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文脈悠悠情韻長隨筆散文

文學 閱讀(1.11W)

4月3日晚上九點多,作協杜曉輝主席給我發了一條簡訊息,讓我明天陪同他去禮泉拜見幾個文友。

文脈悠悠情韻長隨筆散文

這對我來說,絕對是一個震撼的訊息。因為我這個人一直是愛靜不愛動,平時很少與外面的人接觸,更不要說外出交友了。當天晚上,我激動得一宿都沒有睡安穩。

第二天早晨,我起了個大早。洗漱完畢,我很快吃完早飯,便收拾停當。騎上電動車,向縣城約定的地點趕去。我去得尚早,離約定的時間還有一個多小時,便在縣城裡轉了轉:一幢幢高高聳立的樓房、一間間熱鬧非凡的商鋪、一輛輛排成長龍的汽車、一樹樹自然開放或人工點綴的花朵、一張張談笑風生且心滿意足的笑臉……看到縣城的巨大變化,我打心眼裡高興,這些變化都是改革開放帶來的成果。

上午十點多,杜主席忙完了自己的工作,才和作協的王建鋒老師、楊顯國老師趕了過來。我便坐上了杜主席的汽車,一起向禮泉縣城趕去。

汽車在高速公路上飛快的行駛。不一會兒,就遠離了武功,來到了禮泉境內。我放眼車窗外,眼前便出現了一個花的海洋。這時正是蘋果花、梨花以及各種花樹開放的大好時間:紅的、紫的、白的、黃的…一樹一樹的。每一樹花,就是一個花的畫屏,每一樹花就是一個花的搖籃,每一樹花就是一個花的王國。人們都說禮泉的蘋果是出了名的。我看禮泉的各色花香還應更出名吧!

上午十一點多我們到了禮泉縣城。下了汽車,我們第一眼就看到了矗立在禮泉縣城路口騎在一匹飛馬上的鐵騎將軍。我雖然不知道這飛馬鐵騎將軍是什麼人,放在這裡有什麼深刻的寓意。但我知道,他肯定和禮泉縣城有著不可割捨的歷史淵源。後來才聽禮泉的文友介紹說,那飛馬鐵騎將軍就是赫赫有名的唐王李世民。

下了車,杜主席聯絡到了禮泉縣作協的文友白效平老師。白老師接到電話後,很快就騎著電動車趕了過來。一見面,白老師熱情地與我們握手問好。然後,很快與禮泉縣作協的李鵬主席,還有恰好在禮泉縣開了商鋪的興平作協馮文燦主席以及禮泉縣作協的其他文友取得了聯絡。

白老師帶著我們很快來到馮主席的商鋪。雖說從未謀面,但卻一見如故,馮主席像接待多年的老友一樣熱情的招待我們:問好、讓座、遞煙、倒茶。隨後將自己的作品《風在高處》和《興平作協報》分別贈送給我們,並且一一簽名留念。

不久,禮泉作協的李鵬主席、常紅旗老師、方巖老師、李為老師、王雁老師等也都先後到了。一番熱情的問候之後,他(她)們又屢次為我們倒茶、遞煙,噓寒問暖。我們真正體會到了一種回家的感覺。

