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校園>

《三重門》讀後感

校園 閱讀(1.12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三重門》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重門》讀後感

《三重門》讀後感1

花了好一段時間,終於讀完了《三重門》,卻沒有一種釋懷的感覺,因為裡面有太多東西值得讓“我”思考……

很多人諷刺著說韓寒是個“憤青”,就算是這樣,又有何不可?至少別人敢愛敢恨,敢想敢說,總比那些虛偽來得實際。當我們穿梭在城市街頭時,總覆蓋一層華麗的外殼,這外殼既是人心所造,更是社會所造,它使人們在抉擇的一瞬不加思索地選擇了虛偽,卻又開始為自己的角色感到迷離……人活著,或多或少為的就是快樂,為自己的快樂而快樂,為親人、為朋友、為他人的快樂而快樂,而對於韓寒,他所希望得到的快樂是“更多人”的理解,這裡是“更多人”而不是“所有人”,因為他更需要在他身旁的人的離解,至於那些高踞在“高等教育”上人云亦云的人,也就漸漸地無關緊要了,畢盡他一個人的力量終究難以改變幾個時代的力量。在回到“憤青”的話題,我同樣也有當“憤青”的慾望,但我沒有那個資本,我難以將自己所有的“敢愛敢恨”毫無顧忌的詮釋出來。站在自己的天空望著韓寒,發現自己這兒比他的世界小了好多,他那裡的暴風烈日使他擁有了更多絢麗的彩虹,我默默退後了腳步。

記得我最初看到韓寒的文字,是從《像少年啦,飛馳》中的序開始的,(我更喜歡看序或者後記,因為那裡會有一個相比而言更真實的雕塑出現在眼前,我們能做的,就是從雕塑已固定的神情中感受它的心聲)接著便是《三重門》,以及他的“部落格”,其實他的東西我所看的並不算多,說起來難免會有些主觀。在《三重門》裡,我能感受到韓寒在描寫青少年單純、幼稚卻又自認為成熟的愛情背後,更多展示的是當今素質教育“成果”,一個個老師敷衍、“清高”、片面,而學生也是高傲、虛偽、所寫的文章矯揉造作、盲目追求方框中的個性,學校裡的領導做足了表面文章,把素質教育當成了玩RPG遊戲,平時隨便搞點這樣那樣的小活動,站在高處看似乎每個學生都忙得不亦樂乎,心想所有人的“素質”的“數值”一等都有不小的上升了,然而學生們的確在這些活動中收穫了不少――是經驗(在老師、校領導面前受點罪、演點戲,回過頭來三五成群拼命地罵)……不明白為何很多人總是在大力宣揚我國的“素質教育”多麼多麼的成功,取得了多大多大的進步,我想也只能敷衍地用每個人心中的“比例尺”各有長短不同來解釋罷。

我正躋身於當今“素質教育”的長龍之中,是社會、是家庭堵攔得讓人只有這一條出路,又或許我又更多的出路,只是我不敢於承認罷了。就好像我正站在“素質教育”高塔上,看到窗外或喜或悲的他,只能油然而生一種同情、一種敬佩,卻不敢從高塔上向下跳,走進他的那般世界,只能繼續邁向一切未知的塔頂。這或許就是我最痛恨的地方,窗外的光景和塔頂的神祕都讓我留戀,以至於難以完全投身於任何一個選擇之中,我還在徘徊,由於我的不敢於愛,不敢於恨,不敢於想,不敢於說,簡單的歸結便是“虛偽”,我不想歸罪於誰,因為選擇比埋頭努力更能讓人在成長中成熟。我不想現在就做出我的選擇,因為隨著對自己的不斷認識,我會更加理性地面對未來。

我不想用“點評”的語氣去談韓寒,因為誰都沒有資格去評價他人的人生,我也不想在文章中出現“中國”這樣的詞,因為我知道,我很渺小,和所有人一樣那麼平凡,一輩子也望不盡它。

輕舒口氣,終於,外面天亮了,又要開始踏上走往校園的征程,之前的話彷彿是在睡夢中寫下的。好了,我現在能做的只有上學了……我確確實實沒有勇氣去當一名反對現行教育制度的小混混,只能在夢中默默地祝福韓寒,真的,快樂就好。與其不斷地為未來的選擇而煩惱,不如踏踏實實的過好每一天,未來的讓未來去選擇吧……這才是真正的我,反正我是金子,總要閃光的……

