,這本書裡支撐每一個策略和策略中每每折射出的兒童觀、兒童教育觀是更值得我們熟讀和深思的。 作為母親,我體驗到了和所有父母一樣的甜蜜和滿足,也體驗到了一樣的困惑和掙扎。作為幼教工作者,我幾乎每天都和孩子打交道,和家長在交流。每每看到新生入園時,寶寶撕心裂肺的哭啼、死死攥住父母的衣角頭髮不肯放開的拉扯、用噙滿淚水的雙眼盯著我喊“我要回家,我要找媽媽”的請求以及在個別家長交談中流露出的“該送”還是“不該送”的內心糾結、一天好幾個電話打給我背後的那種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揪心、幾乎什麼也不想幹只要可以在幼兒園的某一個角落看到自己的孩子的內心祈盼等等,一切的.一切是那麼的令人心酸。此時的我,既要擔負起引導幼兒儘快的度過入園焦慮期適應幼兒園生活的責任,又要做好家長工作,隨機的解決家長提出的這樣那樣的問題,幫助家長緩解比幼兒還要焦慮的心態。經過不懈的努力,幼兒適應了幼兒園,可每一個幼兒都會有不同的特點,每一個家長都會有不同的觀點和態度,針對每一個個體都會有需要我們解決的不同問題。這使我們絞盡腦汁,在這本書裡讓我們找到很多教育孩子和向家長解答問題的對策。

經典幼教文章讀後感閱讀筆記 篇6

我園在月初組織全體教職工認真學習了《校車安全條例》,以此進行了深刻的學習及探討。我園雖然沒有校車,但幼兒的安全始終是我們日常工作的重點。幼兒的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的話就談不上教育。因此在全體教職工安全思想達成一致的.情況下,也和幼兒家長進行了交流,嚴格遵守我園的上下學制度。

1、全體教職工嚴格遵守上下學的各項制度,各班教師盡職盡責的做好本班幼兒的接送安全工作。

2、接送幼兒時除要注意個人的儀容儀表外,也要觀察幼兒身上有無攜帶危害健康安全物品,及時交還於家長。

3、委託來接幼兒的人,本班教師應及時與家長聯絡,弄清身份後方可將幼兒交於委託人。

4、副班教師在班主任組織放學時要注意組織未接走幼兒,以免發生幼兒亂跑事件。

5、幼兒連續兩天未到園,教師應主動與家長聯絡瞭解情況,必要時進行家訪。

6、放學時間未到時,不準家長入園(特殊情況除外)。

7、放學後,教師檢查好教室的有無滯留幼兒,待幼兒全部離園方可下班。

8、也提醒家長嚴禁乘坐無牌、無證的車輛接送幼兒上下學。

幼兒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希望。也是我園的希望。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園全體教職工將會繼續把幼兒安全放在第一位,繼續加強幼兒園幼兒安全工作的管理。不斷提高教師及幼兒的安全健康意識,讓幼兒在平時就能很好的意識到安全的重要性。努力將我園辦成讓家長放心,讓孩子開心的安全園。讓孩子們在這裡安全、快樂、健康成長!

經典幼教文章讀後感閱讀筆記 篇7

閱讀了這篇章,讓我覺的時的教育嚴謹又不失活潑。去過日本、看過日本動漫或者瞭解過本的人都知到本人通常都有較好的規則意識、安全意識和群體意識,這些都從小的教育和生治環境的影響息息相關。

舉一個小例子,日本小朋友在過人行橫道時,當訊號燈變綠後,孩子會舉起一隻手緩慢通過斑馬線,然後,過了斑馬線朋友會向停下的'車流鞠躬教謝。(因為小朋友身量小,不容易引起司機的注意,起起手增加高度,提醒過往本輛有小朋友在過馬路)這些好習慣都提由父母家人、在幼兒園由老師在日常生活中點一滴培養出來的,在大了說是整個社會共同培養來的。

在此與大家分享一個我班孩子的小案例,在小六班時,一次放後快下班時,門衛徐師傅來到我們班,問道:那是你們班的小朋友嗎?我一愣,心想,難道是放學後有小朋友在操場上玩的不發回就啦?抬頭往外看去,正看到我們班的揚揚小州友拉著爸色的手離開操場。徐師傅說:“你們班這個朋友真好,真懂事!別的小朋友玩具隨手丟在操場中間就離開了,但她沒玩玩具還和她的爸爸一起幫我把玩具歸類放好,還把地上的餐巾統丟到垃圾桶裡。”

一個擁有良好行為習慣、注意細節的孩子,離不開老師的影響,來的卻在子周圍的環境,家人、老師潛移默化的影響。教育無小事,細節見本心。

經典幼教文章讀後感閱讀筆記 篇8

安全是幼兒園管理的頭等大事,也是幼兒園生存的命脈,校車安全責任更是重大,近幾年,全國各地接二連三的發生校車事故,造成未成年孩子無辜傷亡,叫人慘不忍睹,痛不欲生,所以保護下一代,呵護孩子健康成長必須狠抓校車安全管理,2012年3月28日國務院第197次常務會議通過新《校車管理條例》正式實施。

通過對新《校車管理條例》的學習,從中央到地方都引起了高度重視,讓《條例》落到實處,一方面儘量讓孩子就近入園,另一方面廣泛宣傳交通安全知識,不超載,不超速,發放《致幼兒家長趁車安全一封信》等,完善各種管理制度,加強校車司機的管理和學習,對校車司機的駕齡,駕駛資格進行嚴格考核後方可上崗,對說有校車都塗上醒目的黃色,行駛的校車放置校車標識牌,並開啟標誌燈,遇到阻車校車可以優先通行,並且運載學生的`校車可以停在公交道上。國家從制度上制訂了相關的條例,同時也賦予了校車特權。這些都體現了我們要對弱小生命的保護,更是一種文明的體現,作為我們每一個成人,還需要一份真心的付出,把每一個孩子看成自己的孩子去保護他們。要搞好校車工程,政府在財力上是否也要投入一些?讓那些鄉村的孩子不用出昂貴的坐車費,讓家長出一部分,政府扶持一部分,社會將不是更和諧?作為一個民辦幼兒園園長,一位母親,真心希望以後不會再出現任何的校車事故,不要再讓任何家庭受到傷害。

經典幼教文章讀後感閱讀筆記 篇9

音樂是幼兒園教育不可缺少的內容,它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音樂教育對幼兒來說又是非常重要的,幼兒園開展音樂教育活動的目的在於"初步萌發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在音樂教育活動中,要讓幼兒理解音樂作品,就應該讓他們聽聽、講講、動動,通過他們的聽覺及身體的動作來感受音樂,從而把他們帶進優美的音樂境界中。

音樂活動是幼兒最基本的生命活動、是幼兒把握世界的一種方式、是他們進行情感表達與交流的工具……輕輕的翻開《給幼兒園教師的101條建議》這本書,書中豐富的內容深深的吸引了我。該書分為“目的與價值篇”、“程式與方法篇”、“情景與對策篇”、“問題與研究篇”、“學習與成長篇”五個篇目,在每一個篇目中詳盡地記錄著我們在活動設計、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與解決策略,是一本真正實用的“小寶典”。

在看了這本書之後,其中怎樣教授新歌這一節給我印象最深,它從匯入這一環節詳細的闡述了匯入的一些方式,不同的歌曲不同的年齡段更適合怎樣的匯入給了我很大的啟發。適合表演的'歌曲可以運用動作匯入的方法、歌詞內容簡單的歌曲適合運用歌詞創編的匯入方法等等。其中有一項副歌前置的匯入方法在歌曲《小鼓手》中得到了很好的實踐,在這首歌中採用的副歌前置的匯入方式能很好的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同時抓住了孩子的興趣點,把這首歌的難點解決,會讓活動效果能更好。

經典幼教文章讀後感閱讀筆記 篇10

閱讀幼兒園課程指南我有很多感慨,讀後感想如下:

