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國富論讀書筆記

文學 閱讀(2.31W)

《國富論》作為經濟思想史上的重要文字,其地位的重要性早已為人們所公認。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富論讀書筆記,希望能幫到你們。

國富論讀書筆記
  國富論讀書筆記(一)

《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簡稱《國富論》,它的首次出版標誌著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誕生。在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方面,《國富論》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該書的作者亞當?斯密反對政府幹涉商業事務、贊成低關稅制度和自由貿易的觀點在整個十九世紀對政府政策都有決定性的影響,並延續至今。

亞當?斯密於1768年開始著手著述《國富論》,此書共分為五篇,總計三十二個章節,分別討論了勞動生產力增進的原因,資財的性質及其蓄積和用途,不同國家中財富的不同發展,政治經濟學體系和君主或國家的收入等幾個方面的問題。全書基本涵蓋了古典經濟學派所討論的所有問題,並對各個問題進行了最基本的理論闡述,為後世經濟學家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書中,亞當?斯密首先闡述了他的勞動價值論。他認為一國國民每年的勞動,本來就是供給他們每年消費的生活必需品的源泉。構成這種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或是本國勞動的直接產物,或是用這類產物從外國購進的物品。而勞動的生產率要受下述兩種情況的支配:第一,一般地說,這一國國民運用勞動,是怎樣熟練,怎樣技巧,怎樣有判斷力;第二,從事有用勞動的人數和不從事有用勞動的人數,是什麼比例。緊接著又論述道,勞動生產力上最大的增進,以及運用勞動時所表現的更大的熟練、技巧和判斷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結果。他認為分工有以下的好處:勞動者的技巧因業專而日進;勞動置換的時間減少;簡化勞動和縮減勞動的機械發明,使一個人能夠做許多人的工作。當論及分工產生的原因時,亞當?斯密認為勞動或者說職業的差異並不是分工產生的原因,而是分工所帶來的結果。分工起因於交換的能力,分工的程度,因此總是受交換能力大小的限制,換言之,要受市場廣狹的限制。市場要是過小,那就不能鼓勵人們終生專務一業。因為在這種狀態下,他們不能用自己消費不了的自己勞動生產的剩餘部分,隨意換得自己需要的別人勞動生產物的剩餘部分。

至於交換產生的原因,斯密認為,主要源於人們的利己心,希望把自己不用的物品去換取別人的,對自己有用的物品。既然有了交換,那麼就必須有交換的媒介。這時斯密介紹了各種交換媒介,如牲畜、貝殼、菸草、鞣皮等,當然還有貴金屬。那麼,商品的交換價值如何確定呢?亞當?斯密明確地指出:“勞動是衡量一切交換價值的真實尺度。”這就等於說,商品的價值取決於勞動。但是亞當?

斯密同時聲稱,這個理論只適應人類社會的野蠻時代。一旦資本積累起來,投入到企業,或是土地變為私有,情況就要另當別論了。因為此時的勞動產品,不再全部歸勞動者所有,其中一部分作為利潤和地租,被僱主和地主收入囊中。由此,亞當?斯密又得出了一條結論:在資本積累和土地私有發生之後,決定商品價值的就不光是勞動了,利潤和地租也得算上一份。這樣一來,工資、利潤和地租,就不僅是一切收入的來源,而且還是“一切交換價值的三個根本源泉。”如此,亞當?斯密就不知不覺地由勞動價值論,轉到三種收入決定價值的理論上去了。馬克思把三種收入決定價值的理論,叫做的“斯密的教條”,後來的西方經濟學的不少理論,如生產費用論、節慾論等,都可以從它那裡找到思想源頭。《國富論》揭開了商品價值的神祕面紗,的確功不可沒,但另一方面,在價值問題上他又含糊其辭,舉不定,給後人留下了許多模稜兩可的答案。

