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一年級語文識字隨筆上冊

文學 閱讀(2.55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隨筆應該很熟悉吧?隨筆是一種散文體裁,可以抒情、敘事或評論。什麼樣的隨筆才算得上是好的隨筆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語文識字隨筆上冊,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年級語文識字隨筆上冊

一年級語文識字隨筆上冊1

語文第一冊實驗教科書內容新,題材體裁豐富多樣,對兒童的語言發展十分有利。如何利用好新的語文教科書和生活中豐富的語言教學資源,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我在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一、利用豐富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說話興趣

語文課的教學資源是豐富多彩的,學生身邊充滿著可以利用的說話教學資源,只要教師稍作留心,就會發現生活中的說話教學資源。在教學中我根據不同的教學資源,採取豐富多變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說話興趣,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適時給學生講生動有趣的故事,觀看精彩優美的錄影,之後讓學生複述故事的大意,描述錄影中的精彩情節,這時學生受故事情節的感染,就會大膽說出自己的所見所聞,學生的說話得到聽者的認可,就會產生說話的興趣與成功的喜悅。

讓學生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也是激發學生說話興趣的好方法。我帶領學生參觀深圳紅珊瑚生態基地時,學生看到上黃下綠的小南瓜,形同蛇狀的絲瓜,玲瓏可愛的小葫蘆……一個個激動不已,此時我隨機指導學生進行觀察,觀察它們的顏色、形狀、大小,引導學生邊看邊說,並讓他們回家後把自己最感興趣、印象最深的植物說給爸爸媽媽聽,學生都很樂意。到校後,我又組織了“說說自己最喜歡的植物”的說話比賽活動,看誰說得最準確、最形象。學生你一言,我一語,人人都開口說話,並且爭先恐後,越說越想說。

每學完一課,我都對課文內容進行適當擴充套件,留一定的時間,改變一定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口語練習。如學完《在家裡》後,我讓學生說說自己在家裡做過的事;學完《一去二三裡》後,我讓學生把自己當作畫中的孩子,把看到的講給同學聽:學完《哪座房子最漂亮》後,我讓學生在觀察校園的基礎上,以“誇誇我們的學校”為題開展說話比賽活動;學完《自己去吧》後,讓學生說說最近你學會了什麼,是怎樣學的;學完《雨點兒》後,讓學生說說小雨點還會到哪兒去?這樣的說話練習,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說話的熱情。

二、利用課文的精美插圖,指導學生把話說具體

比如,教學《有趣的遊戲》時,我先讓學生回憶自己做過哪些遊戲,接著重點指導學生看插圖,認真細緻地觀察每一個小朋友做遊戲時的動作、表情,結合自己做這些遊戲時的情形、感覺,想想他們可能會說些什麼。可以把自己當做其中的一個朋友;然後每個學生在小組內相互說其中的一個遊戲,小組內的同學互相補充情節,最後再由小組推選代表把一個最有趣的遊戲講給全班同學聽。老師根據學生說話的情況,指導學生把話說準確、說具體、說完整。通過這樣訓練,學生都能說出內容具體、情節完整的一段文字,如有的同學說:“活動課上,我和幾個小朋友玩‘老鷹抓小雞’的遊戲。我當老鷹,小玲當雞媽媽,其他同學當小雞。遊戲開始了,我張開雙臂,向最後的小雞衝去,雞媽媽連忙伸開雙手把我攔住。我向左跑,小雞就向右躲,我往右跑,小雞們又趕快向左跑,嘴裡還發出尖叫聲。這個遊戲真有趣。”在這樣的訓練中,學生的說話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運用課文的語言素材,指導學生把話說完整

比如,在教學《四季》一課時,我讓學生用“……是……”練習說話,要求學生模仿課文中的規範語句進行填空練習;教學《影子》一課時,學生觀察圖畫,從直觀上了解了“前、後、左、右”四個表示方位的詞語後,我讓學生聯絡實際進一步認識這四個詞語,讓學生邊做手勢邊練習說:“我的前面是——我的後面是——我的左邊是——我的右邊是——”。這樣的教學既降低了學習難度,又能訓練學生把說話通順說完整。

