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數學課堂教學反思(通用15篇)

校園 閱讀(3.19W)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麼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課堂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數學課堂教學反思(通用15篇)

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篇1

什麼是一堂真正的好課,怎樣才能上好一堂課,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教學反思,並在反思中提高,這才是解決好以上問題的一個重要的前提。

通過生活中的事例,解釋某些數學知識的產生及發展過程,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讓學生真正領悟其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才是我們真正要做的。而“歸納”是數學思想和數學能力很重要的一塊,“操作猜想”這一形式對培養學生的歸納思想與能力所起的作用更是妙不言。例如講a:b:c=7:5:3,可設a=7k,b=5k,c=3k,但是學生不懂,設a=3k,c=7k,我舉例:父親:哥哥:妹妹=7:5:3,就很容易理解了。

引用生活中的數學例項,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學生對數學具有良好的興趣和動機,在數學學習中獲得快樂和享受,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通過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創設情境,能滿足學生對外界新穎事物的心理需求,使學生到好奇和興奮,同時,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可以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學生的思考過程具體化、形象化,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和慾望,例如講反比例函式:80條魚,2只貓吃,平均每隻貓吃40條,4只貓吃,平均每隻貓吃20條,8只貓吃,平均每隻貓吃10條,x只貓吃, 平均每隻貓吃y條,y就是x的反比例函式。

在教學中,運用所學數學知識來解釋人類及自然界的一些常見現象,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應用的廣泛性,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數學學習應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新教材的編寫中列舉了一些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例子,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更進一步地觀察生活、收集素材,給學生提供一些更有趣、更有價值的例項。學生從數學的角度來解釋人類社會生活及自然界的許多現象,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絡,瞭解到數學的價值,從而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在教學中,運用所學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數學在人類社會生活中發揮的重大作用,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體會到了數學的價值,更明白了知識的獲得不僅僅在課堂,更在豐富多彩的生活、社會實踐中,從而打破沒有感情的數學定理,冷冰冰的數學公式,沒有靈魂的數學符號。學生從中也能真正意識到:人人都應該學習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應該獲得必需的數學。

新知識的建構、拓展、運用,並不意味著學習的結束。否則,我們就會錯失一個提高的良機。此時,要引導學生歸納本節課的知識與方法,反思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關鍵所在,比較和概括不同方法的共性、個性,反思他人或自己思路受阻的原因、錯誤的原因,反思各自的認知轉化與心得體會。

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篇2

國小一年級的學生,都是剛剛入學的兒童,天真爛漫,愛說愛動,對自己的行為約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課堂上,有時要玩一會兒與學習無關的東西,說一些與課堂無關的話。傳統的教學思想把這些特徵視為影響學生學習的缺點而加以約束,限制學生“動”,強制聽課,有的甚至還認為是患了“多動症”。上課不專心聽講,老師批評,家長責備,他們上課時像是被捆住了手腳,束縛了思維,完全處於被動地位,一堂課下來,又苦又累,從小產生厭學情緒。

新教材的內容設計非常貼近兒童的生活,以兒童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數學的思想方法,學習內容和練習的設計非常注重童趣,如果我們上一年級課的老師,能夠讓孩子們一上學就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小培養起他們的強烈的求知慾、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學習習慣,對孩子們來說,將受益匪淺。

因此,我認為國小一年級數學教學首要的任務應該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愛學、樂學了,上課也就會認真了。同時,我們教師要注意營造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影響學生,學生喜歡你這個老師,這樣學生就會喜歡這門功課。當然,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方法很多,講故事只是其中一種,我們平時都在有意無意之中已經在用,如果能用好數學故事,讓數學故事走進我們的課堂,對數學的教學將會錦上添花。

學生喜歡聽童話故事,也非常喜歡講童話故事。因此,有趣的數學故事就經常走進我的課堂。數學故事不僅深深吸引了學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數學知識,而且在講數學故事的過程中,還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使學生深受故事的感動和啟發。一年級的學生在上學之前,幾乎天天都接觸童話故事,在故事中有生動的情節,豐富的情感,他們非常喜歡聽故事。在課堂上故事的魅力依然不減,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一大法寶。

小朋友學習“0的認識”的時候,上課一開始就用故事匯入:“小朋友們,你們聽說過小貓釣魚的故事嗎?今天老師就給大家講一個小貓釣魚的故事。有一天,陽光燦爛,貓媽媽和小貓揹著魚竿高高興興地來到小河邊釣魚。貓媽媽非常安靜的坐在河邊,聚精會神的在釣魚,小貓也學貓媽媽的樣子,坐在貓媽媽旁邊釣魚。一會,貓媽媽就鉤到了一條大魚,而小貓這時候看到飛來一隻美麗的蝴蝶,就跑了過去抓蝴蝶,結果沒有抓到。然後又回到河邊釣魚,過了一會,貓媽媽又鉤到一條大魚,而小貓又看到了一隻蜻蜓,又跑去抓蜻蜓,結果還是沒有抓到。再回到河邊釣魚。……誰能幫老師把這個故事講完?”

學生們個個爭先恐後,你一言、我一語,繪聲繪色地講了起來。有的說小貓不專心釣魚,最後一條魚也沒釣到,有的說小貓玩累了,以至於釣魚時睡著了等等,總之當太陽下山了,要回家的時候,貓媽媽釣到了好幾條大魚,而小貓一條也沒有釣著,“兩手空空、垂頭喪氣地回去了”。生動有趣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每個學生,我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了兩隻水桶,一隻裝著5條大魚,另一水桶空空的,讓學生數一數貓媽媽釣了幾條魚。小朋友在數貓媽媽和小貓釣到的魚的只數時時候,“0”也就順理成章的被學生接受了。

在最後,我還讓學生說一說小貓這樣做好不好,讓他們懂得要認認真真的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道理。

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篇3

初聽“生命教育”,我的理解是,關愛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能開心的學習,不放棄任何一個所謂的差生,同時珍愛生命,關愛生命!

