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兒子讀書筆記

文學 閱讀(1.79W)
兒子讀書筆記1

《兒子》寫的是三個婦女在打井水,第一個婦女說:“我的兒子很機靈,力氣又大,誰也比不上他。”另一個婦女說:“我的兒子會唱歌,唱得像夜鶯一樣悅耳,誰也沒有他那樣好的歌喉。”第三個婦女默不作聲。等到三個兒子來了,前兩個婦女的兒子只會炫耀自己的本領,只有第三個兒子去幫媽媽提沉重的水桶。婦女們問道:“我們的兒子怎麼樣?”老人說:“我只看到一個兒子。”

兒子讀書筆記

讀了這篇文章後,我深深的感到第三個兒子非常孝順。就像自己的母親和老婆掉進河中,一定會先救自己母親。如果不孝順母親,誰又會看得起你,就算你功夫了得,歌唱得悅耳別人也會看不起你。媽媽教我道理時我總是不聽,每次都會捱罵,可我還是不聽,直到現在,我還是不聽話。

《兒子》的故事給了我很大的啟迪,從今以後,我都會聽母親的話。

兒子讀書筆記2

最近我讀了《鞋匠的兒子》,讓我懂得有恆心方能成功。

這篇傳記小說寫了安徒生一生的經歷。從剛開始一個很愚笨的孩子,到哥本哈根學演戲,但是未能成功,還受到別人的嘲笑和諷刺。因為當時下層社會的人是不可以演戲的,但他並沒有放棄。一條路不通,他又選擇了寫詩,經過好心人的幫助發表了。安徒生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以至於哥本哈根的許多人都很欣賞他。後來他由於寫得很出色,被一些貴族所嫉妒。再以後安徒生四處流浪,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童話:《醜小鴨》《皇帝的新裝》《海的女兒》……這些作品,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安徒生這種不放棄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記得那是一次夏令營,我和同學爬山。我爬到半山腰就累得不行了,我放棄了,結果被送了下來。後來有很多同學成功了。對!他們靠的就是恆心,堅持不懈,以至於贏得了榮譽。

只要我們堅持不懈持之以恆,一定能實現自己的理想。在人生的軌道上,唯有意志堅定,腳踏實地鍥而不捨地朝著前方執著邁進的人,才真正的獲取成功。

讀了《鞋匠的兒子》我深有感觸:有恆心方能成功。

兒子讀書筆記3

放假老師佈置的寒假作業有寫讀後感,我就讀了一本《我的兒子皮卡》的書。

皮卡從小就和奶奶住在一起,他的爸媽還有他的哥哥住在北京。皮卡到上幼兒園的時候,爸媽就把皮卡接到了北京。

皮卡在北京的日子裡有喜也有愁。喜是他可以和爸爸媽媽住在一起,還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一起學。愁是因為他要獨自睡自己的單人床上,再加上媽媽要逼她去學鋼琴。皮卡原本不學鋼琴的,但是一個叫絮絮的小女孩鋼琴彈得非常好。這激發起了皮卡學鋼琴的興趣。皮卡之前媽媽不管用什麼辦法都不管用,皮卡要麼就是在路上抱著一根電線杆不肯走。要麼就是沒出門之前把自己藏起來,不讓爸媽找到。但是有一天皮卡在自己家鋼琴前,彈出了一首非常動聽的歌曲來。但那之後卻彈不出來和那個一樣好聽的歌曲了。爸爸媽媽最後決定不讓皮卡學鋼琴了,所以皮卡從此就“再見,鋼琴”了。

讀了這本書我的感受是:其實小孩都有自己的愛好。如果硬逼他們學習自己不想學的東西。那麼他們是不可能學會的。他們自己喜歡的東西會非常樂意去接受,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也不一定就是錯的。許多的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夢想。可是,有時候你逼她學的東西他學不會,也許會大大的打擊到他的自信心。他也許會對每件事情都不抱有希望了呢。