上午十二點多,正是午飯的時候,禮泉的文友們,便邀請我們一起去吃飯。一桌豐盛的家常宴席就擺在了我們的面前。在宴席上,禮泉的文友們多次為我們敬酒、添菜、倒茶。我們也不失時機的回敬他們。邊吃邊聊:從題材的蒐集整理到主題的提煉昇華;從文章的寫作技巧到出版發行;從作協目前的狀況到今後的發展規劃;從個人文字的交流到作協刊物的互動。有關文學方面的話題我們無所不說,無所不談。飯桌上時時傳來我們的歡聲笑語: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飯後,在常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一行十多人一同去了禮泉趙鎮中心國小。趙鎮中心國小,是一座古老的寺廟改建的學校,在禮泉遠近聞名。常老師,曾在這裡工作長達十四年之久,並擔任副校長,對這裡的情況瞭如指掌。校園裡的環境非常優美,有幾處花事正盛的花園;有幾幢近年剛修建的樓房;有幾處遺留下來的名勝古蹟。常校長還特意將我們領到了赫赫有名的趙鎮石鼓前。這架石鼓,下面有長四、五米見方,高一米左右的底座,在底座的一邊鑲嵌著一塊不足一米的正方形石碑,上面的碑文已被大自然的刻刀,雕琢得斑駁陸離,隱隱約約只能看見“重點保護文物”和“唐代”幾個字樣。石碑稍向前有兩塊不太大的石塊,像兩個忠誠的衛士一樣護衛著石碑。再往前是一方蓮花般的大石頭,狀似燒香拜佛的蒲團。底座的上面又有幾層藍磚壘起來的.圓形平臺,圓形平臺上面便是石鼓。石鼓是由上下兩部分組成的,下面是支撐石鼓的圓形石頭架子,架子周圍雕刻著各種形狀的人形圖,人形圖的身上有模糊不清,難以辯認的文字。架子的上面,才是最值得人們觀賞的石鼓。石鼓的直經有一米多長、鼓幫有兩米多高。鼓幫上有多處裂痕和缺口。上,下各用一根寬十公分左右的鐵條箍著。石鼓的前、後各有兩顆不知名的大樹,兩顆樹枝條繁多,俯仰生姿,像兩位歷經蒼桑極為忠勇的武士一樣護衛著石鼓。據常老師介紹,這架石鼓,是唐代留下來的,年久失修。雖然從外表看上去破損了很多,但卻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文物。當年劉秀就是擔挑石鼓打下了一片江山。唐王李世民也在禮泉定下了生死之交,死後葬於嵕山。顯然,這些都是很久之前留下來的傳說罷了。

看完石鼓之後,我們和禮泉的文友們又一同在石鼓前拍照留念。

正當我們要離開石鼓時,禮泉又一文友趙創立老師卻騎著電摩穿著風衣從幾十裡以外的家裡急匆匆地趕來了。見到我們,他似乎有點歉意地和我們握手問好。之後,他便迎著微微的寒風和我們一起去了堯都松針居。

松針居內,有三位大師正在寫字作畫。聽到我們來了,大師都放下了手裡的筆,從創作室走出來熱情地招待我們。隨後,大師把我們帶進了創作室,便各自又拿起了筆。我們親臨現場,看書畫大師們現場作畫寫字。這些大師們真是不同凡響,他們一沉思、一運筆、一點畫、一調色、一落印,一副精美別緻的字畫就會神奇般的展現在我們的面前。為我們作畫提字的有秦木老師、葉鬆老師、張振強老師等。看到他們嫻熟的筆法,高超的技藝,崇尚的追求,我從心底裡發出了由衷地慨嘆:真乃仙人神筆也!

大約兩個小時之後,三位大師分別完成了自己的幾幅作品:秦木老師擅長書法,用不同的筆法和字型寫了“寧靜致遠”“慎讀”“捨得”“金石為開”等;葉鬆老師喜歡畫花和竹,分別畫了牡丹、荷花和翠竹;張振強老師善於畫雞,同時畫出了“金雞獨立”和“雙雞覓食”。

畫(寫)完之後,三位大師又將我們帶進了書畫展室,裡面的作品真是琳琅滿目,五彩繽紛:有冰骨玉肌的梅花;有蘭貴其幽的蘭花;有破土凌雲的竹子;有一枝獨秀的秋菊等畫;還有蒼勁有力的“雲鶴”“仁者”等大字。我們分別用手機拍下了這些珍貴的字畫,算作永久性的留念吧!

不覺天色已晚,我們又分別與這些文友們互換了手機號碼,併合影留念,把手言歡。

分手時,文友們又分別送給我們每人一幅字和一幅畫。我選了“寧靜致遠”和荷花圖。他們這才依依不捨地將我們送上了汽車。

回家的路上,我感慨萬千:武功和禮泉本來是兩個相距很遠的縣城。武功人和禮泉人也是生活在兩個不同環境中的人。是什麼將兩個縣城拉近了距離,是什麼將兩個縣的人聚攏在了一起?我想原因有二:一是禮泉人的熱情豪爽;二是無地域之分的文脈——文化的紐帶,文學的魅力,文人的情結。人常說,人親不如行親。這正是文脈的力量所在。

在這裡,我感受到了禮泉文友熱情似火的真誠;感受到了禮泉文友博大精深的高超;感受到了禮泉文友情意綿綿的執著。我為我能有幸在禮泉這塊文明典雅的風水寶地上結識這些熱情豪爽執著淵博的文友感到無比的欣慰和自豪!

日月星辰競輝煌,

彼此映襯放光芒。

武功禮泉常交流,

文脈悠悠情韻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