通過學習理論、親身實踐、聽課評課等活動,我認為生命化課堂不是一種教學模式或教學方法,而是一種教育理念、一種教育思想。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通過創設寬鬆、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和交流討論,讓課堂上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1、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讓學生感受數學來源於生活,然後引導學生在熟悉的問題情境中經歷探究問題的過程。2、恰當的小組合作。3、有效的提問貫穿課堂。陶行知先生說:“發展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在教學過程中,課堂提問是一項設疑、激趣、引思的綜合性教學藝術。有價值的提問可以說是“有效教學的核心”。 4、加強變式訓練。在數學學科的課堂教學中,理解和運用知識都是課堂必須完成的教學任務。,引導學生以“型別 方法”夯實基礎,以“模式 變式”訓練能力,通過先學後教,當堂訓練。使學生的思路更加寬廣。

生命化課堂實施以來,如何從以往的“知識課堂”迴歸“生命課堂”,上一節既能實實在在落實教學知識,又能促進學生生命和諧發展的數學課,這是我們一直致力追求的目標。回顧自己的探索之路,我想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反思自己如何構建“生命化課堂”,讓學生的思維之花在課堂上綻放生命的光彩。

一、轉變教師角色,使之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

在生命化課堂中,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組際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課程中經常採用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這些組織形式就是為學生創設了合作交流的時間,同時教師還必須給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充足的時間,調控教學,照顧差異,發現“火花”。教師與學生之間既可以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也可以通過表情、動作來實現交流。

二、實施分層教學,關注學生健康成長。

“教育教學工作要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面向全體學生,教書育人……”。只有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生命成長,才算實現了“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我逐步形成了“學生個體分析、學習目標分層、作業分層、評價分層”四步分層教學法:

(1)首先我參照學生的學習成績、態度、能力等因素,將學生大致分為三層,並將三層學生交叉編入學習互助小組,以後的學習目標要求、作業佈置、課外輔導、評價都依據這次的分組情況進行佈置。

(2)根據“因材施教”的理論,針對不同的學生設定適合他們自己的教學目標。

(3)分層佈置作業,實現作業的個性化、多樣化。具體型別有:鞏固性作業、研究性學習作業、作業“自助餐”等。

(4)在評價方法上,實行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變“縱向評價”為“橫向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法,分層對學生進行評價。分層教學拓寬了優生的學習領域,激發了良好生的學習潛力,樹立了合格生學習的信心,真正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長足的發展,使整個課堂充滿活力。

三、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引導學生主動探索。

新課程倡導教師“用教材”而不是簡單的“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要對教材知識進行重組和整合,選取更好的內容對教材深加工,設計出活生生的、豐富多彩的課來,充分有效地將教材的知識啟用,形成有教師教學個性的教材知識。既要有能力把問題簡明地闡述清楚,同時也要有能力引導學生去探索、自主學習。

四、注重學法指導,激發學生興趣,把課堂還給學生。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在授課的過程中主要從“明確目標”、“質疑問難”、“觀察比較”、“解決問題”四個方面教給學生學習方法。首先給學生分發自學學案,指導學生辨別重難點及學習目標,其次引導學生想方設法解決重難點,並跟已有知識進行比較,加強對新知識的理解,最後遇到疑難問題先自己獨立思考,實在無法解決再在學習小組內共同探討解決,或上課時集體解決。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讓學生愉快有效地主動學習數學,關鍵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有動力。

把課堂還給學生,給他們多留一些自主探索學習的時間。規定課堂三個“三分之一”,即教師講解時間不能超過總時間的三分之一,學生自主探索時間和鞏固應用時間不少於三分之一,並把這一規定作為課堂是否達標的重要指標。同時也給學生留下了一些創造的空間。

在探索“生命化課堂”的道路上,我一路走來磕磕絆絆,有過挫折和磨難,但更多的是學生帶來的驚喜。正所謂最大的付出,又是最大的收穫!以後我將不斷的學習、反思,不斷的充實自己、積累經驗,在實踐中去感悟新課程理念,讓生命化課堂綻放光彩。

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篇4

結合前人的教學經驗,我覺得高效課堂就是給學生一個自己的舞臺,給老師一種新的希望,給學校一個美好的未來,從自己內心到對數學課堂教學有以下反思:

一、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實現課堂高效,必須下足課前準備功夫,備課不是簡單地寫教案,而必須備教材、備學生,不僅要花功夫鑽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充分考慮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問題,對於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認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慮,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設計應急方案,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甚至提前走進教室,與學生交流一會,也應考慮在其中。

二、課上需要嚴謹的結構和輕鬆的氛圍。

1、良好的教學匯入將是高效課堂的引擎。

就像一部精彩的電影,頭三分鐘,你就得抓住學生的心。有人這樣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的確,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能源,有了它,學生就可以積極地汲取知識,完善自己的能力,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教師應精心設計課堂的匯入,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並充滿了疑問和期待。

2、精彩的學習過程就是高效課堂的核心。

高效課堂不僅關注教師講得多麼精彩,更加關注學生學得多麼主動。有效教學要求學生的學習過程要充分體現3個基本持徵: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在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上,我們首先關注學生的參與狀態,關注學生課堂活動參與的廣度、形式、時間及效果;在學生學習的合作性上,要有多邊、豐富、多樣的資訊聯絡與資訊反饋,整堂課有著適度的緊張感和愉悅感;在學生學習的探究性上,要把教師的外部教導轉化為學生的內源性動力。

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在用心與自己交流。師生通過相互的交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在課堂上要時時瞭解學生的心理,知道學生想什麼,為什麼會這樣想,並讓學生敢於質疑、善於質疑,敢於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要使對話成為課堂教學的常態,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中生成的各種資源,形成後續的教學行為。讓動態成為常態,讓生成成為過程,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得到激發和提高,這要求教師有超強地駕馭課堂的能力。

