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我的博物館之行隨筆散文

文學 閱讀(2.29W)

餘秋雨主編的《藏著的中國》介紹了各地博物館。我探訪博物館的興趣,由此引發。於是上次到太原,特意去了山西博物院。

我的博物館之行隨筆散文

站在大門處,映入眼簾的是一座恢巨集的建築,如鬥似鼎的仿古主廳,主要的展廳都集中在這裡。迎著正午的陽光,拾級而上,也因為是正午,大殿外只我一人,空蕩蕩的,只有我的腳步聲與我相伴相隨。高大的建築,需抬頭仰望才行,四個轉角處的青銅巨柱,鑄刻著饕餮紋、蟠螭紋等青銅紋飾,極具裝飾效果。大廳外側的每一個平面還有一些裝飾用的斗拱,用現代建築極簡的線條展示出具有民族傳統特色的建築主體。

沒有請導遊,也沒有租用解說的講解儀。我,想跟隨自己內心的選擇,感知時隔千百年的那份心動與吸引。

展館主要分為歷史和藝術兩個系列專題,二三樓為歷史系列,四樓是藝術系列。每一個展廳,以一個主題為主線,歷史專題包括:文明搖籃、夏商蹤跡、晉國霸業、民族熔爐、佛風遺韻、戲曲故鄉和明清晉商。藝術專題包括:翰墨丹青、瓷苑藝葩、方圓世界、山川精英和土木華章。

不同展廳在體現主題時,依時間排序而列,透過展品,可以看到華夏文明在晉國大地的繁衍與更替。每一個展廳的門口,都用這一主題的特質材料,展示主題的.特性。如:“文明搖籃”的標題選用甲骨文,背景則是早期人類的耕織活動浮雕。“明清晉商”的大門,則是山西大院文化的縮影。每個主題用不同的單元演繹人類在社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詩意,令人回味。還是以“明清晉商”為例,第一單元:商旅何匆匆;第二單元:金融執牛耳;第三單元:庭院深幾許。每個單元概述的文字,追隨主題的特色,時代的記憶,分別選用玻璃、石材、木質等,將文字與展館的內容形神有效地合為一體。如“庭院深幾許”的文字介紹:“今天,存留於中國各地的晉商會館,還有晉中各地的豪宅大院,風雨滄桑,鉛華落盡,默默無語。其實它們想訴說,訴說過去殷實繁華的歲月;訴說“晉風多儉,積累易饒”的真諦;它們在詢問,詢問偌大的事業,何以一朝散盡?詢問票號與銀行一步之遙,為何止步不前?庭院深深,空寂無人。回首晉商500年盛衰,慨嘆唏噓之餘,不能不引發無盡的思索。”透過這些文字,尋找青磚大院散發的氣息,感知文字背後藏著的故事。這樣詩意的文字,似乎在輕叩舊年的大門,禁不住浮想聯翩……晉商的繁榮,讓留下山西商人足跡的地方都建有集會的晉商會館,也許,聽聽會館內戲臺上的鄉音,可以慰藉那些遠離黃土的離鄉人,悠悠的思鄉之情。或許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明清晉商”大門兩側的對聯:“聞所聞而來聆遺響千秋高山流水,見所見而在醒繁華一夢御苑宮花。”

一路走來,看磚石瓷器,看木棉銅鐵,那些站在陳列櫃裡的展品,帶著久遠久的印記,藉助後人的修復,顫巍巍地站在那裡,敘說那年那時那事。那些陶瓷的花紋,看似稚拙,又或許是一個喜歡動腦的匠人,第一次的嘗試,帶著喜悅或衝動。那高大的銅器被製作時,又是否是一位胸懷大略的王者寄託的象徵呢?有一件稱作“刖人守囿車”的器物,出土自聞喜,10公分見方的大小,但上有門、側有門,且有6個輪子,有14個動物,1個受了刖刑的犯人,門可以開啟,就這樣一個小物件上,能動的部分有15處……是一個能工巧匠的傑作。但我忍不住想:或許,是一位爸爸,一時心血來潮,想要給孩子做一個玩具呢?那些開開合合的門,左轉右轉的物件,足可以讓孩子玩上很久,足可以讓孩子想念離家的爸爸吧。銅器中,還有那個鳥尊,引頸回首,在呼喚著什麼?是孩子抑或愛人?只是這一回首,就節約了器物前方的位置。大福的肚子盛滿美酒,尾部用象首裝飾穩定,三足鼎立哦。周身用精美的線條和圖案進行裝飾……在這裡,我徘徊了很久,透過玻璃,細細端詳,心想:剛剛製作出來的時候,第一次捧起它的人,應該是欣喜的,因為上位者的命令得以完成,因為自己的設想得以實現。第二個捧起它的人,應該是意外和滿意,經常使用,應該是最大的喜愛吧。出土時被小心翼翼的考古學家捧出的時候,應該是驚喜與驚歎的,放在簡陋的平臺上,被許多兩手泥土的人仔細端詳……

作為一個文化公益專案,身份證登記之後,就可以領到門票。廳內的許多設施服務貼心、溫暖而環保,展覽的文字說明,會有注音。書畫部分的燈光選用的是感應燈,觀者走近,燈光緩緩照亮。離去,則漸漸變暗。無論原木製作的展臺,還是玻璃製作的展櫃,都讓每一個展品散發出各自獨有的光彩。顯示出製作和規劃者的大氣和品味。欣賞展品的同時,我亦享受所處的空間。

時間好快,走出展館,太陽已經西斜了。回望夕陽下的博物院,道一聲再見,也許不久之後,我還會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