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河龍大洋梯田:田園如畫

文學 閱讀(3.24W)

佇立在寧化河龍大洋山嶺,我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這就是我心儀已久的大洋梯田嗎?鳥瞰山谷:藍天下,一塊塊、一排排、一壠壠線條柔美而質樸的梯田呈現眼前。秋陽下,黃綠相間的稻穀更是奪人眼目;山谷四周環山,竹樹蔥鬱,恰似一幅層次分明的國畫。置身此景,讓人感嘆:不愧為寧化一道客家農耕文明奇觀!

河龍大洋梯田:田園如畫

大洋梯田所處的山嶺高度超過1200米,單片面積數千畝,加上山壟周邊及沿途連片的梯田,共計面積超過萬畝。梯田的美景牽引著我們的步履,我順著山坡小路走下山谷。谷底一條山澗如一匹白練蜿蜒東去,清澈見底的澗水在陽光下顯得特別明亮純淨,好似客家妹子亮晶晶的眸子。站在谷底仰望那層層相疊、層層相連的梯田,顯得尤為氣勢磅礴。梯田裡那黃燦燦、沉甸甸的稻穀,在秋風吹拂下,猶如海浪滔滔,十分壯觀。同行的朋友說:“這大洋梯田一年四季風景各異:春天,層層梯田波光粼粼,金光閃閃;夏天,整個梯田一片碧綠,生機盎然;現在是秋天,金浪翻滾,遍地金黃;冬天,梯田裡蓄滿了水,遠望,像一面面‘鏡子’。”

身邊搖曳金黃的稻穀,好似頻頻向我們點頭致意,我不禁彎腰伸手挽起一穗端詳:一粒粒飽滿修長的穀子沉甸甸的。搓開金黃的穀殼就露出了晶瑩透明的米粒,這就是被列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的著名的'“河龍貢米”。

這“河龍貢米”大有來頭。相傳,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為朝廷起解銀絹的汀州通判突然暴病身亡。河龍鄉上伊村人伊盆自告奮勇,替官府代解銀絹入京。到京都後,伊盆在交付銀絹時,把隨身攜帶的大米也一併奉上,以供御食。皇帝食後大喜,甚贊河龍大米質優味佳,並令每年徵收進貢,從此,“河龍貢米”名揚天下。村民們在下伊村口建了一座紀念伊盆夫婦的“伊公廟”。

這貢米為何獨獨出自於河龍鄉呢?

和這裡的氣候地理水土密切相關。當地人說:“河龍鄉為寧化縣平均海拔第二高的鄉鎮,生態環境優越,四面環山,地處海拔678米的山區,因地勢高,氣溫低,水稻生長期長,再加上土壤肥沃、陽光充沛,才催生出優質河龍貢米。”

大洋梯田是客家先民為了維持生計而依山鑿田的真實寫照,寫滿了一代代客家人的智慧和艱辛,成為客家農耕文明的一個奇觀。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苑利博士在河龍鄉考察後說:“大洋梯田景觀完全不亞於國內五大梯田,其已達到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標準。”並建議當地近期先申報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路遇一村民牽著一頭黃牛沿田塍走來,我和他攀談。我說:“如今,耕田大都用機械,很少用耕牛了。”他卻說:“因為大洋梯田依山勢修築,面積大小不一,有的大如球場,有的小如斗笠,用牛耕種較合適。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我們有辦開耕節,用稻米與艾草做艾粿祭拜牛神,耕牛吃過艾粿後,頭頂紅綢下田耕地,傳說能牛神附身,驅走災害,喜迎豐收。”一席話,讓我明白了梯田的耕種離不開耕牛。這是梯田演繹出的獨特崇牛農耕文化。

離開時,秋陽正烈。回望層層相疊的梯田,柔美質樸的線條宛如一條條彎曲綿長的五線譜,彷彿正在為這顆“藏在深山的明珠”彈奏一曲讚歌。(連允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