1、學前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學前教育課程改革要確立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突出幼兒發展的自主性和能動性,致力於為幼兒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要注重早期幼兒的潛能開發和個性化教育,為每一個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條件,為每一個幼兒的多元智慧的發展創造機會;要以素質教育的啟蒙為核心,為所有與幼兒教育相關的團體、個人展示幼兒素質教育的方向和途徑。調整和改變當前學前教育課程過於強調學科要求、缺乏整合、教師中心的傾向,突出課程的有效整合、師生共建與教育個別化的時代要求,樹立“迴歸本真崇尚自然 快樂體驗 和諧發展”的課程理念,遵循“讓每一位幼兒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的原則,構建具有啟蒙性、整合性、開放性特徵的課程體系。

2、通過幼兒園園本課程的實施,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認知能力、技能等各方面發展,使幼兒成為健康活潑、好奇探究、文明樂群、親近自然、愛護環境、勇敢自信、有初步責任感的兒童。課程的具體培養目標是:

(1)初步瞭解並遵守共同生活所必需的規則,體驗並認識人與人相互關愛與協作的重要和快樂。

(2)初步形成文明衛生的.生活態度和習慣,獨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責任感。

(3)積極活動,增強體質,提高運動能力和行動的安全性。

(4)親近自然,接觸社會,初步瞭解人與環境的依存關係,有認識與探索的興趣。

(5)初步接觸多元文化,能發現和感受生活中的美,萌發審美情趣。

(6)積極地嘗試運用語言及其他非語言方式表達和表現生活,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經典幼教文章讀後感閱讀筆記 篇11

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應謹記提高保教和教育質量,促進幼兒身心健康,遵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規規律,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應該按照保育與教育相結合,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實施體智德美四個方面去進行發展,促進幼兒身心發展,同時增強幼兒的體質,促進心理健康,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以及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

教師要尊重幼兒,愛護幼兒,不可變相體罰幼兒。

我們在招生也有一定的要求,我們會按照衛生部門制定的要求來進行招生,每個班招生人數都不相同,幼兒在入園前應當進行健康檢查,合格者才能入園,我們應認真檢視幼兒體檢報告,確保幼兒健康!

幼兒在接送時必須由監護人或委託成年人接送,我們必須有安全意識,掌握基本急救常識和防範避險逃生和自救的方法,緊急情況下優先保護幼兒人身安全,定期組織預防演練,加強幼兒一定安全意識!

幼兒在園每日戶外活動不得低於兩小時,每日體育活動不少於一小時每年體檢一次,關注幼兒心理健康,注重滿足幼兒發展需求,保持幼兒積極的情緒狀態,讓幼兒感到尊重和接納!

這些都是我們一日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通過閱讀《幼兒園工作規程》,使我的幼兒園一日生活流程更加清晰,每件事看似很小但是如果稍不注意就會造成大麻煩,我們應當接近全力去避免發生錯誤,謹記一日工作流程,嚴格按照規章制度進行,尊重每一位幼兒,因為他們都是平等的,讓每一位幼兒在幼兒園生活中都能開心快樂,無憂無慮!這也是我今後工作的目標和方向!

經典幼教文章讀後感閱讀筆記 篇12

首先要創設溫馨寧靜的閱讀環境、寬鬆自由的閱讀氛圍。第一條件是光線好,空間要相對獨立,應設定在靠窗的一角,可鋪上地墊,地墊上放上小凳子、靠墊和毛絨玩具,這樣孩子們可以自由選擇閱讀的姿勢,可以坐在小凳子上閱讀,也可以坐在靠墊上閱讀,還可以抱著毛絨玩具閱讀。總之,在這裡,可以獨自閱讀,還可以自由結伴閱讀,甚至可以和大家共享一本大書,或者一人讀,其他人傾聽。自由自在的閱讀,可以讓孩子們充分享受到閱讀的快樂。

其次要收集多元化的閱讀材料,為幼兒挑選合適的書籍。幼兒的'閱讀不同於成人閱讀,他們尚未達到憑藉書面文字盡心閱讀的地步,所以為幼兒挑選合適的書籍的教師的主要工作,如為大班孩子應挑選一些單頁多幅、情節比較曲折、充滿幻想色彩的童話故事,還有圖文結合的科普刊物,()如《東方娃娃》、《幼兒畫報》、《看圖說話》等,還有科普類書籍,如《昆蟲世界》、《恐龍世界》等,這樣的書籍富有挑戰性,更能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然後也應該投放一些廢舊的圖書和畫報,讓孩子自己做小作者。通過剪剪、貼貼和講講,孩子們從中學做小作者的快樂和自豪。

最後是拓展閱讀區活動,讓閱讀區活動豐富多彩,我們可以開展一些較好的活動,如把好書帶回家,為了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增加親子閱讀的時間和內容,可以讓孩子利用“借書卡”把好書帶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閱讀,這樣使好書充分發揮了作用,讓孩子們有機會閱讀到更多的好書,還可以在閱讀區開闢“好書推薦”欄目,幼兒可以隨時把看到的好書帶過來和大家分享,也可以把自己喜歡的書製作成宣傳海報,把它推薦給班級裡其他的小朋友等。

經典幼教文章讀後感閱讀筆記 篇13

這段時間,抽空看了一下《幼兒園班級管理》一書,感覺受益匪淺。切實,孩子如果沒有上幼兒園的時候,孩子的時間是非常自由的,沒有規矩和規定時間,俗話說:“沒有規矩,難成方圓。”幼兒在幼兒園裡,不僅是有了一定的常規,對孩子的身心也得到了鍛鍊。

書中說到:在兒童方面,教師應該撇棄那種將孩子視為成人的客觀附屬物或“小大人”的觀念,梳理科學兒童觀。在老師的角度看孩子,時常將孩子的行為或多或少的和擺在成人的觀點,以成人的做法來給孩子定位,孩子身心各個方面都需要合理的照顧和保護,孩子應該有主動、自由和充分活動的權利。在教師角度方面,教師應該認識到自己的工作室一項需要童心、愛心和責任心的工作,一項需要全身心投入且必須具有廣博學識的工作。幼兒教師是幼兒健康和安全的`保護者,是幼兒全面發展的引導者,應該受到全社會的關心和尊重。

看了這本書後,感覺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首先應該將自己的自身素質及業務水平進行不斷地提高,在教育技能方面需要具備科研能力,心理諮詢、心理診斷能力,電化教育軟體設計、應用及電腦操作能力,計劃於組織能力,觀察與評估能力,意外事故處理能力。對於小班的幼兒,生活的管理需要知道一切安排要切合幼兒的能力,擬定明確的工作步驟,給予充分時間和重複練習的機會,提供適當而充足的裝置,給予讚賞和鼓勵,持之以恆。

根據這些,我的不足還有很多很多,看來我還有很多方面需要自己去學習,根據書本所講到的和自己實踐所遇到的,進行提醒和反思,並將自己的不足彌補起來,爭取每次都有新的收穫。

經典幼教文章讀後感閱讀筆記 篇14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可見,作為一名教師並不容易,而作為一名深受學生和家長親睞的教師更不容易,其肩負著是無數人的希望和重託。面臨二期課改的不斷深入實施,對新時代的教師也無疑是一次對知識、教養能力、綜合素養的考驗,其中教師對教學活動設計就是一個值得研討的問題。在實踐與反思中,我覺得幼兒園的活動設計,必須以促進幼兒發展為出發點。教育活動設計應適應幼兒水平,對所提出的教育目標,既不可任意拔高,也不能盲目滯後。內容應以幼兒身心發展的成熟程式為基礎,注重幼兒的學習準備。幼兒發展的動力是內部矛盾,活動設計應促進幼兒內部矛盾的產生並解決,促進幼兒儘早儘快地獲得發展。教師不應該把著眼點放在幼兒今天知道了什麼,明天將學會什麼,而應該著重考慮如何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如何使幼兒在活動中學會學習,以及該活動會對幼兒的發展起什麼作用等方面。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的生活化,就是要使幼兒園的教育具有生活的色彩和意義。