3、細節的準確處理就是高效課堂的潤滑劑。

教師要懂得微笑。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期待是通過微笑來傳遞的,而學生會在這種愛的感召下,受到鼓舞,從而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往往是喜歡某一位教師而喜歡他的課。上課時,多給孩子一點微笑,多給孩子一些關愛,讓每個孩子都感到教師喜歡自己,要學好這位教師所教的課。

教師要善於鼓勵。一個輕鬆愉悅的課堂離不開學生的積極投入,而學生的積極投入又離不開老師的鼓勵。所以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善思多問,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允許學生"別出心裁"、"標新立異",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經常鼓勵,讚美學生,每個人都喜歡別人的讚美,這是一種天性。人們常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往往教師的一句不經意的讚美,會給學生開闢了另一片天地。這樣做既拉近師生的距離又開啟了學生的思維。

教師要注重差異。高效課堂的教學要面向全體,不放棄每一位學生,尤其是後進生,他們更需要鼓勵和得到教師的關注。因此教師應當實施分層次教學,把整體教學目標分解為層次目標,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強化學習方法的指導,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和能力。

三、課後需要認真的反思

總之,高效課堂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實踐模式。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將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我們要踏踏實實地研究“高效課堂教學”,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合理運用控制論的原理,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礎上。

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篇5

在課堂教學中常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問題:學生精力不集中、對一些難以理解的數學知識不願多做思考、提問題時只有少數同學舉手或是得到一問一答式的回答等等。面對這個現實,我覺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設愉快的學習氣氛,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挖掘他們潛在的能力,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興趣。

承認學生在思維與表達上有差異。首先允許思維慢的學生有更多思考的空間,允許表達不清晰不流暢的學生有重複和改過的時間,更重要的是允許學生有失誤和糾正的機會。所以當我提出一個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時,先不急於讓學生回答,而是讓他們考慮幾分鐘後舉手回答……這樣避免反應慢的還沒有想到而反應快的已經說出答案。使學生處在民主、平等、寬容的教學環境中,確保他們擁有自由支配的時間和主動探究的心態,常常品嚐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使產生他們創新的慾望,勇於創新,善於創新。

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篇6

數學課堂,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決定著質量的高低,通過本次研修學習,本人認真地反思自己過去的教學工作,現總結如下:

一、數學課堂教學的基礎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對課堂教學具有指導作用,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教學設計要考慮到學生、教材、教師的因素,而這其中,學生是主體,我們要突出這個主體,圍繞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教學策略,同時要貫徹數學新課程標準,在仔細研究教材的基礎上,充分研究學情,然後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在教學計劃中,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前導,確定教學目標的原則有以下一些:主體性原則,即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在教學目標的陳述中,主語應該是學生;生成性原則,在教學中,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都有一系列的變化,教學設計中要將這種變化表達出來,使課堂教學的參與者心中有數,使課堂教學有的放矢;全面性原則,教學目標設計應該涵蓋三個領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些目標的設計是教學設計的關鍵,設計時要有層次性,做到一般目標和個別目標相結合,還要確定適合學生個人特點的目標;層次性原則,教師確定教學目標既要同一要求,又要區別對待,要探討不同水平學生學習數學的思維規律,使制定的目標符合學生實際和《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另外,問題的設計,教學流程的設計,練習、習題的設計也是必須的,這裡不一一贅述。

二、以問題為主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

問題是數學教學活動的源泉,是思維的起點。學生的問題意識表現在對問題的發現、探究、解決、交流和反思,教師在情景中設計問題,激發學生去探索問題,在探索中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引發更深的問題。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以問題為出發點,設計有效的問題來幫助學生開展數學學習,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具體的操作中,問題的設計是很關鍵的,問題的設計要符合學生實際和課堂教學內容,有效的數學問題是在學生最近發展區之內提出的,能夠啟用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思考問題,有效的數學問題是任務型的,具有驅動力,能使學生在問題的驅動、引導下進行自覺的思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利用有效的問題來引導學生學習,這些問題是清晰的,連貫的,有層次性,啟發性的,難易也是適中的,會顧及到不同層次的學生,讓學生在質疑、探索中去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一定意義上講,問題的有效性決定著學生的成長,決定著學習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以問題為主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能力提高的問題。

三、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地調控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會發現,隨著時間的推進,學生的注意力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教師要注意對這個變化進行調控,使得學生的注意力始終圍繞著學習任務來變化,這時候,我們就要根據實際情況改變我們的教學方式,因此,一堂課的教學,教法是靈活多變的,但是在這個多變過程中,教師的啟發引導始終是不變的,教師要用良好的教學語言來引導學生,用趣味性的語言調節課堂氣氛,把學生的情緒始終調節到教學任務周圍,讓他們保持良好的興趣來進行學習,這樣我們才會讓數學課堂教學更加高效。當然,在課堂調控中,節奏的把握也很關鍵,要讓學生在聽、說、做、思多個方面進行有計劃的變更,使得學生的思維狀態能夠有較長時間保持在最佳,這樣我們才能使學生學的有效。

四、堅持自我反思是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

下課鈴響起,教師的教學活動並未結束。教師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對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不斷提高自我素養。課後反思是教師教學實踐活動中的重要環節。教師在課後對教學的哥哥環節進行認真細緻的分析和思考,對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和學生的表現及教學的成敗進行梳理,反思學習內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還需要哪些方面的補充;學生的學習是否有效,教師的組織、引導、點撥是否恰當,等等由此研究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教學反思中要寫自己教學的成功之處,也要寫不足之處,分析成功的原因和造成失敗的原因,以便以後引以為戒。另外也可以寫課堂中應急處理的事件,更要寫學生的創新,看看課堂上學生有哪些出人意料的表現,有哪些新的想法。最後,教師反思再寫“教學設計”,通過對課堂的深刻反思,改進自己的教學設計。當然,教學反思要及時,要具體,還要堅持不懈。

