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讀書與寫作的散文

文學 閱讀(1.73W)

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讀書與寫作的散文,希望有所幫助!

讀書與寫作的散文

  讀書與寫作的散文1

人做事都有內在因素與外在因素,在我看來內在的是最主要的。無論做什麼都是如此。就拿黃蓓佳的《心聲》來說吧,李京京對小說《萬卡》裡的主人公萬卡的生活經歷感觸頗深,因為他也有個鄉下的爺爺,並且從小是在爺爺那兒長大的,後來父母接他來到城裡上學,可是父母總是吵架,使他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幼小的心靈蒙上了揮之不去的陰影。他非常懷念鄉下的爺爺和小夥伴。因此他很想在公開教學課上用自己的感情把講義讀出來,可是老師卻說他嗓音沙啞拒絕了他。

到了公開課的那天,班裡來了很多老師,同學們害怕極了。事先安排朗讀課文的同學趙小楨不敢站起來……最終京京勇敢地舉起了手,並以聲情並茂的朗讀感動了大家。

當然,這只是在片面地說內在因素之重要,不是說嗓音不好無關於朗讀。

讀,用心去讀,用情去讀,用自己的生活體驗去讀,把自己融入進去,把你對文章的感受的情感讀出來,便會引人入勝。

同樣,寫也是這樣,要用你的心去寫,用你的情去寫,用你的生活體驗去寫。一個人要想寫作,方法固然要學,但更離不開生活這個“源”。對於寫作人來說,生活是“源”,讀書學習是“流”。我們要多讀書,多學習,多積累,以便“流”流得暢快。但流固然不能代替源。我們在積攢“流”的同時,更要多多觀察生活這個“源”的流動。用心去觀察生活,用情去體驗生活,再用感去抒發。

  讀書與寫作的散文2

對於一個想學習寫作的人來說,必是先讀書後寫作,這是眾所皆知的道理。而對於一個已經在寫作的人來說,仍然是讀書比寫作更重要。讀書總是第一位的,寫作是第二位的'。

林語堂說過,一個青年在讀書中,遇到了他意中的作家,這個作家的風格、趣味、觀念、思想方法,都是恰到好處的,於是把他的作品都拿來讀了,這麼一來,他真的浸潤在他的文學“情人”的懷抱中,而由這些書籍中獲得他的靈魂食糧。到他已經有過三、四個“情人”,而把他們吃掉之後,他自己也成為一個作家了。因為:“讀書得以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增學問,廣識見,養性靈。”由此可見,一個想學習寫作的人,讀書是惟一的出路

同樣,一個已在寫作的人,也是離不開讀書的。古人就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之說。宋代詩人黃山谷說:“三日不讀,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並說:“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澆灌,則塵俗生其間。”林語堂更說得形象:“文人作文,如婦人育子,必先受精……多讀有骨氣文章,有獨見議論,是受精也。”餘秋雨把寫作說成“與世界對話”,既是與世界對話,你就必須具備精通古今、經天緯地之才。要達到這一點,餘秋雨說:“區區五尺之軀,短短几十年光陰,居然能馳騁古今、經天緯地,這種奇蹟的產生,至少有一半要歸功於閱讀。”

這些都是古人和名人議論“讀書比寫作更重要”的“金玉良言”。對這些良言,我在學習寫作的過程中,多有切身的感悟。

我是隻讀過國中的人,寫作根本就是“底氣”不足。但我有個讀書的好習慣,上學期間和走上社會,古今中外的小說我也讀了幾“羅筐”。讀書真是對外部世界的開發,也是對自已生命的開發。我就是在這樣的不斷讀書中,情不自禁地拿起筆來學習寫作,先是小小說,後是短篇小說,再到中篇小說。寫得雖然不好,卻也發表了幾十萬字的東西。

我讀散文的時間晚,所以寫散文的時間也晚。1984年中國作家採訪團來我場採訪時,他們聽了我的生活經歷後,都勸我用散文寫下來,不用修飾便是好文章。可何為散文?我是一竅不通。於是便開始閱讀大量散文,剛讀不“感冒”,讀著讀著就上“癮”了,並逐漸使我打開了感覺,調動了想象,喚醒了記憶,於是提筆在手,讓心語流淌。如今我發表的散文比小說還多。

我還有個習慣,要寫小說了,動筆前我先閱讀小說,讓別人的小說把我帶進小說的氛圍裡。寫散文也是。所從,我至今寫作不止,必然是讀書不止。我想:如果讀書停止了,那麼,寫作的死亡也於期不遠了!