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15篇

文學 閱讀(1.63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麼能落下!那麼如何寫讀書筆記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浮生六記》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15篇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1

“事如春夢了無痕”,初讀沈復的《浮生六記》竟有許多感動,感動沈復與陳芸的愛情,羨慕他們的平常生活的詩情畫意,傾心他們的誠摯恩愛至逝世不渝,仰望他們畢生平常卻心懷磊落,心無羈絆,超然脫於塵俗。

《浮生六記》六卷缺失了兩卷,剩下的四卷分別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崎嶇記愁》《浪遊記快》,這是一本自傳體散文集,四記交叉相聯,所記所敘固然都是日常瑣事,平鋪直敘,卻又情真意切,一點不靦腆作態,讀來如一縷嫣然清風漸漸拂面。

沈復,字三白,清乾嘉年間蘇州人,出生於衣冠之家,父親幕僚一生,先是生活小康,爾後家道中落。雖是平民百姓,沒有功名,卻是個多才多藝的知識分子。家計清貧,有段時間甚至是飢寒交迫,他和妻子陳芸卻志趣高尚,情投意合,矢志不渝。他們吟詩,作畫,郊遊,聚友,烹餚,興趣盎然,意興飛逸。而後來,終於因為封建禮儀家教之害,歷盡坎坷,最終天人兩隔。芸死後,三白從此擾擾攘攘,又不知夢醒何時耳。

書中記錄著作者一生經歷的起伏坎坷,悲歡離合。散發著感性色彩的文字,使我彷彿置身於當時的社會,體味著世間百態。

十三歲時沈復第一次見到芸娘,兩小無猜。脫金為約,她成了他的未婚妻,這是一開始的故事。金風玉露一相逢的美好。然而太美好的東西總是不能久存,他們約定的'太早,難免過早散場。洞房花燭夜,兩人比肩調笑,共論《西廂》。此夜春心動一處,不知今夕是何夕。這樣像是密友重逢的愛情,這樣互為心動的愛情,多少痴情男女想要,多少人求而不得,他們本來就是有緣的。陳芸以白樂天為啟蒙師,幼誦讀《琵琶行》而識字,以李太白為知己,愛他“姑射仙子”“落花流水之趣”。他們是如此般配的兩個人。滄浪亭愛蓮居里談詩論賦,細說相如。他愛她鬢邊濃香撲鼻的茉莉花香,愛她的多愁善感,心地善良。陳芸在沈母大壽上聽到《慘別》等劇時的不忍,沈復看在眼裡;陳芸對王二姑折花的調笑,沈復記在心上。啟堂弟婦催妝缺珠花的時候,陳芸把自己的給了她,她不以這些在別人眼裡送出便是可惜的東西為貴,卻偏偏珍惜些破書殘畫,悉心裝訂,竭力蒐集,她愛的他也愛。

然而結局總是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衣冠之家最後也沒給沈復仰仗,而生在衣冠之家的沈復還不能給陳芸仰仗。因替人作保被人追債,竟至於被趕出家門。幸有友人收留,卻終將疲於生計。布衣蔬食已是嚮往,家破人亡終成現實。

他們的愛情就像是水晶,他們自己也像。在這個世界上好像每個人都沒辦法得到自己最想要的東西。文人們想要仕途的時候,仕途不順;人們想要安居樂業的時候,流離失所;他們想要平平淡淡共度一生的時候,偏偏妻離子散。

塵世中的我們大都渴望著完美,完美的戀人,完美的愛情,完美的人生。可惜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完美的事情。當愛情來的時候去愛,當苦難來的時候去承受,人生就是這樣,總有些意外等著你,既然無法預測,不如真誠接受。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2

對芸娘,對《閒情記樂》的欣賞和喜愛,才學淺薄,詞枯言寡的我,已到了無以復加,語言不能形容的地步,只能借用林語堂先生的話來作為結語,才不至於毀其形象,沈復與妻子芸娘並沒有榮華富貴的生活,並沒有揮霍無度的享受,並沒有沉湎歡娛的閒情,並沒有風流浪漫的傳奇。但是,我最欣賞、最欽佩、最注目的是他們的:

一、同甘共苦,患難與共;坦誠直爽,體恤關愛的夫妻真情。

二、勤儉淳樸,善處憂患;布衣菜食,可樂終身的簡樸生活。

三、淡薄名利,與世無爭;恬淡自適,知足常樂的曠達胸懷。

四、逆境逢生,善解人意;無私奉獻,樂於助人的優良品德。

這也是我這類感性女子所向往和需學習的精髓所在,無論是夫妻相處之道,還是為人處世之道,抑或是生活持家之道。在何種環境下總能過好簡單,質樸又不失情趣的有滋有味生活。無論在人生情感上遭遇愛情、親情、友情的何種誤解和失意,我還是一樣一如既往的`向前看、向前走,一如既往的笑對人生,笑看愛情,還是那句話時間是最好的良藥,時間是最好的試金石,寫在這個特殊而又普通的日子,給自己,給你們。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3

一個落魄文人的精彩自述,一段恩愛夫妻的動人故事,一百多年來,廣為流傳,深受無數讀者的青睞,甚至贏得了“小紅樓夢”的美譽。

《浮生六記》為何如此受歡迎?首先,字裡行間流露出的真情和作者沈復豁達灑脫的人生態度,具有非凡的感染力。其次,清新、雋永的文筆,也極大地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我最愛讀的是前兩記:“閨房記樂、閒情記趣”。雖然記錄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瑣事,但在沈復的筆下,卻又是如此妙趣橫生、清雅脫俗。閱讀這些文字,我的心中充滿著喜悅之情,這樣的生活,令人心馳神往。沈復夫妻之間兩情相悅而又意趣相投,更令人羨慕不已。

而在這樣的過程中,我絲毫沒有察覺到,沈復的家庭中已發生了巨大的變故。

在“坎坷記愁”中,我們才看到他的家庭生活由小康而淪為赤貧的過程。中年喪妻、老年喪子、父子反目、兄弟鬩牆——人生中最為悲慘的遭遇,偏偏都降臨到他的身上。這些給他帶來了巨大的痛苦與折磨。

無論是在作者生活的清代,還是在當今的社會,沈復都只能是一個典型的失敗者:事業上一事無成,與原生家庭矛盾激化,生活中常常會陷入衣食無著的境地,需要友人接濟方可勉強度日。就是這樣一個失意者,卻並沒有怨天尤人,悲觀厭世,反將清貧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是他的達觀與從容,幫助自己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豐富的內涵,高雅的品味,廣泛的愛好,將他從眼前的困境中抽離出來。他的文字,精緻、簡約、生動,可以讓讀者感受到其極高的文學素養。他於園林設計、花卉栽培可稱得上行家裡手。他還是一位畫家,曾開過書畫店,並藉以謀生。可見其繪畫水平也達到了一定的高度。

他在“浪遊記快”中寫道:“餘遊幕三十年來,天下所未到者,蜀中、黔中與滇南耳。”即使在交通如此便利的今天,能做到這樣,也屬不易。更難得的是他對各處風景均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不願人云亦云。寄情山水,既可以開闊眼界,又可以陶冶性情。讓他原本不羈的性格變得更加灑脫、奔放。