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篇7

一、教學觀念上反思

課改,首先更新教學觀念,打破陳舊的教學理念,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懂得還不等於己知,理解還不等於知識,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識,還必須思考。”作為新課程推行的主體——教師,長期以來已習慣於“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而傳統的課堂教學也過分強調了教師的傳承作用,思想上把學生看做消極的知識容器,單純地填鴨式傳授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結果事倍功半。新課改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師生互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學生在老師引導下,主動積極地參與學習,獲取知識,發展思維能力,讓學生經過猜疑、嘗試、探索、失敗,進而體會成功的喜悅,達到真正的學!所以,現在教師角色的定位需是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基於對學生的觀察和談話,“適時”地點撥思維受阻迷茫的學生,“適度”地根據不同心理特點及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思考問題,“適法”地針對不同型別知識選擇引導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學中的反思

教學中的師生關係不再是“人、物”關係,而是“我、你”關係;教師不再是特權式人物,教學是師與生彼此敞開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的對話過程。在成功的教學過程中,師生應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他們一起在參與學習過程,進行心靈的溝通與精神的交融,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反饋的資訊,反思“出現這樣的問題,如何調整教學計劃,採取怎樣有效的策略與措施,需要在哪方面進行補充”,從而順著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著最佳的軌道執行,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

教學時應注意,課堂回答問題活躍不等於教學設計合理,不等於思維活躍,是否存在為活動而活動的傾向,是否適用所有學生,怎麼引起學生參與教學。

教師必須圍繞教學目的進行教學設計,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精心設計,啟發學生積極有效的思維,從而保持課堂張力。設法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後再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學生只有經過思考,教學內容才能真正進入他們的頭腦,否則容易造成學生對老師的依賴,不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有時我們在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自以為講清楚明白了,學生受到了一定的啟發,但反思後發現,自己的講解並沒有很好的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只是一味的想要他們按照某個固定的程式去解決某一類問題,學生當時也許明白了,但並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性的東西。還有,教師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時,也應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課堂教學秩序有利於教師“教”和學生的“學”,要引導學生學會傾聽,並加強學生合理表達自己觀點的訓練。

三、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反思。

就上面講到的初高中數學存在巨大差異,高中無論是知識的深度、難度和廣度,還是能力的要求,都有一次大飛躍。學生有會學的,有不會學的,會學習的學生因學習得法而成績好,成績好又可以激發興趣,增強信心,更加想學,成績越拔尖,能力越提高,形成了良性迴圈。不會學習的學生開始學習不得法而成績不好,如能及時總結教訓,改變學法,變不會學習為會學習,經過一番努力能趕上去;如不思改進,不作努力,成績就會越來越差,當差距拉到一定程度以後,就不容易趕上去了,成績一差會對學習喪失興趣,不想學習,越不想學成績越降,繼而在思想上產生一種厭惡,害怕,對自我懷疑,對學習完全失去了信心,甚至拒絕學習。由此可見,會不會學習,也就是學習方法是否科學,是學生能否學好數學的極其重要的因素。當前高中生數學學習方法還處在比較被動的狀態,存在問題較多,主要表現在:

1、學習懶散,不肯動腦;

2、不訂計劃,慣性運轉;

3、忽視預習,坐等上課,寄希望老師講解整個解題過程,依賴性較強,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不會聽課,如像個速記員,邊聽邊記,筆記是記了一大本,但問題也有一大堆;有的則一字不記,只顧聽講;有的學生只當聽老師講故事時來精神等等;

5、死記硬背,機械模仿,教師講的聽得懂,例題看得懂,就是書上的作業做不起;

6、不懂不問,一知半解;

7、不重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而對那些偏、難、怪題感興趣,好高騖遠,影響基礎學習、不重總結,輕視複習。

對於我們農村中學,大部分是居於中等及以下的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數學思想方法差,思維能力、運算能力較低,空間想象能力以及實踐和創新意識能力更無須談說。上面所談到的學生問題表現尤為突出,因此教師需多花時間瞭解學生具體情況、學習狀態,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進行指導,力求做到轉變思想與傳授方法結合,課上與課下結合,學法與教法結合,統一指導與個別指導結合,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只有憑藉著良好的學習方法,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篇8

一、做得較好的方面。

1、不侷限於教材,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適當重組教材,做到能對教材進行靈活運用。例如:在教學“第幾”時,我拋開教材中靜止的畫面,利用教室中活生生的資源,讓全班學生一起來參與活動,學生興趣很濃厚。先讓學生一起準備好,我說:“第一排”。那麼第一排的學生就迅速的站起來。在說第幾排的時候,營造一種緊張的氣氛(把“第”字拖長聲),使學生注意力集中,在遊戲中充分體會第幾的概念.

2、要信任學生,一年級的學生一樣具有無限的創造潛能。只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他們的創造潛能是無限的。如教學“6的組成”時,學生不僅能總結出5種組成方法,還會把5種方法併成3種。又如,在教學完0~10這11個數字,我讓學生編一套操來形象的展示這11個數。可以用身體,手等。在第二天的彙報交流時,我驚喜的發現了學生巨大的創造能力,每個數字在學生的深動演繹下變得活靈活現。

3、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教學,如在教學“分類”時,學生通過對房間裡的東西進行分類,發現可以按顏色分、按大小分、按用途分、按形狀分、按材料分等。同時,學生又對分好類的東西放在哪裡有各自不同的見解。分鞋子時,學生把皮鞋放一層,涼鞋放一層,並能說出人按高矮來排隊時,矮在前,高在後。學生把分類思想與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充分體驗了分類的用途、好處和分類帶來的方便。

二、不足。

1、我雖然在師範的學習中學習了較多的`理論知識,也看了較多的課改書籍,理論上明白該怎樣做,但在實施中往往還會變樣,很多在書上介紹的教學方法照搬到現實教學中並不適用。雖然思想開放,也大膽嘗試新的教法,但在課堂組織方面顯得有點無力,秩序不是那麼好,學生一聲高於一聲,做什麼的都有,再好的教學設計也無法實施。在本學期我試過用嚴厲的教學態度,也試過用溫柔可親的教學態度。但效果都不持久,在下學期,我也許應該運用“嚴”和“鬆”並重的教學方法和態度,但何時“嚴”何時“鬆”是我作為新教師要在今後幾年裡好好探索和把握的。

