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走不出我們視線的“挑山工”

文學 閱讀(1.66W)

上學時,學過馮驥才的《挑山工》,在泰山上,他們肩上搭一根光溜溜的扁擔,扁擔兩頭的繩子掛著沉甸甸的貨物。登山的時候,他們一隻胳膊搭在扁擔上,另一隻胳膊隨著步子有節奏地一甩一甩,使身體保持平衡。

走不出我們視線的“挑山工”

2015年國慶節我也爬過泰山,可能是太晚了,我沒有見到挑山工,我倍感遺憾,是否科技發達了,有了索道,像這種搬運物品的苦活、累活都機械化了。但是從泰山回到農村老家,我才曉得挑山工怎麼可能消失,他們的影子就是和我們有直接關係的父老鄉親們。

我家大大爺今年已經七十多了,很多城裡長大的孩子會說,古稀之年的.老人應該享受天倫之樂了,但是我的大爺還和壯小夥子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在田間地頭勞作。他的孩子已成家立業,他是否應該接受孩子的反哺,但是沒有,因為農民的骨子裡那種自給自足的小農精神決定了他耕作不止。幾十年過去了,看著他日漸佝僂的背影,我想起了挑山工的那句話:他家住在山腳下,天天挑貨上山,幹了近二十年,一年四季,一天一個來回。

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我們卻把他趕入墳墓。每每想到這句話就鑽心的痛。挑山工哪能消失在我的視野裡,看看林立的樓房,我想到了我家二大爺,他六十多了,依然在建築工地和大小夥子一樣拼命。辛苦大半輩子,將兩個孩子撫養長大,但是卻又扛起了撫養孫子的重擔。這時,一個場景浮現在眼前:遊客輕快地從挑山工身邊越過,以為把他們甩在後邊很遠了,其實遊客在遊覽嘻嘻的時候,已經被挑山工反超了。二大爺把自己的孩子撫養大,又和同自已孩子一樣年紀的小夥子共同拼命賺錢,再去撫養自己的孫子。

小時候的我們都許下過這樣的諾言:長大以後,要好好孝順父母。但是長大就有長大的事情,掙錢了,也結婚了;有時間,卻該陪孩子了;老人總是被留在我們那個時常想起,又經常遺漏的角落。

從泰山回來,我沒有必要因沒有見到挑山工而心生遺憾,我彷彿看到一個個穿質樸衣服的挑山工給肩頭的重物壓彎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我不敢直視他們的正臉,心知肚明的我們虧欠我們的父老鄉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