僅從種種遭遇來看,沈復是不幸的。但從另一種角度來看,他又是非常幸運的。他有幸遇到了人生最好的知己與伴侶——芸娘,相濡以沫,相親相愛,不離不棄。有了對方的陪伴,清苦的生活也充滿了溫馨與甜蜜。

他留下的這些文字,跨越遙遠的時空,感動了無數的後來者。如果他泉下有知,也會頗感欣慰吧。

人生的幸與不幸,有時還真的很難說呢!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4

《浮生六記》為清代沈復所著,為自傳體散文,全書共分為六篇,文字優美、細膩,恬淡寧靜,用語雖是古文,卻也淺顯易懂,是值得一讀的美文。

本文開篇是《閨房記樂》,記錄了沈復和其妻子陳芸的日常生活。敘述以時間為軸,娓娓道來,將古時夫妻生活的點滴用筆墨描繪出一幅精美畫卷展現於讀者眼前,使人在繁華亂世之中也能感受到一二閒適之情。頗有"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的韻味。

弘一大師雲:"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問餘何適,廓而忘言,花枝春滿,天心月圓。"而沈三白和陳芸便是如此,沒有轟轟烈烈,沒有狗血劇情,有的只是止於脣齒、掩於歲月的深情。這種生活極富有詩情畫意,看似"人人皆有,確為人人所無"。

其中有篇寫到其妻陳芸愛吃腐乳,沈復鄙夷不已,後在芸勸說下嚐了一口,然後"真香",正是"餘掩鼻咀嚼之,似覺脆美,開鼻再嚼,竟成異味,從此亦喜食。"看到此處,我也不禁莞爾一笑,沈復對生活中小事的描寫,真是趣味橫生。其情其景彷彿跨越了300年時間隔閡,重現於世人眼中。

陳芸曾發願:"他年當與君卜築於此,買繞屋菜園十畝,課僕嫗,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畫我繡,以為持酒之需。布衣菜飯,可樂終身,不必作遠遊計也。"

是的,布衣菜飯,可樂終身。夫妻二人最喜歡在日常生活中尋找樂趣,安度流年。我喜歡沈復文字裡的恬淡如水,也喜歡那溫暖的煙火氣:守著一屋一院,一人一心,一茶一飯,遠勝過看亂世紅塵的萬千風景。

"餘年一十三,隨母歸寧,兩小無嫌"…告母曰:"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

十三歲那年的夏天,還是少年的三白邂逅了表姐芸娘,自此情竇初開,一片光風霽月,發誓此生非芸娘不娶。

三白和芸孃的愛是活生生的,是落實到紅塵地面上的,是有情有義的溫度,是宜室宜家的。

"夏月,荷花初開時,晚含而曉放。芸用小紗囊撮茶葉少許,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韻尤絕。"

"撥釵沽酒,不動聲色,良辰美景,不放輕過。"

沈復向來好客,芸娘便準備好茶好酒好菜進行招待。有時缺酒錢,芸就拔釵沽酒,不露絲毫聲色,良辰美景,不能辜負。

"街頭有鮑姓者,賣餛飩為業,以百錢僱其擔街","是時風日麗,遍地黃金,青衫紅袖,越阡度陌,蝶蜂亂飛,令人不飲自醉。"

那日,城外油菜花盛開,芸娘提議大家一起去城外賞花飲酒,還機智地僱傭賣餛鈍的小販,挑著爐火,跟大家一起去,好為大家溫酒熱飯。

遊人們看到這樣一群人在盡情地吃喝,無不羨慕這奇妙的想法。喝到有些小醉,或坐或臥,或歌或嘯。

陳芸,會持家,精刺繡,善烹飪,有雅意,愛看山水,愛花草,愛書畫,能吟詠詩歌,才思娟秀,能工善文,德賢兼備,有生活情趣。

沈復嘆其:求之閨中,今恐未必有此會心者矣。

記得書中這樣寫道兩個人不動聲色的深情。七月初七,是民間乞巧的日子,芸娘也張羅了一番。三白就趁著佳節刻了兩枚印章,上面寫:"願生生世世為夫妻。"他的那枚是陽刻,芸孃的是陰刻。每當兩個人通訊時,便用印章進行落款。

每次讀到這裡,都被兩個人的心思幽情所打動。我想,古人的很多情思是我們今人所無法企及的。一個人能細細體會並感知另一個人的`美,亦能撫琴彈得一手好曲子,聞絃歌而知雅意。見花落淚,拂風有聲,看得懂花光燈影。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每日忙碌的我們有多久沒有手寫一封信件了呢,對著一個科技的工具日夜旋轉,萬般話語只從嘴出而卻未心入,氾濫的情話使人口躁脣乾。習慣使用電腦打字的我們是否還能寫出娟秀的字呢。這樣彼此心心念唸的小心意和詩意真是難以尋覓了吧。

作家慶山說:"《浮生六記》這冊薄薄的古人筆記裡,引人心動的,不盡然是一對男女之間私自的情感。這樣的生活,必然和當時的社會形態,和大眾的價值觀,和他們對待文化、自然、生命、歡樂的態度息息相通。越過兩百年,且看今日的社會,誰還能具有這樣的玩心,這樣的曠達。靈魂的宴席早已結束,剩下虛妄和空洞的遊戲。兩百年後的愛情,也已失去彼此欣賞和玩味的從容心境,失卻細膩的心思和剋制的禮儀。"

一生一世一雙人,有人問你粥可溫,有人與你立黃昏。古人的意趣及情思單純美好,花下對酌,舉杯邀月,有千年悠悠之思。抑或絲絲細雨撒落江面,江畔遊人寥寥,山水青幽,觸目皆是澄澈的靜。

當下時代熙熙攘攘,不見當年的風花與雪月,人群的喧囂與熱鬧,但終究只是鏡中花,水中月,打撈起來只是一片虛幻的影子。

通讀全書,可以發現,沈復是一個極具溫度並且積極樂觀的人,非熱愛不能寫出這樣的文字,其文透露著美,於細節之處展露生機。我想:這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活的情趣,永遠值得我們學習。人間不值得,一草一木皆失顏色;人間值得,一草一木皆具風致,單看觀草觀木之人心境如何了。

《浮生六記》是可讀性很強的一本書,其用語雖是古文,但因其以"情"字見長,故特別能夠引發人的共鳴,生活中每件小事的描述不見刻意,而能輕鬆地讓我們想到自己身上最近發生的事情,從而覺得通體舒暢、有所感悟。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5

清秋夜雨,燈影映窗紅。看完了浮生六記也該寫點什麼很少看這種言情類的貨色,但,我感動於沈復與陳芸的愛情。我贊慕著他們的平常生活的詩情畫意,我傾心於他們的誠摯恩愛至逝世不渝,我仰望著他們畢生平常卻心懷磊落,心無羈絆,超然脫於塵俗。

《浮生六記》,分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崎嶇記愁》,《浪遊記快》,後兩記疑是偽作《中山記歷》和《攝生記逍》,這個我是百度來的。這是一本自傳體散文集,四記交叉相聯,所記所敘固然都是日常瑣事,平鋪直敘,然情真意切,一點不靦腆作態,更無學究之氣,惟是靈秀沖淡,讀來如一縷嫣然清風漸漸拂面。

