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

校園 閱讀(2.53W)

這個周,我和孩子們一起觀看了一部老電影《一個都不能少》。這是一部老電影,但是以前我沒有完整地觀看過。這次為什麼推薦給孩子們看呢,我想是讓孩子們瞭解下農村落後地區孩子們的生活,對比他們自己的生活,從而珍惜他們所擁有的幸福生活。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

看電影的時候,我發現不少的孩子淚光閃閃,他們都被深深地被打動了。

弱小的魏敏芝被村長帶到了水泉國小為孩子們代課。她只有13歲,剛剛國小畢業,比孩子們大一點。雖然她沒有合格的學歷,沒有任何教學經驗,但是我認為她是個好老師。

首先,她高度負責,忠於職守。

高老師在臨走的時候告訴她,26個孩子必須照顧好,一個都不能少。於是她牢牢記住了高老師的話,當縣裡的體育老師來學校選拔苗子要將林新紅帶走的時候,她毫不畏懼“權利的壓迫和威脅”,連村長的面子都敢駁,任性地將那個女孩子藏了起來。但是她畢竟年輕,鬥不過“老奸巨滑”的村長,村長還是想辦法知道了林新紅的藏身之地,“偷偷”又“明目張膽”地將孩子送往了縣城。

由於她不懂任何教學方法,更沒有厚實的文化基礎知識,根本教不了孩子們什麼。於是她按照高老師的交代,每天給孩子們抄課文。每天,總是整整齊齊,密密麻麻的一黑板。然後她關上教室門,守在教室門前,不把課文抄完誰也不能出去玩。

農村的孩子很調皮,但是她並不屈服。張慧科為了逃避抄課文,溜出了教室。她追著那個男孩子在校園裡不停地奔跑,最後孩子無計可施,跑到了廁所裡說要上廁所,她就固執地在廁所外等候。可想而知,張慧科最後還是乖乖回教室裡抄課文去了。

家庭貧困的張慧科輟學了,她親自到這個孩子的家裡去找這個孩子。連村長告訴她不用管這個孩子,他的家庭太困難了。但是她依然去市裡找這個孩子。雖然她從沒有去過市裡,連去市裡的車費是多少都不知道,但是她依然踏上了尋找學生之路。

我想,她的這一切所為,只是她記住了高老師的話,每個孩子都不能流失,到高老師回來的時候依然是26個孩子。她沒有過從業的經歷,但是卻擁有高度的責任感。

其二,她懂得教學相長,不會的讓學生教。

魏老師為了去將張慧科從市裡接回來,她不知道車費是多少,因此她在班上問孩子們車費到底是多少。罷了,又讓孩子們一起想辦法怎麼掙錢。帶著孩子們搬了一天磚,卻發現弄錯了車費。

於是,她帶著孩子們重新計算來回一共要花銷多少路費,該搬多少塊磚,該搬多長的時間。魏老師大概在上學的時候,數學也不及格。不過這難不到她,她不會的就讓學生到黑板上計算。她自己發現不了錯誤的就讓學生自己檢查。而且當學生髮現計算的`錯誤,她還人云亦云地說:“你看你,又多加了一個零。”

其實,那是一堂非常生動的數學課,讓課程來源於生活,並讓孩子自己教孩子。因此,村長在門外看得樂呵呵的,說自己請的老師真不錯,還會教數學。

前天看了一篇文章《隨時準備當學生》,作者是澳大利亞昆士蘭的一名教育顧問。一位二年級的教師在教學中遇到了非常困惑的數學問題,孩子不知道如何將物件分類,他們的分類讓老師無所適從。於是,作者前往這個班級,然後讓孩子們在校園裡找到了樹葉、花和草引導孩子們分類。作者將樹葉、花、草分成了三堆,但是孩子們並不同意老師的意見,因為他們認為它們都是會生長的東西,這樣分是不對的。作者感受到了明顯的挫敗感,但是他想到了一位德高望重的教師對他說的一句話:“如果老師無法教導學生,那就由學生來教老師吧!”於是,作者請孩子們自己分類。結果,作者對孩子們那麼分類迷惑不解,孩子們說出了分類的依據。就在那一刻作者覺得自己確實不如那些孩子,因為他想不出分類的其他方法。後來,孩子們又做出了其他的分類,而每次分類作者都無法猜出其中的道理。這次經歷讓作者深刻領悟到了“老師應隨時準備變成學生”的道理,並一直將這個寶貴的教訓當成了教育工作崗位上的指導方針。