課文中的句子不僅規範,而且簡潔優美,讓學生模仿一些優美的句子進行說話練習,也是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有效方法。“……像……”的句式在《陽光》一課中多次出現,指導學生模仿課文中的句子,結合已學的《小小的船》,讓學生用“……像……”練習說話,學生說出了“彎彎的月亮像小船”“閃閃的星星像眼睛”的句子。

能用一段話說一件完整的事是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強的重要表現,我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抓住事件的幾個要素,訓練學生說話,培養了學生的說話能力。如教《在家裡》一課時,我先讓學生看圖說圖意,再讓學生藉助拼音熟讀短文,看看短文是怎樣表達的,讓學生知道表達一件事,應有時間、誰、幹什麼等要素,這樣才能把一件事說清楚,說完整。

四、藉助課文的朗讀教學,訓練學生說有感情

加強朗讀訓練,也是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一種方法。學生如果受到良好的朗讀訓練,平時說話時也會自覺不自覺地運用一些朗讀技巧,注意語音的強弱,節奏的快慢,語調語氣的變化,並帶有豐富的感_彩。

一年級語文識字隨筆上冊2

教學方法:

1 、利用遊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遊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複,喜歡錶現。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遊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元號的興趣,不斷採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風車轉轉、郵遞員送信……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遊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遊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2、讓學生做字卡,在學中識字。

為了讓學生能夠快速的識字,我讓學生提前做生字卡片,正面寫生字,背面寫拼音,學生很樂意做字卡。第二天先學生字,然後讓同桌兩人利用字卡互相幫助識字;有時讓學生做“擺長龍”遊戲,複習鞏固生字。另外,我還要求學生收好字卡,製作了“識字袋”。每週將字卡拿出,認識上面的字。孩子在體會成功的同時又複習鞏固了所學生字。長此下去,“識字袋”漸漸重了,孩子們的識字量也逐漸增多了,知識更加豐富了。

3、給字配“畫”,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在識字教學中,我根據學生思維的特點,引導學生想象,幫助他們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4、教會學生同時運用眼、耳、腦記住字形

聽課是重要的學習途徑,又是很難掌握的學習技巧。讓學生同時運用眼、耳、腦去積極地捕捉知識。眼,要注意看老師寫在黑板上的字及筆順。耳,要善於發現老師指出的重點,如老師說“雪”字上面是“雨字頭”,“雨字頭”第三筆是橫鉤,不要寫成橫折或橫折鉤;“牙”,共4筆,第二筆是豎折,不要把它寫成兩筆等。腦,要牢記字的讀音、字義、字形。簡單的字,如“畫”“葉”可以運用已有知識,自己分析字形;“幾、用、筆”可與熟字“兒、同、毛”比較字形,加深記憶。

5、小組合作學習。

剛入學的兒童大部分不會與他人合作,現在一般都是獨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願意與他人交往。但是通過我一學期的培養,學生已初步形成合作習慣。在識字教學時,我通常先讓學生嘗試讀課文,不會讀的除了藉助拼音認讀以外,還讓他們請教小組裡的其他同學或老師。在這一環節裡,小組成員就可以實現異質互補,會的教不會的,達到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學了一篇課文後,可以讓小組裡的同學互相聽讀課文,辨識生字,並告訴他們:如果你的同學讀得好,請你誇誇他;如果你的同學需要幫助,請你幫幫他。這樣做,既讓識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會讓暫時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獲得幫助。

一年級語文識字隨筆上冊3

“禮”之傳統應在家風中承襲

中華民族尚“禮”。“禮”,是先賢們提倡的觀念經兩千多年的被選擇、被認同後,鑄成的民族性格。

孔子提出“克己復禮”,認為禮是人類社會走向文明進步的必由之路。《禮記》中有這樣幾段話:“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是以聖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於禽獸。”“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意即為,人之所以為人,區別於鳥獸,是因為懂得“禮義”。