《三重門》讀後感2

初次開始閱讀這本書,並非出自我本意,甚至準確點來說有點被逼迫的傾向。原因不用說,當然是來源於我們可愛的中文老師細心地想讓我們在學習英語的同時,不忘母語。關於這一點,對於已經開始感到詞窮的我來說,甚是理虧,於是只能點頭哈腰的握手同意。說來也奇怪,原本只是想要大概看一下簡介然後就草草了事的想法立即在看到第三章左右的地方消失的雲飛霧散,一點影子都沒有了。《三重門》完全不符合當今正在流行的校園青春風和古代穿越風;也跟幽默搭不上太多關係。卻不知有什麼魔力能讓一直不願意看批判風格的我,幾乎痴迷的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直到看完。當時針緩緩的指到十二點時,我輕輕地合上了電腦,靠在椅背上努力想讓自己放鬆放鬆。但不知怎麼的,腦子裡面亂如團麻。不得不說我對於《三重門》最後的結局感到困惑和不解。而且這個疑問隨著時間的推移,就如同滾雪球般越滾越大。

在故事中,韓寒把中國現代教育體系中的很多弊端和缺點都凸顯在了男主人公和他周圍的朋友身上。學生們錯誤的把讀書理解為為了以後好掙更多的錢,而並非為了充實他們的內在和培養他們所散發出的氣質。可見這些孩子的家長也並非了灌輸什麼正確的資訊以及做出良好的榜樣。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就是當林雨翔其中的一個朋友自豪地對他說讀書有鬼用,讀書不就是為了有錢嗎?都有了那還讀屁書?林雨翔不語,但是我們可以大致揣摸出他當時的心情不是在心理默默地認同就是辱罵他太過驕傲,只知道仗著自己父母有錢就到處鬼混。“反正我爸有錢…”“反正我認識誰誰誰…”“我就不…你也不能拿我怎麼樣…有本事去找我爸媽…”自打出生到現在,我都數不清到底聽過多少個人用一種傲慢,居高臨下的語氣對一些家庭條件比自己差的同學或是學校任課老師這樣說了。但是平心而論,這些錢真的都是屬於你的嗎?很顯然的,錢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若不是自己父母在外面勞心勞力,到處奔波,如今的孩子們怎麼會這麼幸福?

不光是現在的學生對於學習開始產生牴觸情緒或是受到了會考,大學聯考制度的侷限而出現偏科問題。就連老師和學校也是對於很多容易給別人帶壞榜樣的“差生”和“有靠山的學生”整天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說對就對,就是錯了也勉強算對。憑著這樣的現象逐漸增多,那些天天被欺負又有苦說不出的學生只能默默忍受著一切,把痛苦扛在肩上,含在嘴裡。林雨翔就很明顯的成為了眾多“犧牲品”中的一個代表。別人潑了水他沒阻止也要被訓;明明是對方先跟他過不去卻反而因為一點小小的抵抗落了一個準備接受處分的下場。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學作品之一三字經裡面寫道:子不教,父之過。正所謂孩子如果有問題,那肯定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出自於他的父母。林雨翔的父母從小對自家兒子抱有很大希望,天天逼迫他背古文,背經綸;卻很少真正的給予他過專屬於家人的溫暖和愛。林父不懂裝懂,只收藏而不看書。雖然韓寒基本沒有怎麼描寫到林雨翔到底受了多少他父親的影響,但是我堅信這種行為只會讓孩子走進誤區,甚至步入迷途。作為父母和老師,最應該做的事是讓孩子在一個快樂單純的環境下健康的成長;而不是跟株歪脖樹一樣,都站在懸崖邊上了也不知道搶救。有時候多聽聽孩子的想法不一定是件壞事;既能幫助他解決煩惱,又能在同時間減少代溝,增加感情。一舉多得的美事,何樂而不為呢?