2、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還不夠,我希望是在一年級能用到課件的課都用課件演示生動的教學過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這樣,課堂紀律也會好很多,但是由於時間的問題,我所做的課件都比較簡單,無法真實再現生動的畫面,再者,從網上下載以及和各位老師交流課件還不夠,這是我在下學期要努力的方向。

3、一年級學生起點不同是令老師們頭疼的問題。在教學中,常常會出現好生“吃不飽”,差生“撐不了”的局面。特別是我教學的一個班級,程度好的學生對於難題點撥以下就能自己理解和明白,但是程度較差的學生說了三、四遍也不是很消化。如何對不同程度的孩子因材施教呢?這又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總之,這一學期的數學教學給了我很多需要反思的方向和提高的建議。希望下學期我會有所進步。

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篇9

從事多年的數學教學工作,經驗雖積累了不少,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光有經驗是完全不夠的,我深深的明白,要不斷的學習科學的、先進的教學技能,運用恰當的教學方式,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現代的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是一種值得提倡和實踐的學習方式。

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學習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而“小組合作學習”越來越被老師們重視。我覺得怎樣使這種合作學習方式起到真正的作用是課堂教學中最大的困難。我們經常看到一些教師在課堂上讓學生合作學習很容易,但是否起到真正的作用卻不敢恭維,只是流於形式而已。

合作學習應該是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王擔《論合作學習的基本理念》)。我們在課堂中實踐的“小組合作學習“能充分發揮學習的主體作用,給學習以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合作學習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技能和方法,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但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把握好學生合作學習時機,使“小組合作學習”不流於形式且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互補互促,共同提高。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中應認真學習和探討,不斷總結反思。常言道,問題是智慧的視窗,是開啟創新之門的鑰匙。我們知道只有當學生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才是思維的起點,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的思維,被動的思維。小組合作學習,應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個性特點及認知規律設計探索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堂上有“跳一跳摘果子的感覺”,應該圍繞知識誕生的原始情景中發生的問題來建設合作學習的依據,設定的問題應沒有明顯的“正確”答案,應是開放性的,這樣就意味著他們有多種研究和討論的路線,以期提出新問題,而不是誘匯出教師預期的“那個”答案,其次,創設小組合作學習的“問題”是為了激發和維持學生的興趣而精心構造的,通過合作得出獨特的答案和創造性的方法。

在課堂教學的同時,我們還注意到:有的小組合作總給人一種形式主義的感覺。作為教師我們要能夠進行及時的引導,如:問題設定不夠恰當、討論不夠充分,流於形式而收不到實際的效果;不善於傾聽他人或別組的發言和不同意見;在分組學習的過程中,好學生髮言較多,而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髮言較少,尤其是在辯論時,更是對自己缺乏應有的自信心。針對以上情況,教師要適時適度的去進行指導和幫助,使小組合作真正發揮出它的優勢,為教與學服務。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內要強調合作、組外強調競爭,以滿足學生的好勝心理;充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擴大學生的參與機會;培養學生在小組活動中敢說、敢想的心理,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和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

教師在合作學習中應力求引起學生興趣,激發學生求知慾望,使他們想學;讓他們獲取成功的體驗,使他們愛學;提供給他們更多自己創造的空間,使他們能學。讓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為自主探索添力。

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篇10

“通分”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理解通分的意義和掌握通分的方法,“通分”。它用的是分數的基本性質。通分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和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為後面學習比較異分母分數大小和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奠定基礎,是比較重要和實用的知識。

通分的方法其實不難,關鍵是讓學生理解為什麼要通分和通分的方法,為此我將通分與比較異分母分數的大小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探討兩個異分母分數的大小的活動,在比較歸納的基礎上理解通分的目的。

在學生探索的過程中,凡是學生經過努力而探索出來的方法,都應該是有價值的,因為每一種演算法都包含了學生的智慧。在這節課上,學生能用畫線段圖的方法直觀地表示出異分母分數的大小比較,應該說,對於分母較小的分數而言,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也便於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但是,在教師肯定了學生的做法之後,學生都受到了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肯定會有相當一部分同學選用這種方法,怎麼辦?這是數學上典型的方法多樣化與方法最優化矛盾的集中體現,如何處理好這一問題?這時可以通過一組有結構的材料呈現給學生,出示一組分母比較大的異分母分數進行通分和大小比較,讓學生繼續研究,使學生在探索中體驗,原來的畫線段圖的方法存在著一定的侷限性,必須改變一下原來的方法。這樣,很自然地引導學生進行演算法優化,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篇11

一、對教育教學改革的認識。

從國小數學的角度來看,數學的教育意義不在於培養數學家,而在於培養學生的數學觀念和數學思想,讓學生經歷、探索一些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開拓學生頭腦中的數學觀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現在提倡數學教育教學,既要體現數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課程功能,從這個層面講教育教學改革對數學教育教學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小組合作學習,它促使學生改變了舊的學習方式,促使教師改變了舊的教學模式,並不斷探索新的適應學生能力發展的教學模式。

例如:在合作探究環節,引導小組合作時,我們會先指導學生產生自己的觀點,而後小組內展示彙報,交流想法,達成共識,而後班級展示,學生展示,這個環節,傾聽與質疑是我重視的兩大要素,只有讓學生認真傾聽,才能讓學生自己反思,找出自己對思考思路的共同點和需要質疑的地方,從而為自己的發言找準契合點……經過思維的碰撞,學生基本都能自己解決一些數學問題,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數學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是需要老師去把握的,既要給“學生以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權利,更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這也是我不懈追求的教學境界。