要求選擇符合學前兒童學習的生活經驗,把富有教育價值的內容納入教學之中,增加教育的人文精神。眾所周知,對幼兒來說,生長是重要的',他的發展是隨著生命運動而進行的。兒童在自己的親身生活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學習,由此獲得各種生活知識,習得人際交往的經驗,為以後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幼兒園的活動設計,應緊密結合幼兒的生活,遵循生活化的原則。學前兒童的生活是活動,愛活動是學前兒童的天性。活動化原則是指教育活動的設計和組織應以活動為基本形式,其本質是通過調動幼兒積極進行外部活動而引發積極的內部活動。這種內部活動不僅僅是智力運演,也是情緒調節、態度形成、知識結構化過程。

經典幼教文章讀後感閱讀筆記 篇15

今天,我從幼兒園又借了一本名字叫做《小恐龍幼兒園》的繪本,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讀完了這本書。書中講述了一位老師帶領6個小朋友做愛心卡片獻給自己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兄弟姐妹、臨時媽媽還有好朋友的故事。一開始,幾個小朋友都要在老師的幫助下完成,稍有困難就找老師。後來有個小朋友發現老師實在是忙不過來,太辛苦了。於是他們想了個好主意,一起精心做一個大大的愛心卡片獻給了自己的'老師。讀完之後,媽媽說,書中的小朋友們因為一些小事要吵架,雖然做錯了事,但後來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都是好孩子。

爸爸跟我說在幼兒園上學一定要聽老師的話,自己能做的事情要自己做,不能總是依賴別人幫忙。還要學會禮讓、寬容別人,別人有困難的時候,要主動前去幫忙。還要懂得感恩。懂得感謝每一個幫助過你的人。

經典幼教文章讀後感閱讀筆記 篇16

以前從來沒有這樣的深入的去讀《幼兒園指導綱要》。這次我也就利用空隙時間把綱要仔細的讀了一遍,領悟了一邊,我的腦細胞也跟隨著我閱讀的視線,一次又一次的沖刷著,洗禮著,讓我有了更入一步的熟悉,也有了很多的感受和自己的一些見解和想法 。

作為擔任十年的幼兒園教師,深刻體會到:要得到孩子的喜愛,尊重。必須要學會尊重、信任孩子。要用發展,個別差異、全面的眼光來看待每一位孩子。要蹲下來和孩子一起看世界,才能使自己走進孩子的世界,做到真正瞭解孩子,掌握孩子的個性,從而幫助自己更好的來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比如:我們一再說要“蹲下來”看幼兒,尊重幼兒,從形體語言來看,要做到蹲下來是一件不難的事。事實上,在幼兒園很多老師已經在傾聽孩子、與孩子交流、應答孩子、幫助孩子的過程中蹲下身來;而有時往往做法是:從動作上真的蹲下來了,但卻做著訓斥孩子的事,類似這樣,即使老師的高度降的再低,幼兒也不會感到絲毫的`平等,從而影響到教育的實施。不能真正營造了《綱要》所說的“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呢?我認為最關鍵的還是教師要將“心也蹲下來”,“……,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給予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師生互動”(《綱要》)才能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真誠的對待幼兒的精神情感世界。說實話,我也常常會犯這樣的錯誤。再讀《綱要》,我發現我做得遠遠不夠。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細緻觀察瞭解幼兒的行為,用心地傾聽孩子的需要、關注孩子的心理。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教學中,教師蹲下身體傾聽孩子的聲音是將幼兒置於平等地位的基礎,是營造良好心理環境的基礎。正如巴特爾所指出的 “愛和信任是一種偉大而神奇的力量。教師載有愛和信任的眼光,哪怕是僅僅投向學生的一瞥,幼小的心靈也會感光顯影,映出美麗的影象……”

其次,要做到真誠,真誠就是認真、誠懇、關切、不欺騙、不虛假――真誠地對待孩子的提問,真誠地對待孩子的“告狀”,真誠的對待孩子的表達,甚至是孩子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表情;每一點變化,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應毫不吝嗇的給予每個幼兒肯定的態度,關注的目光,鼓勵的話語,盧梭認為兒童具有不同於成人的精神生活“兒童具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們的看法,想法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事情……

經典幼教文章讀後感閱讀筆記 篇17

今天我有幸閱讀了《讓寶寶愛上幼兒園》這本書,這是 董旭花教授和袁霞園長寫的一本關於寶寶入園問題的一本書。這是一本涵蓋寶寶家長從寶寶入園到幼兒園畢業所能遇到的幾乎所有問題答案的"錦囊妙計集"。它不僅僅是一本教育策略的教育書,這本書裡支撐每一個策略和策略中每每折射出的兒童觀、兒童教育觀是更值得我們熟讀和深思的。

作為母親,我體驗到了和所有父母一樣的甜蜜和滿足,也體驗到了一樣的困惑和掙扎。作為幼教工作者,我幾乎每天都和孩子打交道,和家長在交流。每每看到新生入園時,寶寶撕心裂肺的哭啼、死死攥住父母的衣角頭髮不肯放開的拉扯、用噙滿淚水的雙眼盯著我喊"我要回家,我要找媽媽"的請求以及在個別家長交談中流露出的"該送"還是"不該送"的內心糾結、一天好幾個電話打給我背後的那種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揪心、幾乎什麼也不想幹只要可以在幼兒園的某一個角落看到自己的孩子的內心祈盼等等,一切的一切是那麼的令人心酸。此時的我,既要擔負起引導幼兒儘快的`度過入園焦慮期適應幼兒園生活的責任,又要做好家長工作,隨機的解決家長提出的這樣那樣的問題,幫助家長緩解比幼兒還要焦慮的心態。經過不懈的努力,幼兒適應了幼兒園,可每一個幼兒都會有不同的特點,每一個家長都會有不同的觀點和態度,針對每一個個體都會有需要我們解決的不同問題。這使我們絞盡腦汁,在這本書裡讓我們找到很多教育孩子和向家長解答問題的對策。

這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是關於幼兒入園前面臨的一系列問題的解答;下篇是關於幼兒入園後父母在孩子教養以及與幼兒園溝通方面存在的問題地解答。雖然不是父母們提出的所有問題,但是最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如:孩子是不是一定要上幼兒園;孩子愛玩、好動、坐不住,會不會被老師訓斥;如何激發幼兒入園的願望;孩子有病史該不該和幼兒園說;孩子不願意去幼兒園是否可以由著孩子歇兩天再去;孩子回家後經常亂髮脾氣睡覺時還會驚醒哭鬧,是不是在幼兒園受了委屈、孩子去了幼兒園以後老是生病,是不是幼兒園條件差或是老師照顧的不好導致的;孩子在幼兒園到底學什麼,回來怎麼什麼也不說;孩子內向膽小,在幼兒園不愛說話怎麼辦等等,有針對性的做了解答,啟到了很好的啟迪和引導作用。

我會把我所學到的這些經驗應用到我的工作當中,使我的工作做的更加得心應手,我要找到最恰當的方式來教育寶貝;用最合適的語言來解決家長的疑問。願每一個父母都有無限愛和耐心接納孩子,願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到幼兒園生活的樂趣,讓寶寶愛上幼兒園吧,愛上幼兒園就是愛上集體生活,就是健康順利的步入社會。

經典幼教文章讀後感閱讀筆記 篇18

很多人常把教師比喻為“紅燭”、“人梯”、“春蠶”、“鋪路石”,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事業”,其實,起始於辛勞,收結於平淡,這才是我們幼教工作者的真實寫照。

在別人眼中,教師就是知識的使者,愛的化身。我也深知,要當好一名人民教師,尤其是幼兒教師,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它既要有嚴父的教誨,更要有慈母般的溫柔和釣魚式的耐性,要像一個雕塑家一樣,時刻注意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每一個閃光點,然後用自己的感悟,膽大心細地去雕刻每一塊璞玉……於是,乘著《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的航帆,將開啟愛和責任的延續和執著追求。

