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論語讀書筆記(精選10篇)

文學 閱讀(7.64K)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麼能落下!你想好怎麼寫讀書筆記了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論語讀書筆記(精選10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論語讀書筆記(精選10篇)

  論語讀書筆記1

論語是孔子寫的一本名著,分別有二十篇,第一篇是學而第一、第二篇是為政第二、第三篇是八佾第三……

今天我讀了第一篇學而第一,心裡有很多感受。其中有一段使我覺得很有道理,這句話就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意思是:孔子說:“學了後,時時去溫習它,不也很高興嗎?有志同道合者從遠方來共學,不也很快樂嗎?別人不瞭解自己的才能,卻不抱怨,不也算得上君子嗎?”最讓我深刻感受的句子,就是第這一句。

我覺得這句話正好指明瞭我的缺點,我也要感謝這句話,讓我知道了如何改正。以前我總是學了的東西就扔在一邊不管了,而如今知道了學完的東西要時時去溫習才行。而且就是因為這個問題才讓我幾次考試沒得滿分。

記得有一次,我們班正在為一次期會考試做準備,我一個人卻在漫不經心的讀課外書,我心想:上課時我那麼認真,這一次考試我一定大獲全勝,我越來越得意,慢慢就放鬆了對考試的警惕,一天一天的過去了,直到考試那天,我胸有成竹地走向考場,我拿著試卷,就在這一刻,我目瞪口呆,只見那一道道難題擺在面前,我心裡一急,連題目都沒看清楚,就毫不猶豫的寫起來,我寫一題錯一題,心裡好像有一群兔子在跳躍,到了最後我還有幾道題沒寫,頭上像炸開了鍋。結果大家可想而知了。

我經過這次失敗加上“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我一定會改正缺點的。

  論語讀書筆記2

君子自古就是被讚頌的物件,他們主忠信,性如菊,居於竹,周而不比,品格高潔。一本《論語》讀畢,我對君子的理解更加透徹了。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君子將食、住視為身外之物,即便衣不蔽體,食不果腹,也堅持自己的處事原則,對待他人,以溫、良、恭、儉、讓為主,親和待人。服事君主,信實無欺,做事周而不比。貧而樂,富而好禮,獨善其身,兼濟天下,這大概是君子的心性品格、對國家的熱忱之心吧。古有陶潛范仲淹,今有魯迅李大釗,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對待敵人橫眉冷對,掀起復興的革命。對待民眾俯首成牛,挽起希望的狂瀾。若君子有所求,必然是為了大義。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對於自身的修養是十分看中的,不因利益而迷失,不為重金而屈服,訥於言,敏於行。巧言令色足恭,為君子所惡。匿怨而友其人,亦為君子所惡。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愛憎分明者,豈不為君子,人而為仁者,豈非君子耶?仁德為君子的必需品,也是君子的天性: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君子為仁的代名詞,德是君子的暱稱。與之交往,不必饕餮盛宴,只需粗茶淡飯。與之情誼,並不濃如烈酒,只似淡水清湯。君子如天上北辰,眾星願共之。

儒家智慧詮釋君子之勇: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在當今社會,我們要做到言忠信,行篤敬,這樣才能成仁,成德,成君子。

  論語讀書筆記3

本書講述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孔子因材施教,對於不同的物件,考慮其不同的素質,優點,缺點,進德修業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誨。這告訴我們現在的老師應該學習孔子這一點。

對於學習,我們要做到的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學到的知識,按時去溫習它,不也是很開心嗎?因為在溫習的'同時,我們把學過的知識不斷的鞏固,也許還能獲得新的東西,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複習完所學過的知識,就再也不用懼怕考試了,更別提說掛科了。

從《論語》中,我還知道了一個人有沒有學問,學問的好壞,主要不看他的文化知識,而是看他的道德修養,這好比當今社會衡量一個人的標準,並不是看學歷,也不是看文憑,而是看他的言談舉止與品質修養。也就是說,即使一個人沒有學習過什麼,但他能做到孝,忠,信等傳統倫理,這也不能說他沒有文化知識,沒有道德修養。殊不知她所擁有的這些道德修養結石就是最大的財富了。

《論語》共20篇,其言語精練,內容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我感受到了《論語》擁有強大的文化底蘊。每一位學子都應對其進行品讀

感悟及求索。書中有著豐富的知識告訴我們要孝敬父母,有愛心,要以賢德的人為榜樣。把這些作為人的立身原則。做好了以後再學習文獻知識,以開闊我們的視野,豐富我們的思想。

  論語讀書筆記4

論語,創編它的意義就是在於教人們如何做人。裡面有這樣一句話:“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意思就是: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少語,要廣泛地去愛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對照這些,尊重長輩這一點我做的就不是很好:我經常是長輩給我建議後仍我行我素。比如家長讓我別玩了,可是我還偏玩。我應該聽從長輩的要求,按長輩的要求去做。

論語裡還提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是不是複習了呢?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讓我們每時每刻反省自己,反省的內容不光有這些,也可以有其他內容。比如反省自己虛度光陰了嗎?做壞事了嗎?長輩要讓自己辦的事做到了嗎?