兒子讀書筆記4

“批評、嘲笑、誹,謗的石頭,有時正是通向自信、瀟灑、自由的臺階。”這是《鞋匠的兒子》裡最有哲理的話。這是對林肯演講的總結。

這篇文章講了林肯當選總統,在第一次演講的時候被議員們嘲笑為一個卑微的鞋匠的兒子的事。但林肯一點也不憤怒,反而以“偉大的鞋匠’來稱呼自己的父親,從而贏得了議員的好評。

讀了這篇文章,我明白了人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選擇自己的前途。在生活中,人人全市平等的,根本沒有“卑微”這種詞的存在。我要學習文中的林肯,學習他的自信、謙虛和孝敬父母。

讀了之後,我想起了電視上的一位三年級的小朋友。她的父親被車撞了,站不起來了。他母親是先天智障。許多同學都來嘲笑、羞辱他,說他父母沒文化。但他從來不自卑,相反,他總是說:“我要感謝父母,感謝他們讓我出生。

是啊!我們現在的一切都是靠父母的努力換來的,沒有父母就沒有現在的我們。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報答父母。

兒子讀書筆記5

讀了《鞋匠的兒子》這篇文章後,我明白了林肯在1809年2月12日出生於肯塔基州哈丁縣一個伐木工人的家庭。作為一個黑人,又迫於生計,他先後幹過店員、村郵務員等許多工作。也許正是因為林肯的善良正直、誠實謙虛,在1834年,他當選為伊利諾斯州議員,這才開始了他漫長的政治生涯。

當時誰又能想到:正是這麼一個出身卑微的人,在1860年卻當選上了美國第16任總統——這正是靠自己的優良品質才得來的。

林肯每一天雖然日理萬機,但他卻沒被枯燥的政治奪取了幽默感。大家都明白,林肯的臉長,不好看。一次,他和斯蒂芬·道格拉斯辯論,道格拉斯譏諷他是兩面派。但林肯卻從容不迫地回答道:“假如我有另一副面孔的話,我還會戴這副難看的面孔嗎?”這樣的回答真是機智啊!

其實,林肯的這種幽默正反映了要以平靜的心境應對人世間的風雨,而他被認為最偉大的品質正是他永遠不忘自己是鞋匠的兒子,並引以為榮。

作為一名曾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總統,毫無疑問肯定體會過白人與黑人之間的可怕鬥爭。所以,當林肯當選為總統時,便力倡解放黑媽而實現之;他,是一位極富正義感的總統,在1862年9月22日,林肯宣佈了親自起草的具有偉大歷史的文獻——《解放黑媽宣言》草案;當時的戰爭形勢才開始發生明顯的變化,在1865年最後獲得了徹底的勝利。“一個裂開的房子是站不住的,我不期望這個房子塌下去。”林肯在演講中是這麼說的,在政治中也是這麼做的。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不幸的`是,1865年4月14日晚,這位備受愛戴的總統在華盛頓福特劇院觀劇時突然遇刺,15日清晨與世長辭。全美國上下都被這個訊息震驚了:這位被公認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競去世了!年僅56歲。

兒子讀書筆記6

多給別人一份祝福,多給別人一句語言,他們就會覺得感動無比,因為你愛他。

課文主要講:高爾基的兒子在花園裡種了許多花朵,自己卻離開了,等到了春天,這些花都爭先恐後地綻放了,高爾基回了一封信,‘給’永遠比‘拿’愉快。同學們,你有沒有送給父母一句鼓勵的語言,你有沒有送給同學讚美的語句。有時候一句話語,一個動作,就會感動無比。你幫助了別人,不僅對方感動,而且你自己也覺得非常快樂。在跑步的時候,當同學感到沒有力氣時,你喊一聲加油,他有可能會集中所有精力向前衝刺,當父母感到疲勞時,你一個動作,有可能他會振作起來,疲勞便拋到九霄雲外。有時候,不要什麼貴重的東西,來送給對方,只是你平常時間,多一份安慰,比什麼東西都要有情意。正是書上所說的‘給’永遠比‘拿’愉快,意思就是送給別人,永遠比拿別人東西好。