幼兒園的孩子像剛出土的嫩苗,需要我們“園丁”的呵護和培養。但是,有些事往往事與願違,當你滿懷期待與熱忱,可能換來的卻是一潑冷水……可這種時候,我們老師需要的正是教育的責任感和給予幼兒更多的“愛”。我們如果能夠和孩子“一同哭泣,一同歡笑”,如果在與孩子嬉笑遊戲時,我們老師能夠蹲下身子,放下架子,玩進孩子中間,用愛心融化孩子,時時處處以孩子為重,尊重他、關心他,無疑會被他們視為知心朋友,贏得孩子最純真的心靈,和孩子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以愛育愛”,懂得“愛”比“罰”更有益,那麼我們教育的成功就在眼前。因為有愛,所以感動。

其實我們的一舉一動,一個眼神,一個微笑,甚至一個細微的動作,都有可能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幼兒教師由於工作的繁瑣,孩子的調皮經常會頭昏腦脹,從而引發不必要的衝動,所以我們要養成換位思考的良好習慣,尤其是幼兒教師,更要時時變換自己的角色,站在家長和孩子的'角度去換位思考。我們教師要始終抱著“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的“愛”的心態,在“愛”的道路上才能感染到更多的人。

現在的我,回首以往,每每看到孩子進步後的一張張甜美的笑顏,被愛呵護後的一句句真摯的喜歡,被感動後的一個個甜蜜的親吻和擁抱,讓我深切地體會到了教師“愛”和“責任”對幼兒的影響,我也將本著《標準》中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的理念,繼續向“愛”出發!

經典幼教文章讀後感閱讀筆記 篇19

有幸拜讀了陳鶴琴的《怎樣做幼稚園教師》,一邊讀書我也一邊對這個從事了三年的幼教職業產生了新的認識。書本開篇就說:“教師是最偉大而又最辛勤的雕塑匠,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所負的任務是非常艱鉅的。”看到這句話我很感慨。剛參加工作的時候,許多人不理解我們的工作,認為幼兒園老師不過是帶帶小孩子,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對我們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

陳鶴琴先生理論的精髓是“活教育”。按他自己的說法,“活的教育”就是“不是死的教育”,而“死的教育”就是“書本主義的`教育”。在我看來,“活教育”並沒有準確的定義。我在工作時也嘗試著“活教育”的實踐。我非常強調班上的孩子們“動手、動腦、動嘴巴”。學前兒童大部分還處於動作思維階段,通過鍛鍊動作能力來提高思維能力,同時促進語言的發展。比如,讓幼兒進行開鎖遊戲,先讓他們自己動手嘗試,孩子們一邊嘗試開鎖,一邊思考:怎樣把鑰匙插入鑰匙孔;怎樣開鎖;怎樣轉動鑰匙?嘗試之後,引導孩子們將自己的發現用語言總結出來,之後再次操作。第二次操作時,孩子們的多餘動作明顯減少,開鎖時間減少了許多。

陳鶴琴先生說:“活教育的教學方法也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這一原則我要不斷理解、不斷實踐才會做好。我們班上有一個孩子剛來上幼兒園時不說話,他很內向,既不喜歡和老師說話,也不喜歡和小朋友講話,我每天都和他聊天,即使他不講話,我也會講一些有趣的事給他聽。有一天他早上上學時,主動和我打招呼,說:“老師早!”我知道他在慢慢接受我,慢慢學會和老師打招呼,於是我開始用問他一些他感興趣的事情,告訴他可以點頭或搖頭來回答,慢慢的,他開始會說話並且也願意說了。現在的他改變了,可以主動和老師講話,還可以和小朋友一起玩了。“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這句話,我想,就是這樣體現的。不僅孩子進步了,我也從中得到了啟發,從中我感受到教師的責任是:引發、供給、指導、欣賞。

陳鶴琴先生還有許多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學習的話,比如“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你要兒童怎樣做,就應當教兒童怎樣學”,“鼓勵兒童去發現他自己的世界”。

經典幼教文章讀後感閱讀筆記 篇20

麻雀光憑一張嘴嘰嘰喳喳,從頭到尾都在說窩容易。燕子不厭其煩,認真地講述搭窩的方法,可是麻雀只會評頭論足,不付出行動,直到最後也沒搭出一個窩來。用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這話來形容故事裡的.麻雀是在貼切不過的了,有些事情看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不那麼容易,需要用心付出大量的勞動與汗水,有些人面對不起眼的小事,總是抱著不屑一顧的態度。大事做不來,小事又不願做,袖手旁觀,最終只會兩手空空,什麼也無法得到的。當今社會競爭非常激烈,唯有行動起來,將小事和大事簡單事和複雜事都做好,才能適應社會,否則只會被淘汰。

經典幼教文章讀後感閱讀筆記 篇21

書中闡述了作為一個事業,新教育何以發展的如此迅速?如何從認識到認同,從認同到行動,從行動到堅守,從堅守到信仰。教育實驗是一項細緻而長久的工程,需要通過一代人去影響另一代人,不能急於求成,不能故步自封,要學會等待,要耐得住寂寞。中國教育有許多弊端,新教育實驗要做的就是給教師和學生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個開闊無垠的精神視野,感受生活的豐富與人性的豐厚。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是朱永新先生,在他的推動下,新教育實驗發展迅速。從05年開始,從國小逐步延伸到了幼兒園與國中,近幾年推廣到了普通高中與職業高中。十年的紮實行動與堅守,研發了一系列卓越課程,形成了豐富的研究成果。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增進了教育教學新理念,讓我相信教育的力量是無窮的。

經典幼教文章讀後感閱讀筆記 篇22

在讀完陳鶴琴先生的《怎樣做幼稚園老師》一書之後,我感觸頗深,陳鶴琴先生認為幼兒教師最重要的品質就是“愛”。陳鶴琴先生說過:對兒童要熱愛,一個熱愛兒童的教師,他是會全心全意的為兒童謀幸福,繼續不斷的改進自己的工作,幼兒教師的愛是幼兒教育的基礎,是幼兒教師職業道德的靈魂。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用“愛”去灌溉每一位幼兒,讓每一位幼兒都在老師的關心愛護下健康茁壯的成長。“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種和善而堅定的氣氛中,才能培養出自律、責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學會他們受益終生的社會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學業成績。”

經典幼教文章讀後感閱讀筆記 篇23

參加了喆媽公益閱讀《中國第一套幼兒生活百科》試讀活動,幸運的獲得了《我愛幼兒園》這本書,這是適合我們女兒這樣的託班或者小班的小朋友讀的,書是很厚的紙而且印刷也很好的,顏色很亮麗很正,女兒拿到就愛不釋手,自己看了好幾遍,女兒現在已經認識一千多個字了。然後又讓我一起讀。

這本書寫的是國外的幼兒園小朋友的生活,雖然和我們國內的幼兒園教法和上課的方法有一些不同,但是大體上是一致的。看到這本書,又一下子把我的思緒帶到了2011年9月份女兒剛上幼兒園的時候,由於從小就是我一個人全職帶女兒,所以女兒對媽媽的依賴性很強,第一天去沒有哭,可能還是懵懵懂懂的以為就是去玩了,從第二天開始就哭了,但是我還在狠下心來頭也不回的出去了,每一個小朋友都要經歷這個階段的,包括我也一樣的有這個分離焦慮,那時候一到下午2點我就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的心都懸在嗓子眼了,放學的時候我早早的就等在幼兒園門口,一開門就第一個衝進去,發現女兒揹著小書包還在那裡哭,那個心疼啊,一直哭了一個月到國慶節放假結束後,女兒自己說“媽媽我不哭了,我做操”就這樣女兒度過了她人生第一個困難時期。

現在女兒已經很喜歡她的.幼兒園了,在幼兒園裡各個活動和課程中都能很好的完成,而且還幫忙其他小朋友做手工之類的,做小組長幫助老師管理小朋友喝水和檢查小朋友的鞋子是否穿反等等,經常做老師的小幫手,受到老師和小朋友家長的好評。還參加了園合唱隊,六一兒童的時候代表園去表演節目,還代表班級參加了海曙區運動會倒爬比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兩年的幼兒園生活使寶貝學到了很多知識和技能,也長大懂事了很多,還有兩年的幼兒園生活,希望女兒的每一天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平平安安的。

《我愛幼兒園》這本繪本是一本很棒的親子讀物,最後面還有神祕的藏畫和小翻頁,女兒最喜歡這一部分了,感謝喆媽公益閱讀提供的這麼好的書籍,謝謝!

