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沈復《浮生六記》讀書筆記

文學 閱讀(1.21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沈復《浮生六記》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沈復《浮生六記》讀書筆記

沈復《浮生六記》讀書筆記1

蘇州的滄浪亭每日晚間都會上演實景園林沉浸式崑劇《浮生六記》,我在最早公演的時候就去看過,很別緻,放上幾張照片,可見一二。

不過,其實隨著深入閱讀《浮生六記》,卻又覺得,論到別緻,劇曲尚不及書中一二。

沈復的原文雖然是用文言文寫成的,但是並不難讀。不過,出版社為了普及這本文字,還是請張佳偉先生進行了白話翻譯,閱讀體驗更為流暢。較佳的閱讀順序是,先讀白話文,體驗故事之美,然後必須再讀原文,體驗文字之美。(心中對故事梗概有了理解,文言文讀起來完全沒有障礙,如行雲流水般。)

本書之所以得以傳世,最精華之處,是書中關於日常別緻生活小情趣的記載。沈復雖然出身書香,但家底並不豐厚,且不得父親寵愛,因此娶妻自立門戶後生活並不富裕,甚至可以稱為拮据。在這樣的家境下,沈復和妻子芸娘依然利用有限的資金,過出了自己神仙眷侶般的生活。

書中有幾處描述特別有意思。

一個短故事,荷花茶

夏天荷花初放時,晚上閉合,白日盛開。芸便用小紗囊,撮少許茶葉,放在荷花心。第二天早晨取出,烹了雨水來泡茶,香韻尤其絕妙。

一個長故事,花中對飲

蘇州有南園、北園兩處好所在。菜花黃的時節,我苦於沒有酒家可以作小酌之飲。如果帶著食盒去,對著花喝冷酒吃冷食,那是一點兒意思都沒有。有人商議道,不如就近找地方喝酒,或者看完花回來再喝酒,可一尋思,終究不如對著花喝熱的來得痛快。大家商量未定時,芸在旁笑道:“明天你們各自帶好份子錢,我自己擔著爐火來。”大家笑著答應了。

眾人走後,我問芸:“明天你真的自己去麼?”芸道:“不是。我看見市井中有賣餛飩的,他的擔子裡鍋爐灶,無不齊備。何不僱個餛飩擔子去?妾身先把菜餚烹調端整妥當,明天到了地方,再一下鍋,茶酒兩樣都齊全了。”我道:“酒菜倒是沒問題了,卻沒有烹茶的器具。”芸道:“帶一個砂罐去,用鐵叉串著罐柄,去了餛飩挑的湯鍋,把砂罐懸在爐灶上,加柴火煎茶,不也很方便嗎?”我大為贊同,鼓掌叫好。街頭有位姓鮑的,賣餛飩謀生。我們出了一百錢,僱了他的餛飩擔子,約到第二天午後出發。鮑先生欣然答應了。

第二天看花的諸位到了,我把前因後果跟他們一說,大家一起歎服。吃完飯後,我們一起出發,帶著席子墊子,一起到了南園。揀擇了柳樹蔭下,團團圍坐。先把茶烹起來,飲完茶,再暖酒熱菜餚來飲食。當時風和日麗,遍地黃金,青衫紅袖在路上來往,蝶蜂亂飛,讓人不飲都要醉了。酒餚都燙熱溫熟,大家坐在地上放懷大嚼。挑擔子的鮑先生挺不俗氣的,便拉了他來,一起飲酒。遊人見了我們,無不嘖嘖稱羨,讚我們想法奇妙。酒食用罷,杯盤狼藉,大家各自都陶醉了,有的坐,有的躺,有的唱歌,有的長嘯。紅日將要西墜,我想吃碗粥,挑擔的就去買了米,現煮了粥,吃飽了肚子才回家去。芸問道:“今天這次遊玩,可開心麼?”大家都道:“若非夫人,一定不能這麼盡興。”大家歡笑而散。

我們經常會說起一個詞,叫作“生活的儀式感”。我認為,那麼沈復的妻子芸娘,應該就屬於,用小小的心意,過出生活的儀式感。

而正因為這小小的心意,無數人被感動,《浮生六記》也因此被流傳。

寫在後面:

其實,《浮生六記》並不是一個只有風花雪月的愛情故事,沈復也並不是一位始終如一的如意郎君。恰恰相反,除了第一篇章,後面有很多很多讓人覺得憂傷和憤怒的部分。比如,喜兒的一片痴情,結果只被這位男子驕傲為“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可是,這也是古代價值觀的一部分吧。