這是我第二次看這個故事,忘記初次看這個故事的感受,但是這次讀的時候,讓我震撼。雖然我們經常將“教學相長”掛在嘴邊,但是我們沒有真正認可“學生老師”。偶爾,我們只不過會承認孩子的動手能力更強,接受新事物快。但是,從這個案例中我發現,孩子們有更新更廣的視覺去觀察事物,能助我們打破常規,開創新局面。孩子在很多時候對事物有獨到的見解,而且很有見地,只是被我們所忽視,被我們的習慣所忽視,被我們的經驗所忽視,被我們的粗心所忽視。

我想,魏老師真的為我們作出了表率,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懂的時候還要讓孩子們教我們。

其三,她對孩子好奇,有探究的慾望。

張明先是學習委員,她在日記中談到了自己對新來的小魏老師的看法。日記被班上的一個調皮鬼發現了,然後兩人在教室裡爭奪。小魏老師並不看重什麼師道尊嚴的。當她聽說日記中批評了她的時候,她就非要弄個清楚不可,讓小調皮張慧科讀日記,當時小魏老師很尷尬。

不過,她並沒有因此而對張明先生氣。半夜的時候,她將張慧科從床上叫起來,要他向張明先道歉。這一細節,其實蘊涵著不少可以品味的東西。或許,魏老師對張明先日記的內容進行了認真的思索,一直思索到了半夜。最終她覺得她錯了,因此她在半夜那樣的舉動。其次,我們還可以從這個細節中知道魏老師雖然沒有親自對張明先和全班同學說對不起,但是這其實是她獨特的道歉方式。她等不到天亮,就將張慧科從床上叫起來,當張慧科不肯認錯的時候,她是堅定的,她是倔強的,並且申明,不道歉就不準張慧科睡覺。或許,她強迫張慧科道歉,也是自己在向孩子們道歉。魏老師本身就只是一個孩子,我是理解並認可她的道歉方式的。

當然,從這件事中,我看見的是魏老師對學生的好奇之心,對學生探究的慾望。她明明知道,張明先的日記裡“批評”了她,但是她並不因此而逃避。有個性的她聽到的是張明先對她的“指責”,她並沒有因尷尬而大發雷霆或者是河東獅吼,而是沉默著接受了一切。因為好奇,她才知道自己錯了,因為好奇,她才意識到粉筆在這所鄉村國小的重要。

當然,這只是魏老師的無心之舉。但是我想,我們是不是在平時的教學中也對所有的孩子多一份好奇之心,多一心瞭解的願望,多一些探究的慾望,或許,這樣我們更能走近我們的孩子。

最重要的是,她擁有一顆愛心,一顆善良的心。

我們說本是責任促使她去尋找張慧科。但是,當她知道張慧科和同村的人走散了,“迷失”在茫茫人海中,依然沒有放棄尋找這個孩子。這就不僅僅是責任了吧,更多的是愛心。我們也看到,她在電視臺錄製節目的時候是泣不成聲,表達了她對這個孩子的思念和擔心。這,是裝不出來的,這是她對孩子一份純真的感情!

當她打算寫“尋人啟示”的時候,她掏出了僅有的6.5元,全部買了毛筆墨汁和白紙。她並不考慮在這個舉目無親的市區她該如何繼續這幾天的生活。她只是一門心思要找回孩子。

為了到電視臺播廣告,她不知走了多少路,受了多少冷落,看了多少白眼。一個鄉下姑娘,沒有見識,沒有文化,沒有基本的費用,我想是她的愛心和善良之心給予了她無窮的力量。最終她找到了張慧科,並將這個孩子帶回了學校。

我們都知道,教師的地位是每況愈下,而微薄的薪資在這個物價日見上漲的今天讓我們更覺寒酸。於是,教師中消極怠工的狀況是愈加嚴重,埋怨之聲此起彼伏。但是,如果我們有了一顆愛心和善良之心後,我們就不會將這種情緒帶到工作之中。因為,孩子都是無辜的,家長都是無辜的!我們如何工作,都應該想想是否對得起孩子們,而不是思考是不是對得起我們的工資。這個世界上,很多東西是無法靠金錢來衡量的。在金錢之外,在物質之外,還有許多美麗的東西需要我們去發現去珍惜去享受。

當然,魏老師也並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她身上的那些可貴的閃光點會帶給我們不少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