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三年級教師教學隨筆

文學 閱讀(1.56W)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大家都聽說過隨筆吧?有的可能還經常寫隨筆?隨筆最重要的是是表達出作者的意圖,傳達心情、感悟、觀點...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鬆。想要更多的瞭解隨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教師教學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教師教學隨筆

三年級教師教學隨筆1

為了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提高朗讀水平,把文章讀準確、讀流利,讀得有感情,“賽讀”是我們語文老師常用一種方式。

一般,我採用以下幾種組織形式:小組成員賽讀,同桌比賽讀,全班自由賽讀。

不可否認,賽讀的方式的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活躍,提高了評價的水平。但這種方式也有不少弊端,尤其是全班自由賽讀時,同學們關注勝負的功利之心太重,往往會出現“吹毛求疵”、專聽別人的缺點、忽視別人讀書的優點的缺陷,欣賞文章之美,體驗情感之美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感情朗讀被學生的競爭活動氣氛沖淡。另外,平時朗讀水平較差的同學怕別人笑話,不敢參與比賽,達不到全員參與的目的。於是,我對這種賽讀方式進行反思,嘗試“賞讀“的方式。賞讀包含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引導孩子們多學習、欣賞別人的優點,二是在朗讀評價中能抓住同學讀得精彩的片段欣賞,知道該怎樣去讀,為什麼這樣讀。如此一來,聽者會聽,能賞,讀者自信、樂讀,課堂上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景象,有了皆大歡喜的'效果。

在教學《找春天》這一課時,我就採用了這種方式。同學們在讀流利的基礎上,我稍加引導點撥,學生自由練習有感情朗讀,然後進行賞讀評析,感覺好的同學站起來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認真聽,評價讀得成功的地方,再讀感悟。孩子們一次次體會春天像個害羞的小姑娘,小草、野花、嫩芽的嬌媚、可愛,小溪的優美、悅耳,很自然地感覺到了春天的音容笑貌,陶冶了情感,積累了文化底蘊。更重要的是,“賞讀”使孩子們能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看到自己的不足,從而自覺地學習別人的長處,提高自己。這不僅是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更是做人之道。

三年級教師教學隨筆2

教學中,靈活、恰當運用圖片、掛圖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直觀性,誘發學習的興趣,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在教學《月亮的心願》這一課時,我先引導孩子們仔細觀察課文的插圖,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再讓學生把觀察到的說一說,說說圖畫中的兩個小女孩在幹什麼,心裡想些什麼?兩幅圖中的月亮表情有啥不一樣?這既教給學生正確看圖的'方法,又讓學生練習了說話,我留給學生一部分自由想象的空間,可隨意挑一幅自己最喜歡的圖,加之適當的想象。這樣,圖文並茂進行描述,在感悟教材的同時,又給孩子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是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的一種好方法。插圖還能牽動學生的視覺器官,調動學生的興趣,使他們主動走進課文,與文章進行交流。我抓住“月亮的心願是什麼”這個中心問題讓學生根據課文插圖、文字進行思考理解:月亮為什麼改變主意,她的心願是什麼,能否實現。通過這樣的學習、思考,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不斷掀起情感的波瀾,使學生入情入境,達到心靈的共鳴。所以,整堂課下來,孩子們還是學得比較愉快的。

當然,創設情境教學的手段是多樣的,不僅可以利用圖片、掛圖創設情境,像利用音樂、故事、熱門話題法、詩歌匯入法、問題情境法等都是不錯的方法。讓孩子們在快樂輕鬆的情境下去感受課文,體驗故事。有了學習興趣,達到了教學的預期目的也就是一步之遙了。

三年級教師教學隨筆3

今天是我的早讀,到學校了,小朋友還沒有靜下來讀書。我揮手讓小朋友們靜下來,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走進琅琅的書聲中。幾遍下來,我們開始交流昨晚的作業,我試探小朋友昨晚是否收集了關於少數民族風情的資料,昨天課堂上我只是隨口說的,小朋友會做嗎?沒有想到好多個小朋友舉手了,拿來了他們收集的資料,有網上瀏覽的,有拿書來了,家還拿著本子,上面寫了好多字呀。家一直說要跟大家說關於潑水節的來歷,就是他抄在本子上的。他上來念了,跟上回涵說的有點像,但又有不同,小朋友都很有興趣。家唸完了,棋拿了網上瀏覽的給我,我幫她念了關於索倫族的火神節的傳說。

唸到一半,下課鈴響了,我停下來讓小朋友下課,小朋友竟然捨不得。可是我想吊他們胃口呀,故意不再念,一定讓他們下課休息一下。我覺得這麼一來,小朋友想知道下文的慾望都被我調動起來了。上課了,我不急著念,而是引導小朋友要多看書。接著我念下來,我念得很輕,小朋友卻都豎起耳朵,聽得可仔細了。我講完了關於索倫人的火神節,接著我褒揚了下課時給我指出錯誤的芳,那是個小巧玲瓏的小姑娘,上課總會把亮亮的眼神投向我。她向我指出我昨天寫的畲族的藍姓應該是藍,不是蘭花的蘭。