關於結局的部分,在經過多次反覆地思考和仔仔細細地把整本書又嚼了一遍後,我終於發現為什麼韓寒只留給人們一句“一張落寞的臉消失在夕陽裡”,而不是把結局寫的皆大歡喜,光明的這一邊終於戰勝了邪惡勢力了。這本書是一本能夠被稱為文學現象的書;同時它也的的確確的反應了中國中學生最真實的一面。如果韓寒真的把結尾寫的太過美好反而會讓人覺得有些虛假,畢竟在全中國現在還依舊肯說實話,又有膽量把它寫說來的人不多了。《三重門》不尊為經典之作,卻也是一本少見難得的好書。希望這本書在開導了我的過程中,同樣點化了下一個即將要看或是已經在看得你。

《三重門》讀後感3

很遺憾,在《三重門》出版了七年之後我才有幸拜讀。但值得慶幸的是,若讀得太早我便不會來寫這樣一篇文章了吧!

這就好比,我仰慕一位姑娘的美名七年之久,只是一直未能謀面。可當我與她在某一天邂逅時,無論是在霓紅燈下還是在公廁門口,我都會表示一下情緒,訴我七年之癢。

看到書中的susan總會讓我想起在高一時認識的一位叫G的姑娘。這姑娘不及susan膚白似雪也不及susan長髮飄逸,但從某種意義上講,她們氣質相通。我和G認識了也不過三年的時間,第一年由於地理位置的關係我們並沒有過太多的言語;第二年有幸坐在一起的時候我就開始莫名的暗戀她,在她面前無論說話還是表情都極不自然,後來我在一群狐朋狗友的慫恿下開始追求她卻一直未遂;再後來的一年我便稀裡糊塗地和她行同陌路了。這樣算下來,四年時間我們真正正而八經地談話似乎可以忽略。但是到現在我還可以肯定自己當時有多麼地喜歡她,而且她也很肯定我的才華。對於我的才華,其實我也持十分肯定態度,自詡天下才華共八斗,韓寒佔七鬥我佔一鬥。雖然我的應試作文成績很少可以及格,但我可以保證那些作文時時拿滿分的人也許也只是廢柴。

話扯遠了。我記得G的理想目標是上南開大學,這對於我這樣一個只想獲“新概念”一等獎的人來說沒有任何意義。而G拒絕我的理由其中有一條好像就是怕耽誤學習。我承認我學習成績較差,或許在G的眼裡是極差。但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為什麼G在拒絕我之後卻和一個長相無比抽象以至於我找不出任何合適的動物來形容他的人在一起了。那男的在我眼裡除了學習回回在班裡前五名之外一無是處,他即不幽默也不時尚,更不像我一樣佔盡天下八分之一的才華。

而G確確實實地和他在一起了一段時間,這一段時間我忘記了是怎樣熬過來的。後來有人給我說了一句話讓我大受啟發,他說:現在的女孩子都太實在了,你現在學習不好,就代表以後沒錢沒地位,搞不好連個像樣的住所都沒有,這種社會隱患有誰願意跟著?

這句話一出,把我的柏拉圖願望徹底打垮。社會是現實的,考試也是一樣的現實。我面對應試,就總感覺一種空若無物的感覺,真正的人才都他媽被大學聯考糟蹋了。

但我還是下定決心要向著南開的方向努力。於是,我自動向班主任申請要坐在第一排好好學習,而班主任也對於我這種所謂的上進精神給予,把我調到了教室最前排。我就在G的鼓舞下刻苦學習了一個學期,在每天數斤粉筆灰的薰陶下我的考試成績一退再退。期末的物理成績尤為慘烈,寫得滿滿一面的卷子被分數欄裡鮮紅的個位數映襯得很蒼白。我以2分的成績荒謬地告別了高二上學期的物理。回想起我起早貪黑背公式的日子,不由覺得這是一種諷刺。

而物理老師更是無恥,她竟擰著她那張不打扮比鬼難看一打扮鬼的癱瘓的嘴臉壞笑著問我:“張錦楓同學,你是不是知道正確答案而故意都寫成錯的啊?這卷子就是蒙最少也要對十幾分吧!你呀!這麼謙虛幹嘛?”

