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碧水微風媚桫欏散文

文學 閱讀(7.44K)

聞聽桫欏湖山美,水美,桫欏樹更是一大奇觀。正值繁花似錦,草長鶯飛的季節,我與幾個朋友相約去了桫欏湖。

碧水微風媚桫欏散文

清晨,我們在南門車站乘車。一個小時後,到達大馬水電站主壩。映入眼簾的是一個碧波盪漾的湖泊,不用說,這就是桫欏湖了。我很疑惑,既然是桫欏湖,就該有桫欏樹啊!卻不見一株桫欏。

來到岸邊,改乘遊船。當我們的船緩緩行進,我很懷疑自己是否在縹緲和朦朧的夢裡。怎麼會有這樣的水呢?說不出的綠,道不盡的晶瑩剔透,如同一塊沒有經過打造雕琢的翡翠嵌在天地之間。或許水的本身是純淨透明的,只是因為兩岸峰巒疊翠倒影在湖水裡,所以,水便綠了,山水共一色,讓我們分不清究竟是水綠還是山綠?又或者是山水同綠。我們的船飄在綠中,漫遊在綠中。

“哇,魚!”有人驚呼。我們從湖光山色中回過神來。真的,在粼粼的波光下,隱約可見一群群歡悅的魚兒,是難得一見的清波,紅尾子魚!還有一些我們叫不出名字的魚,或三三兩兩,或成群結隊,在水中快活地追逐嬉戲。我們都靜下來,生怕驚擾了魚兒......

“快看!野鴨子!”不知是誰又一聲驚呼!那聲音裡的詫異不亞於拿破崙發現新大陸。

在我們遊船的右岸,一群鳥兒振翅飛起。它們在空曠的天地之間飛翔著,大概累了吧,一會兒,它們落在湖面上,可又疾速地鑽進水裡不見了。正在大家驚異間,它竟然又從一丈開外的地方忽地冒出水面!

還來不及細細觀賞,遊船已經過了好幾處景點,到達桫欏湖的第一條峽谷——人字峽。在這裡,我們終於看到第一株桫欏樹。萬綠叢中,一種別樣的樹,矮矮的,枝葉向四面八方彎曲下去。因為相隔甚遠,無法看清它美麗的容顏,彷彿是一個美麗的女子,留給我們一個無限想象的婀娜背影。我輕輕嘆息,“太可惜了。”同伴彷彿看透了我的心思,說:“青龍峽的峽谷裡幾乎全是桫欏樹!”

聽聞此語,我盼望快些到達青龍峽。

中午時分,遊船在一個碼頭停泊。沿石階而上,右邊是曾經繁華一時的鄉場——清源場;左邊是一條向深處延伸的峽谷。這時的桫欏樹倏地多了起來,大大小小,高高矮矮,亭亭如蓋。這就是我渴盼已久的青龍峽了。

在峽谷口溪水入湖的地方,我們看到了一個足有兩丈長且兩頭都封了口的網袋。我們猜好一會,也沒有弄明白是做什麼用的。當地人告訴我們,是喂娃娃魚的網袋。我們還是不明白,網袋封口了,魚怎麼進去吃食呢?有人說,不是魚進去吃食,而是把食物接住喂娃娃魚。原來如此!我們都忍不住笑起來。

沿著小溪便道,過一條預製板橋,踏進了幽深的青龍峽。便道左側,一座青山拔地而起,彷彿一柄利劍直指蒼穹。崖壁上,時而怪石突兀,時而草木蔥蘢,時而峭壁高聳,時而山花爛漫;右側的路旁,是一株株亭亭玉立的桫欏樹;谷底,溪水潺潺,環繞在或方或圓或形狀奇特的綠石周圍。我之所以說它是綠石,是因為沒有辦法看出它們本來的顏色。因為在它們的身上或是周圍,長滿了綠色的植物或是桫欏。放眼望去,滿眼是綠。或許是其它的稀稀疏疏的樹不甘報春的功績被它們搶去吧,它們都紛紛在枝頭綻放出美麗的花朵,或雪白,或粉紅。鳥兒嫉妒了,它們也在綠色的流瑩裡唱跳起春之圓舞曲。

漫步溪邊便道,眼前的景緻讓我們目不暇接。一股清泉從山崖的溝壑飛瀉而下。雖然沒有李白筆下的“飛流直下三千尺”,卻是“一條銀帶掛前川”。我想,等到了雨季,那條銀練定會化作“飛流直下”的瀑布。而那隻淺淺溪水裡,滿懷期待與夢想的“金蛙”,也一定會在銀河的從天而降中跳上我們身旁的石椅!此刻,我們眼前的溪水裡,那塊酷似青蛙的巨石正仰望著我們身旁的這座巨大的石椅,這塊巨石被當地人稱為龍椅。傳說這龍椅原在水底的龍宮裡,一天,龍王外出,龍宮魚兵蝦將把這座龍椅搬出來晒太陽,被突然暴發的山洪衝到了這裡。後來,人們發現這龍椅石還在挪動,於是,趕快用鐵鏨鑿破了龍椅,才使它停止了移動。那隻昂首向天的金蛙一直想跳上去過過癮,可是總也不成,只好望椅興嘆......