“禮”,對於個人而言,是規定品德修養、行為舉止的具體要求;對於社會而言,是規範社會秩序、人際關係的具體約束。“克己復禮”,就是要人剋制自己的私慾,用公認的道德規範來要求自己,回到禮義的規範中去。東方儒學講求“吾日三省吾身”“知恥近乎勇”。馬克·吐溫說,只有人是知道臉紅的動物。諸如羞恥、尷尬之情,是“克己復禮”的心理基礎。法律可以讓人不敢越矩,制度可以讓人不能越矩,只有“文化”,可以讓人不願越矩。

家風與家教,無形中培育著下一代的意志和品格。“禮”與“義”之內涵,諸如“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是傳統家庭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千年的傳襲與繼承中,具體化為“忠厚傳家遠,詩書濟世長”等銘文。

良好家風傳承,非通過訓詁等口頭方式傳承,更重要的是長輩的“身體力行”。西漢初年學者韓嬰《韓詩外傳》中記載有孟母“斷織”的故事:孟子小時不知努力學習,時常中斷自己的學業。孟母為教育他,有一次竟用刀將自己織機上將要織成的布割斷,從而使孟子感悟到“半途而廢”的道理。劉向《列女傳》亦有的“孟母三遷”故事。范仲淹之所以志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因為幼時母親告訴他,“不為良相,即為良醫”——良相可以治國安邦,良醫可以治病救人,一個人想要自己快樂,就必須讓別人先快樂。家教之重要性,還可以馬為喻。馬是一種社會性動物,但若把一匹幼馬從小單獨飼養,長大之後才讓它進入馬群,由於它的社會性本能從未被後天誘導過,它就不懂得遵守規則,容易成為“害群之馬”。人同樣如此,兒童若是從小缺乏道德的啟蒙,他的善良本能就無法激發,自私與冷漠的性格便難以抑制。

文化傳統,是一個民族衍生的精神支柱。雖在時刻變動,但任何民族都不可能拋棄它的傳統而重新開始。中華傳統“禮”“義”之文化中所包含的人倫觀、自然觀、生命觀,都應當成為醞釀當下“家風”的珍貴的思想資源。(李庚其作者系國學教育家、歷史學家)

一年級語文識字隨筆上冊4

《我多想去看看》是新課標實驗教科書第一冊中的一篇課文。本課是一首詩歌,用第一人稱,以山村一個小孩子的口吻,通過“我”和媽媽的對話,講自己非常想到遙遠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感情真摯,語言樸實。因此,在教學時,我緊扣“自主—探究—實踐”進行設計,努力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積極探究中噴發出創新的火花,在實踐活動中提高語文的綜合素質。

一、初讀課文,自主學習。

識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低年級要注意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旨在培養學生識字的興趣,讓學生願識字,喜歡識字,

逐步形成識字的動力,為自主識字,大量閱讀打好基礎。根據這種教學理念,我是這樣引導學生:在文中讀字音,啟發學生自己想辦法記字形。如:“足”和“走”就可以用已學的“口”和“土”來進行識記;自己學筆順,利用描紅掌握字的`整體框架,最後落實寫入田字格。一步一步的實際,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始終以培養學生興趣為前提,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宗旨。

二、研讀課文,合作探究。

現在《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根據這一理念,我是這樣來開展教學的:首先採用四人小組合作,研讀:”我“是誰?他想去看什麼?突破難點,理解”壯觀“及”心願“一詞,然後,探究為什麼要去看看?練習”我會讀“中的句子,最後,”我“會怎麼說?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組長找幾個能讀的來讀一讀。

三、背誦課文,進行實踐。

1、誰能有感情地來背一背課文?