教育課程改革給我的一個更大的感觸就是課堂評價機制的不斷完善,學生能給自己以及同伴的學習一個正確、科學的評價,通過這個評價來實現自我反思,這種機制特別有利於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我在教學中也在不斷引導孩子自我反思,以促進他們更好的發展。

二、課程教學中的實施。

4月份,我校承辦了老城街道百尺國小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會,在會上趙霞老師執教了一節研討課《統計》。展現了我們百尺國小教育教學改革初期對數學課堂教學的研究成果,無論是導學案的設計還是學生的小組合作、教師的引導,都使我對教學改革有了更加明確的的認識,感覺到此種教學模式對學生的改變是巨大的、有益的。

小組合作是本學期課堂教育教學改革變動較大的地方,也初見成效,但由於年級低,多數由教師評價為主,隨著年級的增長要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方法。

三、通過實踐談得失。

通過半個學期的實踐,學生的學習習慣有了顯著的提高,特別是在自我反思方面,大多數學生能查找出自己的不足,特別是小組合作學習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方面有了顯著的成績,在小組結對互幫互助的模式下,大多數學困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就我個人而言,對課堂教學的調控能力,在不斷的實踐中有了顯著的提高。

但是在小組合作中也有些許的缺失,主要表現在小組合作評價方式單一,以教師評價和學優生評價為主,沒有充分挖掘全體學生參與評價得熱情,另外就是對學困生的把握不夠到位,有時當堂達標時,學困生並不能按時完成,從而導致他們依賴本組學優生的現象。這也是在以後教學中必須認真關注的問題。

四、新學期的發展方向。

1、認真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通過遠端研修,名師的行為和理念與我們堅持的的教育教學課堂改革理念是完全相吻合的,這充分證明了我們肥城實施課堂教育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它也給我們無窮的力量,促使我們要堅持不懈的走下去,在此我也意識到自己對教育教學理論的睏乏,要及時的學習充電,認真學習先進的教學理論,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以適應改革的發展。

2、充分關注學生。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從此可以看出,數學教育教學要關注學生作為一個主體,一個活生生的人的存在價值。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吳正憲老師,多年來也是勵志研究兒童數學教育,提出了“吳正憲的兒童數學教育觀——真心與兒童做朋友”其兒童觀的核心理念就是:“學生是活生生的人,學生是發展中的人,”……

無論是課程標準還是名師指引,要求我們都要充分的關注學生,我們的教育教學改革也是適應社會的發展,在課堂教學中充分提升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另外教師要不斷的充實自己,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與學生做朋友,用心去了解學生,只有教師有走進學生心靈的能力,才能真正的盤活課堂,實現課堂的高效。

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篇12

要想讓學生一堂課45分鐘全神貫注地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但在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集中精力聽課。

對於優生,有的聰明男生很好動,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必須給他留有懸念,而且是最能吸引他的還得不要讓他處在勝利之中。我經常在課餘時間出題留給他們做。由於不細心,很少全做對。所以我就用這點來教育他們不要總認為自己聰明就可以不虛心學習。如果他失敗一次上課就能好幾天。所以對於優生上課也應該多關注一些。

對於中等生,他們不擾亂課堂紀律。有時你把他叫起來。他根本不知道你講哪,對他們來說心不在焉。要不斷提醒他們注意聽講。

對於後進生,首先給他們訂的目標就不要太高,讓他們跳一跳夠得著。這樣他們自己覺得有希望,能嚐到成功的喜悅。只要他們取得一點點成績就要適時的表揚,讓他們覺得老師並沒有放棄他們,覺得自己還是很有希望的。用愛心溫暖他們,讓他們體驗到愛,並且要想他們成功就得在課餘時間多幫助他們。本身他們基礎不好很容易堅持不住,所以多給他們講一些非常簡單的知識,讓他們一點一點的進步。除了這些之外,作為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說話要和聲細語,營造一種輕鬆和諧的學習氛圍。永遠記住: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要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他喜歡你才會願意親其師,信其道。

除了這些我覺得有一種方法對任何學生都實用那就是——競賽。競賽可以使參賽者加足馬力,鏢著勁兒去爭、去奪,可以加快速度、提高效率,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爭強好勝本來是青少年的天性,所以我就廣泛開展多種多樣的競賽活動,通過這些競賽活動讓差生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在多種嘗試中尋求到自己的“對應點”,一旦發現自己在某些方面表現突出,因此而被別人尊重,便產生了上進心,以這種上進心為契機,從而達到進步的目的。但將競賽法運用於差生的轉化一定要巧妙靈活一些。爭強好勝本來是青少年的天性,但由於差生也“好臉兒”、“愛面子”,如果覺得自己沒有取勝的機會,便自動退出了競賽,這就達不到激勵其志的目的了。要對症下藥,針對他們的優點展開各式各樣的活動。

在教學中,我長期細心觀察了學習吃力、成績始終不能有較大進步的學生,我發現他們沒有真正意識到學習是一個不斷嘗試、經歷失敗的過程。現在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優越感使他們養成怕麻煩--急於求成,想一步到位得出答案;怕失敗,不敢面對失敗的心理。但學習處處有困難,在多次面對失敗之後心中的天平失衡,學習的熱情、學習的積極性降低,在學習上就不見進步。基於此,在教學中我試著運用了失敗教育法,有效的克服了這一問題。學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很好的培養。只要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心理訓練,養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煩、不怕失敗、敢於挑戰,定能使學生學有所成。

新課標明確告訴我們,評價已不再是教師的專利了,應把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和諧的學習氛圍中互相質疑、互相欣賞、互相幫助才能把學生吸引住。在“找銳角和鈍角——做角——畫角——數角——設計美麗的圖案”的多層次學習活動中,每一環節都有學生對同伴的質疑與幫助。例如:“請問某某同學,心形的下部是一個角嗎”“角應該有兩條直直的邊。”“我覺得他們都做對了!”“我認為他銳角畫得比較好,鈍角有點像直角,建議以後畫鈍角,要讓大家一眼就能看出來。”學生回答得好,其他的學生也能熱情地給予掌聲肯定。在自我評價中,有的學生自信地肯定了自己的表現,有的學生謙虛地對自己提出了希望。在質疑環節中,學生提出了許多問題,有的問“角的家族裡還有其他的角嗎圓圈有角嗎”,有的提出“生活中是不是還有許多的銳角和鈍角”等許多有價值的問題,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這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互相欣賞、互相評價、相互幫助和自我評價、自我激勵,使學生既學會了學習又學會了做人,數學學習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得到了較好的體現。

