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逃離舒適區的隨筆

文學 閱讀(1.87W)

這幾年寫作、讀書以及和同學探討問題的過程,讓我由原來很容易打雞血的狀態,變得越來越“佛系”。

逃離舒適區的隨筆

曾經我很認同被各勵志文章拿來說事兒的“舒適區”,它們都鼓勵人“離開舒適區,挑戰未知領域”。

現在,我覺得這是一個謬論:所有讓你想逃離的東西,其實都是讓你覺得不那麼舒服的。

比如:躺在海邊晒太陽很舒服,所以好多人一放假就飛到海邊晒太陽。可如果一年到頭沒事做,只能躺海邊晒太陽,你還會覺得舒服嗎?

再比如,公眾號告訴你,下班時間用來看電視是浪費。可是,如果一天工作很忙很累,看會電視放鬆一下又有什麼大不了?只要是有正常思維的成年人,都知道,電視可以讓人入迷,但長久不停的看,則是受罪了。

所以“逃離舒適區”是個偽命題,我們要逃離的,是那個原本舒適,隨時間推移不讓我們感到那麼舒適的環境,我們要找尋的,則是下一個讓你覺得舒適的地方。

好友懷孕時曾請過一段時間病假,開始兩天很Happy,後面閒得發慌,成天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跟家人吵架,於是主動銷假,又去上班了。

她在剛開始休假一週後問我,怎麼以前休假好開心,現在反而一點也不坦然?

我說,勞累過後的休息才有意義,你又沒什麼大毛病,這麼慣著自己,良心不會疼嗎?

休息這件事本來是舒適的,但拋開了勞作的前提再去休息,就會讓人不舒服。所以好友逃開了讓自己不舒服的假期,回到了規律的工作中,此時,每週僅有兩天的休息,又變成了令人愉悅的假期。

這兩年跑步盛行,仔細看一下跑出規模的人,大多是所謂的“中產”和“精英”,以至於有媒體感慨,跑步成了中產們的新宗教。

拋卻彭老師在《營銷管理》課裡講的“富、貴、雅”理論之外,這兩天看蔣方舟的書,也從另一個角度提及為何中產們要追求肉體的磨難。

“科技解放身體的同時,也剝離了身體的存在感”,這讓每天用腦過度、能量過剩的中產們很不舒適,於是需要藉助肉體的'痛苦感知身體的存在,達到另一種踏實。

“你很難想象,一個重體力工作者,會在一天工作結束後到公園跑個步。”

所以中產們看起來在逃離舒適區,實際是用一種方式來緩解自己感知不到肉體的不適,在另一種痛苦中達到舒適。

說到這裡,我想起自己曾經鬧過的一個笑話;

大學裡,我開始練瑜伽,明顯感覺到對於腰痠背痛有很大緩解。

某天室友提及她母親腰疼,我強烈推薦她母親也練瑜伽,室友匪夷所思的說了句“我媽運動量夠,每天干農活呢!”

我把這事給我媽講,我媽大笑著說,“人家媽媽需要的是休息!”

所以啊,無論運動還是葛優癱,無可厚非,找到自己最舒服的點就好了——你總不見得會在沙發上癱一輩子吧?起身的那個時刻,就是要尋找下一個舒適區的時候。

還有一些人,看起來已經功成名就,或者各方面都稱得上“完滿”,卻仍日日精進,砥礪前行——我就讀的MBA班級裡,大部分都是這樣的人。

那個別人看起來的“舒適”,其實已經讓他們不舒服了。

有人創業成功,自己的產品被併購,看起來已實現財務自由,卻仍不滿於當時簽下的對賭協議,認為自己缺乏金融常識,必須趕緊彌補,好在下一個產品成功的時候,避免曾遇到的坑。

有人開著豪車,事業有成,家庭美滿,卻困惑於自己所在的單位體制森嚴,不明白該向哪個方向繼續發力。

我大概也是其中的一個,過著外表看上去還不錯的生活,卻為一眼看得到頭的日子焦慮。

於是我們追求另一種活法。雖然考試、讀書、小組討論,每個燒腦的過程都不輕鬆,卻讓人甘之如飴。

因為,比起從前無從下手的焦慮,眼前的這一點痛苦,卻是將人帶往另一個安心區域的必經之路。

因此我現在愈發“佛系”,拒絕一切沒由來的雞湯和雞血,拒絕階層固化的定論,拒絕一切煽動與放大焦慮、讓你趕緊跳出舒適區擁抱新世界的所有論調。

別忘了,所有的改變都因“內驅力”產生,根本感覺不到“不適”的人,即使被某個點戳中內心,也無法將感觸化為持久的行動力去做。

於是現在的我沒那麼激進了,也開始理解很多看上去慵懶的生活態度,某種程度上而言,他們正處於自己的舒適區,達到了一定平衡,何苦要用自己的標準去鞭笞別人呢?

何必急於逃離舒適區?

我們要做的,不過是找到下一個讓人舒適的地方,並儘可能長久的保持舒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