經典幼教文章讀後感閱讀筆記 篇24

收到滿滿都是愛系列繪本之《我愛幼兒園》,是針對入園寶寶克服焦慮情緒的一本書。雖然寶貝還不到上幼兒園的年齡,但是提前“進入”幼兒園體驗一下生活,對日後入園也是一個很好的指導。

主人公安娜還不到上學的年齡,媽媽提議她該去幼兒園了,安娜的擔心就開始了“誰來幫我穿鞋啊”、“沒人喜歡我怎麼辦”,媽媽安慰道“幼兒園有老師和好多小夥伴呢”。送安娜去了幼兒園,老師薩姆太太的出場,讓安娜寬心了不少,“多漂亮的鞋子,我來幫你穿上好嗎”,並指導“外套掛在這兒”,還給她介紹了一個小夥伴“這是湯姆,他也是今天第一天上幼兒園”,之後薩姆太太帶著湯姆和安娜去找其他小朋友。薩姆太太是一個非常有愛心的老師,她的關心,讓初入幼兒園的湯姆和安娜能比較快地適應。

安娜的媽媽話語不多,但也是一位非常睿智的`媽媽,“在幼兒園做一樣好玩的東西送給我,好嗎?”看似媽媽在給安娜“佈置任務”,實際是讓安娜在幼兒園找到好玩的事情。

另外,在幼兒園找個小夥伴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看,這些泰迪熊一直哭個不停,他們不乖”湯姆說,“可能他們想媽媽了”安娜說。跟初入幼兒園的小朋友的狀況和心理很相似。“我們帶小熊去散步好嗎”,於是他們帶著小熊去了學校好多好玩的地方。薩姆太太還讓他們兩個當小幫手,並誇獎道“你們倆都很能幹”,讓他倆很快地融入幼兒園生活。

幼兒園的生活對所有的小朋友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考驗。所有的小朋友都排隊上廁所,但還是有小朋友尿褲子了;上完廁所要洗手,湯姆忘了把袖子捲上去;老師要求大家安靜地回到座位上去,但是有的還是跑著回去;老師讓大家乖乖坐好,小朋友們還是連蹦帶跳的。在這種“鬧哄哄”的情境中,湯姆和安娜坐在了一起。孩子們唱歌,拍手,還到教室外面去玩,大家都玩得不亦樂乎。

媽媽接安娜的時候不忘問安娜今天做了什麼好玩的事情,安娜說“我交了一個好朋友”,並問到“明天還可以上幼兒園嗎?”

安娜很幸運,她有一個睿智的媽媽和一個有愛心的老師。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可能並不是每個寶寶入園都能碰到這麼好的老師,所以做父母的要提前把幼兒園的生活了解一些,平時有所側重點的鍛鍊。看完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我們的寶寶入園前至少有兩件事情要提前鍛鍊,一是鍛鍊孩子自己換衣服、鞋襪,二是鍛鍊孩子自己交朋友。總之,生活能基本自理,能輕鬆找到一起玩的小夥伴,寶寶入園基本就不成問題了。

另外,這本書還有一個好的地方就是後附英文縮小版,可以念英文給寶寶聽呢。

經典幼教文章讀後感閱讀筆記 篇25

寒假讀書,我選了一本《朗讀手冊》。封面左下角上有一段不起眼的話卻牢牢地吸引住我,“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我以為是指導閱讀技巧的,我們這兩年正在搞閱讀教研,認為他是一本有關閱讀技巧的書。看了幾頁才明白:這是一本指導家長、老師們如何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的好書。我是家長,又是教師,我的責任重大。我期望孩子們能健康快樂的生活,我也希望他們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讓他們愛上閱讀,是我的希望。

工作中經常發現,很多父母總以為給孩子吃好的、穿好的那就是愛孩子。可對於孩子學習上,卻不捨的做出犧牲,這就是我們孩子的悲哀。而《朗讀手冊》卻恰恰交給我們方法,教我們如何激起孩子興趣?如何引導孩子?如何大聲為孩子閱讀。下學期,我想在家長會上建議:愛孩子的父母都看看這本書。

這本書和其他的書有一個最大的`不同之處:每一張解釋有關閱讀中的一方面的各種問題,則是對這些問題的回答。這本書沒有高深的理論,他用最通俗的語言知道我們怎樣帶領孩子閱讀。他有很多的研究資料,讓我們知道這些做法為什麼對孩子的閱讀有幫助。看完整本書,收穫很多。

經典幼教文章讀後感閱讀筆記 篇26

教師是教科研活動的主體。只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動性、積極性,依靠教師,群策群力,教科研活動才能產生更好的效果。反之,教科研活動則難以達到預期的目的。

在以往的教科研活動中,教師常常處於被動的地位,心態與情緒都是很消極的,究其原因有三點:一是教師對教科研活動意義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幼兒園接觸的是3—6歲幼兒,把孩子帶好,用不著花很多精力搞教科研。再說,幼兒教師畢業於幼兒師範學校,雖專業素質好,但理論—功底薄,研究水平低,沒法搞教科研。二是教科研活動形式單一,總是業務園長或教研組長說、念、講,教師則一味地記錄、聽講。三是教科研活動內容經常跟著“流行風”走,外面流行研究什麼,幼兒園也就跟著模仿照搬,不會在分析別人之長和自身特點的基礎上有選擇地吸收,搞得教師隨“風”搖擺不定,興趣不大。

為了調動教師參加教科研活動的積極性,我園著力從以下三方面入手,積極鼓勵教師參加教科研活動,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充分發揮教師在教科研活動中的主體作用。

一、加強思想管理,強化教科研意識。

教育科學研究是運用科學的理論與方法,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地對教育領域中的現象與問題進行研究的認識活動。通過教育科學研究,能探索和認識教育教學規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動教育的發展,因此可以說,教育科學研究是新世紀教育工作的需要,是培養未來人才的需要,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需要,也是教育管理規範化的需要。作為園長,應把教科研放到幼兒園工作的重要位置上,優先考慮和安排,樹立“科研興園”的工作指導方針,加強教科研思想管理,反覆宣傳教科研活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除教師的畏難情緒,幫助教師從教育發展、自身發展的角度去認識理解教科研的必要性,從而喚起教師投身教科研的自覺性。園領導要身體力行,帶動骨幹教師進行示範,結合實際工作,紮實開展教科研工作。如:園領導參與進行了“幼兒一日活動中保教結合思想的滲透”、“如何開展幼兒體育教育活動”、“幼兒珠心算教育”、“幼兒聽讀遊戲識字教育”等研究,從而激發了教師參與教科研的熱情。

二、創設民主、平等、和諧的研究氛圍。

首先,園領導和教研組長作為教科研活動的管理者,應樹立正確的教師觀,尊重教師,瞭解每一個教師的實際水平與需求,允許教師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在教科研活動中,與教師保持人格上的平等,既做指導者,又做平等的參與者,與教師共同研討,虛心聽取意見,及時鼓勵和肯定教師的創見,善於提出教師存在的問題,啟發教師思考。在這種寬鬆、和諧的研究氛圍下,管理者與教師之間心理上的距離縮小了,使教師產生被認同感和自我價值感,樂於無所顧忌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見解。