亞當?斯密主張自由貿易,所以對殖民地國家在殖民地造成的經濟壟斷表示反對。在他看來,這對殖民地及其統治國雙方都是有害無益的。對於商業貿易他強調,只有對內對外的商業不受任何限制,才能使一個國家得到充分的發展與繁榮;同時他反對各種公司的壟斷。另外,他還主張國家與國家之間應像個人與個人之間一樣實行分工,並極力倡導自由貿易。亞當?斯密對於政府的職責規定得相當具體。他認為,政府的主要任務在於對外抵禦敵國,對內執行司法;政府的另外一個重要職責是“建立並經營某些公共工程”。這也是我們現在稱之為“公共事業”的各種設施。亞當?斯密認為教育社會底層民眾,國家雖得不到什麼直接的好處,但總比讓民眾無知識,不受教育的好。他指出,在自由國家,政府安定主要靠有力的輿論,因此,公眾教育程度愈高,受教育愈多,越有公正的判斷的能力。從這個角度講,政府對於教育的推動,實不可稍有疏忽和閃失。

通過這麼多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國富論》中的不少論點跟馬克思《資本論》中關於勞動價值論的觀點,極為相似。不僅是這些,《資本論》中的很多其他的觀點也可以在《國富論》中追根溯源。亞當?斯密淵博的知識和對事物細緻入微的觀察分析絕對能讓任何人折服。《國富論》中涉及到勞動價值理論、分工理論、貨幣及價格的解釋,以及利潤、工資、地租、資本、稅收、貿易等等的分析。再看書中提到的行業,從英格蘭的製造業到蘇格蘭的牧業,到印度的種植業,到北美的金銀礦業,還有海上運輸業、造船業、農業、建築業等等。除此之外,還有

各種社會的現象,如政府的法令、貿易的限制、工會、壟斷等等。亞當?斯密在闡釋自己的推斷的時候,總會旁徵博引,讓讀者不得不信服。

亞當?斯密的推斷從實踐的觀察中來,往往一句話就能點明背後的規律,而又給人留下許多思考的空間。所以,《國富論》是一本難得的鉅著,細心的拜讀也實在是一種心靈深處的極大享受,也可以說,在人生道路中,它將起著指引的作用。

  國富論讀書筆記(二)

實話實說,初讀《國富論》是由於它的聲望,有人說,它是經濟學領域的不朽鉅著,有人說,它對人類幸福所作出的貢獻,超過了所有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和立法者作的貢獻的總和。帶著這些讚譽聲,我翻開了這本書。

《國富論》於1776年在英國出版,他的作者是西方經濟學的主要建立者―亞當·斯密。對經濟學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亞當·斯密,一個引領時代經濟發展的巨人,他的自由經濟思想,一直沿用至今。讀好一本書,必須先了解它問世的時代背景。在18世紀的西方,由於世界地理大發現,發現了新大陸,工業革命極大的促進了生產力的進步,新興資產階級積極進取,。在這些新背景下,就需要有新的制度來維繫。

《國富論》由此產生。總的來說,貫穿整本書的思想就是自由主義,圍繞自由他談了自由經濟,自由市場,自由貿易。他在《國富論》中建立了以自由競爭為基石的一種新的經濟秩序。它解決了財富來源的問題,斯密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以增加國民財富為主線,以資本主義社會3個階級的收入理論為核心,總結出國民財富增長的兩種途徑,一是分工和勞動生產卒的提高,二是增加勞動者數量和資本積累。斯密的《國度論》系統的論述了政治經濟學的範疇,共分為五個篇章,它不僅僅是一部嚴格意義上的政治經濟學的著作,還在思想學,社會學上發揮重要作用。

有位名人說過,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的知識水平,思想道德不近相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方式不一,自然就會有不同的觀點。接下來,我就這本書中所涉及的內容談談我的觀點。首先,我對斯密提出的自然權利與自由思想表示贊同。

自然權利是自然秩序賦予我們的權利,而自然自由作為一種經濟自由,則是自然權利的一部分,為人們所享有。自然,是《國富論》中倡導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權利,也是它的核心概念。但是,亞當·斯密將自由理解為完全自由,這是不對了,我們都知道,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這裡的自由也應該理解為相對自由,這也是今天在中國倡導發展的經濟理念,當然,這是後話了。