開啟《閨房記趣》,沈三白刻畫了一個清麗靈妙的女兒形象:“其形削肩長項,瘦不露骨,眉彎目秀,顧盼神飛,唯兩齒微露,似非佳相。一種纏綿之態,令人之意也消。”這是他年少時初見陳芸的情景。那夜,芸給他吃自制的醃菜暖粥,吃的正香時,芸堂兄擠身而入,戲謔笑道:“我要吃粥你不給,本來是專門給你夫婿籌備的!”呵呵,當時沈陳二人就酡顏了。讀此處我亦莞爾微笑,圓滿姻緣一粥引之。

爾後便是兩人成親,一段最幸福美妙的時間。我一遍遍地被他們的真愛打動著。他們的戀情並不驚天動地,也非曠世絕戀,更非千古名唱。我只是為他們最平凡最輕微的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而深深激動。

夫妻飲茶談詩論詞,芸曰:“杜(甫)詩鍛鍊精絕,李(白)詩灑脫落拓;與其學杜之深嚴,不如學李之生動。”

春景,三白欲攜芸遠出遠足,芸巧扮男裝,見人問則以表弟對之。呵呵,竟無人識辨。

夏日,芸頭戴茉莉花,三白戲謔說佛手為香之君子,茉莉為香之小人,何以親小人而遠君子,芸亦笑說:“我笑正人愛小人。”夫戲妻謔,笑俗為雅。

《浮生六記》是清代文人沈復寫作的自傳散文。因其以真言述真情,從不刻意造作,得以渾然天成,獨樹一幟,達“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之境界,深為後世文人所推崇,流傳至今,已成經典。

《浮生六記》我相信淳樸恬適自甘的生活——如芸所說“布衣菜飯,可樂終身”的生活,是宇宙間美麗的東西。在我翻閱重讀這本小冊之時,每每不期然而然想到這安樂的問題——讀了沈復的書每使我感到這安樂的奧妙,遠超乎塵俗之壓迫與人身之痛苦。《浮生六記》儼如一塊純美的水晶,只見明瑩,不見襯露明瑩的顏色;只見精微,不見製作精微的痕跡。然而我自信這種說法不至於是溢美。想讀這書的,必有能辨別的`罷。以上這兩段話是俞平伯和林語堂對此書寫的精彩書評,覺得說的很好,和大家分享下。

我讀此書有從書中的感觸到,過度教養的影響,不只是教養問題,也是社會問題。現代父母對孩子付出更多的照顧與教導,正面回饋卻似乎不如預期,究竟教養出了什麼問題?過度的保護、指導與關愛,不僅是個別家庭的教養問題,更是影響整體發展的社會問題,值得反思與警惕。我們都忘了,我們該養出的不是好小孩,而是好大人教養的目標,應該是養出一個心智、情感、能力都與年齡並進相襯的成年人。本書以此為中心思想,希望幫助父母平撫擔憂與恐懼,先放下亟欲為孩子鋪設成功坦途的急切情緒,而以更穩健的心態、更明智的愛,創造真實永續的教養效果。

在教養孩子之前,父母請先照顧好自己,完成自己的人生。本書打破一般教養思維,除了指陳過度教養的影響並提供解決方案,更聚焦於父母的心理建設與自我關照,懇切提醒父母別為了教養孩子而失去自己的人生。當你能好好生活、工作與愛人,孩子就會以你的身影為榜樣,找到自己實踐成功、創造幸福的方法。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6

《浮生六記》是清朝沈復的自傳體散文。“浮生”二字出自李白詩《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中“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全書與妻“芸”和丈夫“三白”的夫妻生活為主線,描寫了一個可愛的女子和一段令人嚮往的詩情畫意的夫妻生活,然而這段世外桃花源般的生活並未持續許久,最終被現實打破,佳人化作一縷青煙,生者從此擾擾嚷嚷,不知夢醒何時耳。

林語堂《生活的藝術》中曾經提到過此書,說書中的女主人公“芸”是最可愛的女子。當時曾經覺得好奇,大概是讀書不多,我能想到的書中可愛女子就《紅樓夢》中的史湘雲,《傲慢與偏見》的伊麗莎白班奈特。而看完此書的前兩章,“閨房記樂”和“閒情記趣”後對芸的可愛結論完全贊同,甚至暢想我要是男人也要娶個芸這麼可愛的女子。

全書寫描寫芸可愛的趣事特別多,芸因為想去廟會看花燈,於是女扮男裝稱是三白的堂弟。正沾沾自喜,遊遍廟會竟無人認出,突然偶遇一熟悉的女眷,芸竟直接上去打招呼,身子一側,依在了夫人的肩膀上。夫人大驚,旁邊的丫鬟怒曰“你是什麼人,如此輕狂,不知法紀?”芸一看情況不妙,立刻脫掉帽子和鞋子,抬起腳丫給他們看,說:“我是女子啊。”旁人面面相覷,然後鬨然大笑~

芸愛吃臭腐乳和滷瓜,三白笑她“狗沒有胃所以才吃糞便,因為它不知臭”芸強行用筷子把滷瓜塞到三白嘴裡說“我都做了很久的狗了,就委屈你嘗試一下。”並一本正經地說“情之所鍾,雖醜不嫌。”

芸喜歡在發間別上茉莉花做裝飾,即美觀又香氣襲人,三白笑曰“這茉莉花的香味竟蓋過了屋裡佛手的香味。”芸說“佛手是香料中的君子,香味清醒脫俗,似有似無;茉莉則是香料中的小人,香味有點諂媚。”三白問“那你為何近小人而遠君子乎?”芸笑著說“我笑君子喜愛小人啊?”

芸素來豁達不拘小節,一日與三白一起在橋下與船孃飲酒至深夜,次日朋友之妻告曰“聽說你丈夫昨日在橋頭與兩失足婦女飲酒到深夜啊。”芸笑曰“確有此事,其中一個就是我。” 芸不僅可愛還是一個聰慧又有情趣的女子,對詩詞歌賦也頗有天賦,年少就曾寫出“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這樣的句子。三白從湖邊拾得假山的石頭,她親自用石墨畫上紋理,種上藤蘿做成逼真的盆景,與三白一起暢想老來隱居於此山,在山的這頭建上小屋,那頭引入溪水。在鄉下避暑的日子,芸利用豌豆花製成格子花架放在窗前,靚麗可愛,既能遮蔭又不會擋住風和光線。因為家境不富裕,芸會裁衣還會刺繡補貼家用。三白愛喝酒,芸製成梅花盒,盒子呈梅花型,每格放一個白色的磁碟,磁盤裡放些精緻小菜。三白愛花藝盆栽,芸又建議花雖美但少了些靈動,夫妻兩人又製作昆蟲標本把昆蟲固定於花葉上,使盆栽更加生動。芸還會製作蓮花香片,把茶葉放入荷花的花苞中待次日荷花盛開取出茶葉,再用荷花上採集的露水烹茶,茶清香撲鼻。 芸素愛美,對美的事物和人都特別痴迷,一日聽說三白的堂弟得一美女,芸欣然前往想看,事後搖頭“美則美矣,少了些韻味。”堂弟戲謔“難道你打算將來給三白納一個又美又有韻味的美女嗎?”芸竟然之後真致力於給三白納一真正的美女。後來一次在虎丘偶遇江南名妓“園”,特別高興地說“終於找到一個又美又有韻味的女子了。”芸欣然與之結伴為姐妹,並贈送翡翠鐲替三白做聘禮。然最終園辜負了芸的好意嫁與富人之家,芸傷心落淚,也竟因此被公婆詬病結交不良女子,為日後最終失去公婆喜愛埋下伏筆......