第二,管理者應從實際出發,瞭解教師研究的需要,以解決教師工作中的難點、困惑為重點,將研究的需要融入教師的需求之中,以教師不斷增長的`需要為研究的“突破口”。我園常採用現場觀察法、問卷調查法和小組討論法來了解教師在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疑惑和對教科研活動內容的意見和建議,這樣確定的教科研活動內容受到了教師的歡迎,因為它切合了教師的實際需要,增強了教師主人翁意識。比如,以前我園的教研觀摩活動,基本上都是由園領導確定觀摩內容與人選,在調查表中,許多教師認為這樣做有一定的侷限性,不利於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因此,園領導根據大家的意見,將指定觀摩與“自報觀摩”結合起來,一方面通過層層競爭選拔,選出優秀教師參加教研觀摩活動;另一方面,對於能力弱一些的教師也要提供機會,通過個別指導,為她們參與教研觀摩活動並取得成功打下基矗

第三,改變以往管理者的“一言堂”、“獨角戲”的教科研活動方式,採用豐富多彩的形式開展教科研活動,注重發揮群體的智慧,集思廣益,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共同研討,提高活動的質量。我園的教科研活動形式有:

1、運用集體學習與自學相結合的方法,組織教師學習研究幼兒教育學、心理學、教育科研知識等基本理論。

2、邀請有關幼教專家來園作教科研專題講座或是現場觀摩,就教師存在和提出的問題進行釋疑與指導。

3、教師圍繞一定主題進行輪流主講,主講人事先要做好準備工作,熟悉主講內容,設計出討論題目,組織大家開展討論,最後並進行總結。

4、經常開展教研觀摩活動,並認真進行評析,提出合理建議。

5、有計劃分期分批地組織教師到南京、上海、蘇州等地幼兒園進行觀摩活動,回來向大家傳達他人的經驗和做法,開展研究和討論。

6、向家長或同行開展教科研成果彙報評比活動。

經典幼教文章讀後感閱讀筆記 篇27

《終身幼兒園》由創新教育領域開拓者,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學習研究教授米切爾·雷斯尼克(Mitchel Resnick)所著。雷斯尼克致力於用現代科技為孩子和成人提供創造性體驗,他提出了創造性學習螺旋及“4P”創造性學習法,旨在撬動全世界孩子創造性思維的百寶箱。

《終身幼兒園》圍繞著創造性學習螺旋(如圖),提出了培養創造力的4P學習法:專案(Project)、熱情(Passion)、同伴(Peers)、遊戲(Play)。下面的讀後感以摘抄了上述這幾個概念中感觸特別深的幾個觀點的方式進行了分享。

專案

專案是創造的基本單位,是體驗和參與創造性學習的全新途徑。當孩子沉浸在專案的創造和製作中時,才有機會成長為創造型思考者。

程式設計是一種流暢的表達方式

程式設計是一種流暢的表達形式,就象寫作一樣。我們學習寫作,僅僅學會拼寫、語法和標點是不夠的,還要學會講故事和交流想法。程式設計也是如此。所以學習程式設計,不僅僅是學習程式設計的基本語法和規則。

在寫作的過程中,我們學會了組織、提煉和反思自己的想法。同樣當我們通過程式設計表達自己的時候,我們也需要學會思考,需要學會如何把複雜問題分解為簡單的部分,學會如何分析問題並解決它們,學會如何優化和完善我們的程式碼。而這些思考過程,就是計算機科學家周以真在2006年提出的“計算思維”過程。

學習寫作,我們不會要求每個人都成為作家,但對每個人來說,學會寫作都是很重要的。程式設計也是如此,作為數字時代的原住民,掌握程式設計,通過程式設計表達,運用程式設計解決問題,對每個人而言都是很有價值的。

教授知識還是在專案中學習

為學生預先制定一個需要掌握的重要概念清單,之後再給他們提供一些經過專門設計的問題、例子和解釋用以教授這些概念,這是大多數教學組織方式。這種方式的學習,學生們往往只是獲得了彼此間毫無聯絡的知識,而且並不清楚為什麼要學習這些知識,也不知道怎樣在新情況下應用他們。

以專案為本的方法,會讓學生們在一個有實際意義的環境中遇到概念,因此知識被嵌入了一個豐富的關聯網路中,學生便能更好地在新情況下獲取和應用知識。而且學生們會對“知識”的看法更開闊,而不僅是把知識當成概念的集合。當學生們一起為專案工作時,他們不僅學到了概念的網路,還學到了一套策略,一套關於製造、解決問題和交流思想的策略。以專案為本的方法特別適合幫助學生髮展為創造型思考者。

學生們在做專案的過程中,會對創造的過程有所理解,他們是在學習如何迭代創造性學習螺旋:如何從最初的想法開始,構建原型,與他人分享,實驗執行,並根據反饋和經驗修改他們的想法。

熱情

興趣和內在動機才是創造和長期堅持的關鍵,“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

對興趣的投資總是能收穫最好的知識

當孩子從事自己感興趣的專案時,他們會更加積極,願意投入更多的時間,付出更多的努力。不止如此,熱情和動力讓他們更有可能迸發出新的想法,發展出新的思維方式。他們對興趣的`投資有了新知識作為回報。

比如有個9歲的三年級女孩正在以動畫形式製作一個關於《夏洛特的網》的讀書報告,為了讓這些動物出現在不同的距離上,她需要學習有關透視的藝術概念,還有關於縮放的數學概念。在孩子們的大多數程式設計創作中,他們必須要搞清楚座標、速度、座標、縮放等,象座標這類抽象的數學概念,通過程式設計創作,孩子們有了很直觀的認識和理解。迴圈、條件判斷、函式、變數、計數器等這些程式概念,也是孩子們的基礎性知識。

當人們從事他們熱衷的專案時,總會渴望潛入並沉浸其中,他們願意連續工作幾小時甚至更長時間,而且幾乎不會注意到時間的流逝,他們進入了心理學家米哈里·希斯贊特米哈伊所說的“心流”狀態,完全沉浸在了活動中。孩子們也一樣,當孩子們在從事有趣的活動時,他們會十分投入地鑽研與這項活動相關的想法和學習。

個性化學習還是標準化課程

個性化學習指的應該是讓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有更多的選擇和掌控權。當學習者擁有更多的選擇和控制權時,學習就可以建立在興趣和熱情的基礎上,從而變得更加個人化,更有動力,也更有意義。

在自主性和結構性之間找到適度的平衡,是創造性學習環境形成的關鍵。而所有學習環境和學習過程都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和結構,難點在於如何找到適當的搭配方式和合理的結構形式。如果結構太多,孩子就無法人事他們想從事的事情;而如果結構太多,很多人就無法想法點子,或不能貫徹實現自己的想法。所以我們需要在學習環境中採用“能夠增強學習者自主性的結構”。我們的最終目標是提供結構以支援和簡化新手體驗,同時仍然能讓新使用者追隨自己的興趣,創造性地表達自己。

內在動機VS遊戲和獎勵

內在動機是創造力和長期堅持的關鍵。教育活動中的積分和獎勵,會像在遊戲中一樣,讓孩子們更有動力去學習嗎?不可否認,獎勵可以激勵人們在短期內改變自己的行為,但長期效果卻大不相同,丹尼爾·平克在《驅動力》一書中描述了這種差異:“獎勵可以帶來短期的提升,就像咖啡因的刺激可以讓你多堅持幾個小時一樣。但這種影響會逐漸消失,更糟糕的是,這會降低一個人繼續從事這個專案的長期動力。”

在涉及創造性活動時,獎勵的效果會更糟糕。獎勵和報酬的誘惑似乎使人們的關注點更加集中了,同時限制了他們的創造力。創造研究專家特蕾莎·阿馬比爾發現在有酬創作的情況下,作品的創造性會降低一些,即使是在對作品沒有任何限制要求的時候,也是一樣。