我就有一個親身經歷:有一次,媽媽出去辦事,讓我完成作業。我在做作業時寫一會兒就乾乾別的,浪費了自己許多時間,就沒有做到珍惜時間這一點。我應當認識到我浪費的是自己的時間,在人生中我就虛度了這些時間。

讀完《論語》,我發現我有許多地方都沒有做到論語裡講的,我一定要化為行動,以論語的內容為目標,努力改正,成為一個品格高尚的人。

  論語讀書筆記5

我讀論語時間不長,也沒有通篇詳細讀,但是卻在字裡行間已經被孔子深深感動,為他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儘管有這樣那樣看法,但是請想一想:縱觀世界歷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這樣兩千多年還被後人這樣敬仰和傳誦?孔子一生甚至都沒有一部自己著作,僅憑著學生們記錄他言行這部論語就能讓我們如此受用終生。

漢初,大儒叔孫通向劉邦說“夫儒者,難於變革,可與守成”。斯言一出,遂使以孔子為代表儒家文化,成為兩千多年來各朝代長治久安“守成”之學。建國已五十多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歲月,弘揚以儒家文化為主體優秀傳統文化,應該是“守成期”,順理成章天命。其實,儒學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精神,不僅可與守成,亦可催人進取,儒家文化中蘊含對現代生活有巨大作用力量,不僅是為某個階級服務政治哲學,也是直指人心人生哲學,儒學在歷史發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運懸於一線之際卻總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是因為這其中蘊藏著巨大潛能,那是超乎政治倫理之上,鮮活在平常日用之間,本於生命,積極進取,追求成功永恆精神。

人生,就要有積極心態,明確目標,靠堅持不懈地努力行動來獲取成功,這是天地自然社會賦予人類亙古不變使命,也是儒家文化根本精神,終極目標,整體主題。

而這些,卻是孔子給我們啟示。

我們有責任將這種精神弘揚光大,昭示世人!

  論語讀書筆記6

《論語》是我國的經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在歷代的統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

自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思想統治中國近2000年。《論語》當然也就穩坐了2000年的寶座。直至20世紀初新文化運動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論語》的地位才開始動搖。文革時期深刻的“批林批孔”,更進一步瓦解了儒家思想對人們的束縛,《論語》從此埋沒人間。

《論語》究竟是什麼內容?為什麼他被古人視為經典,而後又成為所謂“封建統治者的工具”呢?懷著這些疑問,我漫步於《論語》的花園,嘗試著去感受其中的奧祕。

粗看《論語》,不過是一本語錄,可細細品來,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理念等幾乎都包含在語錄的字裡行間。《論語》裡最常見的詞彙,無非是中庸、君子、禮仁云云。

中庸卻是《論語》裡最容易理解的而最難做到的。中庸指的是“對人處事採取不偏不倚、調和折衷的態度”。這種思想體現了當今北京居民的“忍”文化。對中庸的字面理解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始終保持中立。這固然是好的,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爭端,但過度的“忍”卻能使一個民族沉睡,古代中國的發展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據。中庸是儒家的為人之道,體現了儒家學派的軟弱性。

  論語讀書筆記7

論語,感到收穫頗多,讓我汲取思想的火花、感悟智慧的光芒。

其一:學,然後知不足。

學,然後知不足,由此,我要進一步端正態度,持之以恆,在通讀的基礎上再加以精讀,並學會結合實際進行研讀,提升自我。

其二:思,然後明目標。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有了知識,沒有思想,就是不切實際的罔。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通過學習獲得知識,不是最終目標。我們還必須學會思考人生,人應當成為怎樣的人?

