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精選散文:說話的藝術

文學 閱讀(2.46W)

精選散文:說話的藝術

精選散文:說話的藝術

說話是一門藝術。怎麼說話關乎語者的利益、前途甚至生命。因此,揣摩學習研究如何說話就成為做人處世的第一要務。智者一言興邦,愚者因言獲罪,可見嘴脣作用之大。

語出如山。語言不僅是語者的意思表示,更重要的則是聽者的接收資訊。後者顯然更為重要。同樣的`話物件不同,語言的效果、語者的遭遇自然不同甚至大相徑庭。曹操破袁紹,曹丕私納甄氏,孔聖人的後代孔融看不慣,皮裡陽秋地杜撰歷史說“文王伐商,以妲己賜周公”。操不信,問其出處,孔融說“以今度之,想當然耳”,操“不語,私忿之”。到了後齊,副總理姚楷即以此為典替皇帝解圍,使皇子順利娶了敵人的兒媳,“帝心甚慰,厚爵之”。同樣是胡說八道,孔融身死,姚楷封爵------人與人之間的區別咋就這麼大呢?

魏晉風度,歷為後世嚮往。魏晉之際善於說話的高人也不少。《晉書》載:恆玄篡晉,入建康宮,登御座,而床忽陷,群臣失色,殷仲文說“將由聖德深厚,地不能載”,恆玄大悅。殷老大可算是急中生智之馬屁之最了。非常值得我們那位“請江總書記下臺講話”,最終導致自己下臺的副省長好好學習一下。我不是說副省長不會說話,人一“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戰士“,說話的藝術肯定懂,無非是臨機拍馬,急不擇言罷了。然而,說話既然是藝術,臨場發揮當然最重要,情急之下口不擇言恰恰說明平時積累不夠,“書到用時方恨少”啊。

要說最會說話的,肯定非李林甫莫屬。《資治通鑑》說他“好以甘言啖人,而陰傷之,不露辭色”,《新唐書》概括為“口蜜腹劍”,即大家常說的“嘴裡喊哥哥,腰裡掏傢伙”。(-----丫可真夠孫子的)。不過,我最欣賞最佩服的,還是下面這段話:

“恆玄篡位,鼎命已移,吾首倡大義,興復帝室。南征北伐,平定四海,功成業著,隨荷九賜。今年將歲暮,崇權如此,物忌盛滿,非可久安,今欲奉還爵位,歸老京師。”

這段話咋看都覺得是一個為匡扶社稷立下汗馬功勞的“位高爵顯”之人要自廢武功急流勇退,整個一郭子儀第二啊。我初次讀到此處禁不住肅然起敬。這是誰說的?南宋皇帝劉裕。史載:“帝(劉裕)欲受禪,難於發言,乃招群臣宴飲,從容言之”。--------原來如此!靠,想當皇帝就直說唄,饒恁大彎兒,要是大家都像我這般一根筋,豈不枉費心機?事實上當時還真危險:群臣以為“帶頭大哥”真要從此“泛舟五湖”,一時間“慌慄莫名”,不知如何是好了。所幸中書令傅亮是個明白人,連夜“諷恭帝禪宋”。總算沒辜負劉裕的煞費苦心。看人劉寄奴,作為一個“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赳赳武夫,居然還會正話反說,將自己的“司馬昭之心”藝術地如此委婉,含蓄地幾近相反,道行之深,常人難及。這可比裸露裸地嚷嚷“彼可取而代之也”的項羽強多了。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會說還要遇見會聽,方可琴瑟和諧,各得其所。雖說頌言如醉,諍言似誨,也要區分時間地點心情環境,能變通,善取捨,富靈性,這就是說話的藝術。

------近日一同仁拍馬受挫,兔死狐悲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