總之,整個教學環節讓學生在主體積極參與、操作、交流、動腦、動口的探究性學習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應用概念。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

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篇13

本節課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讓學生通過觀察、類比的方式探究解分式方程的思路和方法,為學生提供了充分從事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回顧與思考、合作和討論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識與技能,體驗感受過程、方法和數學思想,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從而達成教學目標。

本節課關於分式方程的增根的教學,是通過創設小亮解法的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思考探索、閱讀理解、動手解題等手段,從而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而不是由教師去講解增根的概念和產生原因。

本節課小結採取了學生提出問題、教師解答問題的形式。這種方法一方面為學生搭建了展示自己的平臺,設定了獨立思考的想象空間,提供了鍛鍊表達能力的機會;另一方面也為教師能及時彌補教學中存在的漏洞創設了條件和可能。不過,若時間允許的話,有些問題可以由學生討論解決。

教學環節是否可行,最終是由教學目標是否達成來檢驗和評價的。所以本節課的某些教學環節對目標的達成是否行之有效,還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實踐和完善。

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篇14

傳統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已經過時了,國小課堂教學必須改變陳舊的教學模式。我們要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來開展教學,在運用新的教學方法時,老師要先了解學生對於學習的切實需求,針對學生實際運用相關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改革的過程中,老師有時會遇到一些困惑。針對這些困惑我們要想進行課程改革訓練,就要不斷反思,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才能不斷提高,教學效果也才能達到最佳狀態。

一、新課改下國小數學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1、合作學習方式形式化。

我們在開展國小數學教學的時候要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相關的學習能力,因為能力的培養可以讓學生受用一生。現代社會不是獨立存在的社會,我們要讓學生學會和其他同學協作解決問題。但是現在很多國小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的合作學習都是流於形式,不能形成固定的學習體系,這樣的教學模式取得的教學效果不是很大。

2、教學情境設定牽強。

現在開展教學的時候都習慣於創設情境教學的方式,很多老師都是根據學生熟悉的事物或者環境來創設情境。運用情境教學法可以讓數學課堂教學更加形象生動,刺激學生的數學學習熱情。如今,很多老師瞭解到數學情境實施的重要性,但是很多老師認為情境的創設比較麻煩,教學中老師總是喜歡化繁為簡,沒有根據實際情感來對情境內容進行選擇,導致創設出來的情境比較牽強,學生對於這樣的情境理解比較困難,很難和生活實際聯絡在一起。

二、新課改下的國小數學實施措施。

1、主動學習方式的建立。

老師要想引導學生實施合作性的教學模式,就要處理好合作學習和獨立學習的關係。小組合作中,學生要自己獨立思考,所以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最好要預留一定的時間來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讓學生合作學習。如果我們在開始就給學生分好組,學生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來開展合作學習,這樣學生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會很迷茫,不知道該怎麼進行下去。

我們在進行合作學習“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時候,老師可先留時間讓學生來回顧一下如何運用學過的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求面積方法,再進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學生再在小組內開展討論和交流,我們根據小組討論的結果讓每一個小組進行自我總結,以小組長為核心來討論計算方法。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水平以及合作能力。

2、合理情境的創設。

情境創設可以讓學生融入一種學習環境中,這樣學生不僅把學習當成生活中的一個部分,而且在生活中學生也可以學習知識。還有就是情境創設的功能可以把一些複雜問題變得簡單起來。比如,我們在進行“6、7的分與合”中,老師可以給學生創設這樣的一個生活情境:週末的中午,小風和父母去兒童遊樂園玩耍,感覺那裡非常熱鬧,因為在遊樂園裡面有很多好玩的設施,還有很多有意思的小玩具來賣。小風看到自己非常喜歡的氣球,爸爸給小風買了幾個氣球,有3個是紅色的、2個橙色的還有2個藍色的,但是後來有一個藍色的氣球飛走了,老師問,小風的爸爸一共給小風買了幾個氣球,飛走了還剩下幾個,學生根據老師的描述能夠快速地計算出數字,這樣就能提高正確率。其實,老師進行這樣的情境創設就是為了讓複雜的環境變得簡單,並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3、運用適當的評價。

老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一定會對學生進行評價。有時,老師為了鼓勵學生多數會對學生進行肯定,但是這樣過度的肯定會讓學生產生誤解,讓學生盲目地認為自己能力很強,面對這樣的情況,老師要做出反思,樹立正確的工作態度,認真地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語言一定要中肯,不要出現歪曲事實或者語言失真的情況,這樣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使他們對數學的學習熱情銳減。

數學是一門非常基礎的學科,國小數學學習中不僅要教會學生計算,也要培養他們的數學學習能力。在新課改發展的基礎上,數學給課堂教學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給整體的數學發展過程注入了新的內容和活力,老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要邊鑽研邊總結,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還要保護好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感,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態度。

數學課堂教學反思 篇15

計算機輔助教學作為一種新的媒體模式,它迅速改變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建立了一種視聽說結合的教學模式,在數學教學中越來越顯示出重要的作用。它以特有的聲像同步、三維動畫演示以及集圖形、動畫、聲音、文字等資訊功能於一體的特點,直觀展示著知識的形成過程。然而,近年來筆者在教學中發現部分教師對多媒輔助教學的作用和意義的認識仍然存在一些誤區,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過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忽略了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