其次,與自由秩序一致的理念還有平等觀念。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始終把公平,平等,平等對待作為理想。他解釋道:“兩個性格極不相同的兩個人,一個是哲學家,一個是醫生,他們的差異,不是起因於天性,而是起因於習慣,風俗與教育。”他關於平等觀的思想是超越了幾個世紀,與當代所倡導的平等自由相呼應,我想這大概就是偉人的獨特之處,他們永遠快於時代的步伐,他們永遠指引著前進的方向。

同時,讓我不禁感嘆,思想是自由的,只要你敢想,亞當在那個黑暗的,被宗教思想所控制的時代都敢想公平自由,還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呢?另外在《國富論》中亞當·斯密並沒有把追逐個人利慾的行為排除在道德領域之外。他不僅承認出於同情、仁愛動機的行為具有商業價值,而且也認為出於自利動機的行為同樣具有道德價值。

他重申了資本主義的商業精神能夠促進社會財富的增長,而商業的本質中也有道德的基礎,會對社會習俗和道德風尚起到促進作用。我認為他的這種思想恰恰與“無奸不商”的說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也符合我國的一句俗語“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由此可見《國富論》不僅僅是一本只供商人獲得利息的指南,它還是一本具有思想內涵的書籍,在給予人經濟學領域知識的同時,還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思想。

當代中國經濟發展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將社會主義制度與市場經濟相結合,充分發揮兩者的長處,達到優劣互補的效果,共同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其中市場經濟中所涉及的自主經濟、競爭經濟、效益經濟、服務經濟、網路經濟、開放經濟等內容都能在《國富論》中找到源頭。由此可見,一本著作的影響之大,影響之廣,對今天中國經濟的發展也產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誠然,再好的東西也會有侷限性,最完美的作品,也會有瑕疵,《國富論》的本質還是為資產階級服務的,但就長遠來看,它對世界各國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對人類文明進步發揮了不可磨滅的推動作用。

閱讀,使人更願意花時間去思考,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葦草,人因有思想,會思考而偉大。

窗外下著雨,思維不用撐傘,早已飛到了天際。

  國富論讀書筆記(三)

我利用寒假時刻閱讀了由有“現代經濟學之父”美譽的亞當。斯密著作的《國富論》,覺得《國富論》真的是一部了不起的著作。

之前我領悟馬克思理論時,馬克思認為:工人每一天的勞動一部分是必要勞動,這是工人的酬勞,是供工人維持自我和家庭生活的;而另一部分勞動是剩餘勞動,是生產剩餘價值的,這部分是資本家資本積累的源泉,資本家正是透過不斷的增加生產剩餘勞動的時刻加大對工人的剝削。其實我當初在領悟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時候,會有這麼一種思考:工人們生產商品的勞動獲得了工資,那麼資本家在生產過程中也監督和指揮工人的勞動不是也就應獲得必須數量的報酬嗎?之後看了《國富論》,其中亞當。

斯密認為:工人在原料增加的價值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支付他們的工資,一部分支付僱主們的利潤,這部分又可細分為資本的利潤和地租。資本的利潤可假想為支付資本家的某種特殊的勞動即付給監督和指揮工人勞動的工資的別名,而地租呢作為資本家所墊支的原料和空間等資本的報酬。我覺得資本家在付出自我的勞動同時就應獲得報酬,但是所站的立場不一樣(如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獲得多少就會因個人的私利心,從而會出現偏移。而在地租這個問題又會涉及到土地是否私有,與國家的制度有關。我知道馬克思主義理論,《國富論》中的理論所支援的階級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是兩個不一樣的階級,因此他們的觀點也很難決定孰對孰錯。所站

的階級不一樣,自然所持有的觀點就會不一樣。

看了《國富論》我對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應是政治經濟學部分。在國富論中重點說了兩種富國裕民的政治經濟體系:重商主義體系和重農主義體系。重農主義是把土地看做國家收入主要來源的一種政治學體系。為了增進農業重視農業發展,並主張限制製造業和對外貿易的發展,但最後往往作用與目的背道而馳。在封建中國,曾長時刻實行重農抑商,實行海禁,閉關鎖國,禁止商業發展,最後到了清朝農業也落後,幾乎百業俱廢的地步。而重商主義則鼓勵製造和對外貿易多於農業。該部分就花了大篇幅說了商業主義和重農主義。