一部《論語》,清晰地表明瞭孔子的教育思想:人,應當成為君子。“君子”,作為理想人格,孔子把它界定為“內聖外王”,如:“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等等,強調了作為君子既要有學問學識,還要有氣魄修養,學問加修養——所謂“內聖”才是君子。用今天的語言來表達,我把它理解為德才兼備。

又如:“天行漸,君子當自強不息”,“禹,吾無間然矣……”這裡可以看到孔子極為推崇大禹,挑不出他任何缺點,禹把黃河長江水利治好,把土地開發出來。中華民族奠定了農業社會的基礎,發展成就了後來幾千年農業國的民族精神,是從禹開始的。禹之所以在孔子的心目中是真君子,就在於他做到了“外王”,即君子要不斷努力開拓,去建功立業,個人的存在要對社會有所貢獻。

  論語讀書筆記8

放假,我在寫暑假作業之餘,想把論語這本書重新再閱讀一遍,因為《論語》是我國經典作品。“仁”,也是孔子提出基本道德觀,讀懂它,也就等於懂得做人基本準則和明白做人道德。我喜歡——為政篇二:“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是儒家思想核心著作,也是我最喜歡其中一句話。這句話是孔子所提倡一種學習方法。一味讀書,只重於學習而不注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就會被書本所拖累。

一味埋頭苦思,只重於思考而不注重學習,不進行一定書本知識積累,不對知識進行研究推敲,問題仍然不會得到解決,也就會產生更多疑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有用真知。其實我有時也會偷懶,老師、家長佈置作業,我總會把“做完”當做“完成”,從來不去多想,多練,以為這些就足夠!學完這篇文章,我覺得自己做遠遠不夠。當一道題做完同時,應該去想想為什麼佈置這道題,這種題型還可以怎麼解讀?還可以怎樣變換等等。

這樣我就可以從另一方面提高自己,學會鑽研。不僅是學習,我在生活中也應該如此,父母適當管理,是對我愛護和基本保護,要理解支援。要以“仁義”之心去面對。親愛同學們,推薦你們也去讀這本偉著,它能讓我們學到更多做人做事準則,會使自己更加優秀。

  論語讀書筆記9

今天,我看了《論語》,明白了許多道理,比如“欲速則不達”。

說到欲速則不達,《論語》是這樣記載的:

子曰:“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看到這兒,大家肯定會想到《拔苗助長》這個故事吧?對,故事裡的主人公就是因為貪快,所以讓禾苗枯萎了。我們覺得主人公很可笑,但在笑話之餘,我們想想自己也幹過此類“傻事”嗎?

我們班的吳金霖同學就是這樣一個幹“傻事”的例子。為了早點做完作業,她寫字時亂塗亂畫,結果老師罰她“重寫”,還要“翻倍”。就這樣,吳金霖非但沒有獲得更多的娛樂時間,反而又增添了許多學習時間。你們說,她達到原先目的了嗎?

慢工出細活,欲速則不達。爸爸就是一個喜歡慢工出細活的人。一天,爸爸在寫材料,柔和的月光灑進屋子裡。“爸爸,吃飯了!”我大叫。“等一下。”爸爸回答。過了一會兒,見爸爸仍沒出來,我便推開緊閉的門,看見爸爸正在聚精會神地寫材料,又一邊核對資料。我向爸爸抱怨道:“爸爸,您幹嗎寫一遍對一遍呢?直接寫吧!”“慢工出細活!”爸爸說,話語裡帶著點嚴肅。果然,爸爸把材料交上去後,得到了領導的認可,工作迅速完成了。

在現實生活中,快,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有時,慢才能解決問題!

沒有質量地貪快,會讓你很後悔。因為欲速則不達!

  論語讀書筆記10

在六年級,我學了許多《論語》,我找出一兩條來談談我的感想。

第一條是“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它的意思是說:“學了之後能經常溫習是一件愉快的事;有同學從遠方來也是一件愉快的事。遇到別人不懂時不嫌棄別人才是君子。”我對這段話的理解是:孔子把複習學過的東西都當成老同學一樣。這一方面強調了複習對牢固掌握所學知識的重要性,同時也反映了孔子將學習知識當成結識同學一樣的快樂心態。當我們把學習知識當成了結識同學、把複習知識當成同學聚會,當然就不會產生厭學的心態了,也就不會把學習當成是一種苦差事了。

有人把“學而時習之”理解成“學習之後要經常練習,經常運用”這也有一定的道理。

對於第三句話,有人理解成“別人不瞭解自己也不怨恨他”,我對此略有不同的看法。對這句話造成不同理解的關鍵是怎樣理解“人不知”的意思。我對這三個字的理解是“別人不懂”,理由是,《論語》第二部分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為也”,這裡的“不知”是同樣的意思。我的理解,孔子前面說了怎樣學習和複習的問題,然後又說到了怎樣對待同學的問題,孔子主張人要謙虛,所以才提出了“一個真正君子”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