所以留給別人美好的東西,那你的生活是那麼的光彩有力,當別人需要你時,你儘可能的幫助他,他就感激不盡,真是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兒子讀書筆記7

讀了帕金斯寫的《這是兒子的魚》後,我的思想很複雜。既敬佩又慚愧,既驚訝又感嘆。文章命名為“這是兒子的魚”,表達了作者的兩種思想感情:一種是父親讚賞兒子,二是為兒子自己沒有經他人幫助獨立釣上來的這條個頭不小的王鮭而驕傲。

本文主要講了一個12歲左右的孩子釣到了一條個頭不小的王鮭,他拼勁力氣自己捉住了那隻王鮭。“我”的夥伴保羅想要稱那條魚,父親卻說:“你問我兒子吧,這是他的魚。”文中有幾處使我感慨萬分。從“‘我’也可以看到他發抖的手臂正使出最後的力氣,奮力抓緊魚竿。”中我看出,小男孩兒不拼盡最後一絲力氣就不罷休,非常堅忍不拔。我還從“幾秒種後男孩從河裡冒出頭來,凍得發紫的雙手仍然緊緊抓住釣竿不放。他用力甩掉臉上的水,一聲不吭,又開始收線。”中看出,這個小男孩兒寧可冒著被河水吞沒的危險也不肯放過王鮭,他是多麼的勇敢呀!

我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也都捕過“魚”,大家一定還有自己克服困難時的記憶,有時,這些困難帶來的經驗可以幫到我們。所以我們務必要在生活中抓住這些積累經驗的機會,長大後才能在蔚藍的天空中自由飛翔……

兒子讀書筆記8

這天我們班學了《鞋匠的兒子》這一課。學完後我的感悟很深。

這篇文章講的是:林肯在當上總統的那一刻,在參議院的參議員都感到尷尬,因為林肯是一個鞋匠的兒子,而這些參議員們想,當總統的人就應是出生名門望族的人,從來就沒想到此刻當選總統的居然是一個出生卑微的鞋匠的兒子,於是在林肯首次演講前就有參議員想羞辱他。

在林肯演講前就有一個態度傲慢的參議員站起來說:“林肯先生,在你演講之前請你記住你只是一個鞋匠的兒子。”林肯聽了之後並沒氣急敗壞,而是處亂不驚,寬容大度,不局勢扭轉過來,而那個參議員聰明反被聰明誤。

此刻我想起一件事,想起來還真是慚愧啊:在五年級的時候,在一個課間我在座位上看書,突然一個同學跑過來把我的書給撞下了課桌,我氣急敗壞的說:“你沒長眼睛啊,快把的的書撿起來。”那個同學道完歉後立刻把我的書撿了起來,從此這個同學就再也沒有理我。此刻想起來真是後悔極了。我在這向那個同學道歉:“對不起。”

從這天起,我以後必須要寬容,因為寬容是一種力量。當我們掌握並能運用這種力量時,就會顯得自信和堅強——它不是軟弱,而是剛強和堅韌。

兒子讀書筆記9

今天上語文課,老師讓我們開啟語文書的目錄,全班同學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過了一會,老師說:“從目錄中挑選你印象最深刻的一篇課文,想一想這篇課文你的感受是什麼?讀了這篇課文你受到什麼啟發?”老師說完,我們便開始行動了,過了一會下課鈴打響了,老師說:“這天晚上的作業就是——針對你印象最深刻的課文寫一篇感受。”