看第一二卷是輕鬆又愉快的閱讀,然後看到第三卷“坎坷記愁”又難免惆悵芸的命運。真應了那句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始芸淡泊名利,她的.夢想是過像滄浪亭蕭爽樓那樣的生活,布衣暖,菜飯飽,一家人其樂融融不問世事的生活。然後現實生活並不是桃花源,需要面對的依舊是柴米油鹽貴和人情世故,多情率真之人也多因情和真而傷,何況又是在那樣的時代裡。

芸的悲切命運即是那個社會造成,也是芸本身造成的。芸太愛三白,在對三白的愛裡完全失去了自我,一心為三白尋覓真正的佳人,與失足婦女結為姐妹被人詬病;因為擔心三白與弟弟的關係不和,寧願受委屈也不願意告知公婆小叔在外借債的真相;因為三白的愚孝,擅作主張為公公納妾,結果失去婆婆歡心;又因為傷了婆婆的心,心中自責寫信給三白,在信中稱公公為老頭,讓三白把此女送回老家。結果信被公公看到,勃然大怒驅趕出門,從此飄零在外,客死異鄉。

此書看到卷三實在是覺得惋惜,芸娘死後的第四卷已無心去看。在前兩篇時還羨慕這樣情意濃濃的夫妻生活,而看到最後實在覺得芸娘這樣的女子嫁給三白有些可惜了。雖然三白對芸娘清深意重,未曾離棄,但到後期從芸娘遭遇委屈開始,他都並未給出半分解決方案。一生未給芸娘帶來富貴和現世安穩也就罷了,在芸娘遭遇冤枉和委屈時未勇敢站出來替芸娘說話,只是眼睜睜看著這種悲劇的發生。身為長子,明明應該承擔家庭重任,卻因過於清高任由弟弟胡作非為,家道中落;身為丈夫,完全沒有照顧好妻子兒女,妻子飄零在外重病而亡,女兒草草嫁人,兒子早夭,自此以後渾渾噩噩聊度餘生。

全書始於歡樂,終於憂患,死別生離,悲切動人。可惜、可嘆、又可悲!卷三之後再無心去看後卷。做女子可如芸之聰慧、可愛,善良,卻不能太深情,太心軟,沈三白雖好,卻只能做吟詩作對之友,實不宜選為夫婿。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7

遷到倉米巷之後,我在臥樓門楣上題字“賓香閣”,都是以芸命名而取如賓意思。院窄牆高,一無可取。後面有廂樓,通往藏書的地方,開啟窗戶,正對著陸氏廢棄的園子,有荒涼的感覺。

滄浪的風景,時常讓芸掛懷。有一個老婆婆居住在金母橋的東面,埂巷的北面,環繞著屋子都是菜地。大門是籬笆編的。門外有一池子大約有一畝左右,花光樹影,在籬笆旁邊錯落有致,這個地方是元末張士誠王府的廢棄地基。

屋子西面數步遠的.地方(古代六尺為步,半步為武)瓦礫堆成土山,登上巔峰可以遠眺,地曠人稀,頗有野趣。老婆婆講話中偶爾提到這個地方,芸非常神往,對我說:“自從別離滄浪,我常常魂牽夢繞,今天不得已於是退而求其次,這是老婆婆居住的地方嗎?”

我說:“連日來秋暑灼人,我正想到一個清涼的地方去避暑,卿如果願意和我一起,我先看看她家可以居住否,包好衣服打點行李前往,去住上一個月左右怎麼樣?” 芸說:“恐怕父母不同意” 我說:“我去請求父母”。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8

初見這本書時,它被放在書店的書架上,首先,是它的素雅潔白引起了我的注意,然後,便是書封面上那幾個淡淡的文字“浮生若夢,為歡幾何”讓我有想要閱讀它的衝動。

《浮生六記》為清朝蘇州人沈復所著,因同為蘇州人,便對書中所寫的園林有一種親切之感。沈復居於滄浪亭旁,他的家也是園林一樣古色古香的建築。書中有介紹園林的地方,我因幼時去參觀過,能大致在腦海裡勾畫出園林的樣子,便不覺得枯燥乏味。

這本書讓我印象深刻的,並不是沈復,而是他的妻子陳芸。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芸,我想,是中國文學中最可愛的女人。”,芸孃的可愛之處在於,在一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她生而穎慧,幼時“即能成誦”《琵琶行》,還自己學會吟詩作對,對於詩歌,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她的可愛之處還在於,她賢淑能幹,懂插花、疊盆景、焚香、畫蟲草,還自己設計出活花屏和梅花盒。梅花盒很漂亮精緻,是一種食盒,形如梅花,內建中五六隻瓷碟,裝上飯菜,如裝於花瓣中。芸娘還曾女扮男裝,同沈復一起參加廟會。因那時並不是一夫一妻制,芸娘還真心真意的幫沈復物色小妾,要既漂亮又有韻味才行,後遇到憨園,芸娘很喜歡憨園,但因種.種原因,沈復未能娶到憨園,這也讓後來芸孃的病情更嚴重。

《浮生六記》中的.閨房記樂是它的獨特之處。正如陳寅恪指出:“吾國文學,自來以禮法顧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間關係,而於正式男女關係如夫婦者,尤少涉及。蓋閨房燕暱之情意,家庭迷鹽之瑣屑,大抵不列於篇章,惟以籠統之詞,概括言之而已。”一般人不會寫閨事,夫婦生活,而沈復以直率平實的語言敘述閨中樂事,寫出了夫婦之間真摯的愛情,琴瑟和鳴,伉儷情深。後來,沈復仕途坎坷,芸娘病重,家中貧窮,生活艱難,芸娘仍為沈復想辦法賺錢,去討一份工作。這夫婦之間的真情令人感動,不幸的是芸娘紅顏薄命,沈復漂泊各地。

“浮生”應就是指沈復浮蕩不定,如浮萍般的人生。他的前半生,與芸娘在一起的時光雖短暫,但很歡樂,美好,但相比較他後大半生坎坷遊歷,那些歡樂的時光便如夢境一樣虛幻飄渺,曇花一現。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世界上,最完美的女子莫過於《芙蓉女兒誄》所言:“其為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然而,這個世界不可能是完美的,當然也就不會有完美的產物,所謂的十全十美,只是一個人所追求,所向往的罷了。

大體而言,世間有兩種女子,一種是初見時美貌驚人,風情萬種,相處久了才發現豔而不麗,麗而不雅,泯然俗人矣;一種是初見時相貌平平,相處久了卻發現舉手投足皆有法度,一顰一笑正顯風韻,值得一個人用一生去品讀。她,無疑屬於後者。