沈復《浮生六記》讀書筆記2

七月十五,中元節俗稱鬼節,芸備小酌。準備邀月暢飲。晚上突然陰雲瀰漫昏暗了,芸擔心地說:“妾如果能與君白頭到老,月輪應當出來相伴才是。”我也覺得蕭索起來。這時忽見隔岸螢光忽閃明滅千萬點,穿梭於柳堤長滿水草的水中小洲。我便與芸對聯句以解心中鬱悶。然而對了兩韻之後,越聯想越放縱,竟然想的離奇玄妙隨口亂說起來。

芸聽了已經大笑地涕淚交加,倒在我的懷裡不能成聲了。這時,我突然覺得她鬢角茉莉花香撲鼻,因此我拍著她的背解釋說:“想古人以茉莉花形色比作珍珠,所以可以插在頭髮上妝錦壓鬢,豈不知此花必沾染油頭粉面之氣,其香味才更加可愛。連所供的佛手果香味也要退避三舍了!”芸即止住笑說:“佛手果乃香中君子,香味只在有意無意間;茉莉花只是香中小人,必須借人之勢才能揮發,其香味也像勾肩搭背的獻媚之笑呢”。

我說:“那麼你為何而遠君子而近小人呢?”芸曰:“我笑君子也愛小人啊”正說話間,更漏已經三更了,漸漸地風掃雲開,一輪圓月湧出。我們倆都很高興,倚窗對酌。酒還沒喝三杯,忽聞橋下轟然一聲,好像有人落水了。就窗細看,波明月鏡,不見有什麼東西。只聽見河灘有隻鴨子急忙奔跑聲。我知道滄浪亭畔本來就有淹死鬼的傳說,害怕芸膽怯,就沒敢說出來。

沈復《浮生六記》讀書筆記3

我最初讀到浮生六記是在上海福州路上的一家古舊書店內,從一本上海世界書局三十年代出版的舊書中無意間瀏覽到的。那是在1978年的夏天,我剛參加了‘文革’後恢復的首次大學聯考,所以雖然落榜,但古文基礎已初具。因此,在一番夾生半熟地啃讀後,我決定買下這本書。然而,當我設法湊足書資再次趕回到書店時,此書已被他人淘走。當時,我那種遺憾懊惱的感受可比大學聯考失利。由此,可見我對浮生六記的喜愛之情。

當我能夠再次讀到浮生六記,時間已是在1996年的`晚秋了。這是一個由湖北辭書出版社在1995年出的版本,書名取為閒書四種,集中選入了明朝冒襄的‘影梅庵憶語’、清朝陳裴之的‘香畹樓憶語’、蔣坦的‘秋燈瑣憶’以及沈復的‘浮生六記’,這幾個名篇均是出自四位明清文人之手來追憶記敘家庭生活的精彩文章。而在此中,我格外讚賞的就是清代沈復所寫的‘浮生六記’。

可以說浮生六記是沈復用率真自然的文字,細膩生動地記錄了自己的婚姻愛情與日常家庭生活、抒發自己對人生、對藝術、對自然、對傳統習俗賦予獨特見解的自敘傳。他的文采很像與他差不多同時代的英國十八、十九世紀的隨筆作家查理.蘭姆那樣的風格,文字質樸天成、毫無矯揉造作之語。讀來倍感親切,如同傾聽自己的內心獨白。

坦率地說,我也不止一次地讀過與沈復同時代的曹雪芹的紅樓夢,並將紅樓夢與浮生六記作比照。 相比之下,我覺得紅樓夢似乎更適宜於讓達官貴人、巨賈富商的家族去品讀。在我看來,無論是林黛玉、賈寶玉,還是王熙鳳、薛寶釵等等一系列人物的喜怒哀樂,都與我們普通百姓階層存在著一種隔閡,畢竟我們不瞭解他們的生活環境與思想心境,因此,他們的一切演繹也就很難感動於我。而沈復在浮生六記中所真實敘述的他與芸娘之間的夫妻恩愛之情、他倆間生離死別的催淚情景、以及刻畫夫婦倆所難忘的閨房之情、交友之樂,與品味大自然和藝術品的審美之趣等等的細節,無一不讓我為之激動和認同。

浮生六記如有些學者所論述的那樣,我也贊同前四記的藝術魅力‘儼如一塊純美的水晶,只見明瑩,不見襯露明瑩的顏色;只見精微,不見製作精微的痕跡’(俞平伯評語)。而且,我還認為,沈復和芸娘都是屬於普通百姓階層的人物,因此,我們也應用同樣普通人物的坦誠要求與質樸的文字來欣賞讚美這篇中國古代文化史中珍貴的作品與作品中栩栩如生的可愛人物。