多媒體課件能夠把聲音、圖文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體化的教材,這是傳統教材所無法比擬的。但是作為輔助數學教學這一特定的學科教學的電腦軟體,尤其是輔助課堂教學的軟體,如果過多地追求多媒體,就會適得其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知識傳授的密度,把“人灌”轉變成了“機灌”。這不僅不能增強教學效果,反而干擾了學生的思考,干擾了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活動呈現流水線式的程式化模式。教師只是實現這一模式的“機械操作工”;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件的畫面和聲音上;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這間的互動被一個冷冰冰的機器隔開;學生的思路處於被動和僵化的狀態;教學活動不斷被打斷。造成的後果是整個課堂的主體既不是教師也不是學生,而是多媒體課件。這種方式違背了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輔助性原則,也違背了現代數學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一個多變的變數,教師在設計具體的課堂教學活動時,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認真考慮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同時充分體現教案的靈活性,考慮各種應變的措施。學生的學習只能依靠學生的主動參與才能學好。

與之相對的另一種現象則是在教學中出現了放手讓學生跟著課件自學而不臨控,在討論中自由發言而不圍繞主題的現象。這樣在多媒體環境下學習的優勢不但沒有發揮出來,而且連傳統教學的任務也沒有完成。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並不等於放棄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是教師主導作用的側重點發生了變化。

在課堂上真正唱主角的還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多媒體只是起到一種輔助課堂教學的功能。因為課件的製作同備課一樣,往往是根據教師的課堂教學需要先期進行的,而課堂教學是難以預測的。因而就有學生必須跟著教師的思路走,稍有“越軌”都不行,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上也就凸顯不出來了。比如說:在進行“十幾減9、8”這一內容教學時,教學軟體是按書本上提供的方法順次設計的,但在課堂上有的學生問老師“用13-8,3減8不夠減,我倒著減。先用8減3得5,再用十減5得5,這樣做可以嗎?”這種令人尷尬的境況多媒體又怎麼奈何得了。當然,如果課件製作者設計的是互動式結構,可隨意選擇任一種方法去教,也許就不會有這種情況發生。我認為,現代技術的應用不能離開學生髮展這一基本原則。應當成為學生學習及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目的在於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教學活動的探索中。教師應在實際教學中系統考慮教學活動諸要素和環節的相互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方式優化教學,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學生在主動學習的同時,不斷將資訊反饋給教師,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不斷地對教學過程實施隨機調控,達到和諧共振的狀態。整個教學過程,實際上是一個雙向交流互動、不斷迴圈、不斷調控的過程。

二、過分追求華麗形式而忽視內在作用。

多媒體技術的一大優勢就是可以模擬現實環境,利用聽覺、視覺和多種感官的綜合作用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刺激。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卻片面地利用這一優勢,在設計課件時過分運用視訊技術、音訊技術甚至網路技術,過分注重課件的動畫、色彩和音響等效果,而忽視了其為教學服務,為學生學好知識服務的宗旨。結果給學生學習新知形成干擾,產生負面影響。我聽過這樣一堂數學課,教師前後共設計有七個動畫片斷,結果反而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使目標難以達成。其實在一節課中動畫的使用一般根據需要,不宜過多。而且一定要有利於解決教學的重難點,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服務。

多媒體課件與數學學科整合的主題應該是語言的學習,主體是學生,媒體只是輔助。在製作課件時應該考慮的是設計的內容和設計的物件。如果設計課件只是為了讓學生感到好玩、有趣,這樣的多媒體與數學學科的整合就沒有價值了。

三、過分依賴課件資源而忽視其它教學資源。

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唯一的教學媒體,有很多方法可以提供學習資源,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影視廣播、圖書館、幻燈片、學具等。這些傳統的媒體在教育教學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課件不是唯一的資源和最好的資源,電腦使用也不是唯一的手段,不能片面追求一節課使用電腦的次數,更應該注意實效性。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把多媒體當作傳統教學的改進,設計的課件主要為了直觀地呈現自己講授的內容,一堂課下來不用黑板和粉筆,應該板書的內容全部顯示在大螢幕上。表面上,這樣可以提高課堂的節奏,實際上減少了學生的思考時間,使學生失去了大量技能訓練的機會。發展現代教學技術並不是要拋棄一切傳統的教學手段,而是要把現代教學技術與傳統的教學手段有機的結合起來,努力挖掘所有的教學手段之間的協同互補,從而促進教學技術體系的協調和整體發展。

四、過分偏重於“人機交流”而忽視“情感交流”。

把整節課的所有內容都搬上螢幕,以計算機完全代替教師。這種缺少師生情感交流的課堂教學的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比如說:對長方體頂點、稜面的認識用多媒體就遠不如教師學生動手切蘿蔔來得自然。

處理好計算機使用過程中演示與學生動手操作的關係,演示不能代替學習。處理好計算機理性展示與學生情感體驗和關係。教師的情感、語言對激發學生的學習態度很重要。在演示中要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要對學生生成的新問題進行研討,單純人機互動式學習將導致學生社會交際能力的下降與社會責任感的降低,在這種學習中,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係、同學之間的關係都僅限於知識交流的層面,對於情感與語言的溝通功能則幾乎不再存在,同時在對現實社會參與減少的情況下,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也會相應的降低。

教學中,機器播放的語言固然標準,但是與教師的那些富有人情味的親切的話語是不可以等同的。忽視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情感交流,不恰當地誇大多媒體的作用就必然把輔助教學的作用引向反面。教學過程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個手勢,一個簡單的動作在提高教學效果方面都會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教師個人魅力的一種體現。有些內容用其他的形式進行教學並不比多媒體差,能通過黑板以及自己的語言講明白的就不必用電腦,課件中視訊技術的使用國適當適量,裝飾用的圖片不宜多,背景音樂儘量少用,教師應該從一開始就把握這一指導思想

以上的四個問題反映出數學教師在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時認識上的誤區。如何根據現代教育教學理念和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來更有效地把多媒體應用於國小數學教學之中,使之為教學服務,還有待廣大教師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