她,沒有牡丹的雍容華貴,卻具蘭花的清新淡雅;她,沒有桃花的美豔逼人,卻具梅花的清純徹骨。她,靜默時,如一朵睡蓮;行動處,似款款和風。她,垂淚時,梨花帶雨;她,歡笑時,玉珠落盤。

她,對自己,毫不寬恕;她,對別人,寬容大度。她,慕富貴,但不苛求;她,憎貧賤,但能接受。她,“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在生活窘困時依然有閒情雅趣,有濃情蜜意;她,“素女為我師,儀態盈萬方”,在寬裕時不改淡雅如蘭,虛懷若谷。

她,可愛,既不因為美貌;她,可貴,也不因為賢良。她,血肉俱全,平淡中真情依依;她,笑淚兼有,簡約處丹心昭昭。她,似清泉,給人以純潔淡雅之情;她,如流水,讓人有纏綿悱惻之意。她,惱而不怒,有似月閉微明;她,柔而不嬌,恰如花開含笑。

她,多情只為真情;她,大愛只因真愛。她,一個心照不宣的微笑,穿越彼此歲月的鬱結;她,一次若有所思的凝眸,留給世間最美的側影。她,輕如風,淡若雲;她,柔似水,潔比玉。

她,生命中的匆匆過客。她,脫俗,因而可遇而不可求;她,不凡,註定可望而不可即。人生本就如此,事事難為傷身傷心,事事順遂又傷情傷意。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漂泊,遇到誰都是一個美麗的意外!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9

讀完《浮生六記》,感覺像是無意間獲得了一枚質量上乘的溫涼好玉,放在手裡細細摩挲、端詳,熨帖踏實的觸感便從掌心一直傳達到心底。起初,將作者感情慢慢咀嚼,只覺得口齒纏綿生香,到後來竟也有了微苦的味道。方知,這部顛沛流離了兩百年,而仍舊散發芬芳書香的珍貴記錄,貴在沉重,貴在悲愴,貴在深情。

謫仙人詩云:“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本書作者沈復,出於此詩及自身經歷的感慨,即落筆作文,取書名為“浮生六記”,分為“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中山記歷”與“養生記道”。其中的閨房記樂,道盡了沈復與妻陳芸間動人的愛情,以及難能可貴的知己一般的默契,讓讀者歡喜讚歎,暗自欽羨;而坎坷記愁,則訴說了作者生活的艱辛與苦澀,字裡行間透出的無奈,更是讓人不勝唏噓。

伊始,沈復用清麗溫柔的筆墨,勾勒出了一個嬌憨清秀的`女子形象——“其形削肩長項,瘦不露骨,眉彎目秀,顧盼神飛,唯兩齒微露,似非佳相。一種纏綿之態,令人之意也消。”這女子如此平凡,美得恰到好處,舉手投足間盡是知書達理的落落大方;她又如此非凡,你的身影落在她水靈的雙眸之中,頓覺清爽,彷彿感受到了一股溫柔而堅定的力量。是了,她叫陳芸,是長他十月、會照顧人的好姊姊,他兒童伶俐,每每都親親熱熱喚她一聲“淑姊”。時光不緊不慢地滑行,天公將她對他的好、他對她的情,悉數看在眼裡,於是成全一樁美事,讓她順理成章地成了他的妻。從此,二人飲茶論詩,遊山玩水,夫妻間的生活趣事,更是俯拾皆是。

他是青衫磊落的書生,他邀她暢談古今。她淺笑,抬首答:“杜(甫)詩錘鍊精絕,李(白)詩瀟灑落拓;與其學杜之深嚴,不如學李之活潑。”全然不是平時小女兒的忸怩姿態,而是自信地、堅定地說出自己的看法。他歡喜不已。

他是疏朗好玩的夫君,他請她遠出郊遊。她巧扮男裝,見外人便解釋說是他的表弟,卻哪裡藏得住眉間的秀麗風姿?他暗歎,眼前一亮。

他與友人於外觀花,發愁飯菜冷熱。她“靈機一動,從城中僱來餛飩擔子,推來烹茶暖酒熱飯。酒餚俱熟,坐地大嚼,各已陶然。”他的朋友由此對她讚不絕口:“非夫人之禮不及此!”他含笑,毫不謙虛地接納,心道:“好一個秀外慧中的芸娘!”

然而,這命中註定的好姻緣,卻被早早地收回。芸娘素懷頑疾,加之沈復家境並不十分寬裕,夫妻二人生活得艱辛,卻又因心思單純而幾次三番地被人欺侮。沈復的父親鐵石心腸不肯施援手,而芸娘向來不討婆婆的喜歡,二人跌跌撞撞,終於無法改變這窘迫的境地。最終,陳芸因病逝世,將沈復留在這反覆無常的冷漠人世,從此,悲歡都只能獨自下嚥。酒,只能自酌,身邊沒了那個臉色酡紅的美好女子,周圍的一切人事都成了難以忍受的寂寞。

不禁愴然。

這時候,便想起簡嫃的話。“深情即是一樁悲劇,必讀已死來句讀。”似乎每一場催斷人腸的生離,都只能以死別作為結束。生命脆弱如此,哪堪更別離?在歷經滄桑之後,沈復渾濁的眼裡,也生出了浮生若夢的辛酸悲苦,憶起當年與陳芸相知相伴的點點滴滴,悲傷一如一場暴烈的雨,在春寒料峭的日子裡,重重地、直直地砸進心裡。自此,陰陽兩隔,知交零落,黃昏裡燃一封永遠寄不出的家書,清明時節擁抱冰冷的墓碑聊以慰藉,彷彿靈魂已隨她遠去。而在夢裡,她緩緩歸來的倩影,對著他泣不成聲。

他驚覺:用情不勝深。

原約定要踏遍祖國河山,而如今,人世間哪一條路,他都不能與她同行。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10

當學習開始與時間平行,當喜歡被忙碌掩蓋時,你是否還記得曾經的初衷?——題記

當一個人問起你最開始喜歡什麼的時候?你會怎樣回答他。是運動?是藝術?還是閱讀呢?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我知道了一個叫閱讀的東西,不過它平凡的字眼,並沒有引起我的注意,直到一次和同學一起去書城,廣闊的書海,安靜的氛圍,隨手拿起一本《格林童話》,色彩繽紛的配圖,精彩的故事情節,使我一下子成為眾人中的一員。那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彷彿書中的場景就展現在我的眼前,醜小鴨對夢想的執著追求,灰姑娘的善良,賣火柴小女孩的可憐等等,一個又一個情節,好像也牽引了我的喜怒哀樂,彷彿我的靈魂與書已然融為一體了。不知不覺中,閱讀已經把文學的種子播種在了我的心中,等待它慢慢綻放開來。這無與倫比,無法言喻的美好,應是我當初為什麼如此喜愛閱讀的原因了吧!

