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童年第八章個人讀書筆記

文學 閱讀(1.11W)

《童年》第八章讀後感第八章也可分為上、下篇,描繪了外婆講童話的情景和本領。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了熱門的童年第八章讀書筆記,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童年第八章個人讀書筆記

  童年第八章個人讀書筆記篇一

好詞:全神貫注 毅力驚人 經驗教訓 不識好歹

好句:有了個天藍色的窗戶和一扇帶柵攔的百葉窗,左側的屋頂上遮著榆樹和菩提樹的濃陰,十分美麗。

主要內容: 外婆會講童話,有一次講 了《隱士和勇士》這篇優美迷 人的童話;我的第一個知識分 子朋友,一個不知真名實姓、 只知外號“好事情”的“外人”和“ 怪人”,他們之間有深刻的友 誼,“怪人”聽外婆講童話,“ 好事情”和外婆有某種尷尬關係。

  童年第八章個人讀書筆記篇二

體會片斷“生活的知識,思想盡其所能地豐富著我的靈魂。”

作者在上文中提到過:“知識就是蜜”,我也十分贊同,不論那蜜是什麼味道,它都能豐富我們的靈魂。

“他又瞎編了一個無聊的故事。”

儘管彼得大伯對阿廖沙特別好,但阿廖沙沒有喜歡他,反而還對他一點好感也沒有。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阿廖沙那麼小的孩子 都知道是編的故事,可見阿廖沙不喜歡他。

閱讀心得:彼得大叔和三個小孩子分別代表兩個對立的級別,代表著兩個不同思想。後來,彼得自殺了,他因為把《聖經》背的很熟,搶劫了教堂財產,觸犯了法律,而此事已暴,他不得不自殺。而他與外祖父爭論信徒中哪位最忠誠是矛盾的,這更加突出了當時世界的殘忍以及殘暴性。本文結尾“我隱約覺得所有人都變得那麼渺協…”是頗耐人尋味的一句話,借些表達當時局面的藐視態度。

  童年個人讀書筆記篇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是一生中最難忘、最快樂的時光,但高爾基的童年卻與眾不同。高爾基的《童年》主要寫了他在童年時可憐的悲慘遭遇,從而體現當時社會的黑暗。讀了這本書,我也有諸多感嘆:對高爾基的憐憫,對當時黑暗社會的呼籲。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動著我: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外祖父家,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處處護著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了很多的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還有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樸實、深愛著阿廖沙的“小茨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俄羅斯小市民的家庭裡度過的:貪婪、殘忍、凶暴;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但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裡,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向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阿廖沙也還認識很多其他的人:搬進新房子後的幾個房客、隔壁的三少爺,等等。阿廖沙從家人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我和阿廖沙相比,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的,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為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鬥毆之類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著天壤之別。想到這兒,我覺得我是多麼幸福呀!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這讓大人麼操心就足夠了。但擁有著這些,我並不知足。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眼裡,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現在想想,我是多麼地天真啊!的確,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應該不再浪費,我應該學會珍惜。

自從我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決定從現在開始,我不會再奢侈,不會再浪費;我要開始多為長輩著想,體諒他們的幸苦;我更應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