看罷“金蛙跳龍椅”,向前漫步沒多遠,左側路旁凸出的石壁上出現穿洞子。洞子僅容一人穿過。洞子上方桫欏挺立,綠蔭覆蓋,把原本就有些黑熏熏的洞子襯托得更加恐怖陰森。有膽大的人徑直從洞裡鑽了過去。一個遊人爬上石頭之巔,黑著臉說:“我像不像鍾馗?”在場的人回頭一瞧,都被他擺的鐘馗造型逗樂了。原來這就是神祕的鬼影石。關於它,至今有一個流傳著一個動人的故事。這一帶原本山高坡陡,人們進出十分艱難,但是卻沒有辦法改變現狀。清朝咸豐年間,山溝裡萬姓人家娶了一個姓向的媳婦。這萬向氏理家有方,把一家幾十口人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當她看見山裡人老老少少爬山涉水進出行動之艱難時,決意出面承頭帶動鄉鄰從山溝裡修一條大路,通向山外。她的想法首先得到了家裡人的支援,於是一家人都行動起來,開始修路。眾鄉鄰起初懷疑,當他們眼見為實時,大家信服了,都紛紛投入到了這一善事中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齊心協力把一條長達十多公里的.石板路從山上修到了青龍峽的清源場。石板路完工的那一天,萬向氏在家中大擺宴席,邀請眾鄉鄰共同慶祝。眾鄉鄰為了彰顯萬向氏的無量公德,請來了讀書人在穿洞子的石壁上作了一方摩崖題記,記述了萬向氏承頭,眾人出資修路的公益行為。萬向氏有個弟媳十分嫉妒她,又喜好搬弄是非,便想方設法阻止修路工程。哪知眾鄉鄰都信服萬向氏,半句也不聽她的刁唆。石板路完工後,那個弟媳躲在家中,不敢出門見人。不久後的一個夜晚,一陣電閃雷鳴之後,萬向氏的弟媳不知所蹤。人們找遍了山溝,最後在穿洞子聽到了她微弱的聲音。“嫂子,我對不起你!”可是,循聲找去,卻怎麼也見不到人影。第二天天亮後,再去找,只見那個弟媳已經變成一個鬼影,身體被夾在了岩石中,只露出一張醜惡的鬼臉......鬼影石,洞裡是一根恥辱柱,洞外是功德碑。正所謂老天有眼,善惡分明,用以警示後人!

過了鬼影石,路面漸漸地有了坡度。我們一邊爬山,一邊觀賞著那峽谷內密整合林的桫欏樹。據資源調查統計,這個峽谷的桫欏樹有六萬餘株。忽然,我們發現前面不遠處的路旁有棵特別的桫欏樹。大家都驚異它的奇特,縱觀周圍,所有的桫欏樹都不能與之媲美。它高大挺拔,枝葉寬大而又茂盛,彷彿一個巨人置身於芸芸矮人堆。難道它就是國內絕無僅有的桫欏王嗎?有人告訴我們,這不是桫欏王,桫欏王高達11.3米呢!走近它細細觀察,發現桫欏樹葉子的背面有密密的紫色斑點。據說,佛家人把桫欏樹奉為神樹,是因為那些斑點放大一萬倍就是一尊彌勒佛像。傳說佛教的始祖釋迦牟尼八十歲時,就涅槃在桫欏雙生樹下。因此,桫欏與佛有著不解之緣。

我們爬到半山腰平坦的地面時,累得氣喘吁吁。可看見青青翠竹下那塊彷彿從天上掉下來的酷似一本書的巨石,又都歡呼雀躍起來,奔過去仔細一看,我們都愣住了!綠色的青苔覆蓋著一隻只搖頭擺尾的“蝌蚪”,我們左看右看,覺得它們像一幅生動的圖畫,又像古代的一種文字,可惜沒有考古學家在場,誰也看不懂;又或許這種文字本生就來自外星球,我們根本無法讀懂。怪不得被人們成為“天書石”!

路,越來越陡峭,爬上山頂,來到了陽洪巖。在陽洪巖題刻到西北的巖口上,一組天然巨壁石雕赫然出現在我們面前。石壁上巨龍昂首,二目圓睜,龍口大張,下脣觸及龍珠。而在龍頭一側,有序地排列著酷似鼓、鑼、鉑和馬鑼等傳統民間樂器的巨大石塊。我們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塑出如此精妙的“鑼鼓喧天,神龍戲珠”。也因為這幅龐大天然奇石景觀,才有了“青龍峽”這個名字的神奇。

不知不覺間,已是夕陽西下,我們就要告別青龍峽,告別桫欏湖,踏上歸途。在我們一步一回頭之間,看見桫欏湖這座天然博物館在滿天的霞光裡,更加嫵媚動人,更讓人魂牽夢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