無意翻開這本《平常茶平常道》,禪師以茶論人生,像不經歷風雨,以溫水浸泡的茶,它便只是在表面漂浮,不能釋放茶深蘊的清香。但經歷風雨後,把茶用沸水浸泡,方能飄出絲絲沁香。

生命中,誰都不會一帆風順,只會有一條佈滿荊棘和坎坷的路。浮生若茶,從書中覺醒的我,彷彿明白了許多,困難它就像彈簧,遇強則弱,遇弱則強,閱讀是一盞明燈,它指引著我,其實困難並不可怕,它就像一張薄薄的窗戶紙,只要敢於面對,勇於將它捅破,便能戰勝挫折。但如果你是一味的退縮,逃避,那麼它將一直壯大,讓你不敢於正視它,一直到你有能力克服它為止。閱讀,又是一節階梯,領導我們感悟世界的`奇妙,感嘆生活的美好,使我們與作者產生共鳴。閱讀踏著成長的腳步向我走來,當失落填滿了天空,閱讀便會浮現出另一個美好,廣闊的世界,它能幫助我們開啟心扉,使我們重新步入自信的軌道中。這淳樸的感動,應是我到國小結束仍喜歡閱讀的原因吧!

當學習開始與時間平行,當忙碌覆蓋了閱讀,當閱讀變成了一件生活中,非常草率的事時。那曾經信誓旦旦堅守的初衷?那曾經對閱讀的熱情和喜愛?那曾經帶來的快樂和感悟?這一路上,我與閱讀一同成長,在這路上仍能不忘初心,書中的故事還有小人,它們都會一直在身邊的。

當時光如煙花般轉瞬即逝,青春、成長不過是一張張熱血的書籤,可人生卻是一本馥郁芬芳的書,太值得人們回味。浮生如茶,與書相約。讓閱讀成為你的知己,用它來伴奏成長的旋律吧!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3月23日讀完本打算第二日寫讀書筆記,今始得開寫。浮生六世,文中記載了四世,有兩世文稿遺失。四世分別是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芸是文中我頂頂喜歡的人物,她的賢惠淑德、心靈手巧、聰慧無不讓人喜歡。看到有人評判她幫老公找妾,我到是覺得在當時那個男尊女卑的背景下,做出這種事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

我只是在弟弟弟媳挑撥離間他們和他們爹孃時有些氣不過,有些話說出來更好,但是不說卻是孝道。自古婆媳妯娌關係就是一個錯綜複雜的關係。單單沈復父親去世後,沈復才回家,沈母埋怨他問什麼才回來時,沈復答女兒跟他說父親去世才知道訊息,沈母聽完看了一下另外一個兒媳,單單那一眼就可以讓人品出很多東西,讓我想到芸被公公婆婆不喜大概率是沈復弟弟和弟媳的功勞。

閒情記趣開頭餘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讀來很是順口,後想起國中時學過這篇,當時老師還讓背誦。文中詳述盆景相關,我本是粗人一個,從未接觸過,也欣賞不來。坎坷記愁,苦中作樂,貧困時芸能將日子打理的樂趣橫生也不失為一件美事。跟沈復記載的浪遊比,我所記述的遊玩簡直小烏了,我喜看沿路的風景,對經典人文趣事所知甚少,有時會希望每遊玩一處,就有人來講講這處的前世今生,那當是一件美事。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浮生六記》的譯文者張佳諱在序言中寫到“古來通文辭,善解語的才女,和通情達理,痴情一往的妻子許多時候是相互矛盾的,但在芸身上,渾身璞玉地湊成了一體。”林語堂也曾經評價過芸是“中國文學中一個最可愛的女人”

芸,就是沈復所編寫的浮生六記中閨房記樂中的重要人物。 沈復自小便有親事的,但由於對方病逝,也是無可奈何的,同時也讓他在一次機遇中結識了芸這個溫暖賢良的人。 芸所生長的環境不是那麼良好,多年來一直都在除了丈夫疼愛而沒有什麼地位的家庭裡當媳婦兒,雖然有為人婦的許多壓力,但她依舊活地瀟灑自在。而且溫柔冷靜,落落大方,總是十分寬容沈復,這做為一個女子,確實是十分可愛的地方。也是芸之所以成為本書的亮點之處。

在__中我印象很深的便是芸女扮男裝同沈復出門去逛廟會,害怕惹了麻煩,大方地承認自己的女人身份。將芸的活潑可愛寫的活靈活現。還有一處十分令人動容的故事,便是芸主動幫沈復找妾室,而且十分樂意,並說這樣一來便有姐妹同自己一同了,這樣便不會孤獨。後來認識了憨園,也是十分優秀的女子,便幫丈夫暗示,雖說最後憨園還是因為社會的封建而被嫁到有錢人家裡,但這件事卻寫出了芸的心胸開闊,溫婉賢良。

芸是《浮生六記》的一抹美麗的色彩,芸的早逝也無不是一個遺憾,但芸的可愛之處卻被眾人所頌讚。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11

說是“情深”,其實炫耀

說是“豁達”,其實自滿

江上狎妓,以“合幫之妓無一不識。每上其艇,呼餘聲不絕。”為傲。我不曾看出深情。不論芸娘,亦或喜兒,三白必曰“惟一人喜而”,與他在一起必定風流倜儻,好不快活。我卻認為此乃對自己的肯定與炫耀罷了。若真喜芸娘,怎會狎妓?最可惡的還是,就連狎妓時候,也要無處不體現自己的“深情”,選中喜兒,只因她像芸娘。這樣的說辭,我真的無法接受。

說其面對逆境,仍豁達面對,通篇無抱怨之語,生活仍然妙趣橫生。我卻覺不然。三白一生自視清高,不欲追求功名利祿,只求生活雅緻而已。他做到了。他做到了他心中理想的生活,又怎會抱怨?

而我也不能說他是錯的。他沒有因為生活裡的其他而放棄自己對生活風趣的追求。

而書中生活場景的刻畫,風景的描寫,的'確溫暖動人,入木三分。

然而正如他自己所言,

餘凡事喜獨出己見,不屑隨人是非。即論詩品畫,莫不存人珍我棄、人棄我取之意。故名勝所在,貴乎心得,有名勝而不覺其佳者,有非名勝而自以為妙者。聊以平生所歷者記之。

他的作品,他的三觀便是我所覺得的“有名勝不得其佳也。”

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爾。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12

《浮生六記》或許有我、有很多人想要的東西,特別是男人。芸娘不易做來,來世的事,會不會有人提前拒絕?這也沒什麼不好。

一、同甘共苦,患難與共;坦誠直爽,體恤關愛的夫妻真情。

二、勤儉淳樸,善處憂患;布衣菜食,可樂終身的簡樸生活。

三、淡薄名利,與世無爭;恬淡自適,知足常樂的曠達胸懷。

四、逆境逢生,善解人意;無私奉獻,樂於助人的優良品德。

所謂情投意合,所謂舉案齊眉,閨房裡的舊事,果真如文字渲染中的美好?

“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無憾。”林語堂說芸娘是文學史上第一可愛的女人,也難怪有人對我說“芸娘不好當”。

不好當,感染氣息總是好的。人的一生,會遇見多少不期的人和事。比如某個人,起初對他的瞭解是空白的,如今,隔岸觀火,只見得煙霧,近不得身。探多了,還被染指“好奇”。好奇有什麼不好呢,又不是專為覓你隱私而去,不準,我也不會興嘆,懊惱、惆悵之後,不作罷又能如何?

當時,遇見他,卻是每日一點一點的收緊,又一點一點的誘惑,終成為其囊中之物。若是錦囊也罷,就怕是一塑料袋,毫無透氣性,窒息而亡。亡也無畏懼,就是時間一長,不亡,大腦因缺氧,真真地成了整神經。

這已然消磨掉的四十年華年,都積攢了些什麼?都沉澱下了一些什麼?