所以如果教育的目標是訓練孩子在特定時間內執行特定的任務,那麼積分和獎勵可能是一個有效的策略。通過把任務轉變為遊戲,提供點數或者其他激勵措施作為獎勵,人們有可能會更加快速有效地學會執行任務。

同伴

大多數思考過程都是跟他人聯絡在一起的:我們分享想法,從同伴那裡得到反饋,相互借鑑彼此的靈感。

從獨自思考轉向共同創造

從獨自思考轉向共同創造,這種做法更符合當今社會的需要,因為如今幾乎所有工作都需要協作努力,對於那些最重要的社會問題,則需要共同行動。

當人們感到周圍的同伴在關心、尊重自己時,他們就更有可能去嘗試新事物、承擔風險,而風險是創造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於數字技術的進步,開放的好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大,因為數字化媒介不像傳統產品,它可以毫無成本地被複制和傳送到世界各地。新技術不僅極大地改變了人們進行協作的時間和地點,而且改變了同伴在學習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好老師應扮演的四種角色

好的老師需要扮演4種不同的角色才能幫助學生學習,好的老師和輔導員會在催化劑、顧問、連線和合作者這4種角色之間自如地切換。

催化劑——老師和輔導員可以提供孩子加速學習程序的“火花”。當孩子剛開始建立專案時,可以通過展示一些專案示例秋激發他們的想像力,示範種種可能性。一般來說,開放性地提問是老師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的最好方法。通過問正確型別的問題,可以促進學習者的探索和反思,而且學習者還能繼續保持對專案的主動,掌握全域性。

顧問——老師應該成為“幕後指導”,而不是“臺前智者”。在所有情況下,我們的目標都不是“提供指導”或“提供答案”,而是瞭解學習者想要做什麼,並找出支援他們的最佳方式。

連線者——老師和輔導員不可能單憑一己之力就為學習者提供他們所需要的一切支援,因此他們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是把學習者與其他人聯絡起來,幫助學習者找到其他們學習資源,建立一個共享型的學習社群。

合作者——一個好的老師和輔導員不僅要為學習者提供支援和建議,還應該自己做專案,並邀請學習者參與其中。學習者與老師之間相互合作,共同參與專案,這個過程允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間做出不同程度的貢獻。

遊戲

遊戲不需要開放的空間或昂貴的玩具,它是好奇心、想象力和實驗的結合,而創造力便蘊含其間。

程式設計有助於孩子擁抱犯錯,塑造成長性思維模式

創造力並非來自歡笑和樂趣,它來自實驗、冒險和挑戰邊界。為了幫助孩子成為創造型思考者,我們需要創造一個環境,讓他們能夠輕鬆地試錯,並從中吸取教訓。而程式設計活動在這點上相對其他活動,往往會更寬容,如果我們試圖把一塊木頭切成兩半,或者釘在一起,事後往往很難再做出調整,但通過程式設計,當我們發現出錯時,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撤銷我們所做的一切。修復錯誤,做出調整,嘗試新事物,這些在程式設計活動裡都很容易做到。

而且在程式設計活動中,往往沒有失敗和錯誤這些概念,對於程式設計來說,只有BUG。BUG是可以通過運用一定的除錯策略,識別出問題所在並將其修復的。如何運用除錯策略快速定位問題並解決問題,這些技巧對於生活中其它型別的問題解決和活動設計也很有幫助。程式設計是一種擁抱犯錯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擺脫對失敗的恐懼,從而善於試錯、嘗試,這種思維方式正是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所說的成長性思維模式。

模式人和故事人

根據孩子的遊戲風格和學習型別不同,可以把一些孩子描述為模式人,另一些孩子則是故事人。模式人著迷於結構和模式,他們通常喜歡玩積木和拼圖遊戲,故事人則對故事和社會互動更感興趣,他們經常玩洋娃娃和毛絨玩具。

從國小到大學的數學和科學課程,從傳統上來講都是以偏愛模式人而非故事人的方式設計的。這是許多孩子被數學和科學拒之門外的一大原因。這個問題不在於學科本身,而在於它們如何被呈現和傳授。

基於學習者的遊戲風格和學習型別不同,我們需要專注於找出方法,來幫助所有的孩子,讓他們充分發揮潛力,無論他們來自什麼樣的背景,有什麼樣的學習風格。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推薦學習者走出他們的舒適區。在理想的情況下,所有孩子都應該有機會以一種最自然、最舒適的方式與世界接觸,同時也要擁有其他風格的經驗,這樣就可以方便地改變策略。

後語

在本書中,雷克尼斯尼認為所有孩子與生俱來都具有創造的潛能,但是他們的創造力並不一定能夠自行發展,而是需要培養、鼓勵和支援。同時他認為整個教育界都應通過現有的新工具,來開發人身上那古老的創造性內生力。

本書後面還對“如何評估孩子學到了什麼”進行了論點爭鋒,同時也給出了“給學習者的10條建議”,“給家長和老師的10條建議”,及“給設計師和開發者的10條建議”。

如果你想了解少兒程式設計,無疑這本由少兒程式設計之父編寫的《終身幼兒園》,會讓你對少兒程式設計的前世今生及孩子為什麼要學習程式設計會有一個非常全面的瞭解;如果你只是想了解孩子的創造性思維的培養,這本書同樣會非常適合你。

經典幼教文章讀後感閱讀筆記 篇28

寒假中,我認真拜讀了《幼教名師成長案例解讀》一書,書中各位名師的教育觀念、教育行為等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在她們的身上,我發現了教育的智慧,感受到了教育的魅力。孩子是一個個小天使,他們的心靈純潔無暇,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在他們美好的心靈中留下深刻的烙印。作為老師的我們,不僅是孩子生活起居的照料者,更是孩子的引路人,啟蒙者。新的時期,我們不僅要做一名認真踏實勤奮好學的幼兒教師,更要做一名有智慧的老師。

一、更新觀念,豐富知識,順應教育改革。

為了適應新時期幼兒教育工作的需要,我們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培養自我素質,抓緊時間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只有把自己置於廣闊的知識背景下,豐富的'知識底蘊中,才能更好地教育輔導孩子們。因此,切莫以為受教育者年齡小,教育者所需要的知識也可以少一些,而應該倒過來認識:豐富自己的知識不僅現在是,將來也仍然是我們每個幼兒教師的任務。

二、轉變理念,勇於探索,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要適應新時期幼兒教育工作的要求,就必須從知識傳授向引導創新轉變,在總結繼承教育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我們必須徹底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樹立創新意識,探求創新學習的方法和途徑,掌握創新學習的手段和技能,激發幼兒主動接受新事物,培養幼兒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以及培養幼兒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

三、不斷學習,完善自我。

作為育人主體的教師,我們應該在平時的學習、工作中,一方面系統地學習一些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等理論知識,加強自身的人格素養,另一方面要努力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等,學習反映當代世界的新知識,用新的知識不斷充實完善自己。同時,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在繁忙的工作中勤於學習、勤于思考。努力使我們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與時俱進;使我們的教學方式、教學方法與時俱進;使我們的自身素質和業務水平與時俱進,成為一名智慧型教師。

經典幼教文章讀後感閱讀筆記 篇29

閱讀了《幼教名師成長案例解讀》後,許多不同時代的幼教名師的經歷深深的打動了我。像吳佳瑛老師,她是全國幼教著名的的教師,在她被記者採訪的時候,她說了這麼一句:我不會當一個經常批評孩子的老師。這話讓自己觸動很大,這就像那一句名言:優秀的孩子是誇出來的。她對於孩子是真心無私的愛,這是一種很高尚的情懷,但最讓自己敬佩的是她的專業素養和大量的知識儲備,她對於信念理想的執著堅守和對提高素質修養的與時俱進。