隨著國際上的全球化趨勢,瞭解商業主義或重商主義的原理對於一個國家國民經濟的發展還是有很大的好處的。一開始一國會擔心自我國家的金銀會外流,會發行一些禁令極力阻止貿易。但是這些禁令並不能完全阻止金銀外流,當一個國家輸入金銀數量超過有效需求時,它在該國內的價值就會降低;若鄰國的金銀量低於有效需求,它的價值就會升高。這樣就算有嚴厲的法律禁令,高利潤也不能禁止金銀從該國輸入鄰國。還有隻有增強對對金銀數量的使用,使依靠它得以流通,經營和製造的消費品增加,才會增加金銀的數量。就如一個家庭,如果他們把家裡日常開支剩餘的金銀都儲存起來(那裡不包括那種能夠升值的銀行儲存)

,不做任何的投資,那麼你的金銀還是這麼多,不會無端端地增加。但是你用作投資的話,還有能夠增值的可能。一個家庭如此,一個國家也是如此。不用閒置金銀必將會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法律也阻止不了金銀被立即運出國門。我想也是正因這樣才出現了咱們此刻的這個國際經濟貿易行業!在商業主義國家,他們有兩條原則:財富由金銀構成;無金銀礦山的國家只有透過貿易差額才能輸入金銀。

因此限制進口和鼓勵出口就成為國家致富的兩大引擎。咱們國家作為一個對外開放的國家也是如此。中國也採用了高關稅和非關稅的貿易壁壘來限制進口,以及退稅,獎勵等措施來鼓勵出口,使得從1997到2011為止,對外貿易一向持續著順差,雖然以2008年為基點出現了貿易順差急降,但是之後又持續了一個平穩的狀態。亞當。

斯密在限制進口的一般措施上做了探究,認為也不是國內能生產的商品都要限制進口。事實上採取高關稅或絕對禁止手段對從國外進口的國內商品進行限制,在必須程度上能夠保證國內生產這種商品在國內市場的壟斷。例如不從外國進口玉米的話,中國自我生產的玉米就能夠完全壟斷中國市場。本國壟斷確實能鼓勵本國的一些產業的發展。(lz13)但是這不是絕對有利的,當這個產業的優勢不如其他國家時,進口該產品就比國內生

產更明智。就算花精力把該產業提到跟其他國一樣的優勢,正因所投入產業中的資本和勞動是有限,這樣做就會使這些資本和勞動不能朝著最有利的方向發展。因此向這種優勢是徒勞的,不如選取進口該商品。這就好像是一個木匠,雖然他自我會做衣服但是他做衣服的熟悉程度絕對沒有專業的裁縫好,與其把這部分力氣功夫放在做衣服上,不如更好地利用這部分力氣,把它用到最有利的用途上,用在做木工上,這樣木匠反而會收穫更多。

他還發現對來自貿易差額認為凡對與我不利的國家的各種商品進口都實施限制的做法無論是根據重商主義還是其他原則來說都是不合理的。他認為在其中有一個與貿易差額不一樣的但關乎國家盛衰的差額—年生產與年消費差額,即使在貿易差額不利於一個國家,生產與消費差額仍可有利於這個國家,使這個國家的實際財富即土地和勞動年產物大大地增加。另外退稅,獎金,通商條約,建立殖民地等能大大地鼓勵出口,從而會給國民經濟的發展也會帶來益處。

在讀《國富論》的時候,咱們也不就應過於堅信名人的權威,就應抱著一種探索的態度去細讀。在《國富論》中就出現經濟學中這樣價值悖論:沒有什麼東西比水更有用,但它幾乎不能購買任何東西……相反,一塊鑽石有很小的使用價值,但是透過交換能夠得到超多的其他商品。亞當。斯密認為商品的價格和價值是由它的稀缺性決定的,事實上商品的價格是由需求跟供應共同決定的。雖然《國富論》中有些觀點理論存在錯誤,爭議,但是它對經濟理論和國家政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於經濟學領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都起了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