2、教唱《我愛北京天安門》。

3、自由實踐:佈置學生收集有關北京風光的圖片,請去過北京的學生當小導遊,接受北京美麗的風光,也可用我”我想xx“說或寫上幾句話。

語文教學提倡”做、說、寫“相結合,這是大教育家陶行知的理念。語文教學中,人文性是第一位的,應立足與生活,語文的外延等於生活的外延。

一年級語文識字隨筆上冊5

1、創設情境,在遊戲中識字

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廣度不大,但是課標要求學生平均每天要認識十幾個字,面對這樣的容量,如果一味灌輸,學生不僅學起來感到吃力枯燥,久而久之還會產生厭學情緒。這是極不利於學生的發展的。

在識字教學中,我們採用多種遊戲活動方法,創設多種情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以增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注重學生在學習中自己獨特的學習情感體驗,並且在此過程中提高人文素養,使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

(1)通過組詞說句識字

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找出生字,自讀自認,再組詞(鼓勵學生儘可能一字組多詞)。老師把學生組的詞語板書或用電腦平臺展示出來,最後讓大家說句子,這樣不僅把字詞放入語言環境中,還把知識進行遷移,多次重複呈現生字,識字效率大大提高。

(2)通過漢字“加減法”識字

記得當我告訴孩子們漢字也有“加減法”時,一雙雙表示懷疑、驚奇的小眼睛都看著我,我馬上解釋說:漢字很有趣,加了筆畫或減了筆畫,整個字就差遠了。例如:“日”—“目”,“口”—“中”。同學們聽後可來勁了,每當遇到類似的字都會舉一反三,如:“雲”──“去”、“廣”──“廠”……我們逐漸學的字多了,孩子們還能舉出更多的例子,後期還懂得把獨體字加上偏旁變成合體字來記,如:“寸”—“村”、“亡”──“忘”──“忙”──“芒”。瞧,這不是既鞏固舊知,又發展了思維嗎?

(3)通過找“親戚”識字

主要運用在識別形近字時。漢字中有許多形近字,低年級的學生往往會混淆這些字,學不得法。這個遊戲主要幫助孩子們主動發現形近字的區別,減少錯誤。如教學“吧”時,我會讓大家找出與“吧”相似的字進行比較,學生列舉了“把”、“爸”,我告訴孩子們:“這些字就像親戚,長得比較像,你們能用‘火眼金睛’找出它們的區別嗎?”學生不僅能說出字形的區別,還說出書寫時的注意事項。這樣既有趣又減低了混淆的可能。

(4)通過賞圖識字

所謂“百聞不如一見”,現代的多媒體運用給教學一個很好的契機,它能把直觀的事物展示在學生的面前,幫助學生進行拓展識字。視覺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人從外界接受的資訊大約80%來自視覺。因此,要形成對書面語言的理解就必須充分發揮視覺的功能。在識字教學中,我創設情境,把孩子們帶入圖畫之中,使之有形象感性的認識,從而加深對語言文字材料的理解。通常我在圖畫旁都設有文字進行拓展,多為詞語、短語。例如在《畫家鄉》一課中,我分別找來海邊、山裡、草原等多幅圖片,在各幅圖邊配詞:碧浪銀沙、海闊天空,風吹草低見牛羊……學生樂於參與學習,同時又得到知識的延伸。

2、啟發思維,在活動中創新識字

猜謎,編兒歌等形式都是兒童喜聞樂見的語言表達形式。我們可以利用兒童的這個特點,在識字教學中,引導學生把生字編成謎語、順口溜、兒歌或故事的形式,來學習和鞏固生字。這種方法不單純的是一個識字教學,同時也是啟發學生思考,進行思維訓練一種很好的形式。

3、展示成果,在交流中反饋擴大識字量

“語言學習的外延與生活外延相等。”所以要樹立大語文觀,打破課堂的侷限,學科的間隔,使語文在開闊的環境中,與各學科融合,與生活接軌,學生在生活當中學語文、用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