還有楷模名師石利穎老師,她說北京市第五幼兒園是最能鞭策她成長低幼兒園,是這個良好的環境滋養了她,讀到這自己也無比的感謝自己工作的幼兒園以及曾經工作過的幼兒園,是它們培養了自己的成長,是這些幼兒園幫助自己學會了學習,學會了研究,是這些良好的環境滋養了自己,讓我有了明確的目標,享受到了職業所賦予的幸福感,就像是石利穎老師的第五幼兒園培養了石利穎老師一樣,它們也默默的培養著自己。石利穎老師說:微笑是她送與孩子們的第一縷陽光,她要讓孩子們感受到老師期盼她們的到來,感受到老師愛他。是的,微笑是老師給予孩子的安全訊號。

石利穎老師還說,人有喜怒哀樂是非常正常的,我自然也有心情不好的時候。這話說道了我們當幼兒教師的心理去了,誰說我們教師就不能有情緒?不過石利穎老師也說了:我偶爾心情不好的時候,我會轉移注意力,不去想不開心的事情:會帶孩子們進行音樂運動類活動,改變心情:如果不開心的事與孩子有關,就努力改變自己的想法或策略,不要一廂情願的逼迫孩子達成自己的期望。是的,我們教師可以有喜怒哀樂,可以有心情不好的時候,但作為教師,我們要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絕不能把任何的個人不愉快的情緒發洩到孩子的身上,這是作為一個教師的最基本的素養。特別是這本書裡案例以及案例的解讀,給予自己很大的幫助。在《幼兒成長的四個關鍵期裡》一章裡的《個性的萌芽期》裡有個《富有個性的圈圈》的案例,像這種案例在幼兒園裡是很多的,有時候我們碰上了這樣的案例,有部分的孩子你哄哄他可能就好了,但有小部分的孩子卻是你怎麼哄也無濟於事。所以在讀了這案例之後再看看案例解讀,自己的專業知識也往前邁開了一步,知道了幼兒時期是兒童個性的萌芽期,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在嬰兒期所表現出來的個性差異也明顯的表現出來。

因此,在這個個性初步形成的階段,對幼兒就非常的關鍵,有一些富有個性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表現出霸道、好強、以自我為中心,缺少與同伴之間友好相處的經驗,也不知道控制自己的慾望和行為,更不懂得諒解和謙讓別人的特點,而這些特點也是絕大多數幼兒具有的。因此,在幼兒的自我意識形成期中,幼兒教師及家長要重視幼兒個性的培養和塑造,使之行程良好的個性,作為教師要能夠抓住這個關鍵性的時期,指導幼兒處理好與其他小朋友之間的關係,幫助他們組織豐富有趣、有益的活動,提供必要的裝置,讓幼兒在與小朋友們的共同活動和遊戲中,增長知識、開闊眼界,感受友愛、守紀、勇敢、助人的快樂,從而促進幼兒良好個性的正常發展。

除了《幼兒成長的四個關鍵期》,《幼兒教師與幼兒成長的關係》也讓自己警醒了一下。在平時的教學中,有大部分的幼兒上學時會哭鬧或是為了給予孩子一個美麗的心情,作為教師的自己會想法設法的轉移他們的注意力,誇讚他(她)穿來的新衣服、新鞋子很漂亮,這種方法往往很奏效,哭鬧的幼兒會很快停止,很配合的拽拽衣角,抬起小腳讓老師看。久而久之,孩子們也把炫耀自己穿新衣服、新鞋子當作吸引教師和小朋友的手段了。在這《幼兒教師與幼兒成長的關係中也肯定了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第一,會助長幼兒的攀比的心理。第二,也會讓孩子誤會:自己穿新衣服、新鞋子會博得別人的誇讚,從而忽略了自己還有很多值得讚美的地方。所以,看了這章之後,自己知道了如何引導孩子正確的對待事物,是幼兒教師必須要應對的問題。在以後自己不誇讚孩子的衣服、鞋子有多漂亮,而是誇讚他們穿得有多麼的乾淨,整齊:不去誇讚他們長得多麼地漂亮,而是誇讚他們有多麼的聰明能幹、多麼的'樂於助人。

在這名師案例解讀中,幼教名師黃翠萍老師給我們分享的案例是一位叫濤濤小朋友的奶奶誤會了老師的事情,在個案例中,我看到了名師對於自己職業的認識:

(1)端正自己的工作態度,認真做好自己的工作。這是成為名師最重要的一條,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對得起把孩子交給我們的家長。案例中,黃老師用自己的舉動告訴年輕的老師們,應該如何做,才是一個幼兒教師對職業的認同,對職業的理解。

(2)要能受得了委屈。在工作中,我們會承受來自多方面的壓力,有時是家長的,有時是上級的,有時是孩子們的。但無論是哪個方面,幼兒教師要學著受得了委屈,這樣才能給對方和自己緩衝的機會,讓後面留有餘地。

(3)要學會反思。一味的向前衝,不是名師的特點,要在做過之後反思自己的得失,由此才能成長的更快。

(4)做事要細心。幼兒是花朵,需要教師細心的呵護,因此,幼兒教師這職業,細心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其程度要求遠高於其他的行業。

在這一本《幼教名師成長案例解讀》中,名師們的案例各不相同,但他們卻有著共同的品質,那就是善學、樂教、執著、細心、付出、愛,幼兒園教師的質量決定這幼兒教育的質量,高素質專業化的幼兒園教師隊伍是高質量教育和兒童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所以我們每一位教師都需要不斷學習,努力提高,敬業執著,奉獻付出,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努力實踐,保障兒童身心健康成長。

經典幼教文章讀後感閱讀筆記 篇30

幼兒教師,在有些人看來無非是帶帶孩子,一起玩玩不出安全事故就可以了,其實作為幼兒教師的壓力和責任還是很重大的,都說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從起初的國小教育到後來的學前教育再到胎教,可想而知,一個人的早期教育是何等重要的。

我們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首先自己應該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給與肯定和認可,必須徹底的轉變那些舊的教育觀念,樹立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為了幼兒去創設一個真正自由活動的發展空間,讓他們能合理地去探索自己的發現,去發展自己的心智,成為一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幼兒。每個孩子在適齡時都會選擇進入幼兒園接受學前教育,其實在孩子在上幼兒園時,也許不是每個孩子都自願的,我們可以想象在小班的時候,幾乎每個孩子第一次來園都是哭得淅瀝嘩啦,離開了父母的陪伴,進入一個嶄新的集體進行活動,對幼兒來說也是一種新挑戰,他們會不適應,而家長都是懷著同樣的目的,風雨無阻的把孩子送到幼兒園,那麼作為引導者和施教者,我們老師應該做到哪些呢?這本書很好的詮釋了幼兒教師的作用,我們的教育目的是使得孩子能適應集體生活,獲得粗淺的知識,學習思考問題的方法等等,作為引導者就得為他們創設美好的學習環境和自由發展的空間,為他們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讓他們在適宜的環境中獲得最大程度的提高,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想每個人的初衷都是希望能尊重每個孩子,看著他們在幼兒園中玩的開心,學的愉快,能夠健康發展,順利成長,沒有一個老師會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是無視每個孩子的興趣和愛好的,教師都在努力卻變得使孩子不喜歡上幼兒園,這個是什麼原因呢?我想是因為現在獨生子女越來越多,很多孩子在家裡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任性慣了,他們有自己的.個性,教師不能完全將自己的觀點強加在別人身上,更不能主觀決定一切,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問題。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點,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探索發展,讓他們的潛能在有趣的活動中得以發揮出來,而教師只能是一個觀察者,對每項教育活動都要進行認真而仔細的觀察,教師還是一個引導者,瞭解和熟知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能適當並且合理地引導他們去接受和掌握該有的知識和能力,讓孩子喜歡上幼兒園,同時也能在我們教師的正確輔導下更健康更快樂的成長。

我想,作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必須向自己的專業化發展,在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中瞭解幼兒的本質和他們的需要,幼兒的學習,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才能為孩子提供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