我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只想把鞋子脫下來塞進她的嘴裡。

理所當然,家長會上我被老師評為了最愛搗亂的人之一,雖然我上課很少搗亂,但老師的解釋是,成績說明一切。

幾年前,大概是我十二歲那一年。我知道了韓寒這個名字,覺得這個人叛逆的不可救藥。當時的我尚未意識到中國教育的弊端,只曉得減負政策越減中國青少年的脊樑越彎。

又過了一年,我迎來自己的青春期,漸漸地開始不服學校政策,寫過幾篇文章,罵過幾遍教育局,這事也就不了了之。

可伴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發現自己開始叛逆的不可救藥,誰也不服,逮著哪個名流領導就寫文章罵哪個名流領導。罵完之後心裡爽得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為此母親帶我看過不少人模狗樣的心理醫生,就如韓寒大哥所說,這些心理醫生有的因輸錢燒過別人的房子,有的因打老婆出名。可當他們一穿上那身白大褂就搖身變成了天使般的心理醫生。所以他們對我教育的結果就是讓我覺得他們和擺地攤相面騙錢的“神運算元”沒什麼區別。

《三重門》讀後感4

我記得我以前曾說過:韓寒寫的《長安亂》沒什麼意義,我要去讀讀他寫的其他小說後,在來討論韓寒的文筆到底怎麼樣。在我休息的三天的裡,我完完整整地讀完了韓寒的代表作之一《三重門》。在讀的過程中,我想到了另一位80年的作者,孫睿。他以《草樣年華》而出名,這本書我也曾看過。他們有著許多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我要以此作對比來表達我看完《三重門》後的感想。

先來說說相同點:第一,兩本書的主人公都是個平凡的男生。二人的相似之處是,平凡但很走運,聰明但不努力,且都能吸引漂亮的女生,並最終證明是自己的`愚蠢葬送了愛情,結局都以女朋友的離去結束。這不僅是這兩部小說的相同點,現在很多市面上的青春愛情小說都是如此。可這好像並不會使那些處於青春期的讀者乏味,就像我看三重門時也感覺很有趣。

第二,書中人物的環境均在校園或其周邊。這與作者本身有很大關係,因為80後的作者幾年前大部分都還在校園中,他們每天接觸的都是校園中的人和事,最多就是校園旁邊的一些小吃店。他們對此瞭如指掌,寫起書來自然是得心應手。這自然還會讓尚處校園中的讀者產生很強的親切感和真實感,而他們正是這寫青春小說的主要讀者。這也是為什麼像韓寒,郭敬明如此受歡迎的原因。

第三,書中很多的搞笑場面。這些搞笑場面通常是以一些很不恰當的比喻或是很不合當時場合的人物語言組成。例如:林雨翔也是眼紅者之一。七年級他去考文學社,臨時忘了《父與子》是誰寫的,慘遭淘汰。第二次交了兩篇文章,走錯一條路,揭露了大學生出國不歸的現象,忘了唱頌歌,又被刷下。第三次學乖了,大唱頌歌,滿以為入選在望,不料他平時頌歌唱得太少,關鍵時刻唱不過人家,沒唱出新意,沒唱出感情,再次落選。從此後對文學徹底失望。這次得以進了文學社,高興得愁都省略掉了。(《三重門》),或是:周舟起初稱呼我“老公”,可我覺得這個稱呼有礙於我的男子漢形象的樹立,總給人一種類似於李蓮英的感覺。周舟又改口稱我“掌櫃的”,但是我既不開茶館、賣大碗茶又不給人家釘馬掌、打洋鐵壺,我只是一名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大學生,這個稱呼與我的身份極不相符,所以周舟又改口叫我“爺們兒”……《草樣年華》這些語言很出乎人們對平常事物的看法,自然能引起讀者很大的興趣。

當然,不同的人寫的書肯定也存在不同點。第一,情節和故事發展是不同的。《三重門》的主人公的生活時期是在九年級到高一,而《草樣年華》的主人公則是一名大學生。同樣是校園,可是大學與初,高中的生活畢竟還是有許多不同的。但這卻與作者的生活是相似的。韓寒當時是剛離開上高中,而孫睿寫《草樣年華》是也正值大學氣間。作者不同的環境造就了不同的情節和故事發展。

第二,二者的思想內容和精神面貌是截然不同的。說實話,我看完《三重門》後,與我看《長安亂》得出的結論基本相同。韓寒的這兩本書毫無意義。雖然《三重門》寫得確定精彩,也有人說是跨世紀之作。可韓寒除了在書中發表了一些對現在教育體制的不滿外,就沒什麼積極因素或更深的思想內涵,《長安亂》更是胡說八道,我沒看出什麼意義。對於孫睿則不同,我很欣賞孫睿的文筆,更為欣賞的是,在他的書中總會告訴你一些道理。雖然書中有時還會有些少兒不宜的描寫,但他的思想是積極向上的,是勸人奮進的。讀過他後來又寫的《草樣年華2》和《活不明白》後,更能感受他書中帶給人的積極影響。他的思想內容和精神面貌是完全超越韓寒的。這是最大的不同。