還有我褒揚了菲菲,因為下課她跟我說現在她的作業做完了總和涵一起到曉風書店去看書。這下好多小朋友喊出來了,說他們也到書店看書呀,因為老師跟他們家長說帶小朋友到超市不如帶小朋友到書店。哈,聽到這裡,我真的笑了!看來我在家長會上說的話,很多家長記在心上,把話兒傳給了小朋友,而且真的'在實施了。可不,我還記得上週日記中,有兩三個小朋友寫到書店的事呢!作為語文老師,我努力鼓勵小朋友多看書,只要愛上看書了,學好語文應該是沒有問題的。當然,我現在除了培養小朋友的讀書興趣外,還有我時時跟小朋友說要學會把書上的語言內化為自身語言,這是讀書的根本,也是語文的目的。

三年級教師教學隨筆4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出自唐朝詩人王之渙的《登鶴雀樓》。全詩是:“白日依山盡,黃河人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意思是:要想看到千里以外的地方,應當再登上一層樓。這兩句詩表現了作者不斷進取的精神,也說明了只有佔得很高才能望的'遠的道理。現在,人們常常引用這兩句詩勉勵自己和別人。

談談“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出自宋代釋志南的《絕句》。全詩是:“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的意思是:陽春三月杏花開放,綿綿細雨像故意要沾溼我衣服似的下個不停。輕輕吹拂人面,帶著楊柳清新氣息的暖風令人陶醉。

“杏花雨”是指早春的雨,“楊柳風”是指早春的風。這樣說比和風細雨更有美感,楊枝隨風盪漾,給人以春風生自楊柳的印象。衣服似溼未溼,讓人感覺到初春細雨似有若無,詩人扶杖東行,一路綠柳翩翩,細雨沾衣,似溼而不見溼,和風迎面吹來,不覺得有一絲寒意,這是多麼令人愜意的春日遠足啊!

讀著這兩句詩,我不覺思緒飛揚,好像漫步在春風細雨中,盡情享受著春天的美好與浪漫。

現在人們經常用這兩句詩來比喻美好的景色。

三年級教師教學隨筆5

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學生的表現很另人滿意,和上學期比有很大的進步,我感到非常的高興,上起課來也是非常的有勁頭。為了上好這開學初的第一堂課,我做了精心的準備,我以飽滿的精神狀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一課描寫了春天的生機勃勃,和小燕子的活潑可愛,一節課下來,學生基本上掌握了課文中的詞語,既能背下來,也能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孩子們在上課回答問題的時候非常的積極和踴躍,完全改變了以往課堂上沒有人舉手發言的'現象。尤其我覺得學生的思維發展有了很大的進步,例如:課文的最後一自然段中的比喻句,學生分析的特別好,甚至都說出了通過把小燕子比喻成音符,能夠更好的說明真的是在譜寫出一首春天的讚歌,讓我覺得很欣慰。

為了更好的豐富學生的詞彙,我們又積累了一些描寫春天和小動物的詞語,在課堂上學生隨機說的時候,發現學生的詞彙實在是太貧乏了,幾乎說不上幾個來,可見,學生平時不注重詞語的積累,後來,讓學生自己回家去搜集的時候,學生蒐集了比較多的詞語,並在課堂上做了交流,大部分學生都記下幾個和課文不同的詞語了。

總之,作為開學的第一課,我覺得上的還是比較成功的,學生的表現也是讓我十分滿意的。我忽然覺得學生長大了,懂事了,成熟了,我也相信孩子們在這一年的學習中,會有更出色的表現。針對學生詞彙量少的問題,我會在以後的教學中注意的,有意識的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寫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礎。但是在上課的"過程中我也做了很大的調整,感覺在備課的時候真的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如何才能更好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興趣,如何才能讓學生真正地進入到學習狀態中去,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真的用心去備課受到的效果也真的非常好。

三年級教師教學隨筆6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學理論中的精彩一筆,陶先生認為"做"就是教學中的實踐環節,只有採用"做"這樣的實踐環節才能讓"教"與"學"合一。陶先生"教學做合一"的思想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有重要的其指導意義。《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即要讓學生在大量的、豐富多彩的"做"中,感悟、習得,逐漸掌握語文的規律。可以說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就是通過具體的"做",將教師"教"授語文知識技能的過程與學生在應用中"學"得新知、提高能力的過程整合為一種綜合的教學活動。

首先,語文實踐活動是一種語文活動,緊密結合語文教材的各種"做"的活動應當是語文綜合活動的基本內容。其次,語文實踐活動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語文活動,各學科與語文相關的"做"的活動都應該是語文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再次,語文實踐活動是一種實踐性非常強的語文綜合活動,各種貼近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做"的活動,也應該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下面談一談筆者以"做"為中心進行三年級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的一些體會。