我翻開語文書的目錄,《鞋匠的兒子》這一課立刻跳到我的眼前。這本書上這一課使我感受很深。我感受到了林肯十分愛自己的父親,他不但不以自己父親是一個鞋匠而感到羞愧,而且還以自己的父親是個鞋匠感到驕傲、自豪。當林肯競選上總統時,有一個參議員羞辱林肯,說:“林肯是鞋匠的兒子”,林肯不但沒有生氣,而且自豪地說:“我十分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親,他已經過世了。我必須會記住你的忠告,我永遠是鞋匠的兒子。

我明白我做總統,永遠沒無法像父親做鞋匠那樣做的那麼好。”林肯有一顆寬容的心。當參議員羞辱他時,他不但不生氣而且從容的去應對。這一點讓我深受啟發。記得有一次,我上課時老師看錯了,以為是我在說話,我向老師解釋,老師聽後明白他誤解了我。

但是記名字的同學還是把我記上了,我十分生氣,在課堂上大發脾氣,抓住自己有理不放,我不是像林肯一樣從容的應對,而是用十分不好的做法,最後老師批評了我、教育了我,使我明白了做人必須要有一顆寬容的心。讀了這一課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我們就應有一顆寬容的心。

我相信,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像林肯一樣有一顆寬容的心,我想,我們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加完美、和諧。

兒子讀書筆記10

日本電影《兒子》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母親逝世一週年祭祀之際,老父親召回了在外地生活的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事後,4個子女考慮父親年紀大了,身體也太不好,一個人住在鄉下無人照顧,一起商量如何贍養父親的事。小女兒結婚後還沒有孩子,讓父親先到她那兒去住;大兒子在東京工作,剛貸款買了新房子,也想接父親去住。他們的父親生硬地回絕了兩人的提議。

父親最擔心的倒是小兒子。小兒子由哥哥介紹在東京找了一份工作,但沒做多久就跳槽了,在一家餐館跑堂。幹了一段時間後他還是不滿意,又找到一份鐵路貨場運輸的事。在送貨上門時,小兒子看上了一個在倉庫收貨的姑娘,不料卻是一位聾啞人。

父親到東京參加戰友聚會,來到大兒子的新家。大兒子鄭重提出讓父親和他們一起生活,父親仍然拒絕談此話題,他擔心自己的到來會影響大兒子一家的生活。他也不願意像有的戰友那樣去養老院度過餘生。他專門到小兒子的住處看了看,小兒子讓聾啞女朋友見了自己的父親,沒想到父親在確認他們的關係後非常滿意,並拜託女孩子照顧自己的小兒子。

大雪紛飛的時候,父親一個人回到了鄉下自己的家。生起爐子,藉著火光,彷彿看見了一家人團聚在客廳,其樂融融。

電影名為《兒子》,其實主角是父親,表現的是父愛。在老伴去世後,他寧肯在鄉下自己過著孤單的生活,也不願意增添子女們的負擔。大兒子大學畢業後在東京大公司工作,雖說收入高,但工作緊張,養家、還貸壓力大;小兒子工作不穩定,還沒有成家,更讓父親放心不下。

父母生養了子女,子女長大後父母卻老了,但父母並不太擔心自己老了無人照顧,心裡想的都是兒女們的事情,更多的心思還是放在子女身上,處處為子女們考慮,希望子女們生活幸福。這種單向的父母之愛,體現了父母的血緣親情,也讓子女們體會到家庭的溫暖,心存感恩之心。

養老是人類永恆的話題。日本早已進入老齡社會,中國的養老問題也日漸突出。面對老齡社會,每個家庭都會遇到很多矛盾和困難。比如父母子女相隔兩地難以相互照應,父母不適應跟著子女生活,子女也難以認同父母的生活習性,父母生病、住院、生活無法自理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還有子女很難兼顧既要工作、又要養老,還要哺小的現實問題等。

如何應對?此片告訴我們,唯有相互關愛,真心相待,凡事為對方著想,寧願自己承受不便,也不給家人帶來麻煩,這才是我們應有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