那日的工作沒有如期完成。好似學生交卷一般,不到最後一刻,絕不直面。讀書、聽音樂可以讓人安靜。前日下載的歌胡亂的,看來要重新來過。其實我的耳朵不能塞耳機,長時間的聽音樂,聽力已經嚴重不行了。電腦播放上班時間是要顧及的,只能委屈自己的耳朵。讀書卻是隨時都可以的,心又焦著事情,也沒讀幾個字進去。敲打鍵盤估計是最安全的,身邊的同事已經習慣我敲打鍵盤都不來攪我,否則,會遭辣脾氣。

寶玉和黛玉在花樹下讀《西廂記》,兩個人的相約,無聲,其香也是久遠的。斯人想必歡喜這樣的性情。芸娘與君亦如此,讀書議文憶事懷情。好景總是不長。好歹也有過。

“與君不曾半日賦閒,縱然安排那樣的時刻,想聽君一席言,想與君談古,君卻移情別意,不予理睬我的纏綿。其實,女人的想念不全是肌膚之間的相親,兩情,默默,或言,或什麼都不做,靜下來的安逸,才是最寶貴的珍藏。”那日的日誌,如今讀來,依然動己心絃。

被人忽視的細節,又或許是他人刻意湮滅的細節,只能說明我與君心未能息息相通。又如何的相惜,相親,相愛呢?

讀六記作什麼呢?囫圇留下的痕跡,惹得疑惑團團生。芸娘為何與君生離死別?死別是命運裡的事情。生離,該是宿命了。世有才情的女子多是坎坷的命運,如此,我還是做個不讀書不識字不作文的女人的好,平淡的肉身,至少苟且的時間長些。長些又有何為?心靈的枯萎和靈魂的走失,空留肉身,有何意?橫豎左右,一個“難”,何以了得?

芸娘是一切男人夢想的'女人。也難怪君之前說那話了。我不是君夢想的女子,夢得太遲也沒什麼,就怕不曾夢過。也不會去刻意努力做芸娘式樣的女子,我本是我,為了人,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也不是我的作為,君怕更是不喜歡的了。

“用小紗囊撮茶葉少許,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韻尤絕。”果真有這樣的閒情,那真是隻有人間桃源有。十丈紅塵,哪許人心如此得閒。縱然半日,若真能放下世間事,與君同看花也不失來人世一遭。

小閒情,小矯情的心致偶爾歇在眉間心上,如品茶般,萬般賦閒之後方解其中味。何況,同與佳人往?不多,不多,時日不多也。

沈復是一個喜小飲之人。誠然,梅花盒的發明盡顯芸娘靈心巧手,只要動了情用了心,任何一個女人都可以對心愛的男人做出絕色的美味,騰出浪漫的氛圍。

我是喜花的。入冬以來,只有銅錢草還在努力地為我綠著。秋時採回來的野菊早已枯萎,花粉落在玻璃桌上,並不去擦,那是野香之骨呢。每每受夫責備,指責我不擦去,髒了桌子,我並不理會,一意孤行讓那些黃色的花粉留在那裡。再晚些日,我是要搬回水仙過冬的。再說,去年的風信子已經發芽了,春來,想必會開出紫色的花。養了三年的風信子,大蒜一樣的,花謝之後留得蒜果,入冬之後植入土種,還是年年復活,春來開會。我的小閒情,不精緻,這些許年一直在續著。

芸娘收集斷簡殘編。每日,我寫閒字斷章。不過,芸娘有君相佐。我是孤單一人的。

芸對名利看得很淡,生活無論富足落魄,都從未鼓勵沈復讀書做官。這麼地,我突然明白了那日君為何莫名的吼我了。君想做理想中人,無奈身在紅塵中。但“理想”是關不住的,很幸運,我願意做君“理想”的桑田。不曉得,我又多情了沒有。

“沈復何其有幸,娶了這樣一位賢惠體貼又蘭質蕙心的妻子。同樣,陳芸也何其有幸,嫁給了沈復,從此擁有一位志趣相投又患難與共的丈夫。”

於廝,我錯過今生。餘下的日子,也只能隔著江水、隔著螢幕相望。時間長了,還不曉得誰先厭了誰——君,終是不歡喜我接近你、探究你,好奇你的。

芸娘之夫是真大夫。比起陸游和唐婉,我情願不要那“紅酥手”,縱然長年臥病,也要不離不棄。所謂相濡以沫,就是這個樣子的吧。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13

生活本是無趣的,但是和愛的人在一起,因為一些奇怪的由頭和共識的信念,去做一些看似無聊可笑的事情,這就是人生最大的樂趣。讀這本書前半部分是嚮往,後半部分是氣憤。

這老婆真好。林語堂先生說芸是“中國文學中一個最可愛的女人”,讀完“閨房記樂”深表認同。生活在一個清貧家庭,芸沒有鄙視自己丈夫,反而是和丈夫情趣一致,賞詩作畫,無拘暢談;面對公婆的誤會,芸默默承受,事事忍讓,不讓丈夫為難。這個女子,有才華、有情趣,時而溫婉大方,時而調皮可愛。真的是理想的另一半。

古代文人真閒。苦於古代的制度和發展,那時候的書生是真的閒。沒有固定的職業,又不種地不經商,整天都是遊山玩水,吟詩作畫,喝酒逛窯子。所以才會有“閒情記趣”和“浪遊記快”。我是不欣賞這種無聊的.做作的生活。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看著沈復夫婦琴瑟和鳴、閨中作樂,想著他們的家庭應該是富足和諧的。沒想到這麼可愛賢惠的媳婦,卻不得公婆喜愛。再遇上個軟弱的丈夫,事事逃避,最終造就了芸的悲劇,令人惋惜啊。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14

我很少讀傳記或者小說,昨天看到《浮生六記》的封面——群山環繞,白雲悠悠,頓覺優雅淡然,宛如世外桃源,似乎可以讓我暫時脫離這凡塵俗世,尋找到一方淨土。

於是開了盞燈,讀到停不下來。

沈復無疑是幸福的,他放浪形骸,自由不羈,骨子裡特別愛遊山玩水,不太被凡塵俗世所擾,即使沒錢依然要快意生活,邀請一眾好友飲酒作畫。

那個年代車馬如此之慢,他居然都能走遍很多地方,看遍世間無數美景;且娶得賢妻,志同道合,即使被公婆冤枉趕出家門無錢治病,典當首飾也要供老公與朋友飲酒玩樂,從未埋怨過他半分;雖然弟弟無情傾吞全部家產,但還有不少好友在他最落魄的時候出手相助,也算是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找到了一絲光明。

但最終因為他的無能和懦弱,妻離子散,兒子夭折,老婆病逝,父親遺產也被弟弟搶奪一空。

人生,很美好,卻也很坎坷艱難。

除非有人永遠罩著你,護你周全,不然如果不早做打算,積累生存必須的錢財或者資產,隨著年齡的增長,終究會被現實拖垮,悽慘了結餘生。

成年後,所有的天真,都是因為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

如果能保證這個人一直存在,你可以永遠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不用擔心材米油鹽,不用考慮買房買車,可以隨時開啟說走就走的旅行,因為資本夠,無所畏懼。

可是普通老百姓哪會這麼幸運,即使父輩有一定資產,放在現在,通貨膨脹這麼嚴重,各種物價水漲船高,不管是生活成本,居住成本,教育成本還是醫療成本,哪一項不是特別昂貴,再怎麼餘糧豐富也經不住下一代坐吃山空啊。

如果家裡還有兄弟姐妹爭奪財產,可能更吃不了幾年安心飯。

芸作為老婆,真的是特別賢惠,沒得說。不僅對無能的老公沒有半點怨言,甚至還親自張羅幫老公納妾!娶妻如此,可能是所有男人的夢想吧。

但是,生活就是生活,人需要吃飯,會生病,需要錢!