以上是我讀完《三重門》後所發表的感想,不一定正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仁者見刃,智者見智吧。

《三重門》讀後感5

三重門-讀後感作者:獨上西樓也許他有些壞,也許他有些叛逆,也許他還有點才華,也許他有些憂鬱,也許他有些思想過度,也許他有些不太合眾,三重門-讀後感。太多的也許構成了他與眾不同的學生生活。就是他,與現代中學生不同,但又有些共同點的"高材生"--韓寒。他是中國最年輕的小說家之一,出版了許多本震撼中國文壇的經典學生小說,他的成名作《三重門》是他第一本出版發表的小說,由於文中的言語之犀利、老練,讓人難以想象這竟出自一位高中生之手。

《三重門》是以第一人稱敘述的,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林雨翔的中學生。如魯迅一樣,林雨翔正是韓寒本人學生生活的真實寫照,只不過稍加改變其性格罷了。

小說開頭介紹雨翔的"出處",是一位小鎮中學的國中生。他在他父親的"教導"下,對古文略有了解,文科長於理科,於是參加了校文學社,在志同道合的馬老師指導下,他以一篇急急忙忙趕出來的作文竟然意外地獲得了全國作文大賽一等獎,可見其功底深厚。會考前夕,他的父母為了他能考上市重點高中,花盡了心思,找人為他惡補了一段時間,補費就達五千多元,還不包括這樣那樣的補品。

他的心思不全在學習上,除了學習,還在為了一個叫Susan的女孩"勞心勞力"。雖說如此,她也鼓勵雨翔努力學習,並說三年之後在清華園見。雨翔的心願是和她考上同一所高中,而他在父母的"努力"下--搞了個體育特長生,打了幾萬塊錢的紅包,跌跌撞撞地進入了市南三中,讀後感《三重門-讀後感》。

但陰差陽錯的是Susan以三分之差,無緣市南三中的門檻,與雨翔擦肩而過,雨翔後悔不已。擠進了高中後,但他的學習是每況愈下,幾門功課高高掛起了"紅燈籠",照亮了前面黑暗的道路。可他哪知,Susan是特意為了他才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市南三中的錄取通知書,甘願放棄十分的題目。雨翔也只好無奈。

韓寒的學生生活也許就是如此,經歷了跌宕起伏,有失有得,光輝暗淡的崎嶇生涯。也許只有如此,他才能寫下這麼有哲理性的小說。從文中不難看出韓寒思想的超前,他對中國的教育有著深刻的批判。他以老練、犀利、並帶有幽默性的言語,對學生生活的進行全方位了概述。我在想為什麼韓寒能寫出這樣的文章,是什麼支援他?哪來的勇氣?哪來的精神支柱?他是察覺到了自己的智慧--有智慧在助他。有了智慧,一切都會變成另一副模樣,一切都會有另一種說法。

其實每個學生都應該對自己的學校生活有種獨特的見解,而不是就像老師所說的中學生活多姿多彩,他們是過來人,他們與我們的時代已經不同了。他們對學校的感觸更多的還留在他們的那個時代。

不會每個學生的學校生活都和老師說的那樣,不會每個學生都像一些人一樣有故事般的校園生活,其實說它枯燥,也不恰當,只不過是學生為了去更好的學校而給自己的一種負擔。

國中生活應該給學生一種自己的見解,應該讓學生形成這種見解,無論是對是錯。這種見解都會在我們每個人成長的路中改變,在遇到了社會上的坎坷後產生新的或者更全面的認知。

中學正是一個讓學生形成屬於自己的人生觀,社會觀等等的一個過渡過程,當我們踏上社會後會有新的認識,其實中學完全可以不用這樣對學生薰陶,因為一箇中學生的觀點不是那麼容易被改變,如果有人輕易就會改變,那麼他不是一個合格的中學生

《三重門》隱含著一種讓人欣喜的極大可能性。它不一定每個學生都讀,但一定是本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