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秋風秋雨隨筆散文

文學 閱讀(5.57K)

一陣秋風起,落葉四處飄,秋風似乎真的很無情。深秋時節,紅衰翠減,百花凋零,“枯藤,老樹,昏鴉”,更容易讓人觸景生情,憂愁纏心。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身臨草枯葉落的秋天,心中常有淒涼、苦悶、垂暮之感,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悲秋”情緒。

秋風秋雨隨筆散文

“悲秋”是怎麼回事?秋季的氣候和物候為什麼容易引發傷感呢?

不可否認,描寫或感悟秋景的文學藝術作品對人們確實有一定的影響。像歐陽修的《秋聲賦》,就是由秋聲起興,極力描寫、渲染了秋風的蕭瑟和萬物的凋零,並且聯想人生,發出了世事艱難、人生易老的感嘆;“寒蟬悽切……驟雨初歇”,柳永在初秋的陣雨中感受到了一種悽苦之情;“已覺秋窗愁不盡,那堪秋雨助淒涼”,而《紅樓夢》中的這兩句詩,更是寫盡了秋日的淒涼和憂愁。

當然,“悲秋”情緒的產生,也有一定客觀的生理因素。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在人大腦的底部,有一種叫松果體的腺體,能分泌出一種“褪黑激素”,這種激素能誘人睡眠,使人意志消沉,產生抑鬱、不歡之情緒。夏日裡,由於陽光充足,這種“褪黑激素”分泌較少;入秋以後,由於日照的時間減少、強度減弱,這種激素會有較多的分泌。如果是秋風秋雨的天氣,日照幾乎沒有,那麼“褪黑激素”就會大量增多。而“褪黑激素”的增多,則會使人甲狀腺素和腎上腺素的分泌受到抑制,人體細胞就會“偷懶”,人的心情就容易低沉消極,精神也更容易萎靡不振。

這就是古人說的“天昏昏兮人鬱郁”。因此,在秋天,尤其是秋雨連綿的日子,除了容易“秋燥”,人們也容易產生傷感情緒。

此外,“一場秋雨一場寒”。氣溫的驟然下降,會使人體的新陳代謝和生理機能受到抑制,導致內分泌功能的紊亂,進而使情緒低落,注意力難以集中,甚至還會出現心慌、多夢、失眠等一系列症狀,這些均有助於“悲秋”情緒的產生。

如何走出“悲秋”情緒呢?

首先,多讀一些主題積極向上、昂揚的文學作品,少看一些淒涼、感情纏綿、充滿失意情緒的`文學作品;同時,多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豐富、愉悅自己的生活,從而在心裡把秋天當作是“不似春光,勝似春光”的美好季節,這樣的話,“秋愁”也就難有立身之地了。

其次,用飲食和光線滋養好心情。早餐一定要吃好,經常不吃早餐的人會無精打采,意志力也相對薄弱,容易感染“悲秋”情緒;注重養心和養肝,多喝玫瑰花或菊花茶、蓮子茶,有清肝解鬱的作用。多吃蓮藕、紅棗、龍眼等,有助於養心安神;居室要保持良好的光線。秋雨連綿之時,晚上要增加光照,從而抑制人體“褪黑激素”的分泌。

最後,用積極工作或活動的方法,轉移對“秋”的注意力。一旦把精力集中到工作上,自然就能使人忘記許多憂傷和愁苦,包括“悲秋”情緒。而體育鍛鍊和外出遊玩則能使人體產生一系列積極的化學變化和心理變化。而傾訴和樂觀幻想也很重要。向親人好友傾吐心裡話,有益於減輕心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