一味的袒護和體貼如果能換來老公的覺醒和發奮圖強自然最好,但是人不經歷巨大變動是很難改變的`。

她給了沈復一個永遠的溫柔鄉,雖然沈復後來也知道節儉,知道要賺錢,但是一來太晚了,到了那個年紀,錯過了很多機會,再想翻盤就很難了;二來,他的改變也只是被動改變,並不是自己主動思考,發奮精進帶來的改變。這種改變最多隻能勉強維持生計,並不會帶來太大的改觀。

芸死後,沈復跟著琢堂做事,在閒暇時間依然想的是哪裡有快活的景緻,哪裡可以愉快的玩耍,卻從來不記得母親還等著他匡扶家業。

利用閒暇時間,去做點生意,賺點錢,多找些出路,不好嗎?

活到四十多歲,依然沒有搞清楚錢的重要性!也沒搞清楚作為男人的責任和擔當!

如果不是因為沒錢,又怎麼會妻離子散?兒子如果能一直在身邊,夭折的概率是不是會小很多?如果兒子一直在身邊讀書,是不是可能會有另一番天地?如果有錢,直接搬出去住,不聽那些閒言碎語,不用舟車勞頓逃到朋友家,一家人在一起心情愉悅,老婆是不是可能多活幾年?女兒是不是可以嫁的更好?

由於書卷殘缺,後面沈復的人生究竟如何,沒人知道。不知他是否想清楚了一些事情?作為丈夫的責任,作為爸爸的擔當。

人生不僅僅有興趣愛好,還有很多關卡磨難。而人生絕大部分的關卡磨難,都可以用錢解決。想要絕對的快意生活,前提一定是有足夠的資本積累,否則就是自私無能,最終只有讓最親的人買單,而這些買單的代價往往比較大。

享受生活沒有問題,但是也千萬不要忘記了,錢也特別特別重要,很多時候甚至比快活更重要!錢,才是根生立命之本!

當然,我無意批判,畢竟一來我沒有資格,二來他把自己的故事記錄下來,確實能給後人很多借鑑參考,也算是公德一件!

《浮生六記》讀書筆記15

蘇州的滄浪亭每日晚間都會上演實景園林沉浸式崑劇《浮生六記》,我在最早公演的時候就去看過,很別緻,放上幾張照片,可見一二。

不過,其實隨著深入閱讀《浮生六記》,卻又覺得,論到別緻,劇曲尚不及書中一二。

沈復的原文雖然是用文言文寫成的,但是並不難讀。不過,出版社為了普及這本文字,還是請張佳偉先生進行了白話翻譯,閱讀體驗更為流暢。較佳的閱讀順序是,先讀白話文,體驗故事之美,然後必須再讀原文,體驗文字之美。(心中對故事梗概有了理解,文言文讀起來完全沒有障礙,如行雲流水般。)

本書之所以得以傳世,最精華之處,是書中關於日常別緻生活小情趣的記載。沈復雖然出身書香,但家底並不豐厚,且不得父親寵愛,因此娶妻自立門戶後生活並不富裕,甚至可以稱為拮据。在這樣的家境下,沈復和妻子芸娘依然利用有限的資金,過出了自己神仙眷侶般的`生活。

書中有幾處描述特別有意思。

一個短故事,荷花茶

夏天荷花初放時,晚上閉合,白日盛開。芸便用小紗囊,撮少許茶葉,放在荷花心。第二天早晨取出,烹了雨水來泡茶,香韻尤其絕妙。

一個長故事,花中對飲

蘇州有南園、北園兩處好所在。菜花黃的時節,我苦於沒有酒家可以作小酌之飲。如果帶著食盒去,對著花喝冷酒吃冷食,那是一點兒意思都沒有。有人商議道,不如就近找地方喝酒,或者看完花回來再喝酒,可一尋思,終究不如對著花喝熱的來得痛快。大家商量未定時,芸在旁笑道:“明天你們各自帶好份子錢,我自己擔著爐火來。”大家笑著答應了。

眾人走後,我問芸:“明天你真的自己去麼?”芸道:“不是。我看見市井中有賣餛飩的,他的擔子裡鍋爐灶,無不齊備。何不僱個餛飩擔子去?妾身先把菜餚烹調端整妥當,明天到了地方,再一下鍋,茶酒兩樣都齊全了。”我道:“酒菜倒是沒問題了,卻沒有烹茶的器具。”芸道:“帶一個砂罐去,用鐵叉串著罐柄,去了餛飩挑的湯鍋,把砂罐懸在爐灶上,加柴火煎茶,不也很方便嗎?”我大為贊同,鼓掌叫好。街頭有位姓鮑的,賣餛飩謀生。我們出了一百錢,僱了他的餛飩擔子,約到第二天午後出發。鮑先生欣然答應了。

第二天看花的諸位到了,我把前因後果跟他們一說,大家一起歎服。吃完飯後,我們一起出發,帶著席子墊子,一起到了南園。揀擇了柳樹蔭下,團團圍坐。先把茶烹起來,飲完茶,再暖酒熱菜餚來飲食。當時風和日麗,遍地黃金,青衫紅袖在路上來往,蝶蜂亂飛,讓人不飲都要醉了。酒餚都燙熱溫熟,大家坐在地上放懷大嚼。挑擔子的鮑先生挺不俗氣的,便拉了他來,一起飲酒。遊人見了我們,無不嘖嘖稱羨,讚我們想法奇妙。酒食用罷,杯盤狼藉,大家各自都陶醉了,有的坐,有的躺,有的唱歌,有的長嘯。紅日將要西墜,我想吃碗粥,挑擔的就去買了米,現煮了粥,吃飽了肚子才回家去。芸問道:“今天這次遊玩,可開心麼?”大家都道:“若非夫人,一定不能這麼盡興。”大家歡笑而散。

我們經常會說起一個詞,叫作“生活的儀式感”。我認為,那麼沈復的妻子芸娘,應該就屬於,用小小的心意,過出生活的儀式感。

而正因為這小小的心意,無數人被感動,《浮生六記》也因此被流傳。

寫在後面:

其實,《浮生六記》並不是一個只有風花雪月的愛情故事,沈復也並不是一位始終如一的如意郎君。恰恰相反,除了第一篇章,後面有很多很多讓人覺得憂傷和憤怒的部分。比如,喜兒的一片痴情,結果只被這位男子驕傲為“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可是,這也是古代價值觀的一部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