一、緊扣教材"做",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三年級首次出現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這個全新的內容,這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但對於三年級的學生卻是完全陌生的。再加上三年級的學生往往問題意識淡薄,他們還不太會主動引發問題進行思考。因此教師首先要緊扣教材,巧妙地設計和安排各種"做"的活動,縮短學生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之間的距離,引發學生對於活動內容的'高度關注,以此來落實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的每一篇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名篇佳作,也是學生學習語文最主要的途徑,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首先可以緊扣每一篇課文展開。

1、緊扣課文內容的表演活動陶行知先生指出,喚起了興味,就肯用全部精神去做事體,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各學科教學必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方能取得較好的效果。根據三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模仿能力強、直覺形象思維佔優勢的特點,我們經常性地安排一些緊扣課文內容的表演活動。如在《陶罐和鐵罐》、《亡羊補牢》、《驚弓之鳥》等多篇課文的教學中進行課本劇表演,在《比絕招隊《東方明珠》等課文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比絕招"、"小導遊"表演等。這些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熔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於一爐,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表現欲,鍛鍊了學生的膽量、氣質,培養了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審美情趣。

2、緊扣課文內容的製作活動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要解放學生的雙手、解放學生的頭腦。緊扣課文內容進行各種有趣的製作活動既能讓學生動手動腦,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三年級課文中有不少製作活動的切入點,如學習《花鐘》一課,可根據課文內容或根據自己平時的觀察製作一個"花鐘"。學習《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一課後,可引導學生編寫一張"保護綠色家園"手抄報等。在活動中學生的閱讀概括能力、版面設計能力得到了鍛鍊,審美、鑑賞、繪畫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3、緊扣課文內容的拓展活動

課程改革實驗教材中的課文,不是以傳統一篇一篇"課文"的形式而是以一組一組課文的形式出現的。一組課文一個"主題氣將一篇篇課文融合在一起,根據這樣的編排特點,語文綜合性活動的內容除了可以緊扣一篇課文"做",也可以緊扣一組課文的主題進行設計,拓展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例如三年級下冊教材的第五組安排了以"愛"為主題的一組課文,我們在學習這一組課文的過程中進行了"爸爸媽媽我愛你"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活動中我們安排了以下幾個內容:向親人鄰居瞭解爸爸媽媽是怎樣疼愛你的:仿照課文內容寫一份"爸爸媽媽的賬單":為爸爸媽媽做一張感恩卡:請過生日的爸爸媽媽到學校彙報綜合性活動的成果,共慶生日。這些活動內容,有的是這一單元中教材原來就安排的綜合性活動內容,有的是結合教材拓展延伸的內容。這兩方面的內容都緊扣教材,並體現活動的層次性,學生通過"學"課文能夠初步體會父母對子女的愛,然後通過"向親人鄰居瞭解"、"仿寫爸爸媽媽的賬單"等活動深深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最後用具體的實踐活動"為父母做一張感恩卡"、"為父母慶生日"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這樣,父母對子女的愛、子女對父母的愛都得到了融合和提升,學生的心靈得到了一次洗禮,實現了教師"教"學課文、闡述文字、培養能力與學生"學"習課文、理解文字、體會真情、提高能力的整合。

二、整合教材"做",豐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因此,我們應該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與其他學科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尋找各學科之間的關聯點,設計出多學科整合的綜合實踐活動。整合後的活動不僅在數量上添磚加瓦,而且在質量上高屋建領,極大地豐富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

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我們的民族國小》這篇課文時,我們結合《品德與社會》學科、《美術》學科一起組織了"誇誇我的國小"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們用畫筆、相機,用一雙雙明亮的眼睛記下了學校每一個美的景緻,還通過查閱資料和採訪老師等形式發現學校一個又一個曾經的輝煌。語文課上同學們將自己的發現和優美的課文融為一體,與民族國小的學生一起誇誇自己心愛的國小,表達對學校生活的熱愛。品德與社會課上學生製作了《校史報》,為學校光榮的歷史感到驕傲,美術課上學生們用畫筆畫下了"美麗的校園",還發揮想像畫下了"未來的校園",並配上了精美的設計說明,用繪畫的形式表達了對學校深深的愛。這樣的活動力日強了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整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三、聯絡生活"做",啟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陶先生認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書,"我們的教育不限於學校的形式","整個社會是我們的學校,全部生活是我們的課程"。他極力主張把學生從學校這個"鳥籠"中放飛到大自然中去自由朝翔,到生活的大風大浪中接受人生洗禮。的確,生活是語文的源頭活水,選擇貼近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綜合性實踐活動,必然會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三年級語文教材中安排了不少環保主題的課文。為了從小搞羌學生的環保意諒,我們在三年級下學期安排了主題為"關心周圍的環境"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先讓學生自由結合組成小組,共同商定一個活動計劃,想一想開展的方式和內容,然後大家分頭行動。有的小組進行了細心的觀察和記錄:"稱了稱家裡每天產生多少垃。圾"、"算了算自己家一年用掉多少噸水"。有的小組去實地訪問,追尋一條原,本乾淨的小河變得渾濁骯髒的原因。還有的小組蒐集了許多的資料,瞭解嘉興近幾年來水資源缺乏、水質日益惡化的現狀。活動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學生勁頭十足,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