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最憶秋風起隨筆

文學 閱讀(1.28W)

秋了,風乍起,涼意生。家鄉傳統農耕歲月的影像,在我的記憶中又一次復活。

最憶秋風起隨筆

當秋涼從腳脖順著褲管蚯蚓一樣往上爬的時候,我那小腳祖母,就不拾閒兒了。天色尚暗,她就摸索著起了床,步履蹣跚地抱來乾柴,喂進灶膛,不一會兒煙火四起。生鐵壺裡的水嘶嘶響著,祖母的麵糰已經和好,在案板上揉搓旋壓,往平口鏊子上一貼,翻個兒,熱油饃便烙成了。農忙時節才有的細白油饃的清香,飄遍了整個院落。

每每吃罷犒賞的熱油饃,我們兄弟滿意地抹抹嘴,就要挺著肚皮和父母一起下地。秋天的田野頂有趣的',野草蔥蘢的路上,偶爾跳過機靈的小松鼠,歪著腦袋膽怯地向我們張望。野兔“噌”地一聲,從一塊林地躥向另一片青紗帳。成群的綠螞蚱和黑蟋蟀,在淺草中瘋狂彈跳,不時落在我們的鞋面上,和我們逗趣。

父母顧不上這些閒情,一個上午,要攻下一大塊玉米田。父親甩開膀子,揮動鐮刀,咔嚓咔嚓的脆響中,壯實的玉米稈應聲倒地。碩大的玉米棒子就躲藏在稈堆裡,我們負責從下面把它揪出來。小孩子三分鐘熱度,掰一會兒就要喊苦喊累,溜地邊只顧玩耍去。記得常常扯一把玉米鬚,紮在鼻子裡充美髯公關羽,還會把玉米稈剝得光禿禿的,貪婪地去吸食那甘甜的汁液。

攢下的玉米稈子堆成垛做牛草,柴垛跟一座座山包似的,遍佈村野。那時沒啥玩,就捉迷藏。往那些垛裡鑽,垛真是絕佳的藏身之所,遮得嚴絲合縫,對方怎麼都找不著。垛裡面也真暖和,有時候,也會在得意忘形中,竟然昏昏沉沉地睡著了,直睡到天黑,害得大人到處尋找。

刨紅薯則是在玉米收穫之後,這可是個力氣活。父親每每掄圓了胳膊,高舉起耙子使蠻力下地。既得穩,又要準,這樣才能保證刨出的紅薯囫圇而不受傷害。我們孩子們使不動耙子,任務就是抹紅薯上的泥巴,把紅薯抹得白淨如娃娃臉兒,然後碼上一堆。

外表完好的紅薯窖藏,經年不壞。破損的紅薯就地切片晾晒做紅薯幹,切好後襬放在地裡面晾三五天。如恰恰趕到夜雨,就要半夜三更睡夢中被爹媽擰起來,黑燈瞎火地提盞馬燈攜個麻袋,深一腳淺一腳地趕著去搶收紅薯幹。那種睡眼惺忪中夾帶著急躁的心情,少時的我深有體會。而且有時雨來得急,還會被澆個透心涼。

騰出來的茬子地,趕在霜降前,要翻犁出來播種冬小麥。吆牛耕地是門技術也是藝術。老莊稼把式當數祖父,他起五更就把黃牛牽到槽上喂,還要多撒上幾把麥麩。天之將明,祖父就吆牛下地了。兩頭牛身上攀著韁繩,齊頭並進,吃重的脊背弓成山樑,呼哧呼哧地邁步向前趕。祖父一手扶犁,一手執鞭,長鞭甩得山響,口中吆喝著打打趔趔,牛就聽話地前進、轉彎,犁鏵在土地上掀起了烏紫的浪花,於太陽光下翻飛著洶湧著。

一兩晌的功夫,地就被翻了個遍,之後還要將地耙平實。祖父更是水上將軍一般,站在木耙上,手挽韁繩,目光如炬,逡巡烏海,身形騰挪搖移,左右穿梭,靈活多變。遙遙望去,劃過的路線擰成規整的“8”字形。七繞八繞,不消一會兒,整個地塊就潮平浪靜了。

種上了冬小麥,就基本到了農閒時光。這時,農家院裡充實富庶,門楣上串起了紅辣椒,前簷下一大窩子南瓜,房頂上晾著鬆軟的柿餅,滿樹懸著金黃的玉米棒子。夜晚,當院置一個大笸籮,全家圍著剝晶瑩的玉米粒兒。而此時鍋裡煮著玉米,抑或蒸著一籠屜紅薯 ,清新甜膩的香味盪出小院,涼風帶它穿過巷子,瀰漫了整個村莊……

而今,在故鄉的土地上仍延續著農耕文明,只是其內涵已悄然發生了變化,機械化作業一定程度上解放了人力。在這片傳說炎帝曾經耕作過的土地上,那種揮汗如雨的勞動場景,漸漸消失在了漫長的歷史長河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