就說芸娘吧,她不愧為林語堂所讚美的‘是中國文學上一個最可愛的女人’。 不是嗎?當讀了浮生六記 中的第一記‘閨房記樂’之後,有誰不會深深地喜愛上如此可愛的女性?我覺得有必要摘錄一段散文詩般的文字如下;…七月望,俗謂鬼節,芸備小酌,擬邀月暢飲。夜忽陰雲如晦,芸愀然曰:“妾能與君白頭偕老,月輪當出。”餘亦索然。但見隔岸螢光,明滅萬點,梳織於柳堤蓼渚間。餘與芸聯句以遣悶懷,而兩韻之後,逾聯逾縱,想入非夷,隨口亂道。芸已漱涎涕淚,笑倒餘懷,不能成聲矣。覺其鬃邊茉莉濃香撲鼻,因拍其背,以他詞解之曰:“想古人以茉莉形色如珠,故供助妝壓鬢,不知此花必沾油頭粉面之氣,其香更可愛,所供佛手當退三舍矣。”芸乃止笑曰:“佛手乃香中君子,只在有意無意間;萊莉是香中小人,故須借人之勢,其香也如脅肩諂笑。”餘曰:“卿何遠君子而近小人?”芸曰:“我笑君子愛小人耳。”… 簡潔的語句、新鮮生動的描述,沈復將這位天性聰穎活潑、知書達理、情意綿綿的可愛女性-芸娘,深深地刻畫在每一個讀過浮生六記的讀者心中。芸娘,也永遠地成了我心中的‘紅粉知己’!

沈復《浮生六記》讀書筆記4

“事如春夢了無痕”,初讀沈復的《浮生六記》竟有許多感動,感動沈復與陳芸的愛情,羨慕他們的平常生活的詩情畫意,傾心他們的誠摯恩愛至逝世不渝,仰望他們畢生平常卻心懷磊落,心無羈絆,超然脫於塵俗。

《浮生六記》六卷缺失了兩卷,剩下的四卷分別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崎嶇記愁》《浪遊記快》,這是一本自傳體散文集,四記交叉相聯,所記所敘固然都是日常瑣事,平鋪直敘,卻又情真意切,一點不靦腆作態,讀來如一縷嫣然清風漸漸拂面。

沈復,字三白,清乾嘉年間蘇州人,出生於衣冠之家,父親幕僚一生,先是生活小康,爾後家道中落。雖是平民百姓,沒有功名,卻是個多才多藝的知識分子。家計清貧,有段時間甚至是飢寒交迫,他和妻子陳芸卻志趣高尚,情投意合,矢志不渝。他們吟詩,作畫,郊遊,聚友,烹餚,興趣盎然,意興飛逸。而後來,終於因為封建禮儀家教之害,歷盡坎坷,最終天人兩隔。芸死後,三白從此擾擾攘攘,又不知夢醒何時耳。

書中記錄著作者一生經歷的起伏坎坷,悲歡離合。散發著感性色彩的文字,使我彷彿置身於當時的社會,體味著世間百態。

十三歲時沈復第一次見到芸娘,兩小無猜。脫金為約,她成了他的未婚妻,這是一開始的故事。金風玉露一相逢的美好。然而太美好的東西總是不能久存,他們約定的太早,難免過早散場。洞房花燭夜,兩人比肩調笑,共論《西廂》。此夜春心動一處,不知今夕是何夕。這樣像是密友重逢的愛情,這樣互為心動的愛情,多少痴情男女想要,多少人求而不得,他們本來就是有緣的。陳芸以白樂天為啟蒙師,幼誦讀《琵琶行》而識字,以李太白為知己,愛他“姑射仙子”“落花流水之趣”。他們是如此般配的兩個人。滄浪亭愛蓮居里談詩論賦,細說相如。他愛她鬢邊濃香撲鼻的茉莉花香,愛她的多愁善感,心地善良。陳芸在沈母大壽上聽到《慘別》等劇時的不忍,沈復看在眼裡;陳芸對王二姑折花的調笑,沈復記在心上。啟堂弟婦催妝缺珠花的時候,陳芸把自己的給了她,她不以這些在別人眼裡送出便是可惜的東西為貴,卻偏偏珍惜些破書殘畫,悉心裝訂,竭力蒐集,她愛的他也愛。

然而結局總是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衣冠之家最後也沒給沈復仰仗,而生在衣冠之家的沈復還不能給陳芸仰仗。因替人作保被人追債,竟至於被趕出家門。幸有友人收留,卻終將疲於生計。布衣蔬食已是嚮往,家破人亡終成現實。

他們的愛情就像是水晶,他們自己也像。在這個世界上好像每個人都沒辦法得到自己最想要的東西。文人們想要仕途的時候,仕途不順;人們想要安居樂業的時候,流離失所;他們想要平平淡淡共度一生的時候,偏偏妻離子散。

塵世中的我們大都渴望著完美,完美的戀人,完美的愛情,完美的人生。可惜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完美的事情。當愛情來的時候去愛,當苦難來的時候去承受,人生就是這樣,總有些意外等著你,既然無法預測,不如真誠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